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当前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数字化的时代和人工智能的时代。时代的变化正推动着教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h3><h3> 信息化时代,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怎样打造优质教育,怎样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怎样提升学生适应未来世界的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很紧迫的问题。</h3><h3> 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融合有助于实现这一使命。</h3><h3>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融合手段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是单向的呈现,“工具论”的倾向很突出。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悄然而至。</h3><h3> 下面结合本次在郑州第三十一·一零三中学参加的第十六届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情况,汇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h3> 一、报到与参观 二、比赛与听课 三、听取专家点评 四、观摩优秀课例 五、听取总结报告 <h3> 听取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钟绍春同志的报告。</h3><h3> 钟教授主要从事智慧教育、 “互联网+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支持下的教育云平台、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和网络学习空间等智慧环境的设计与研发,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持与交流平台搭建,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动及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等研究和应用工作。</h3><h3> 在本次闭幕会上,钟教授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十条建议,描绘了未来教育的前景。</h3> 六、总结与反思 <h3> 在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通过信息技术来引领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问卷星、个人空间、微信平台、搜索引擎、微课等做好课前的学情调查或课前预习。通过电子产品的交互、投屏实现课中的展示或演示,互动和交流,也可以进行课堂上的实物展示、现场模拟操作或虚拟仿生实验。通过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构建体系,通过网络空间进行总结与分享,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开展课外的交流和拓展。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开展多途径、多路径、多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丰富性、生动性和灵活性,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素养和水平,掌握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方式和能力。</h3><h3> 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二者而言,需要注意的是学科本身是关键,技术引领和支撑不能取代或左右学科教学,不是技术手段越多越好,而是有效融合,发挥最大的育人效果。实际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明确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安排,其次再考虑通过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来达成教学目标。</h3><h3> 还需要注意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利用电子产品、网络平台开展学习活动时,学生能不能自我管控,以服务于学习的目的。设想学生拥有了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带入校园,而且学校实现网络全覆盖,会不会带来负面的问题?应然和实然之间,理论的探索与实际的问题之间,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h3><h3> 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条例》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这是基于体质健康的角度,基于身心发展的考虑作出的法的规范。</h3><h3> 以上是我参加第十六届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得出的简单认识。介绍了优秀同仁的先进做法,也对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探讨。基于认识的局限,难免有不当之处,如有不当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