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寒冬初始,略显寒意,磐安县小学英语32学时培训暨名优教师课堂展示活动就在这样的清晨开始。</h3> <h3> 我们如约而至,让空旷的录播教室变得温暖而灵动。</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上午的活动,由我县两位小学英语教学名师:沈巧燕老师和潘灿群老师给我们带来两堂展示课。看,我们都很认真地期待着哦!</h3></h3> <h3> 在一首欢快的歌曲中,沈巧燕老师带着孩子们进入The food we eat.“Where do eggs come from?”咦?这跟我们平常的食物教学内容好像不一样?是的,这节课,沈老师将要带着孩子们到英语绘本中去寻找食物的来源,一起看看Where does food come from?</h3><h3> </h3> <h3> 在句型... come from...的支撑下,学生们跟着沈老师一起学习生词,操练句型。</h3> <h3> 听录音、单句跟读模仿、小组互读、师生互读...在一遍遍的操练中,学生能比较流利地朗读绘本,并在朗读中理解wheat等生词的含义。最后,沈老师将课堂从文本走入生活,在活动中拓展,探索我们身边的Chinese food come from animanls or come from plants,引领学生在原有食物单词认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h3> <h3> 沈老师的课堂一如既往地秉持着扎实与朴实,同时,在课堂中非常注重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沈老师的课让我们明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听力锻炼的机会,多给学生大声朗读的机会,多给学生语言展示的机会,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因为,只有英语朗读的量达到一定的积累才可能会使学习者在学习英语上达到质的发展,养成英语思维习惯。</h3> <h3> 第二堂课,潘灿群老师给我们带来一节对话展示课:I have a pen pal.</h3><h3> 潘老师的课,课如其人,让人感觉踏实、舒服。</h3> <h3> 本堂课,潘老师目标定位明确,采用分段学习的方式降低文本的难度,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在“猜猜我的神秘朋友”、“Enjoy pictures about New Zealand”、“Listen and answer”、“Sing songs”、“Listen and imitate”、“Let's act”等活动中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掌握句型He likes...及完整的文本。</h3><h3><br></h3> <h3> 潘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了名师对于细节处理的重视:多种形式的文本解读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多形式的文本朗读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课文朗读;在指导学生朗读文本时,每一个重音符号、连读符号、升降符号都在PPT中出现,学生也养成了做记号的好习惯。相信,在这样的朗读指导和熏陶下,学生的口语一定是棒棒哒👍</h3> <h3> 下午,由两位小学英语教坛新秀对上午的两堂展示课做了详细点评:杨芳老师从注重模仿和展示自然两个方面对沈巧燕老师的课进行分析;鲍颖颖老师从目标定位、学习方法、学生参与、朗读指导等角度对潘灿群老师的课进行了剖析。</h3><h3> 参与培训的其他老师也都积极参与,提出自己对这两堂课的看法和建议。</h3> <h3> 接着,潘灿群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英语听说技巧。潘老师在此次金华市教师听说技能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她毫不吝啬地给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模考经历和比赛经验,为我们传经送宝。相信在潘老师的指导下,老师们日后在对学生听说能力指导及自身素养的提升上都会更有方向。</h3> <h3> 沈巧燕老师则为大家带来经验分享《学习真经,交流思想》。沈老师从培训生活、墨尔本印象、学校教育、社会实践、英语教学五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了她在澳大利亚的学习生活,老师们听得不亦乐乎,仿佛跟着沈老师到墨尔本走了一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教育体制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h3> <h3> 最后,小学英语教研员施爱飞老师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要求:一、老师们要学会借石攻玉:可以通过借物激趣、借景呈现、借音发声、借图操练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二、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敢动:敢于张口表达、敢于用肢体表现、敢于动脑思考;三、我们的课堂要感动自己,更要感动学生。</h3> <h3> 一天的培训终于还是落下了帷幕,我们高兴而来,满载而归。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得很远。”期待我们在这样的相互学习中不断进步,越走越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