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院伤口造口护理专业小组于2016年成立,小组成立以来平均每年处理压疮、糖尿病足等慢性伤口及失禁性皮炎的住院患者有近百人,门诊平均每年处理压疮、糖尿病足、脓肿等慢性伤口及造口患者两千余人次。</h3> <h3>2018年小组开展工作情况如下:</h3> <h3>一、组织召开会议</h3><h3>组织召开伤口、造口护理专业小组成员会议四次,会议旨在通过专业小组成员带领科室护理骨干运用专业知识对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不断扩大知识面,沉淀知识,积累经验,为医院发展专科护理,提升品质服务,提高伤口、造口、失禁护理质量,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会议对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的发展、今后工作计划,工作职责等做了进一步规划。讨论、制订和完善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伤口造口护理相关管理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工作流程、相关评估表上报表等,使伤口、造口护理工作做到全院统一标准、统一规范。</h3> <h3>二、壮大队伍力量</h3><h3>为提高我院伤口造口专科护理水平,护理部推选的伤口、造口护理专业小组组长狄雁鸿,被内蒙古抗癌协会聘任为胃肠肿瘤专业委会伤口与造口学组委员,并选派参加了学术年会。推选的小组专科护士詹霞,被内蒙古自治区护理学会聘任为伤口造口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年内医院外派护士詹霞,参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优玛国际伤口治疗师培训班,取得了欧洲伤口管理协会颁发的“国际伤口治疗师”认证证书。</h3> <h3></h3><h3>三、培训形式多样</h3><h3>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评估处理慢性伤口、造口、失禁护理问题的能力,实现伤口造口护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选派护理骨干赴呼包二市三甲医院考察学习。开展院内护理人员、小组成员集中理论培训6次,并利用微信平台、现场讲解、分享案例、压疮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普及伤口、造口护理新知识、新理论。</h3> <h3></h3><h3>四、参与探索科研</h3><h3>年内参加了由比利时根特大学组织的一项国际多中心的“重症监护室的压疮——一日患病率研究”,目前资料收集工作已按要求全部完成。申报开展“湿性愈合及新型敷料的使用”新业务新技术一项。</h3><h3></h3> <h3></h3><h3>五、全程规范治疗</h3><h3>应用国际先进、全球倡导的伤口湿性愈合理念,根据各类伤口不同的特点,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常见伤口如压疮、静脉溃疡、糖尿病足、脂肪液化、窦道、烧烫伤、脓肿、各种外伤所致的难愈伤口及出院患者等,给予全程规范治疗与处理,取得了可喜成绩。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院专科护理发展又迈进了新的一步。</h3><h3></h3> <h1><font color="#010101" style=""><b>典 型 治 愈 案 例</b></font></h1> <h3>患者,女,75岁,因“神经性脊髓炎”卧床两年余,营养状况差,接诊时低蛋白,骶尾部4期压力性损伤,创面深达骨骼、筋膜,伤口感染严重,局部恶臭、大量脓性渗液,采取湿性愈合换药后,伤口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经过五个月的治疗,压疮已基本愈合。</h3> <h3>患者,男,73岁,因“挫伤”至伤口不愈合两个月余,患者拒绝手术植皮建议,就诊于我院伤口治疗师处:采用湿性愈合治疗,用时73天,伤口愈合。</h3> <h3>患者,男,31岁,因车祸导致右前臂挫伤,运用湿性愈处理16天,伤口痊愈。</h3> <h3>患者,男,82岁,“肺炎”收住院,住院时院外带入3期压力性损伤,运用湿性愈合处理,13天伤口愈合。</h3> <h3>患者,男,68岁,“高位截瘫”收住院,院外带入3期压力性损伤,运用湿性愈合处理13天伤口痊愈。</h3> <h3></h3><h3>今后,我院伤口、造口护理专业小组,将疑难复杂伤口、造口患者护理纳入集中、规范化管理,努力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优质、全程、连续护理,提升我院本护理专业服务能力。并加强与外院护理专家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扩大护理服务范围,增加服务举措,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微信群交流、学习、讨论等方式将前沿知识与技术延伸到二级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提高伤口、造口、失禁护理精准治疗的工作水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推进我院的护理事业发展做出贡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