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都是无名之辈

呆子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我们大多都是无名之辈</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观电影《无名之辈》有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呆子</h3><h3> “我们大多都是无名之辈!”走出功德林电影院,我心里一直默默地念着这句话,也许这就是我看电影《无名之辈》最大的感慨。十二月的拉萨夜晚,寒风刺骨,街头闪烁的霓虹灯,于五光十色中映衬出高原日光城古老而又充满现代、繁华而又稍显荒凉的背影。</h3><h3><br></h3> <h3>  大概是两周以前,中州兄在学习互助组群里介绍了电影《无名之辈》,并为此专门买电影发行方的股票,还每天上传该电影的票房情况。作为平时不太关注新电影的我来说,只是从他的介绍中知道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却是当前的票房黑马,男主演是演过《我不是药神》中黄毛的章宇,女主演是演过《驴得水》中张一曼的任素汐,而我刚好看过这2部电影,再加上中州兄曾说过“有时《无名之辈》里那些上不得台面,甚至表面看‛政治不正确’的小人物,也应该被社会关注,也应该看到他们闪光的一面。”于是就趁今晚儿子去同学家的空当,和老婆一起去电影院一睹为快。<br></h3><h3><br></h3><h3><br></h3> <h3>  和许多人一样,一开始我也被那些搞笑的情节逗的乐不可支,可随着剧情的发展,到最后虽然没有像有的人一样泪流满面,却也是一点点的变得沉默直至沉重,并引发了沉思。 <br></h3><h3> 片中都是一些寻常可见小人物,“眼镜”一心想出人头地,到大城市享受不一样的人生,赢得别人的尊重,虽然是抢劫犯,但并没有丧失人性,面对一心求死的马嘉祺,不但没有杀她,还画了张画鼓励她勇敢的活下去,最后却又在“耍老子”的怨恨中被捕。“大头”就想搞一笔钱,在老家装修房子,娶自己最爱的霞妹,哪怕霞妹是坐台小姐也无所谓,因为他坚持“我不管她以前是干啥的,我只关心她以后是干啥的”。一心想要当协警的马先勇,人到中年,处处不顺,因为酒后驾车导致妻子去世、妹妹高位截瘫,女儿也不理解他,生活真是一团糟。马嘉祺因为车祸高位截瘫,表面凶悍无比,内心却十分脆弱,明明原谅了哥哥,却在求死之前用难听的语言骂他。在梦巴黎坐台的霞妹虽然沦落风尘,虽然表面上不喜欢大头,却还是关心他的安危,在警察讯问时包庇他,并趁警察不注意时拉着他飞奔逃跑,说明她心里其实还是爱着大头的。还有做房地产生意破了产却没有选择跑路而是筹款面对的高老板,虽然和儿子有矛盾,和情人闹别扭,却在儿子和情人被打时伏身护住他们俩。这让我想起了下午给老张说的两句诗: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有时候,底层小人物更多地闪耀着人性的光芒。</h3><h3><br></h3> <h3>  这些人物,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就好像隔壁大哥、邻家小妹一样,其实,他们是你,是我,也是他。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都向往帝王将相的排场、富商巨贾的财富、才子佳人的浪漫、文人墨客的风骚,却又因为资源、金钱、机会、天赋等的缺乏而只能被生活蹂躏的头破血流,除了那些父辈做官、家中有矿的官二代富二代们以外,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生活的重压下含泪带笑奔跑,很多时候都是无可奈何而又无能为力,表面无动于衷而又内心无比澎湃。影片中一系列阴差阳错、荒腔走板的故事,折射的恰恰是现实的无奈与荒诞。导演饶晓志在谈及创作初衷时曾这样说:“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人,再艰难的时候,都要迎难而上,即使无名,也要有尊严。生活的幽默与荒诞处处都在,那种可能会带给我们无可奈何的东西,恰恰是有前面的狂欢,才有后面的深沉。”我想,看完电影,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们大多都是无名之辈,这应该也是这部电影为什么能打动那么多人而成为票房黑马的原因吧。<br></h3><h3> 和眼镜、大头一样,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从小就捡破烂、卖冰棍、抓泥鳅,上大学后又当过家教、在工地上给施工队做过饭,也是尝遍世态炎凉,见惯人情冷暖,深知农村孩子打拼之艰难,深感市场经济冲击之现实。如今人到中年,两鬓斑白,虽不至为五斗米折腰,但也说不上大富大贵、事业有成,年少时的宏图大志早已被现实冲刷地千疮百孔,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四十年来始终未曾放弃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孜孜以求,不懈奋斗。正如屈原在《离骚》中说的那样:路漫漫其修兮,吾将上下而求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