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泗坊里和尚宝塔

潜水长流

<h3>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文物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在习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工作方针后,文物保护力度切实加大了,文物合理适度利用推进了,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正是在这个工作方针的感召下,对出生地杨泗村一些古老地名以及事物的由来,如何寻求保护却时时纠结于心。这个地方我虽未远离,似乎又从未亲近,一串富有诗情的名字,一处充满神奇的地方,一片扑朔迷离的空间, 一个藏有画意的山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1)</b></h3><h3> 杨泗村位于潜山市源潭镇西北方向山区,在民国时期以前称为杨泗坊,杨泗坊有着上方,中方,下方(现属三河村)。<span style="line-height: 1.8;">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记载:大吴寺即灵隐寺,在县北玉照乡六十里杨泗坊,元大德创,明末寇焚。这就说明在民国时期的大吴寺归属杨泗坊。</span></h3><h5><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5><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p class="ql-block">  源潭镇杨泗村中方花屋组境内,地名叫塔塝的山包上,有一处一字形排开的三座和尚宝塔(俗称和尚坟),地处天柱山下三祖禅寺的东北方向,源潭佛子禅寺(又名佛子庵)到此只有五公里,西边与槎水镇皂河村境内的大吴寺隔岗,应面朝望的是三河村境内的双峰禅寺(又名双峰庵)。群山环抱,青松翠竹,掩映在万绿丛中的宝塔坐南朝北,材质为麻石,六边形须弥座,仿鼓形塔身,石雕仿莲花形塔檐,葫芦形宝顶。东西两边塔高1.2米,中间塔高为1.4米,中间与两边的塔距离各为两米,塔身正面塔铭已年久风化,正中的塔铭只写着“住持宝塔”四字,塔铭的旁边看不出有凿刻过字的痕迹。查阅地方和佛教方面的资料也找不到相关内容,其它地方是否留有塔铭,后来损失掉,还是受当时的政治影响或另有隐情而不便详细记载,宝塔下面的法身何人?来自于哪个朝代和哪个寺院?当地几个姓氏的老年人对此也说法不一,至今这处和尚宝塔还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2)</b></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记忆中,塔塝山包上光秃秃的,和尚宝塔也很显眼。在扫除“四旧”的时候,每逢公社工作组来检查时,徐花屋和白果树屋里的人便将宝塔拆开隐藏起来,检查结束后,又给安装上,就这样宝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在计划经济时期,生产队里的小瓦窑就建在宝塔上方不远处的山岗上,那时候经常随大孩子们到瓦棚里玩耍,宝塔处也是一玩点,有时遇到宝塔移送到其它地方藏匿时,地面石板中间有一圆孔, 直径大约20公分,由于好奇纷纷将小石子投下去。就能听到小石子落下砸中瓦缸的回音,通过回音感觉瓦缸埋在地下很深,大孩子们经常用山上的葛藤,一头系上石头往下放,听到接触到瓦缸时,上面齐孔口来测量深度,有人说过大概有两丈多深。有一次被白果树屋里一位老人看到了我们扔石子,老人当场训斥了我们,并说这种做法有罪,如果大吴寺的菩萨知道了,会遭惩罚的。懵懂时期,只知道是犯了错误,有点害怕。回家后将此事并将遭训斥的话告诉了我的曾祖母,曾祖母告诉我以后不能这么做,对和尚宝塔要敬重,随即口中念念有词地祷告了几句我听不懂的话,并给我讲了和尚宝塔神奇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深秋月明之夜,地上忽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随即倾盆暴雨。暴雨声中还夹杂着钟和鼓声直至凌晨,天亮之时人们惊奇的发现三座和尚宝塔立在山包上,查问周边寺庙僧人也不知道,一时间众说纷纭,还有人猜测是哪里的神僧圆寂后选中了这块宝地,是老天安排的。</p><p class="ql-block"> 上中学时有了历史课,对家乡的和尚宝塔来历也产生了兴趣。放假时经常向聚在一起干活的老年人询问此来历,对此是来自大吴寺,还是三祖寺及其他寺庙的说法不一,听我父亲说:宝塔的上方在上世纪50年代开荒时也挖出过古时的青砖,还有酷似庙宇里油灯之类的物品。由于战乱或朝代变换,这里居住人口都是明清时期祖上迁移而来的,以前这里是否有寺庙和这里发生的一切没有文字记载,大家也说不清楚。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3)</b></p><p class="ql-block"> 《潜山县志》山川篇记载:大公凸者,潜、舒、霍连界之山也,由此分脉向南,经太平寨,高峰寨,昆仑寨,越大吴山,至小路口而下平原,冈阜回旋,至怀境独秀山特起,俗所称府龙者也。和尚宝塔位于大吴山(主峰磙子寨)向东延伸的华岩山下,左边是大吴山至小路口的第一山岗一一走马岗,走马岗仙人坝有着仙人骑马从天而降,扬尘筑坝帮助武王黥布的部队渡过险关的神奇传说。右边的山岗青风岭(又名七庙岭),据传在此岭上晨暮之时能听到大吴山上七座寺院的钟鼓声而得名。此处翠竹掩映,凉风习习,有一平坦处可供几十人、货担歇息,后得名青风岭而取代了七庙岭。左前方三百多米处是千年古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银杏树树龄1200多年,树高约30多米,树围6米,古树不仅茂盛,还岀现许多枝桠向下生长,形成“树脂倒流”的奇观,非常罕见。听白果树屋里的人说,这棵树的神奇之处是能预测吉凶,如果屋里有老人去世之前,会听到古树在夜间发出哀叹的声音,每逢喜庆之年,树上硕果累累!据传白果树屋里曾是一位庐州知府的岀生地。宝塔选择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也证实着杨泗这个地方人杰地灵!</p><h5><br></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4)</b></h3><h3> “藏在深山无人知,何处寻觅宝塔铭”。我不是历史学者,更不是地理专家,是一名靠打工谋生者,仅凭着对家乡的热爱之心,精雕别致的和尚宝塔从小就在脑海中有着挥之不去的烙印。今年端午节这天,我们一家人在老家陪父母过节,下午我和二弟徐鹏来到和尚宝塔处,还专带了一个放大镜,总想在塔铭处找到一点蛛丝蚂迹,还真有了新发现,虽然字迹<span style="line-height: 1.8;">模糊,通过放大镜仔细辨认,西边的宝塔和中间的同样都刻着只有“住持宝塔”四字,东边的只刻着“道行之墓”四字,查找其它可有记载之处一无所获。</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近几年来,由于工作关系,到过普陀山,九华山,四祖寺,五祖寺,老祖寺,宜兴的大觉寺,黄石东方山上的弘化寺,广东的飞来寺等很多大大小小的名寺,从未见过相似的和尚宝塔。我曾请教并发图片给三祖寺的释宏智法师,法师有着多年弘法、修禅、建寺的经验,他说此类宝塔宋元时期没有,明清时期有过,要么是唐朝以前的,没有塔铭无法确认。我也曾联系过槎水镇关帝庙的师太,她俗家的岀生地在大吴寺,常来祭拜此处宝塔,她也不知道其来历,凭她的猜测应该朝代久远,大寺庙才能修到这样的宝塔。我还请教过佛子寺的释惟行法师,法师查阅了附近寺庙历朝僧人的记载,也对应不上。</span></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5)</b></h3><h3> 回想今年元旦期间,我和公司董事长到了广东的飞来寺,寺管办季相海主任带我们拜谒了梁朝时期,从我们源潭到广东飞来寺传教并建寺的贞俊禅师和灵霭禅师墓地。关于这两位禅师和安徽源潭、广东源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在年初时写了一篇小游记,在百度上可搜“源源相连,潭潭互映”。后来我又查阅了《岭南名胜飞来寺》说的清远县志记载,梁贞俊禅师墓潖江口冷坑塘,此处可能是衣冠冢,灵霭禅师墓在贞俊禅师墓之下方,现查未见。此处中间和西边的宝塔确都留有“住持宝塔”四字,如果此塔是属于唐朝以前的,是否与两位禅师有着未解之谜?</h3> <h3>  今年4月份我和天元电缆公司的杨玉双副总经理闲谈得知,其父亲是位教师,杨总曾随父亲参加过杨氏修谱工作,我正想得知元大德年间大吴寺的僧人了空(俗名杨真四)、日空(俗名杨真五)的一些资料。杨总让我电话联系了人在龙潭万涧村的杨老师,杨老师告诉我,他是真一公后裔,杨氏宗谱记载真一,真二,真三为助真四,真五从佛,购置山田,捐资建寺。真五的墓地在大吴寺背后,真四墓地未查到,借八修宗谱时在真五墓地边上修了个衣冠冢,杨氏宗谱上有记载。大和尚圆寂后的法身宝塔在何处?民间有着明朝万历年间徐布政在大吴寺取和尚坟葬父的传说,东边的“道行之墓”的墓主身份,又为何安放在一起?这些只有传说而没有文字资料的故事,对于这处和尚宝塔的身份之谜,在我脑海中有着很多的猜想。</h3><h3> 本村的陈礼祥老师经常写大吴寺相关的传说,我俩就和尚宝塔之谜有过多次交流,最近我拜读了他的文章,他文中也提到了和杨氏后人寻访杨真四之墓,如有进一步的资料和传说足以证明此处的宝塔下是日空大和尚法身,那就印证了我早已在心中的猜想,杨四这个地名来历就是由塔主身份而定,上方,中方,下方是因宝塔位置而定,不必疑惑杨四方还有一方了。</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6) </b></h3><h3>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杨泗山区的大部分村民都已相继迁出,中方的五个村民组只剩下十几位老人在此居住。杨泗村文书徐文进也多次同我谈到和尚宝塔之谜和需要保护一事,在这样的大山深处,杨泗坊里历代人保护下来的和尚宝塔处境非常令人担忧。打心底的想法,盼望能得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依靠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仁人志士揭开这个谜底!合理保护,充分利用好杨泗这块自然生态资源,也是对潜山市的历史增添一笔亮色,对天柱山的大旅游发展再添一抹重彩!</h3> <h3>注:潜水长流,原名徐彬,源潭镇杨泗村徐花屋人,凭着对家乡的热爱之心而撰写此文,对提供帮助的各位法师、老师和朋友们表示感谢!(2018年12月8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