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8年12月2日是我们衡阳市第一批知青上山下乡的日子。那一天上午9点钟,我们衡铁一中、铁二中一百多名16-19岁的学生乘解放牌汽车浩浩荡荡开赴祁阳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曾记否,祁阳大村甸何公庙的乡亲们敲锣打鼓把我们接到农村,分别送到各个生产队?至今我还记得乡亲抢着帮我们挑行李,背背包的情景。那是要步行走三十多里的石板路和田间小路,才能到达我们插队的地</span>方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此,我们有了“知识青年”的名字,在这块热土“大有作为”,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广阔天地!</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隔五十年,2018年12月1日我们知青回到曾经下放的祁阳。五十年的悠悠岁月,我们从十七八的小青年成了六七十岁的老人。不曾忘我们的知青峥嵘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首往事的我们,依然是内心充满纯真和善良,热情和无畏!</span></p> <p class="ql-block">视频 回到祁阳,回到我插队的丁家岭大队第二生产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我们的青春!50年了,很多人的青春就留下了一个名字。历史不会忘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风雨几十年,谈笑一瞬间,来不及感慨,来不及畅谈,再续知青情,友谊长久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祁阳县 大村甸区 何公庙公社 衡阳铁一中,铁二中,铁三中下乡插队知青名单(待补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丁家岭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队程一涛 成文广 王乃中 莫小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队 莫又平 蒋慧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队 程景霖 李自更 宣力力 陈永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队 张爱华 张代娣 王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队 黄基义 徐斯建 蒋冀苏 曾先德 龙吉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队 饶卓 饶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石桥铺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队:金文华,金文娟,欧阳漪华,王饶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队:陈钦娴,陈钦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队:于海东,谢新华,高玉平,梁小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队:黄春莺,冼美云,曹晓娟,李树森,林荣华,冼自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队:刘玉平,沈太伯,彭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泥塘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队 黄炳廉、楊庄成、易敏芝、吴安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队 李明远、范勇义、李桂蓉、李雅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茅塘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队 张津秀 吴湘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元家塘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陆丁成 陆艳云 赵吉英 谭淑东 匡介芳 李西平 李文斌 刘荣 谢静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麻托湾 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队 颜为民 颜家珍 江淑琼 谭国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队 龚晓伍 龚月稀 刘夷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队 吴瑾 常悟 孙传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家岭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队 谢珏 唐治举 罗小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队 笪斯衡 吴宏云 吴宏龙 黄鹂 喻文卿 黄曼玲 张培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队 李道文 熊丽珠 陈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一堂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队 张汉军 冯友志 袁相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队 刘满衡 刁亚华 周惠 邝林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队 杨斌臣 周敏 周正 黄桂云 邓三发 邝怀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队 小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队 杨杰 王南亭 王秀珍 燕丽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一队 王允礼 陆瑞君 徐巧蓉 刘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3名)</span></p> <h3>这次回到祁阳何公庙的知青是:</h3><h3>刘家岭:笪斯衡,吴宏云,唐治举,熊丽珠</h3><h3>麻托湾:吴瑾,常悟,孙传凯,颜为民</h3><h3>丁家岭:莫小平</h3><h3>八一塘队:杨杰</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8年12月2日同学们奔赴祁阳县之前,在铁二中门前的马路上乘上解放牌卡车。 (周惠提供照片)</span></p> <h3>1968年12月2日衡铁二中94班送行和下乡的同学在祁阳县分别时的纪念。</h3><h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968.12.3.”</h3><h3>第一排(前排 左起):吴瑾,谭国斌,孙传凯,刘运海,霍衡生</h3><h3>第二排(左起):苏庆怀,常悟,乃华秀, 江淑琼,杨柏林,彭立初</h3><h3>第三排(左起):曾兰英,莫小平,颜家珍,文起霞,龚月稀,王乃中</h3> <h3>刘家岭的知青下乡三周年纪念 </h3><h3>“战斗在广阔天地 三周年 七一.十二.”</h3><h3>第一排(下面起)左起:常悟,笪斯衡,唐治举,吴宏龙</h3><h3>第二排左起:黄曼铃,喻文卿,熊丽珠</h3><h3>第三排左起:黄鹂,谢珏</h3> <h3>上山下乡光荣证</h3> <h3>这是莫小平1970年,1971年,1972年的“工分簿”,记录了在丁家岭艰苦奋斗的点点滴滴。</h3> <h3>94班知青乘高铁去祁阳-2018年12月1日</h3> <h3>麻托湾知青糙米在列车上。</h3> <h3>刘家岭知青熊丽珠在衡阳高铁站。</h3> <h3>知青颜为民携夫人回祁阳参观。</h3> <h3>知青吴宏云携夫人访问第二故乡。</h3> <h3>94班同学知青何铁钢纪念下乡五十年而作。</h3> <h3>94班同学知青陈明德、费锡春的感言。</h3><h3><br></h3> <h3>麻托湾村民热情欢迎我们,请我们品尝脐橙。</h3><h3> 杨傑作品</h3> <h3>杨傑和八一队的乡亲们交谈。</h3> <h3>莫小平和乡亲唐黑秀在丁家岭二队。</h3> <h3>熊丽珠来到刘家岭。</h3> <p>麻托湾三队聚会</p><p> 杨杰作品</p> <p>刘家岭聚会。</p><p> 杨杰作品</p> <p>杨杰来到八一塘队</p> <h3>在麻托湾水库大坝拍摄。</h3> <h3> 修建麻托湾水库的记忆</h3><h3> 修水库从清淤泥开始,再一担一担挑土填,一层一层夯实。筑大坝基脚宽,宽到并行四五辆汽车,呈梯形,大坝顶可并行两三辆汽车。工程巨大,全部是人工在35天内,日夜奋战,完成的!</h3><h3> 知青没有后顾之忧,各队都把知青调到麻托湾水库工地,和所有劳力一起驻扎麻托湾六、七队。知青在工地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丁家岭四队的知青莫又平在“工地战报”担任编辑并制作战报,麻托湾八队的常悟在工地掌握挑土进入的方向,兼发挑土筹码……</h3><h3> 开始我是做最辛苦的事-挑土。我和知青饶娅搭伙,一个挖土,上土,一个人挑土上大坝。一天两人要完成80担土方,有筹码牌子为证,挑不满80担,晚上加班!那“挑土”着实把我累瘫了,上坝时挑着挑着脚发软打跪……</h3><h3> 挑土十二天后,我们丁家岭大队调我去打夯。打夯比挑土轻松一点,没有硬任务。八个人抬一个夯锤,我当打夯队的领头,知青能唱会编有优势。我的号子节奏快,夯锤落下密集,效率高。大坝上有几个打夯队,算我的队伍打夯最欢,号子最响亮。我即兴编唱,歌词风趣,打夯队的同伴们起劲干,还吸引了挑土者的目光,给辛苦劳动的人们带来了乐趣!大坝指挥者总是调我的打夯队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攻坚。</h3><h3> 三十五天后水库工地总结会上,唐社长给我上了光荣榜,我也有了小小的快乐!</h3><h3> 至今不忘我在水库工地怎么有那么大的嗓门,那么灵泛编词能力,那么大的号召能量!</h3><h3> 麻托湾水库,是我们艰苦奋斗过的地方!</h3> <h3>麻托湾水库,尽头是八一塘的11队,尽头的右边翻山过去是丁家岭二队。</h3> <h3>麻托湾水库,吴瑾、孙传凯、常悟、杨傑。</h3> <h3> 我翻开47年前的知青日记本,查看修建麻托湾水库的时间。1971年12月16日工地开工,到1972年1月20日完工,历时35天。集中全公社的强壮劳力,包括知青,打好了攻坚战。</h3><h3> 麻托湾水库造福几代农民,如今依然屹立!</h3> <h3>麻托湾水库,我们曾经在这里艰苦奋斗过!</h3> <h3>杨傑作品</h3> <h3>杨傑作品</h3> <h3>杨傑作品</h3> <h3>杨傑作品</h3> <h3>杨傑作品</h3> <h3>杨傑作品</h3> <h3>麻托湾三队</h3> <h3>刘家岭合影</h3> <h3> 五十年前,我们是步行来到生产队。在农村,我们修过路,但是没有通汽车。现在公路直接到达乡村了。</h3><h3> 我们租两部小车,送我们上山下乡,一起回访我们各自插队的地方。</h3> <h3>上车了,跟刘家岭的老乡分别。</h3> <h3>熊丽珠和刘家岭老队长一家人。</h3> <h3>唐治举、田鸿青、吴瑾在刘家岭。</h3> <h3>在麻托湾三队的脐橙园。</h3> <h3>在诱人垂涎的橘园。</h3> <h3>来到祁阳麻托湾。</h3> <h3>麻托湾的脐橙诱人可爱。</h3> <h3>柚子园前面</h3> <h3>麻托湾八队的知青和乡亲。</h3> <h3>树下是我们知青住过的土砖小黑瓦房,房子内没有天花板的。遇到下雨或下雪,就有雨滴和雪子落到身上,打到头上脸上冰凉凉的。</h3> <h3>麻托湾八队乡亲和知青</h3> <h3>知青吴瑾在麻托湾八队六年多,与乡亲们结下深厚的友谊!</h3> <h3>麻托湾八队的公家房子,是知青常悟,吴瑾,孙传凯的旧居,现在还保留着,难得!</h3> <h3> (一)养鸭子</h3><h3> 吴瑾和常悟在麻托湾八队养了一群小鸭子,好不容易长到半大,可以自由到田里觅食了。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这群鸭子全部离家出走,无影无踪。鸭子的主人着急地到处寻找,农民也帮着找。猜测也好,怀疑也罢,总之就是消失了……</h3><h3> 时隔一个多月,一天傍晚一个农民大喊大叫,吴瑾,常悟,你们的鸭子在这里呀!跑去一看,啊,每只小鸭子长成两斤左右了!这一群鸭子自谋生路,自生自灭,只是少了几只。俩知青笑眯眯,农民帮着他们把这群鸭子赶进屋里。大家手忙脚乱给鸭子关起来,用土砖围起,用斗篷盖好。鸭子回来了满心欢喜!</h3><h3> 第二天一早,鸭子全逃跑了。野外生存的鸭子就是有本事,全飞走了!吴瑾、常悟空欢喜一场。</h3><h3> (二)养鹅</h3><h3> 丁家岭二队的知青程一涛、成文广,王乃中、莫小平一起养了四只鹅。鹅小的时候,农民的鹅吃草,我们就省下粮食给鹅吃了几口饭。鹅长得比农民的鹅要大一些。四个人一人拔一把草就是一大堆,鹅飞快地长大。那鹅只要看到生人就叫得凶,还啄人,那架势真可怕!</h3><h3> 下乡的第一年我们回家过年,四知青一人各抱一只大鹅回家显摆去了!</h3> <h3>刘家岭的小牛和麻托湾的糙米。<br></h3><h3> 糙米的狼狗</h3><h3> 知青糙米,大多数人不知道他的学名,他叫颜为民。糙米是铁三中的,是跟姐姐94班的颜家珍下乡插队来的。糙米在乡下也待了四年左右,跟他一样有名的是他养的狼狗!<br></h3><h3> 五十年前狼狗是稀罕品种。糙米的狼狗高大、机灵、凶猛,叫声洪亮,一般的人都怕它。一次一个陌生人经过糙米家,狼狗咬住那人的裤脚不放!那人恭恭敬敬站着不敢动,硬是等到糙米来,狼狗才松口。</h3><h3> 祁阳县武装部队也养了狼狗,听说知青糙米的狗厉害,遂邀请来比试比试。糙米让心爱的狼狗饿了几餐去县里部队应战。只见糙米的狼狗凶神恶煞,咬得部队狼狗节节败退,出血受伤。部队养狗的战士心痛得眼泪直流!他们的狗打不赢了,两只狗又咬作一团,怎么办?部队的人拿来扁担把两只狼狗打开了。从此,糙米的狼狗威震天下!</h3><h3> 后来,糙米的狼狗被部队的人收去当警犬了。糙米忍痛送行,究竟他只能给狼狗吃红薯,到部队狼狗有肉吃,有前途,能为国家出力啊!</h3> <h3>麻托湾七队,知青龚月稀,龚小伍,刘夷球劳动生活过的队。</h3> <h3> 这盏小煤油灯是知青莫小平的。在农村四年,这小小灯光陪伴她生活、学习,每天燃尽这一瓶煤油方休息了。在艰苦的岁月,一是煤油限制购买,二是要钱买,点灯照明都很节约的。</h3><h3> 玻璃油灯有手柄,造型与众不同,是莫小平亲爱的外婆从江西老家带来的,她格外珍惜!</h3><h3> 小小油灯在乡下点燃着知青的希望,故珍藏了五十年!</h3> <h3>94班同学、诗人何铁钢、邓清云之作。</h3> <h3>94班同学谷雨之作。</h3> <h3>1971年5月1日在县城拍照的。</h3><h3>“红心永向毛主席 71.5.1.”</h3><h3>前排左二就是莫小平,其他都是队里的小妹子。第二排左三是唐黑秀,她比知青莫小平小五岁。</h3><h3> 莫小平曾是其中四个小妹子的起蒙老师,从教她们写自己的名字开始。在休息时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教她们识字,写字,唱歌……</h3> <h3>莫小平来到丁家岭二队寻找故居,只留下街阶上的这块大青石柱!</h3> <h3> 丁家岭二队知青-莫小平的记忆</h3><h3> 看到这座旧房子,仿佛看到了我们的知青屋。不同的是,我们知青屋的街(gai)阶是大青石碑立起的大柱子。上图这街gai阶的立柱是窑砖砌的。</h3><h3> 丁家岭二队的知青房子是由队里建的。队里的人有长远打算,国家给了知青安置费砌房子的,知青一定会走的,房子砌得高大,那么将来队里就有了会议室和保管室。</h3><h3> 我和知青王乃中在农民的房子一同借住了两年,知青房子才建好了。大房子一进大门是会议室,很宽畅,约三四十平米,晚上全队人来这里记工分,热闹非凡。“会议室”内还容下了我们知青煮饭的灶,鸡窝,放柴火的地方…右侧是偏房,一前一后分成两间小房子,分给我们两个女知青。(男知青程一涛仍然住在公家的老房子。)我住在后面一间,约十来平米,从窗户可以看到禾坪,小山和小松树。王乃中住前面的房子,她到城里去了,队里就把她的房子当仓库,买来了尿素化肥放在仓库里。那氨气难闻极了,把我薰得出气不畅。但那时我也老实地受着,没有反对的声音。一直到把化肥撒到田里了,气味才散去。</h3><h3> 一次化肥袋子破了漏出来,我扫了一捧尿素,一小碗,放到田坎边自留地的一兜丝瓜下。啊!那年种的丝瓜不要管,蓬蓬勃勃地长,结的大丝瓜吃不完,还分给乡亲们。</h3><h3> 我养了十几只鸡,🐔窝在会议室,农民没有异议,在鸡窝里的蛋也没有别人去捡。每天放鸡🐔出去,把大门关上,只留一条缝,给生蛋的鸡🐔进去。我出工回来,那一群鸡听到门吱一声响,立马像比赛一样飞奔过来。我总是撒点谷子逗逗鸡🐔</h3><h3> 1992年我来乡下回访,看我们“会议室”的住房还在,只是卖给农民放杂物了。而今房子只留下这块大石碑立在这里了。砌这房子时还有故事。这块大青石立起时,石匠们突然听到家里人大喊大叫,一个小孩发烧抽筋了,他们认为不吉利,立马把大青石又放下来。</h3><h3> 房子还是砌好了,队里集体力量大。农民当时住房很困难,集体也没有像样的会议室和仓库。借知青的安置费,建好大房子。我住进新屋时很高兴,住了一年八个月才离开,去“三师”读书了。砌屋是乡亲们的功劳,我们没有费一点力气!</h3> <h3>这旧房子是丁家岭二队的,和我们知青屋邻近的。是队里唐际球,张三秀夫妇的老屋。这对夫妻比我们大十来岁,是队里的干部,干农活能手,也是与我们知青最亲密,照顾我们最多的人。现在他们已经离世了,他们的女儿唐黑秀在接待我们。球师傅、三秀的女儿唐黑秀、儿子唐祥明均50、60多岁了,他们都在万明山立起了一栋栋楼房。如今房子是农村人骄傲的标志。</h3> <h3>杨傑在寻找他住过的地方。</h3> <h3>知青在刘家岭</h3> <h3>浯溪公园</h3> <h3>参观陶铸纪念馆。</h3> <h3>糙米-寿-寿比南山!</h3> <h3>在祁阳浯溪公园。</h3> <h3>熊丽珠,田鸿青在祁阳浯溪公园陶铸塑像前。</h3> <h3>麻托湾水库,我们在这里奋斗过!</h3> <h3>知青孙传凯在麻托湾八队干了一年,幸运到县里农机厂当工人了。当时多少知青羡慕啊!</h3><h3> 杨傑作品</h3> <h3> 杨傑作品</h3> <h3>麻托湾的野外自然风景。</h3><h3> 杨傑作品</h3> <h3>麻托湾八队知青曾经住过的屋还在,当年的枣子树依然在。</h3> <h3>在刘家岭三队的队长家门前合影留念。</h3> <h3>丁家岭二队的井水,莫小平在这里喝了近四年的水。</h3> <h3>拿柴火煮饭去。</h3><h3> 杨傑作品</h3> <h3>笪斯衡老大手捧乡亲们送的果实。</h3><h3>知青斯衡在农村待七年之久,与乡亲们感情深厚,他是经常回第二故乡看看。</h3> <h3>唐治举见到了刘家岭的老乡。</h3><h3>知青唐治举在农村一干就是八年多,终于度过了人生的艰苦历程。</h3> <h3>在祁阳浯溪公园。</h3> <h3>在浯溪公园陶铸塑像前合影。</h3> <h3>常悟、吴瑾、孙传凯的麻托湾第八队。</h3> <h3>笪斯衡,吴宏云,唐治举,熊丽珠的刘家岭队。</h3> <h3>杨傑来到他的八一塘大队第十队。</h3><h3>杨傑作品</h3> <h3> 1968年12月2日至2018年12月1日 五十年的悠悠岁月!</h3><h3> 我们来到祁阳-知青的第二故乡,深情纪念难忘的岁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