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童年的好多时光是在姥娘家度过的,外婆的南双泉以泉水闻名,曾经的村西风景是我记忆中的童话世界,村子西面有好几口泉子,咕咕清泉汇聚成了一南一北两个大水坝,水坝岸边是成片的板栗林,正西有一个很大的苹果园,每到春天,园中开满洁白的苹果花,淡雅的香气弥漫村中,在园中漫步,脚下是厚厚的白色小花瓣,周围落英缤纷,恍如仙境,果园四周是杞橘篱笆帐子,篱笆上点缀着黄黄的杞橘和红红的牵牛花,泉水叮咚环绕着苹果园,小时候跟姥娘去菜园就沿着这青青的帐子和潺潺溪水而行。<br></h3> <h3>泉水环绕着的还有各家的菜园,姥娘家的菜园紧临苹果园,菜园头上种着黄花,黄花盛开的季节姥娘每天一早都会去采花,回来上锅馏熟晒干。印象更深的是菜地北头的那个水洼,里面有青浦水草芦苇,有小鱼青蛙蝌蚪,夏天雨后常跟三姨去捉鱼。再往北就是一个大水坝,现在这个水坝还在,用来供给周围几个村庄饮水。</h3> <h3>苹果园的东南面是一大片树林,里面有姥娘家的一个小园子,园子里有桃树杏树板栗树,姥娘家的味道之一就是那香甜的炒栗子。那片绿葱葱的树林中间有条小斜路通着南面的大路,我那时都是抄这条小路去姥娘家,小路边上也有口泉子,泉子很浅但泉水很旺盛,清澈的泉水流出来形成了一泓碧水和一潺潺小河,此处村民称为西南水沟,树木遮天,鸟声啼不住,溪水清澈,鱼虾不可数,村民都是来这里挑水和洗衣服。</h3> <h3>水沟边上的小路往西南走是下坡,路东边一个池头,水很深很凉黑洞洞的,三姨说那是个淹子,每次走到那里都要提醒我们不要靠近,然后还在路边捡个白火石扔进去,石头落水就会发出沉闷的咕咚声,然后冒出好多泡泡,以此说明水很深,我们以后每次路过都会往里扔石子玩。沿着小路往北走有个高高的小桥,桥是青石板的,很窄,骑车时总吓得下车推着走过去,过了小桥穿过树林,就到姥娘家的那条大街了。</h3> <h3>外婆的南双泉,泉水潺潺,果木飘香,小桥流水,景色秀美,清新脱俗,深深地印在了童年的记忆里。 </h3> <p class="ql-block"> 南双泉位于沂南的东南部,属三县交界,离东海日照较近,旧日去东海贩海货的西部人需要在这里落脚住店。村里有两个旅店,东店和西店。东店店主孙振云,会武术,弟子很多,记得南双泉学武术的人不少,我小时候还跟着舅家表姐学了几段剑术。姥娘家是西店,外公孙振玉,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小,三个哥哥闯关东分别去了沈阳大连和齐齐哈尔,家里只留下二哥和外公,同住在一个很大的庭院,有一个大门口,里面好几个巷子和众多宅院,晚上大约九点,就要关大门上门板,这个上门板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看过,所以印象颇深。</p> <h3>对二姥爷的印象是瘦瘦的,常坐在桃树园里抽烟,烟袋上一个玉石的类似于平安扣的东西,由于二姥爷不苟言笑,充满神秘感,又听说他高义博云,有很多侠义之交,就越发地满怀敬畏。外公仪表堂堂,和蔼可亲,热心正直,扶危济贫,在村里很有威望,日本鬼子扫荡的时候,用辣椒水灌胃等方式逼迫外公说出村里的共产党员,听大人说鬼子反复灌了多次,外公都坚持没说,后来外公得了严重胃炎,最后走在这个毛病上,其过程我不忍心写得太惨,村民说这是南双泉历史上的两大惨案之一。记忆中外公懂得很多,很健谈,并且家教严格,规矩很多,饭桌就是外公的教育大讲堂,吃饭时坐在上岗,不停地教导我们,教我们餐桌礼仪,规范我们的言谈举止,教育我们与人为善。</h3> <h3>二姥爷和外公先外婆而去,如今外婆也走了将近十年了,近几年没去过南双泉,前日路过,决定进村看看外婆的老宅子,结果赶上旧村改造,整个村西部一片废墟,凭记忆找到了外婆住的那条街那座院,又凭废墟中露出的几支竹子找到了老宅的位置,姥娘家的院子曾是满园青竹,现在只剩下老厨房的一面墙zha子,斑驳陆离的墙面上还有一张2001年的灶王爷年画。</h3> <h3>姥娘是大家闺秀,娘家过去是莒县的世家大族,清朝朝廷还专门给盖了赵家门楼,姥娘小时候读了好几年的民国学堂,是的,应该是民国学堂,因为常听她老人家说孙中山先生是她们的老师,并且讲的很多故事唱的很多歌谣都是民国时期的,例如《胖娃娃》那首歌曲,我在电影《城南旧事》里也听过,这首儿歌我现在还会唱: 我家有个胖娃娃,刚满两生日,伶俐会说话,不吃饭不喝茶整天吃妈妈。头戴小洋帽,身穿粉红纱,红鞋白洋袜,好似海棠花。爷爷奶奶爹爹妈妈怎么不爱她。双眼笑微微,小辫朝天锥。拨浪鼓花棒槌玩意一大堆。怀抱皮老虎,口含洋笙吹,见人面带笑,脚面蝴蝶飞。一家老少欢天喜地争抱小宝贝!~~~姥娘读过很多书,是村里的女秀才,她儒学传家,品行高雅,在南双泉教过识字班。她心底善良,慷慨大方,扶危济贫,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缺乏,大舅从部队回家探亲和二舅出国带回来很多没见过的好东西,姥娘自己不舍得吃用,与邻里四舍分享,她收留乞讨者,给卖唱的盲人李铁脚做鞋,被称作大善人,也被村民选为人大代表。我们姊妹四人小的时候,姥娘就通过讲故事或背三字经类的东西教育我们如何做淑女(尽管淑女没做成反成了女汉子),如何与人为善等,我们结婚后去看她,每次外婆都会给我们背不同的“三字经”,教育我们如何孝顺公婆,如何与妯娌相处等。还记得下面的几段: “为嫂子,要贤良,小姑身上多尊让,做事一定要忍耐,千万看着婆婆娘,未说话带笑颜,你有针指对她传,莫说公婆心欢喜,邻居百家说你贤,出了阁要搬还,丈夫面前加美言,人人都夸媳妇贤。" 还有妯娌相处的三句话是“让着吃,挣着干,自己的孩子自己看~~~”。进行孝道之训的开场白是“人生在世界上,孝道当先,父爱子,子行孝,人之本源,懵懂人他不知,父母恩典,只得是,把来由,诉说一番”~~~</h3> <h3>姥娘不信佛但吃素,由于长期吃素缺钙,晚年摔了一跤后就一直卧床了,姥娘记忆力特好,很多经文她都能倒背如流,然后对去看她的不同身份的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有时三姨针对一些内容,会提出不同观点,记得姥娘向我们教导《寒山拾得忍耐歌》,当说到" 别人来骂我我也只说好,别人来打我我自先睡倒。" 时,三姨在一边说:“别全听,这样不是让人欺负蛮!”说起“忍耐”二字,姥娘还有个《忍一句》: 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让人曰,切莫与人争强弱。耐一时,火坑化做白莲池。退一步,便是人间修行路。任他亲、耐他怒、只管宽心大着度。忠义被人欺,神灵天地知。若还存心忍,步步得便宜~~说得就是“吃亏是福”吧。很多次我想把姥娘的这些东西录下来,但是当时感觉来日还方长,现在后悔已晚唉!</h3> <h3>姥娘还很有文艺气质,到了晚年还一直喜欢看书,遇到自己喜欢的文字,就很工整地抄写下来贴在客厅的墙上,对包装盒上漂亮的东东也剪裁下来贴在卧室的墙上,姥娘家的庭院很美,满园青竹伴着几簇鲜艳的月季花,地上还长满了她从野外移回家的开着淡黄色的苦菜花。姥娘非常爱干净,在我看来稍有点洁癖,家里总是整洁有序的,这点从墙上的这张灶王爷年画就能看出来,厨房的墙太旧不能贴画了,画是贴在纸板上,然后挂在墙上的。</h3> <h3>沿着那条小路我们又去西面走了走,外婆的南双泉,儿时的那些美好早已不复存在,唯一留下的是那些永不褪色的记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