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支教生活</h3><h3> 作者:李宏</h3><h3> </h3><h3> 当春的烂漫酝酿成夏的蓬勃,夏的蓬勃又演变为秋的成熟后,经过三个季节的孕育与催生、收获与储备,一个广积、厚实的冬,叩响了新季的大门。而我,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冬天里,开启了我的支教生活。</h3> <h3> 一、走进元王</h3><h3> </h3><h3> 元王小学是我支教旅途中的第一站,在这里,我将度过为期一年的支教时光。</h3><h3> 记得报道的那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郭村中心校,见到了镇教办的温主任。温主任五十出头,看上去人很朴实,也很随和。我暗暗庆幸,因为在来的路上,我心里就盘算好了:一定要争取到一所条件相对优越点的学校。因为这么多年来,早已习惯了城里的繁华与便利。突然间来到乡下,本来工作、生活各方面环境就无法与城市里相提并论,如果再去往偏远落后的山庄窝铺,就更加度日如年了。现在看来,面前站着一位如此和善的领导,我的要求应该没有多大阻碍了。</h3><h3>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我以委婉的措辞,满怀希望地说出我的想法后,我看到温主任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好通融。他脸上的表情微微一怔,随即以不容商量的口气对我说:“元王小学这学期人手紧缺,你来的正好,可以把县城学校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学方法带给乡村,为推动农村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h3><h3> 温主任说完,就去忙别的事了。我呆呆地站立了好大功夫,惊叹温主任对待工作竟是如此严肃认真,钉是钉铆是铆的。在我的印象中,元王应该是郭村镇最偏远的村子了。温主任的话,让我开始惭愧自己的唐突与自私。停了半晌,见没有回旋的希望,便在老公的陪伴下,开车前往元王小学报道。</h3><h3> 沿着笔直宽阔的乡村公路,沿途经过仁胜、端村、东坡等几个村庄后,汽车在距离县城西北部大约40公里处停下了,眼前的村子,就是元王。这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山村,三百多户人家比较集中地聚居在一个相对平缓的大坡上。一条通往县城的乡村公路,自北向南从村中穿过。顺着公路,进村后没走几步,就看到了元王小学的校门。</h3><h3> 确切地说,这不叫校门,只是两张建筑用的铁皮竖在南墙中间,临时充当校门而已。走进铁皮门,眼前一片狼藉:水泥、砖块、木板等建筑材料横七竖八地在校园里随意堆放着。东南角的一架搅拌机在隆隆作响,几个工人正忙着干活呢。一问才明白,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国家基础教育均衡验收,元王小学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正在校园东面新建一栋标准化的综合实验楼,并要对学校的围墙、大门、厕所等进行全方位改建。眼看验收期限日趋临近。施工现场一派紧张而繁忙的景象。</h3><h3> 此刻,年轻的女校长正在忙着整理花池。看见我进来,她赶忙迎了上来,双手交错着搓了搓上面的灰土,随后便把我领上北教学楼二楼的一间干净整洁的教工宿舍。一边帮我安置行李,一边给我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并说考虑到我年龄大了,这间办公室冬天相对暖和一些。由于学校正在修建,好多工作还没就绪。她略表歉意的对我说,有什么困难尽管找她。末了出门的时候,回头朝我微微一笑,那笑容温和而真诚。就在那一瞬,我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暖暖的热流,满脑子的失落与沮丧,顷刻间消解了许多。我铺床叠被后,倒了一杯水,坐在桌前拿出了四年级语文课本,开始准备上课。</h3><h3> 既来之则安之,就这样,我在元王小学住了下来。开始了我的支教生活。</h3> <h3> 二、亲近元王</h3><h3> 元王小学共有学生八十多名,是郭村镇较大的一所六年制非寄宿学校。前几年,由于城乡教育配置的不均衡和教学质量的不等同,加上好多家长盲目跟风,千方百计挤破头颅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去上学,导致乡村好多学校地广人稀,门庭冷落,日渐萧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好多小学校学生寥寥无几,有的甚至人去楼空。而地处偏僻的元王小学能在艰难的跋涉中度过危险期,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不能不令人慨叹与欣慰。</h3><h3> 然而,当我真正走进这所小学校,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方小天地后,我才知道:万事皆有渊源。元王小学能走到今天,首先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凝心聚力、合作共荣的团队,有一个俯身躬耕、年轻有为的校长。有一群安贫乐教、勤勉自律的教师,还有许多好学上进、纯朴可爱的学生。</h3><h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一批又一批风华正茂的高校毕业生,放弃了城市里优越的生活环境,毅然报考了乡村特岗教师。他们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水平,在广袤的乡村田野上传道授业解惑。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元王小学,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熟悉情况的本地人,是不愿呆在这里的。多年坚守在这里的几个老教师,加上近年来陆续分配来特岗、三支一扶教师,共十几个人,老少结合,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这些年轻的特岗教师,分别来自省城、市内及各个县区。有的告别了年迈的父母,有的离开了新婚的爱人,有的抛下了吃奶的孩子。只身来到这遥远的村庄,大山阻隔了亲人的陪伴,却拉近了她们和学生的距离。每天,她们迎着东山上第一缕曙光,早早起床,组织孩子们读英语、诵经典、打扫卫生、晨跑锻炼;夜晚,劳累了一天的她们,伴着田野里的蛙鼓虫鸣酣然入梦;课堂上,她们熟练地操控现代教学设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耳目一新,眼界大开;课余,她们是一群大孩子,领着全校的弟弟妹妹们,在校园里唱歌跳舞、玩耍嬉戏。那银铃般的笑声,使古老的校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当她们说说笑笑地从校门口走进来的时候,感觉像天空飘过一缕春天的风,一股蓬蓬勃勃的青春的气息,瞬间便在校园里弥漫开来。</h3><h3> 我支教元王的这个冬天,正赶上全县上下攻坚克难,迎接国家基础教育均衡验收、决战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为了能顺利通过国家检阅,我和元王小学全体师生一道,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迎检“破冰”战,我们几个老教师不甘示弱,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学生擦玻璃、拖地板、整休花草、清除垃圾。而年轻的女孩子们,则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主动承担了大部分脏活、累活。为了完善档案管理,我们走家串户、询问核实、认真填写、反复校对;为了美化墙面、布置教室,我们亲自动手,写标语、绘图画、贴版面、做手工、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多少个夜晚,已经11点多了,我们依然奋战在各个办公室里。忙碌的身影在雪白的墙壁上不停地晃动。累了,擦把脸,活动活动筋骨,揉揉酸困的眼睛;饿了,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零食,说笑片刻,边吃边干。初冬的夜晚寒冷而寂静,新建的综合楼里却灯火通明。为了各种功能室尽快投入使用,各科活动课有效开展,我们元王小学的全体教师,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与汗水,好几个月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有的甚至半学期都没有回过家。</h3><h3> 校长呢?更是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说实话:平心而论,我此生就没有见过这么忙碌的校长。有好几次,我吃完饭到办公室签到,看见她的饭还放在一边,而她呢?竟不知什么时候爬在电脑桌上睡着了。</h3><h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是环境的感染和影响,从元王小学这些老师身上,我听不到自己经常挂在嘴边的牢骚与怨气,看不到城市里独生子女的任性与娇气,却多了几分乡村人的敦厚和质朴。这里的老师们,平均每人每周代课32节。一天下来,我常常感觉腰酸背疼,力不从心。可令人叹服的是:她们一个个倒仿佛是铁打刚铸一般。她们是全能教师,除自身岗位外,缺啥补啥,身兼数职。可却从未听她们抱怨过,也从未见她们偷懒过。有一次,我问一位两年前分配来的女孩:“你一个人代那么多课程,不觉得累吗?”她一脸憨厚地笑了笑,很平静地说:“田校长每天忙出忙进,劳心劳力,还代着五年级数学课,五十多岁的李老师、体弱多病,常年服药,却从未请假休息过,邱老师去年才失去丈夫,她强忍着内心巨大的伤痛,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她们都包着班,代着好几门课程,我们年纪轻轻的,还有什么理由叫苦叫累呢?”</h3><h3> 平时在校园里,经常会看到年轻人帮老同志打水、盛饭、做课件;为幼儿园的孩子们系鞋带、兜裤子;帮做饭师傅买米、买菜、包饺子。每逢赶集日,她们会利用课间,相跟着到集市上添置一些生活用品。为老公买个简易的刮胡刀,或为孩子选两件贴身的内衣。回来后,视频里让家人看看,一脸的满足与幸福。 </h3><h3> 老教师看见她们,就像看见了自家的孩子,又是怜爱又是心疼,倘若有个伤风感冒或虚热上火的,总会亲手熬碗热气腾腾的姜汤或烙张葱花大油饼,一边强令她们吃下,一边嘴里不住地嗔怪:‘’这些娃娃们呀,那样都好,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h3><h3> 在元王,我不仅见识了一群可爱的老师,也见识了一群可爱的学生。</h3><h3> 半个月前一个周二的一节语文课上,我照例挨个检查头天晚上的作业。结果发现一个胖嘟嘟名叫李荣的男生,并没有按要求完成。作业本上字迹潦草且有大片空白。我不由得火冒三丈,随即情绪失控,扬手就给了孩子一记重重的耳光,并责令他下去补完立即交来。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就把这件事忘了。放学后,当我拿起碗,准备去灶房吃饭的时候,我听到门口传来一句怯怯的“报告”声,推门进来的,竟是小男孩李荣。后面跟着班里先天弱智的学困生卫小虎。李荣脸红红的,眼里噙满泪水,双手恭恭敬敬地把补齐的作业递到我面前。说:“老师,您今上午看到的,不是我的作业,是卫小虎的。他昨天在我家写作业,我们两就错装了。是我不认真,惹您生气了。我错了,我对不起您,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他说着说着,两颗大大的泪珠,便从眼角滚落了下来……</h3><h3> 我怎么也没想到,我不问情由地错怪了孩子,并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惩罚了他。他非但不怨恨我,反而向我认错。在这些乡村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不会错的,老师是理应受到尊敬的。即使是自己受了委屈,即使是老师真的错了……</h3><h3> 孩子们的信任和依赖,让我逐渐克服了身体的疲惫和心理的倦怠,老师们的无私和敬业,更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是来元王小学支教的,可相比我那点浅陋的知识和微薄的经验,她们所给予我的,是一笔多么宝贵的人生财富啊!</h3><h3> 一支粉笔,写下了初心与选择;一块黑板,甘守着寂寞与清贫。元王小学的老师们,用青春的汗水与热血,用无怨无悔的付出与坚守,换来了学校的长盛不衰,换来了孩子们的一张张奖状,老师们的一本本荣誉证书。以及学学校墙上挂着的一块块奖牌。我们的努力与成果,赢得了前来观摩的省市专家及县科教局领导的一致好评。如今,偶尔走在路上,总会遇到街头巷尾闲聊的村民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谈起学校,话音里满是期望和赞许。乡亲们看我们的眼神,也仿佛比以往更亲昵了。</h3> <h3> 三、留恋元王</h3><h3> </h3><h3> 如今,漫步在元王小学的校园里,每一栋楼群都是那样威严挺拔,整齐靓丽;每一块地面都是那样平坦洁净,纤尘不然;每一间教室都布置新颖,别出新裁;每一面墙壁都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看着老师们忙忙碌碌的身影和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听着孩子们朗朗的书声和甜甜的问候,我的心都要醉了,从心里接受了元王小学,并且喜欢上了元王小学。原来,它就像埋在深山中的一块璞玉,历经岁月的风霜和人工的雕琢,正以其灼灼的光华和高贵的价值,改变着长久以来人们的冷落和偏见。而这琢石成玉的人,正是生活、工作在校园里的这群心灵手巧、 吃苦耐劳的可亲可敬的老师们。</h3><h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来元王已经整整三个月了。能同元王小学的师生同吃同住,并肩作战,是我此生最难忘,最值得珍藏的人生经历,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支教生活而深感荣幸!</h3><h3> 又是一个朝阳初什的冬日的清晨,我走出校门,沿着田间小路,信步来到村边的小河旁,据说,这条环绕村庄的小河,冬天不冻,夏日不干,年年岁岁,长流不断。清澈而甘甜的河水,把这片贫瘠的黄土地,浇灌成两岸的肥田沃壤。叮叮咚咚的水流声,永不停息,永不疲倦,日复一日地唱着快乐的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