风景无限 精彩纷呈——四川省2018年初中语文教学展评活动听课收获

谢彬

<h3>  银杏叶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更加金黄,金光闪闪,光彩夺目。11月28至11月30日,“四川省2018年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不同课型教学展评活动”在美丽的成都七中高新校区举行,本次活动学习人数众多,分成了报告厅、音乐厅、录像厅三个会场同时进行。一共有来自21个市州的22节优质课,包括教读课、阅读课、阅读训练课、古诗文阅读课、写作课和名著阅读课六种课型。泸州十八中一行八人进行了观摩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我听了12节课以及教师代表和专家评委的点评。这些优质课无论从知识结构和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学习结束,我感慨颇多,既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下面是我的几点收获。<br></h3> <h3>一、教师专业素质高人一筹每一位老师一上台亮相都让我们感到赏心悦目,他们代表各地市的水平,都是千里挑一的佼佼者,标准的普通话,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足以让我们感到她们深厚的语文功底。不同个性老师的不同课堂,或是沉静扎实,或是激情澎湃,或是平实自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特色来赢得评委的青睐和听课老师的好评。成都外国语学校李玥老师执教的《西游记》,是一堂名著阅读中期推进课,设计巧妙,为阅读寻找到了一个支点,教师语言素质之高,点评语过渡语信手拈来,如“坚守最纯粹的理想,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五百年的冷风苦雨,没有改变悟空的正义品质”,结束语“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去灵山拜佛求经的一路上,寻求天下无名水,踏遍人间不到山,与自然斗争,与妖魔斗争,与自我斗争,不断成熟,不断成长,终获成功。而我们阅读西游记也是一个向名著取经的过程,取阅读方法之经,取心灵启示之经,最终将这颗阅读的种子灌溉为一棵参天大树,敢问西游记阅读路在何方,路在我们的脚下。”</h3> <h3>二、课堂返璞归真、尽显语文本色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执教的观摩课都比较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即使用到也很有分寸: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幻灯片或言简意赅的问题、扎实的读书练习所代替,没有太多的音影文件,真正还原了课堂本色。达州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王红娟执教的《老王》,自始至终,始终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作者和人物的关系”,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主顾关系,朋友关系,不幸者与幸运者关系”中最后总结为“善良者与善良者之间的关系”。<br></h3> <h3>三、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恰到好处1、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这次大赛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些参赛课堂教学中都无一例外的集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不管是教师的课前预设问题,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都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从阅读文本中获得自身体验,有的完全是非预设性的课堂教学出现。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激活了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给他们的课堂注入了活水。宜宾市翠屏区天立学校罗茂文执教的名著阅读《傅雷家书》。罗老师把傅雷家书分成四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类,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分成了四大组展开阅读、交流、讨论,最后进行全班展示。这样就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选择权和话语权交给了学生。<br></h3> <h3>2、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方法指导,在这次的高水平的语文课堂的较量中,方法指导的较量成了这次竞技的主要较量,朗读指导,品析语言的指导,概括总结的指导等,让我们领略到了老师们极高的专业素养。以下两点尤为突出:(1)重视课学生的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课文、并对文章有所感。当然这个过程老师也参与,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给予正确的指导,比如语句的停顿、通假字的读音。资阳市安岳县启明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谢运红执教的《唐雎不辱使命》,整个课堂就三个任务:自读任务一,释词译句,把握文意——读懂文言;自读任务二,品语言,析形象——读懂人物;自读任务三,自读延伸,读懂气节。<br></h3> <h3>(2)教学中重视“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品、读中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就是经过反复的朗读,自己也能领悟文章的旨意了,以往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在学生还没有读畅文章时,就急于转入串讲这一环节,而此时,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文章的基本轮廓,对所读的材料还没有整体的认识,对作品的语意还缺乏直接的感知,学生还没有通过充分诵读而产生求知的兴奋。这是的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是不尽人意的,所以“诵读”时不可忽略的。参赛老师均注重了“读”这个环节,他们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品,读中有所悟。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鳌峰初级中学,杨琼执教的《天上的街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把握基调、语速、节奏、停连、轻重,读出了这篇文章的音乐美,画面美,手法美,语言美,情感美。<br></h3> <h3>四、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尽显梯度从课堂问题的设计上足可见教师的备课都花费了时间和精力,紧扣教学目标的设计了有角度、有厚度、有深度的问题。在课堂上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质疑,提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课前预设提炼出本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而学习探究。这说明老师 们的备课还充分考虑了预设以外的因素,让他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推陈出新。课文的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步骤清晰、明确,每个环节设计合理,且环环相扣,符合文本及文本延伸,紧紧围绕文本展开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连贯、流畅,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完美结合。如:阿坝州小金县美兴中学谢光伟执教的《土地的誓言》,围绕标题设置了三个问题:什么样的土地?什么样的誓言?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层层深入,从而得出这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是一种真挚热烈的情感,这是一段铿锵铮铮的誓言。<br></h3> <h3>五、德育渗透,润物细无声德育的无形渗透也是这次大赛的亮点,《土地的誓言》一课,渗透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精彩的、饱含深情的朗读引起了全场的共鸣,《唐雎不辱使命》、《西游记》渗透了勇敢坚强勇于克服困难的教育;《老王》渗透了对学生善良的教育。这些无形的德育渗透使得课堂多了几分深度和广度。<br></h3> <h3>总之,在每节优质课中,都能感觉每位教师的独具匠心,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文教学,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高效实用的教育平台,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去探索学习对自己终身有用的语文。<br></h3>

学生

教学

课堂

教师

学习

老师

执教

阅读

语文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