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朱鹮(huan,二声),古称朱鹭、红朱鹭,是东亚地区的特有种,雄雌同形同色,成鸟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但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在阳光下呈鲜红色,非常的美丽漂亮。</h3> <h3>下面的朱鹮鸟全部是我在浙江德清拍摄的。使用器材尼康d850相机,尼康300毫米定焦镜头。</h3> <h3>朱鹮是与传说中的仙鹤最相像的鸟,在中国也有“吉祥之鸟”的称号。在日本,仙鹤是皇室的一大象征,神似仙鹤的朱鹮,经常出现在各种有关皇室的记载中。</h3> <h3>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日邦交正常之后,日本便开始就朱鹮向中国提出请求。从最开始请求中国寻找,到后来请求中国赠送,再到后来,对中国朱鹮保护长时间提供资金援助。中日之间因这只鸟发生的故事,太多太多。</h3> <h3>日本曾经是朱鹮分布最为广泛、数量最多的国家。关于针对朱鹮的保护与利用的法令法规也最早出现于日本。享保7年(1722),《饲鸟请负定书》中规定一些鸟类包括朱鹮在内等,一律不得私自猎取。藩政时期(1868年前),日本对野生动物的狩猎活动限制较严,因此,朱鹮在当时相当常见。明治维新(1868)之后,废除藩政,禁猎的规定曾一度得到放宽,这就使得狩猎的人数迅速增加。日本朱鹮的数量在1868-1900年间急剧减少。二战后,1952年,日本在全国大面积进行调查,仅发现32只朱鹮,分别位于佐渡岛和能登半岛上。</h3> <h3>1967年,日本在佐渡岛新穗村设立了保护中心,但捕捉来的朱鹮相继因为不适应人工饲养环境而死亡,只有雌性朱鹮阿金还活着。</h3> <h3>1981年1月,日本将境内残存的5只野生朱鹮全部捕捉,带到佐渡岛保护中心饲养,进行“紧急抢救”,但也相继死去,留下的阿绿和阿金都丧失了繁殖能力。</h3> <h3>2003年,朱鹮死亡,27岁的朱鹮“老太太”阿金死亡,日本血统的朱鹮全部灭绝。</h3> <h3>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中日还未实现邦交正常化,日本政治家通过私人关系写信给时任中国科学院的院长郭沫若,希望关注野生朱鹮的情况。</h3> <h3>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环境厅向中国国务院环境委员会正式提出在中国寻找野生朱鹮的请求。</h3> <h3>中国还有朱鹮吗?据《陕西日报》,当时中国林业部、中国科学院给国务院的答复是:1964年之后,再也没有任何朱鹮的消息。</h3> <h3>“无消息并不是绝迹,找!”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指示。1978年9月,受国务院委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受命组成专家考察组,正式拉开了在中国境内寻觅野生朱鹮的序幕。</h3> <h3>中国找寻三年无果之后,日本对拯救朱鹮几乎绝望。</h3> <h3>本以为世界即将告别野生朱鹮,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的鸟类学家刘荫增终于在陕西省洋县的姚家沟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h3> <h3>这个消息让两国都兴奋不已。1981年10月,两国协力拯救朱鹮的意愿确立。</h3> <h3>1985年6月,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共同保护研究朱鹮会议纪要》,从这时候起,两国开始了联合保护朱鹮的合作。</h3> <h3>时任陕西省洋县国家朱鹮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丁海华回忆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对中国拯救和保护朱鹮给予了很多援助,特别是及时提供设备和资金援助。</h3> <h3>1981年,在洋县发现朱鹮之后,中国第一个专业朱鹮保护机构——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保护站在姚家沟成立。被世界公认的朱鹮重新发现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荫增回忆,包括他在内的4个人,住在姚家沟负责看护,一住就是三年。</h3> <h3>为使它们不受干扰和伤害,刘荫增等在每棵巢树下搭建观察棚进行24小时监护。为了防止王锦蛇、鼬科动物、黄鼠狼等朱鹮天敌上树吞吃卵和幼雏,刘荫增他们在树干上涂抹黄油、安防爬刀片架、挂伞形防蛇罩的同时,还要密切注意蛇的偷袭,人蛇大战常有发生。</h3> <h3>为了保护朱鹮,日本政府以及民间拿出了很多钱。据《人民日报》报道,自1998年中国政府赠送日本一对朱鹮后,日本每年均向我国提供朱鹮保护政府合作经费。</h3> <h3>2010年12月,由中国和日本共同合作的“人与朱鹮和谐共存的地区环境建设”项目在西安启动。项目期限为2010年至2015年。在此期间,日方承诺提供无偿资金约4.5亿日元(约合3500万元人民币),用于调查完善项目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h3> <h3>和大熊猫一样,朱鹮在中日两国的交流中,也扮演了“友好使者”的角色,算上这次,前后共有一任国家主席和三任国家总理访日时将朱鹮赠予或提供给日本。</h3> <h3>华华”,陕西洋县发现的七只朱鹮之一,就曾被派往日本“相亲”一年。因日本仅存的那只朱鹮早已垂暮老矣,二者终未能繁育成功。后来,日本天皇访华,又一次同中国领导人会谈磋商过另派朱鹮“出使”日本的相关事宜。</h3> <h3>从1985年到1995年,中国曾几次把朱鹮送到日本,和日本朱鹮进行“婚配”,都未能成功。但日本并未停止挽回朱鹮的努力。</h3> <h3>1998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日本,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一对朱鹮就是江泽民送给日本的国礼。据了解,江泽民访日前,日本政府正式派员到北京,向中国提出了希望赠送一对雌雄配对朱鹮的要求。</h3> <h3>这对朱鹮被命名为“友友”和“洋洋”。“友友”象征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洋洋”则表示它的老家是中国陕西洋县。在日本皇宫,江泽民将一对朱鹮的照片亲自交给了日本明仁天皇。</h3> <h3>2000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日本,应日本要求,带去了一只“朱鹮新娘”,新娘名叫“美美”,是给“优优”的雌性伴侣。</h3> <h3>时隔11年再送朱鹮</h3><h3>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朱鹮再一次成为了两国的友好使者,中方时隔11年再次向日本提供朱鹮。</h3> <h3>根据今天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的介绍,现在中国朱鹮种群数量已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3000多只,并通过放归自然等措施在陕西、浙江、河南等地重建了野外种群。</h3> <h3>日本朱鹮种群已达500只左右。现在,不止是日本新潟县佐渡岛朱鹮森林公园,在佐渡岛的乡间稻田里,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能看到野生朱鹮的俏丽身影。</h3> <h3>耿爽说,中日朱鹮保护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成功范例。</h3> <h3>此次,中方再次向日方提供两只朱鹮用于两国开展合作繁育研究,不仅有利于继续提高日方朱鹮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也将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h3> <h3>10年前,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离开东京前往日本关西地区访问当日,日本天皇夫妇亲自到酒店送别,天皇与胡锦涛聊到朱鹮:“看到朱鹮的数量逐步增加,感到非常欣慰。”</h3> <h3>有道是物以稀为贵,这世界上什么东西一旦数量少了,那身价就会蹭蹭地往上涨。朱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由于不注重野生动物的保护,这种鸟类一度被迫害到仅仅只剩下7只(朱鹮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朱鹮被列入了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身价百倍。</h3> <h3>一级保护动物是什么概念?如果你做出了伤害它们的行为,那么至少将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情节比较恶劣的话,刑期可长达十年以上!更不要说朱鹮还不止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还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以及评选为华盛顿公约一级保护动物。所以说它们为全中国身价最高的一种鸟也不为过!<br></h3> <h3>另外,朱鹮也不仅仅是因为数量少才激起人们的保护之心的。这种鸟还有着非常漂亮的外貌,白色的羽毛、黑色的嘴、一双朱红色的大长腿看着就让人心旷神怡。成年的雄性朱鹮身体长度可以达到79厘米,重量接近两千克。雌性的朱鹮则相对小一些,体长为68厘米左右,重量不足一千五百克。</h3> <h3>朱鹮的食性比较杂,无论是昆虫还是小鱼小虾,甚至是一些小型的两栖类、蟋蟀、蚯蚓等都是朱鹮比较喜欢吃的食物。不过,朱鹮最喜欢吃的食物还是泥鳅,一旦它们发现了泥洼地,就会飞过去不断地用自己长长的嘴巴寻觅泥鳅,直到吃饱为止。</h3> <h3>在所有的鸟类之中,朱鹮的性情是比较孤僻的(这也是它们差点走向灭绝的一个原因),也非常地低调。尽管朱鹮的叫声并不难听,但是它们很少会发出声音,以至于人们一度以为朱鹮是一种不会叫的哑鸟。它们平时喜欢独来独往,除了不接近别的鸟类之外,连自己的同类也不喜欢接近,你很难见到三只以上的朱鹮一起行动,最多也就雌雄两只结伴而飞。</h3> <h3>为了拯救这种品貌优良的飞鸟,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者可谓煞费苦心,它们甚至给每一只野生的朱鹮编了号码,以便观测它们的健康状况。在数十年的不断努力下,朱鹮数量终于逐渐地多了起来。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的野生朱鹮数量已经达到了1500只以上,大部分活跃在我国的河南及陕西南部地区。</h3> <h3>不过,中国的朱鹮虽然侥幸躲过一劫,其他国家的朱鹮可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目前日本、韩国、朝鲜等地区的朱鹮因为种种原因,基本上都已经走向灭绝。俄罗斯地区的朱鹮数目也在不断减少,危在旦夕。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向中国请求重新引进朱鹮,并交流相关的保护繁衍经验。</h3> <h3>在中国的浙江省德清县,已经有朱鹮大规模养殖的基地,还有大量的野外生存的朱鹮。政府拿出大量的资金,每天往朱鹮生活的水塘里投食泥鳅。村民在水塘边搭建了观鸟棚,便于观鸟者和鸟类摄影者很方便的观察和拍摄这种鸟的各种行为场景。</h3> <h3>映着初升的朝阳,朝霞中的朱鹮异常的美丽。</h3> <h3>这个人就是每天定时定点向水塘里投食泥鳅的工作人员。</h3> <h3>如果你要去浙江德清观察朱鹮或者拍摄朱鹮,可以通过这个电话和鸟哨客栈的叶妙英联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