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云雾笼山城,朝阳锁双江。</h3><h3> 盛夏时节,荷花盛放,黄桷正茂,蝉鸣嘶嘶,萤火残残。绿水青山的重庆,晨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清风,暮有星垂平野阔、月照大江流的悠长……</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工招生宣传画)</h3> <h3> (我们在后工学习时佩戴的校徽)</h3> <h3>(我们85届22队的宿舍楼,这是我们的家)</h3> <h3> </h3><div><br></div><h3> 1983年那个难忘的夏天,我们110名同学通过了全军统考,被后勤工程学院录取,编入油料工程系油料管理专业22队,集结在山城重庆,开始了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旅程――军校学习。</h3><h3> 从此,我们用青春,用奋斗,用人生为85届22队这部大书书写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章回。 </h3><h3> 从此,我们共同铸造锻炼了情同手足、高山流水的8522队同学之情。</h3><div> </div><div><br></div><h3> </h3> <h3> 01</h3> <h3> (1984年除夕之夜的22队宿舍楼)</h3> <h3> (我们22队宿舍楼前是一球场,</h3><h3> 球场前面是一大型人工湖)</h3> <h3> 〔同学在宿舍内做作业(每间宿舍内有一张三抽屉木桌)〕</h3> <h3> (我们进出校门必须凭队干<span style="line-height: 1.8;">签发的通行证方可通行)</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 ( 同学们在宿舍内下棋)</font></h3> <h3>(我们每天拎着统一配发的黑皮包,列队从湖畔走过,走向教室,走向未来 ) </h3><div><br></div><div><br></div><div> </div><h3> </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传承全军各军兵种战功赫赫的虎威、红岩精神的红色血脉,我们在后工的火热熔炉中转型、重塑,自我革故鼎新,煅铸全新的灵魂。</span><br></h3><h3> 在重庆市大坪长江二路174号(后工人称大院)紧邻后门的这幢二层小楼,承载了我们年轻的岁月欢歌,贮存了我们青春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我们梦想的追逐飞扬。<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小楼前的球场,每天晨曦初上,早起的你我沐浴着雨露阳光,晨读、散步、跑操,一天天成长。</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楼前的湖畔,走过春夏秋冬,历练雾雨风霜,我们每天列队从这里走过,走向饭堂礼堂,走向红砖一楼,走向图书馆实验室,走向知识的海洋。</span></h3><h3> 楼前的一湖秋水,波光鳞鳞。每当夕阳初下,你我漫步在她身旁,有过歌唱,也有过彷徨,风雨相伴,花开花谢,见证了你我青春飞扬。</h3> <h3> 02</h3> <h3> 我们22队首任队长陈有华,来自学院训练部基础教研室,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湖南人的直率、果敢、作风硬朗泼辣,管理严格认真。</h3><h3> 1984年底,因工作需要调去学员16队任队长。但他常常利用休息日回22队走一走、看一看,与大家谈心,关心大家的生活,指导大家的学习。</h3> <h3> 队长李子江来自英雄的太行山区,家属未随军的他以队为家,像兄长般关爱着我们的生活,像慈父般严格管理着我们的作风建设,是我们的良师益友。</h3><h3> 在陈有华队长调离22队之后,李子江接任22队队长之职。临近毕业季,同学们思想情绪波动比较大,他与沈教两个队干做着通常三位队干的工作,天天忙到深夜才休息。</h3><h3> 毕业方案公布之后,全队109名学员分配至全国22个省市。李队长与沈教跑汽车站、赶火车站、到轮船码头,一趟趟不停地送我们离队奔赴部队。细细的雨丝中,他们给每位离队学员敬礼,嘱咐我们在部队好好干,给22队争光。望着他俩那削瘦的脸庞、那期待的目光,同学们不禁热泪盈眶……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历历在目。</h3> <h3> 政治教导员杨金毅是山西人,来自学院政治教研室,是一个学者型的政工干部。他为人谦逊和蔼,善于做思想工作,他的办公室兼宿舍,常常挤满了同学,笑声不断。杨教在22队任职尽管只有一年,但他妥善处理了学员退学、学员的婚恋风波等多个棘手问题。</h3> <h3> 1984年8月底,杨教调回学院政治教研室任教,接替他职务的是他的老乡沈育安。</h3><h3> 记忆中的沈教整天是一个宽厚的笑脸,大家爱往他宿舍里钻,年轻人嘴馋,他也乐意经常从家里拿些零食来与大家共享。 </h3><h3> 1984年是共和国建国35周年大庆之年。那年院、系举办的各项比赛、竞赛活动多,我们22队在沈教的带领下,踊跃报名,积极参加,每项赛事都不落下。而沈教既是总教头兼领队,又是后勤大管家,带领我们夺得多个院、系冠军,取得佳绩。我们22队当年名扬全后工,沈教功不可没。</h3><div><br></div><h3> 22队四位队干,陪同我们历经风雨,走过春夏秋冬:</h3><h3> 您们,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h3><h3> 您们,是我们人生的筑梦者。</h3> <h3> 03</h3> <h3><br></h3><div> 我们110名学员分为两个区队。区队干部是队干从学员中左挑右选产生的,既要学习成绩好,又要综合素质高,更要组织管理能力强,且入学前在部队担任过班长的。</div><h3> 一区队:区队长――储小华</h3><h3> 副区队长――程 飞</h3><h3> 二区队:区队长――史金山</h3><h3> 副区队长――时国强</h3><h3> 各班班长的产生,第一学年由队干任命,第二学年开始,由各班学员轮流担任,锻炼大家的带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现在,不论你官至师职大校还是厅局处科职,或是亿万身家管理着数百人的团队,你在后工22队都是从班长做起的。</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 我们队共有10个班。1983年11月,一名学员因身体原因退学。</span></h3> <h3>一班:刘景华 罗智平 李会昌 杨义 </h3><h3>温荣佳 宋通文 王先文 王宏礼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王成云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程飞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傅强(前后顺序从左至右排列)</span></h3> <h3>二班:程阳春 李双喜 薛晓玖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王建江 张普选 吴少东 陈 勇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丁恒祥 李维新 郑顺波 余新才</span></h3> <h3><br></h3><div> 三班: 熊 坤 孙德传 童常华 </div><div>王玉华 左胜兴 王兰刚 何有昌 </div><div>许金友 张兴香 蔡旺能 彭乐丰</div><div><br></div><h3> 四班(无照片):史金山 崔友国 <span style="line-height: 1.8;">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霆 任文迁 袁安斌 周小元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肖泽生 阮祥武 刘和平 李建国 孙 茂</span></h3> <h3> 五班: 陈兴国 储小华 查 锋 <span style="line-height: 1.8;">黄和清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肖体文 陈秋生 戴利明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方</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斌 赵松寿 杨秋生 何明才</span></h3> <h3> 六班:赵 伟 徐运波 戴瑞荣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李国平 王亚平 李志红 郭利安 </span></h3><h3> 李茂林 邹继斌 夏万元 鄢家跃</h3> <h3> 七班: 练清文 丁 志 林子洋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刘 进 姚功涛 廖志国 翁长松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陈 建 罗石初 张天国 王瑞正</span></h3><div><br></div><h3> 八班(无照片):时国强 邹仲君 <span style="line-height: 1.8;">高 恒 耿志忠 李正彦 刘云福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陈明祥 陈正发 杨跃喜 杨忠俊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陆继欢退学后郗存洲调至九班)</span></h3> <h3><br></h3><h3> 九班:李 剑 杨永全 李景岱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林晓勇 王 猛 张可山 蔡长信 </span></h3><h3> 卿义祥 石艳飞 黄建钧 郗存洲</h3> <h3> 十班:胡正科 余华清 许俊耀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林文辉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杜文革 方应春 辛世平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廖洪春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朱仕飞 陈帮友 程海潮</span></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3> </h3> <h3><font color="#010101"> 04</font></h3> <h3>(1985年2月某同学春节回家探亲返程车票)</h3> <h3>〔1984年春季启用的学院基础实验楼(我们在此楼阶梯教室上过大课)〕</h3> <h3> (我们的教室红砖一楼)</h3> <h3> 〔(从左至右)招待所、<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红砖二楼实验室、图书馆〕</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我们的课程室内部份大都是在红砖一楼完成的。实验课和实习课则是在红砖二楼或野外完成。</span><br></h3><h3> 红砖一楼与红砖二楼相对而立,两楼相距有一百多米。文革时期是两派的据点,红砖墙上弹孔清晰可见。</h3> <h3> ( 同学们在图书馆内自习)</h3> <h3> (同学们在模拟油库实习)</h3> <h3> (我们所学的课程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实验和野外实习课)</h3> <h3>(油料管理教研室的全体教员、教授老师)</h3> <h3> 在校期间我们共学习了二十五门课程:高等数学、化学、军用地形学、政治、近代史、党史、军用油库、军用油料、军用文书、机械制图、飞机与航空发动机、汽车与坦克底盘、计算机、油料勤务、电工学、科学管理(管理学)、水力学、油料应用、后方勤务、统筹学、自动化管理、油料分析、油料器材、运输勤务、金属工艺学。<br></h3><h3> 我们的教员既是我们的老师,又是我们的战友。是他们的循循善诱,启迪了我们的智慧,打开了我们的心扉;是他们的热情关怀,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是他们的严谨教学,充实了我们的知识,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培养了我们的大爱,放飞了我们的理想。</h3><div> </div><h3>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她)们吧――</h3><div> 汽车与坦克底盘――郝志国</div><div> 军用文书――汤仲文</div><div> 高等数学――李建华</div><div> 油料应用――唐本义</div><div> 军用油库――张洪兴</div><div> 飞机与航空发动机――谢会全、马振利</div><div> 运输勤务――谭仁祥</div><div> 油料勤务――刘文升、殷武</div><div> 化 学――万平 黄伟锐</div><div> 政 治――曾道环</div><div> 军事地形学――闫忠义</div><div> 综合演练――范家仲</div><div> 油料分析――彭明德</div><h3> …… ……</h3> <h3> 05</h3> <h3> 〔22队队部办公室(墙上奖状为我们在院、系各项比赛、评比中所获得)〕</h3> <h3> (当年参加舞蹈比赛所穿的蓝色运动装)</h3> <h3> 1984年孟夏时节,为了纪念五四青年节,学院组织了五四文艺汇演。 <br></h3><h3> 这项活动各队非常重视,提前一个月开始了排练。</h3><h3> 我队队干先行侦探了其它队都是以歌舞曲艺为主,大家讨论后决定另僻蹊径,表演迪斯科舞蹈。</h3><h3> 各班利用课余时间开始学跳舞了。六班的赵伟同学是四川人,特地到院隔壁的重庆医学院请来了几个老乡女同学,到宿舍来教大家跳舞。</h3><h3> 由于杨教回山西老家探亲了,队里这项活动后期交给了林文辉、雷霆两同学负责的。</h3><h3> 比赛最终选定的曲目是《夜色澜珊》,由男女搭档表演(女的当然由同学们男扮女装),男同学身穿蓝色运动装,扮女伴的同学上穿白衬衫下穿牛仔裤。参加表演的同学有刘进、王猛、夏万元、刘云福、廖志国、林文辉、雷霆、廖洪春、史金山、王建江、徐运波等12名同学。</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该项项目荣获优胜奖,每人奖黄色大毛巾一条。</span></h3> <h3> 〔我们宿舍楼前的篮、排球场(身后为食堂)〕</h3> <h3> (我队参加院排、篮球比赛冠军队员合影)</h3> <h3> 1984年9月,为迎接国庆35周年,学院举办了篮球、排球比赛。22队在程飞同学的带领下,在一无专业教练指导二无时间练习的情况下,顽强拼搏,首夺系里选拔赛双冠军,尔后代表油料工程系参加院比赛,又双双获得篮、排球赛总冠军,轰动后工,从此我们22队在全院名声大震。<br></h3><h3> 让22队的历史记住我们的冠军队员吧――</h3><h3> 篮球:程 飞 刘 进 林文辉 史金山 崔友国 肖体文 储小华 张兴香 王建江 任文迁</h3><h3> 排球:程 飞 刘 进 王玉华 林文辉 <span style="line-height: 1.8;">黄建钧 王建江 蔡长信 储小华 ……</span></h3> <h3> (肖体文、温荣佳同学)</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84年9月底,学院举办了野外军事定点越野比赛。这是学院的传统赛事,每年举行一次,一些老学员队都参加了二、三次了,极富比赛经验。</span></h3><div> 在篮、排球赛捷报频传的精神鼓舞下,这次报名参赛者踴跃,最后以夏万元、童常华、陈建、徐运波、王兰刚、廖志国、孙德传、肖泽生、张天国、左胜兴、王玉华、陈正发、廖洪春、杨永全、胡正科、彭乐丰等十八人组成队伍参赛。我队是首次参加,从队干到队员都是毫无经验。</div><div> 赛场设在重庆南山的崇山峻岭里。比赛前,每人发一张地图、一个指北针,全院参赛有近400人,各系各队人员随机分组,每组20个人,每人要找出图纸中所标示寻找点具体位置(共有10个点),找点正确数多用时少者优胜。</div><h3> 重庆是有名的雾都,无雨也是半天雾。整个南山地区都笼罩在云雾之中,我们钻进山岭之中,上不见山顶,下不见来路,湿滑的青苔烂泥寸步难行……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奋勇前行。最终,王兰刚同学荣获全院个人第6名,我们队获得院团体第6名,荣获优胜奖。</h3> <h3> 100米步枪精准射击比赛,以储小华、徐运波、罗石初、刘进、王玉华等人组成的射击组,出征南山区老厂狗儿丘综合训练场。他们沉着冷静,机智果敢,敢打敢拼,荣获院赛团体第二名。</h3> <h3> 歌咏比赛是我们全队111人(含2名队干)全体参加的集体项目。我队选定的是《长江之歌》,指挥是黄剑钧同学。首先我队在系里胜出,然后参加院决赛。比赛的地点在学院大礼堂内。</h3><h3>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大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慨……”三十三年后的今天,利用端午假期在郑州相见的陈正发、郭利安、耿志忠、何有昌、李正彦、薛晓玖、杨忠俊、辛世平、蔡旺能、左胜兴、傅强、翁长松、彭乐丰等同学依然能哼几句歌词。</h3> <h3> 板报比赛以夏万元、王玉华、程飞、左胜兴、王兰刚等人组成的板报组在沈教的指导下,我们利用夜间休息时间数易其稿,以系第四名的成绩跻身院赛,荣获优胜奖。</h3> <h3> 是年10月份,院还举办了综合运动会。我队报名踊跃,几乎比赛的所有项目都有同学参加,斩获奖项众多,比赛成绩在院系名列前茅。黄剑钧同学在院田径比赛中奋勇拼搏,荣获铅球比赛第二名。1985年6月代表学院参加了当年全军总后系统在上海第二军医大举办的运动会,获得较好成绩,为学院争得了荣誉。</h3> <h3> 我们在校的时候学院社团组织不多,记忆之中学院主办的学术研究会有些活动,院报似乎一年出五、六期。</h3><h3> 由于当年学院提倡以学为主,参加学术活动的同学不太多,据同学们回忆有罗石初、肖泽生、熊坤、孙茂、崔友国等同学参加过。</h3><h3> 院报的投稿,我队几乎都是由宣传委员夏万元将大家的广播稿择优修改后再投稿(夏万元是院报的通讯员)。院报是铅字排版的,印刷质量粗糙,数量不大,一个学员队也只分发三、五份,放在队部那儿。由于没有稿费,也不像广播稿那样每月评比,因而知道它的人不多。不过,我们22队的投稿录用数在1984度还是进入了前5名,颁发过奖状。</h3><div> </div><div> </div><h3> </h3> <h3> 可以自豪地说,我们22队是一个精诚团结、凝聚力特别强、特别能战斗的光荣集体。</h3><h3> 在这里,我们接受教育;在这里,我们学习知识;在这里,我们练就技能;在这里,我们铸就精神。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更证明了后工8522队的优秀与卓越!</h3><h3> </h3><div><br></div><div><br></div><div> </div> <h3> 06</h3> <h3> 我们22队党支部是个坚强的、特别能战斗的集体。</h3><div> 入学前,有三名在部队入党的战士党员,他们是:肖体文 罗石初 余新才。虽然他们是预备党员,入学后第二学期才陆续转正,才有了表决权,可他们三人是我们后来入党同学之中好多人的介绍人。</div><div> </div><h3> 我们22队共发展了三批16名学员党员,占学员总数的14.7%,他们是:储小华 </h3><div>程飞 王建江 夏万元 童常华 孙德传 </div><div>王玉华 时国强 史金山 林文辉 徐运波 </div><div>陈正发 余华清、王瑞正、陈勇、蔡长信。</div><h3> 毕业际来临,党支部做了两件事件:</h3><h3> 一是党员带领大家去解放碑、两路口、大坪等地学雷锋做好事。</h3><h3> 二是21名党员(含队干2人)重温入党誓词,带头写自愿去西藏和云南前线的申请,作学员的表率。</h3><div><br></div><h3> 在队干坚强的领导下、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1984年、1985年,我队团支部、党支部先后荣获学院先进团支部、先进党支部的表彰。</h3> <h3> 07</h3> <h3> (毕业分配至云南前线部队的李志红、熊坤、王兰刚、李维新同学)</h3> <h3> 〔毕业照(1985.7)]</h3> <h3> 〔毕业照名单(按站位排列)〕</h3> <h3> 毕业在即,大家忙着相互签名留言,互赠纪念品。</h3><h3> 西藏高原,祖国的边陲,生命的禁区。22队分配进藏的同学是:刘进 姚功涛 史金山 孙茂 杨义 王亚平 王玉华 陈秋生</h3><h3> 中越边境,老山炮声震天,前线硝烟正浓。22队分配去云南广西前线部队的同学是:李志红 王兰刚 赵伟 熊坤 方斌 宋通文 李维新 高恒 王先文 杨忠俊 丁恒祥 陈明祥</h3><h3> 挥泪告别的日子到了。</h3><h3> 我们从后工出发,怀着一腔热血,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活跃在天涯海角、雪域高原,用奉献诠释责任,用热血书写青春,用军功回馈我们的8522队!</h3><div><br></div><div><br></div><h3> </h3> <h3> (1985年7月学院给每位毕业分配进藏学员赠送的皮箱)</h3> <h3> (王玉华同学在西藏堆龙德庆980油库工作了12年)</h3> <h3> (王猛同学在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h3> <h3><font color="#010101">〔同学们离开后工前,在22队 最后一餐晚饭(每班4瓶汽水)〕</font></h3> <h3> 08</h3> <h3> (肖体文会长讲话)</h3> <h3>(2015年10月,同学们在重庆母校相聚)</h3> <h3> (刘云福同学写的书法作品)</h3> <h3> (七班的“班务会”在嵩山少林寺召开)</h3> <h3><font color="#010101">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春秋代序,年岁飘徙。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毕业30周年了。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015年,残雪消融,春暖花开之际。以程飞、储小华、陈建、肖体文、林子洋、童常华、夏万元、肖泽生、孙德传、李会昌、罗石初、郑顺波、王建江、陈邦友、李茂林、袁安斌、杨永全、方应春、方斌、廖志国、李剑、杨义、廖洪春、彭乐丰、查锋、杨跃喜、李双喜、何明才、王兰刚、傅强等同学为骨干,发起了寻找后工8522队全体同学的活动。毕业之后,虽有部分同学互有联络,但物是人非,个人发展变化大,人员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已有2人辞世1人失联,103人已转业在全国21个省市工作,绝大部分同学见面后都难以相认。在陈建、童常华、李会昌等同学大量的工作下,有的大海捞针,有的无数次不分白日黑夜的甄别筛选信息,一个个电话,一次次寻找,历时半年,终于找齐了分别三十年的全体同学。当多年未联系的同学们接到陈建、童常华的电话时,许多人话音哽咽,激动得热泪盈眶。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陈建同学既是一个热心人,更是一个有心人。建立同学群三年多来,凡是同学在群内公开转发的同学个人照片、同学子女婚嫁喜事图文、队干同学们相聚活动的照片,同学撰写的回忆后工学习、生活的文章,他都进行了收集与珍藏。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015年,我们筹建了以肖体文为会长、林子洋、温荣佳、王猛、陈邦友、罗石初、李会昌、方斌等人为副会长的“永远的后工8522”组织,建立了22队师生微信群,人数超百人。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每天清晨,当朝阳升起的时刻,伴随着童常华同学转发的新闻,同学们新的一天开始了。群里的同学在群外演绎、延续着我们的故事。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的童常华同学,当年在校是学霸,为人热情,厚道。几十年以来,他到过了半数以上同学所在的城市,见过了几十位同学,他几乎能将22队的队干、同学的姓名和相貌配对得上。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工作在浙江省宁波市的王建江、陈邦友同学,待同学们热情、真诚,几十年来邀请接待了多位队干、老师和同学前往宁波游玩。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杨永全同学热情豪爽,军人作风与本色几十年不改。在他的策划与带领下,成都8位同学月月有聚会、四川重庆20位同学年年喜相逢。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湖南11位同学、湖北13位同学,年年有安排,每年都相聚。</font></h3> <h3> 09</h3> <h3> (1983年10月,22队全体同学参观红岩纪念馆门票)</h3> <h3> (1986年5月,同学陈邦友、夏万元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h3> <h3> 部队是革命的大熔炉,后勤工程学院更是将我们进行了革命的洗礼。我们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永立潮头。</h3><h3> 记得1983年10月,22队集体参观红岩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赓续着红色血脉,传承着红岩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h3><h3> 在陕西富平、在梁家河的窑洞、在革命的圣地、在浴血奋战的古战场、在党校的课堂、在工作的舞台……到处都有我们同学的身影,到处都有我们同学留下的足迹。</h3> <h3> (2018年3月25日,后工8522队向许世友将军纪念馆捐赠后勤工程学院1968年印制毛泽东主席像章3枚)</h3> <h3> (在陕西富平习仲勋陵园,<span style="line-height: 1.8;">程飞同学代表22队向习老敬献花篮)</span></h3> <h3> (袁安斌同学参观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习近平主席住过的窑洞)</h3> <h3>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30多年来,我们不断地让思想荡涤,让心灵充电,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独立光阴的渡口,眸里有远方,心底有诗情,青春有方向。岁月无恙,时光不老,我们永远在路上。</h3> <h3> (同学许金友在辽宁省委党校讲课)</h3> <h3> 〔王亚平同学总策划总导演的湖北麻城祭祖大典活动(2018.4.15)〕</h3> <h3> (2018年3月,湖北片区同学<span style="line-height: 1.8;">相约麻城主题活动)</span></h3> <h3> 10</h3> <h3> 闲庭沽酒赏落花,落花纷飞付流水;流水成渠映明月,明月高悬照闲庭。<br></h3><h3> 窗含千秋色,微信展千秋。</h3><h3> 2015年金秋10月,我们通过微信相约,3名队干、74名同学、16名家属和3名任课老师,利用假期和休息日,跨过高山,涉过江河,从全国20个省市赶到山城重庆,“永远的后工8522队”重庆聚会暨毕业30周年主题活动在原大坪老校区仅存建筑长城饭店举行。这次活动得到了肖体文、林子洋、温荣佳、许俊耀、程飞等同学的大力赞助,罗石初、郑顺波、李双喜、左胜兴、鄢家跃、杨跃喜、彭乐丰等同学也给予了赞助。</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毕业30周年后,部分同学相聚于母校)</font></h3> <h3> (2015年金秋10月,1985届22队同学们来到位于重庆市缙云山和歌乐山之间的占地三千亩的母校新校区参观)</h3> <h3> 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h3><h3> 你可还记得那年枝头堆锦绣?你可犹记得那年夏夜听蝉鸣?你可仍记得那个秋水共长天?你可还记得那个冬季踏歌行?</h3> <h3> ( 我们相聚在西子湖畔)</h3> <h3> 桃花红了春水,枫叶染了秋凉。春江水暖见证了我们的青春不老,山高水长铭记着我们的芳华永在。</h3> <h3>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h3> <h3> (我们相聚在四川遂宁)</h3> <h3> (我们相聚在武汉)</h3> <h3> 探寻青春的脚印,寻觅年轻的时光,回忆师生情长,勿忘求学初心。</h3><h3> 自青春一别,而今鬓白发稀,行动迟缓,举止端庄。就像成熟的落叶,展现最美的秋韵。</h3><h3> 从此,以班为伍,以省为单位,同学利用节假日相聚已成常态化。</h3><h3> 我们相聚于武汉、相聚于郑州、相聚于成都、相聚于西安;我们在乐山、我们在遂宁,川渝二十位同学常活动;我们在长沙、我们在贵州,湘黔同学常聚首;江南雨吟、苏堤春晓,江浙同学举杯欢……</h3> <h3> (同学王建江律师和他的大成律师事务所团队)</h3> <h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h3> <h3> 11</h3> <h3><br></h3><h3> 千般问候,万般情长。</h3><h3> 每当同学家有喜事、儿女嫁娶,微信群内红包飘,祝贺声声扬。</h3><h3> 相聚举杯,觥筹交错,畅饮甚欢,万语千言,说不尽的友情,道不完的思念。</h3><h3>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h3><h3> 岁月写情怀,风雨谱芳华。</h3><h3> 每一次相逢,都是友谊的培育;</h3><h3> 每一次相聚,都是情感的升华。</h3><h3> 相见恨太晚,怨归何太急?</h3><h3> 未等今日去,已盼再相逢。</h3> <h3> (童常华同学女儿婚礼现场)</h3> <h3> (同学们参加储小华女儿婚礼)</h3> <h3> (同学们参加肖体文儿子婚礼)</h3> <h3> (同学陈建女儿孜孜的婚礼)</h3> <h3> (同学熊坤儿子婚礼)</h3> <h3> (同学们参加杨永全女儿的婚礼)</h3> <h3> (同学何有昌女儿婚礼)</h3><div> </div><div> </div><h3> </h3> <h3> 12</h3> <h3> (同学林子洋为法人代表的河南省名星企业――郑州飞虹热处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兼郑州市真空热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h3> <h3> (会长、副会长研究活动方案)</h3> <h3>(岁月如歌,杯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h3> <h3> 我们相约: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以不在岗位上的数十位同学为主体,每三年举办一届“永远的后工8522队”主题活动。首届东道主是重庆,以后分别在郑州、湖南、杭州、贵阳……举办。</h3><h3> 闲看花开,静待花落。冷暖人生,快乐如初。</h3><h3> 扬手是春,落手是秋。</h3> <h3> (同学情,一辈子。岁月不老,我们不散。――2018年6月15日郑州同学聚会)</h3> <h3><br></h3><h3> 哪些年,在后工我们一口锅里盛日月,一壶水里饮春秋。</h3><h3> 日月盛的是山高水长;春秋饮的是天长地久。</h3><h3> 这些年,风吹雨打巴蕉情,年年换叶不换心。</h3><h3> 用我的心,紧握你的手,我们一同风雨走过……</h3><h3> 有一种回忆――栉风沐雨,不曾褪色与忘却;</h3><h3> 有一种情怀――砥砺前行,只因光荣与梦想;</h3><h3> 有一种使命――穿越时空,不忘初心与你我;</h3><h3> 有一种传承――历久弥新,彰显责任与担当。</h3><div><br></div><h3>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我们的母校;</h3><h3>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一九八五届22队,我们光荣的集体;我们青春共同的记忆;我们心中永远的圣地!</h3><div> </div><div> </div><h3> (2018.12.3于江苏四稿)</h3> <h3><font color="#010101">.</font></h3> <h3>.</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