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第一军第一师步兵2团简史

兵心军魂(星星)

<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陆军第一师步兵第 2团的历史沿革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红4军~红2军团红2军~红3军红7师~红2军团红4师~八路军120师第358旅第715团~大青山支队第715团~第358旅第715团~独立第1旅第715团~第358旅第715团~第一师第2团。</font></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1928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派贺龙、周逸群到湘西北领导当地人民武装斗争。3月,贺龙、周逸群到达桑植,率部在桑植、鹤峰坚持游击战。7月,贺龙部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军第4军)。军长贺龙,政委恽代英,参谋长黄鳌。</h3></h3> <h3>军长贺龙</h3> <h3>政委恽代英</h3> <h3>参谋长黄鳌</h3> <h3>  1929年秋,红4军撤离桑植北移,转向鄂西地区发展。</h3> <h3><p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auto; word-spac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 none;"></h3></h3><p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auto; word-spac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 none;">  1930年春开始东进,在洪湖地区坚持斗争的游击队。</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1930年7月,红4军与红6军在公安会师,组成红2军团(红4军改称红2军)。总指挥贺龙,前委书记周逸群兼政委,参谋长孙德清,政治部主任柳克明,下辖红2军、红6军。红2军军长孙德清,政委朱勉之。</h3> <h3>  10月,为配合红一方面军进攻长沙,红2军团离开洪湖苏区渡江南征。<br></h3> <h3>周逸群</h3> <h3>孙德清</h3> <h3>  1931年3月,红2军团整编为红军第3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原第2军改编为第7师,开辟了鄂西北创建苏区;4月,以洪湖苏区部分武装组建红3军第9师,坚持苏区的反“围剿”斗争。</h3> <h3>邓中夏</h3> <h3>  1931年9月,红3军主力离开鄂西北苏区南下,与在襄枣宜苏区活动的第9师会合,重返洪湖苏区。</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1932年10月,湘鄂西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败,苏区全部丧失。红3军转战豫陕湘鄂川黔地区(1933年2月缩编为第7、第9两个师),于1934年5月进入贵州。</h3> <h3>  1934年7月,红6军团奉命撤出湘赣苏区,向湘中转移与红3军会合,并以任弼时、肖克、王震三人组成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任主席,领导红6军团西征。</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1934年8月,军团领导机关在桂东正式成立,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此后,红6军团经湘南转战桂黔,于10月24日抵达印江县木黄,与红3军胜利会师。</h3> <h3>任弼时</h3> <h3>肖克</h3> <h3>王震</h3> <h3>  会师后,红3军恢复红2军团称号,并由红2军团部兼军团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两军团行动。为策应中央红军的行动,红2、6军团进军湘西,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红军人力也由7000余人发展12000余人。</h3> <h3>  1935年11月19日,红2军团主力由桑植出发,转战湘黔滇(西)康,于1936年7月2日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h3> <h3>  1936年7月5日,第2军团到达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师,与红32军一起组建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总指挥肖克,副政委关向应,辖第2军团第4师师长卢冬生,政委冼恒汉,参谋长唐健伯,政治部主任刘亚球,供给部长史可全,卫生部长贺彪。此后,红二、四方面军并肩北上,红二方面军于10月22日抵达甘肃静宁,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12月下旬,全军南下陕西三原云阳镇,后移驻富平庄里镇。</h3> <h3>关向应</h3> <h3>  1937年8月25日,中央军委命令,红军第二方面军第2军团和陕北红军第28军合并,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旅长卢冬生(未到职,后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红军第2军团第4师改编为第358旅所辖第715团,第715团团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br></h3><h3><br></h3> <h3>张宗逊</h3> <h3>李井泉</h3> <h3>团长王尚荣</h3> <h3>政委朱辉照</h3> <h3>  1938年7月下旬,第120师以第358旅第715团(欠第2营)和师骑兵营、游击第4支队一部组建大青山支队,亦称李井泉支队。8月 28日进占蛮汗山地带的太平寨。为了保障晋西北与大青山的联系,支队决定留第715团第1营开辟以蛮汗山为中心的绥南根据地,主力继续北进。</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1938年9月1日夜,支队主力在旗下营与三道营之、大滩、八墩地区,与中共地方组织领导的蒙汉人民抗日游击队会合。</h3> <h3>  9月3日,袭击陶林城,歼日伪军一部。10日夜,支队以第715团两个营的兵力,进攻四子王旗地区的贸易中心乌兰花镇(今四子王旗),歼灭伪蒙军一部,俘70余人,缴枪70余支、军马80余匹。攻占该镇后,支队决定一部兵力留绥中,主力插进绥西。</h3> <h3>  1938年9月20日,支队主力在武川以东的后窑子地区击毙伤日伪军80余人,开辟了绥南、绥中、绥西等3个游击根据地。</h3> <h3>  1938年10月1日,奔袭包头东北石拐子据点,歼敌一部。中旬,又袭击了平绥铁路归绥至包头间的苏安盖、陶思浩、察素齐(今土默特左旗)、毕克齐等日伪军据点,并破坏铁路一段,毁汽车4辆,歼日伪军一部,进而威胁包头、归绥之敌。</h3> <h3>  1938年11月3日,在绥中地区,支队一部在马家店大庙设伏,毙伤日伪军20余人,击毁汽车3辆。</h3> <h3>  1938年11月6日,在绥西地区,游击队不断袭击武川、萨拉齐、百灵庙日伪军据点;主力部队在马厂梁、大沟、德胜沟门等地予日伪军以打击,歼其200余人。</h3> <h3>  12月下旬,大青山支队第715团主力奉命随第120师师部开赴冀中抗日根据地后,按贺龙同志的部署,留下4个连的兵力和独立第4支队共500余人,坚持大青山地区的斗争。至1939年上半年,部队发展到1700余人,扩编为3个营,改编为大青山骑兵支队。</h3> <h3>  1938年12月,第715团主力会同师独立第1支队随师部分别由晋西北和大青山出发,挺进冀中。</h3> <h3>  1939年1月25日,第715团、第716团主力随第120师在挺进冀中一个月内,在曹家庄、大曹村、邢家庄和黑马张,四战四捷。</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1939年3月28日将随师部开赴冀中的第715团与冀中军区独立第4支队合编为第120师独立旅(后改称独立第1旅),辖第715团和独立第1、第2、第3团。</h3> <h3>  1943年2月,李井泉卸任第358旅政委一职。6月,第358旅开赴陕甘宁边区,免兼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第120师独立第1旅第715团划归第358旅建制,第358旅改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直接指挥,仍归第120师兼晋绥军区建制,辖第715团、第716团、第7团、第8团。12月,由冼恒汉接任第358旅政委。第715团团长顿星云,政委曾祥煌.</h3> <h3>团长顿星云</h3> <h3>政委曾祥煌</h3> <h3>  1944年3月中旬,第120师决定,撤销第358旅第7团建制,辖第715团、第716团、第8团。</h3> <h3>  1945年7月,余秋里接任第358旅政委。8月11日,中央军委指示第120师兼晋绥军区组建晋绥野战军,第358旅改称晋绥野战军第358旅,辖第715团、第716团、第8团。第715团团长罗坤山,政委曾祥煌。</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1945年9月3日,为加强晋绥地区的反攻力量,第358旅主力由关中地区返回晋西北地区后,于5日攻克柳林,9日攻克离石,共歼灭伪军1600余人。</h3> <h3>团长罗坤山</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1946年7月至9月间,第358旅在以张宗逊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委的大同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与晋绥军区和晋察冀军区等兄弟部队协同发起大同战役。11月15日,晋绥军区根据中央军委11月10日决定,将晋绥野战军第358旅划归晋绥军区第1纵队建制,辖第715团、716团、第8团。</h3> <h3>  1946年11月,为粉碎国民党军偷袭延安的企图,中共中央电令晋绥军区,调第358旅所在的晋绥军区第1纵队由晋入陕,加强边区的保卫力量,中旬,1纵主力由临县西渡黄河开赴陕北,12月7日,在延安机场接受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领导人的检阅。</h3><h3><br></h3> <h3>358旅旅长黄新廷</h3> <h3>358旅政委罗瑞卿</h3> <h3>  1947年2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陕甘宁野战集团军,14日,第358旅随第1纵队调归其建制。3月20日,第358旅根据中央军委3月16日决定,改称西北野战军团第1纵队第358旅,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7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西北野战兵团第1纵队第358旅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58旅。8月31日,第358旅第8团于9月1日改称第714团,辖第714团(后改称1团)、第715团(后改称2团)、第716团(后改称3团)。</h3> <h3>358旅政委余秋里</h3> <h3>  在1947年2月至11月其间,第358旅所在的第1纵队参加了由西北野战军发起的陕北三战三捷、西府陇东、三边、榆林、沙家店、岔口、延清等重要战役战斗。</h3> <h3>  1947年12月至1948年2月中旬,根据上级的指令,第358旅和其他兄弟部队在米脂、绥德、清涧、靖边一带进行冬季整训。随后,第358旅随纵队由米脂、绥德、安塞南进至金沙镇、甘谷驿、延长等地集结待命。</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1948年2月24日至3月3日,参加了宜川战役。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第358旅随第1纵队参加了黄龙山麓、西府、澄合、荔北、冬季攻势等重要战役战斗。</h3> <h3>  1949年1月24日,第1野战军决定,将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58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师,师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所辖358旅第714、第715、第716团改为第1、第2、第3团,归第1军建制,2月1日正式启用新番号。随后即跟随第1军投入到陕中、扶眉、陇东、陇青等重要战役战斗。7月,傅传作接任第1师师长,曾祥煌接任第1师政委。9月5日,西宁解放,9日,第1野战军前委决定第1军留驻青海,第1师随第1军立即担负起清剿国民党军残敌、建设新青海的任务,14日,第1军决定从军、师、团领导机关和部队抽调干部,分区负责协助地方迅速建立县区政府,其中第1师负责大通、门源、互助、民和等县。10月1日,第1野战军、西北军区决定,第1军兼青海省军区,脱离第1兵团建制,后抽近万名官兵修筑西宁至黄河的沿段公路,从此青海省进入剿匪、建设和恢复发展生产的新时期,18日,第1师由西宁、大通出发,开赴甘肃临夏、和政地区协同第62军第186师执行剿匪任务。</h3> <h3>  1950年2月23日,第1师和第4军消灭了青海民和匪首马希统、马中福与甘肃临夏逃匪一部共约千人。3月5日,第1师立即组织3个营的兵力经过连续7天的追剿,最终迫使马忠义、马全彪、韩进禄等匪首投降。</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1950年4月25日,第1军奉命抽掉近万名官兵修筑青藏公路和西(宁)张(掖)公路,第1师一部参加修筑青藏公路大河坝至玉树段。</h3> <h3>  1951年1月15日,化隆匪首马忠义带领少数亲信土匪窜至化隆西后沟村,被第1师第2团通讯侦察连击毙。</h3> <h3>  1952年5月,第1军奉命准备入朝参战,西北军区决定该军免兼青海省军区。6月,西北军区进行精简整编,第1军与第3军合并为新的第1军,第1师与第1军第3师合编为新的第1师,其中原第3师师部改编为青海军区领导机关,第3师第7团改建为第1师炮兵团,第3师第8团改建为第1师战车团,第3师第9团团部调归空军,部队分编入第1师各团。1952年12月底,为加强朝鲜方面反登陆作战力量,中央军委决定调第1师所在的第1军等四个军入朝参战。</h3> <h3>  1953年1月22日,第1师正式随第1军入朝轮战。3月底,第1、第7 师在临津江两岸的马良山、老般山一线担负坚守阵地任务,第2师配属第64 军执行西海岸抗登陆任务。6 月,参加了夏季反击作战。7月27日,签订了板门店停战协定。此后,第1师所在的第1军负责在三八线和东海岸担负守备任务。</h3> <h3>  1958年9月25日至10月26日,第1师随第1军成为最后一批撤出朝鲜的部队,回国后,隶属武汉军区建制,驻防河南。</h3> <h3>  1961年1月,一师被中央军委定为全军首批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h3><h3>  1962年,2团随第1师前往福建省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h3><h3> 1975年7月,2团随同第1军与属于南京军区的第20军换防,改归南京军区建制,移防浙江。</h3><h3><br></h3> <h3>  1984年7月,原驻防浙江的第1师随同第1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开赴云南省中越边境的老山地区,执行对越作战任务。1985年6月,第1师随同第1军撤出阵地,1985年6月10日,中央军委授予陆军第1军步兵第一师第二团三连“坚守英雄连”。</h3> <h3>战士们英勇打退越军的进攻,坚守老山阵地</h3> <h3>  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步兵第1师2团。2000年,改建为第1集团军两栖机械化步兵师第2团。</h3> <h3>  从往日的骡马化、摩托化到今天的机械化,2团取得了历史性飞速发展。而今,机遇与挑战、压力与动力同在,在新的征程上,全团官兵满怀豪情,续写新的篇章。</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编者曾在陆军第一师服役,1984年7月至1985年6年随部队在参加老山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荣立战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