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退休了,有闲了,感慨了,心心念念地想着要回安徽固镇去看一看。不想参与青春有悔还是无悔的讨论,“悔”是因主观意念而起,上山下乡是历史潮流,与“悔”毫无关系;也无意要像社会学家那样对上山下乡进行一番深刻的评论,只是我们将青春、将大爱留在了那里,回首遥望,往事并不如烟。</span></h1><p><br></p> <h1>禁不住要从网上下载一张记录着历史性的一刻,瞬间,我们的一生就写成今天这模样。</h1><p><br></p> <h1>乘高铁🚄两小时就到蚌埠了,一路上的回忆,净是当年逃票的惊险与快感。</h1> <h1>到固镇已是晚上了,大街上的建筑配上灯光,与城市没什么两样。</h1> <h1>这次返乡活动由朱勤发起并组织,我们一行6人,王北村(以前称大队)郑鸿美与张仁珍;楼杨村许立、黄康生、张维平;陶湖朱勤。朱勤请了县委后勤处的于涛,一位热衷做公益雷锋车队的小伙于涛,为我们开车、摄影、采购东西,朱勤的学生,粮食局的刘局长作陪。</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插队多年,还不知徽菜是啥滋味。</h1> <h1>在我们的记忆中,固镇只有招待所,这样的排场,厉害了!</h1> <h1>酒店的早餐很不错,小小一个县城,各种软、硬件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h1> <h1>从固镇县到王庄镇,35公里路程,我们可谓是车游县城。</h1> <h1>化肥厂的水塔还在那里不屈不饶地矗立着。当年知青集聚,生意兴隆,但它终究从社会发展中逐步走向衰亡,这里已在搞动迁,老乡告诉我们,一个月以后,就看不到水塔了。</h1> <h1>当年知青的宿舍。</h1> <h1>知青回沪,工厂歇业,当地职工结婚成家,单身宿舍成了家属楼,于是,屋前屋后搭建了不少违章建筑,一片杂乱无序的景象。</h1> <h1>要动迁了,下次再来,一定又是一番新气象。</h1> <h1>王庄到了,当年的王庄公社,现在是王庄镇。</h1> <h1>心情不由地激动起来,一定要在这里呆会儿,我们将青春、将大爱留在了这里!青春无奈悲凉,晚年绚丽多彩!在苦难中坚强,在平凡中怒放!</h1> <h1>我们先到了王庄镇镇政府,正巧,他们召开人代会,大院里不少代表等着开会。</h1> <h1>王北村的村民刘保平听说我们在镇大院,带着半身不遂的老婆,赶来看我们。曾经雪中送炭的乡亲,此时无声胜有声。</h1> <h1>世界还有什么样的场面比这更感人肺腑?</h1> <h1>我们到王庄的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都跑来看我们。</h1> <h1>楼杨大队的姐妹们再也按耐不住了,不等午餐,一定要赶到楼杨,尽早地见到老乡,为节约时间,我们兵分两路,各自回自己的生产队。</h1> <h1>都过去四、五十年了,一个也没忘,叫一声小名,拍一下肩膀,说句俏皮话,想的就是今天这个样!</h1> <h1>很难再找到过去的土房了,它见证了知青的经历。</h1> <h1>杨永地是当年知青的铁哥,不是亲人赛似亲人,得知杨永地过世,许立、黄康生、张维平特地跑到坟地去表示哀悼。</h1> <h1>我们王北知青则趁着午餐前,抓紧时间去新农村南屯观摩一下。一路是老乡自己做的粉丝,在路边晒着,也是一种广告吧。</h1> <h1>每家都有前后两栋新老房子</h1> <h1>文艺青年于涛随即发出了感慨:</h1><h1>王庄巨变有感</h1><h1>故地重游沐落霞,</h1><h1>依稀难觅旧时家。</h1><h1>斗转星移五十载,</h1><h1>且看庭前屋后花。</h1><p class="ql-block"><br></p> <h1>中午,王庄镇党委书记、副书记邀请我们在镇食堂午餐,一句话打动了我们:昔日你们为王庄做出了贡献,今日该是我们向你们致谢,感恩!🙏</h1> <h1>小鸡贴饼是这里的必选,饼是死面饼(没经发面的),鸡是散养的公鸡。</h1> <h1>原王南大队的牌坊,沿此路一直向北就是王北。</h1> <h1>原王庄小学旧址,现成为老街大妈们跳舞的文化场所。</h1> <h1>终于,见到了昔日我们朝夕相处的农民兄弟。</h1> <h1>门前的一个大塘,如今已经宽阔的水泥路。</h1> <h1>好不容易找到最初仁珍等第一批下放知青的泥屋,它静静地等着我们的到来,无声地诉说着知青的历史。</h1> <h1>这几间房是在后来我们的住处上重盖的,原来院子里有个大磨,被埋到地下,一切像是发生在昨天。</h1> <h1>以前的王南王北老街</h1> <h1>洪曹村原是我们王北大队的3个生产队,是又一个新农村的典范。</h1> <h1>农民兄弟的娱乐场所</h1> <h1>不敢相信淮北大地也建起了江南小庭</h1> <h1>连公厕都是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白墙黛瓦</h1> <h1>五铺村是个回族村,民族小学能出现在村里,可见政府对民族团结的重视。</h1> <h1>还有金色圆顶的清真寺</h1> <h1>五铺村有着许多历史遗迹</h1> <h1>明清时的驿道,中国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也是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的通道。</h1> <h1>农耕雕塑栩栩如生,这画面并不遥远,也不陌生,我们曾经历过,凡事能用人力完成的活,牛🐮大爷:你歇着吧,我们来!</h1> <h1>如今潇洒地站在田间,历经近五十年的风雨,酸甜苦辣心中自有品味。</h1> <h1>于涛又为我们作打油诗:</h1><h1>喜见亲人</h1><h1>王北王南与楼杨,</h1><h1>青春永存忆沧桑。</h1><h1>半世风雨披双肩,</h1><h1>而今欢笑聚一堂。</h1><p class="ql-block"><br></p> <h1>猜猜看,我们在干嘛?坐地分果果(农民兄弟送的土产),尽管上海都有卖,但这份情又上哪去买?</h1> <h1>想到没能来安徽的姐妹,土产品又从地上分到了床上。</h1> <h1>县委大院还在老地方,除了加盖了新楼,那路,那一排排带廊柱的矮平房将我们带入了上世纪七十年代。</h1> <h1>一排醒目的警示语,相信官员们会落实在行动上。</h1> <h1>晚上,县委大院的新大楼与挂着红灯笼的廊柱平房相互映衬,含有过去,折射未来,向史而新。</h1> <h1>从固镇到蚌埠,一路经过古战场文化旅游区。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垓下(现在的固镇濠城),刘邦一举摧毁了楚政权,建立了汉王朝,所以固镇也称为“汉兴之地,胜利之城”。</h1> <h1>曹老集公路段,道路一侧伫立着一座曹操的塑像,这就是千年古镇曹老集的曹操屯兵处,此时,他似乎在无言地述说着一座古镇与一代枭雄的传说。</h1> <h1>过了淮河不远,就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红色代表南方,蓝色代表北方。</h1> <h1>在蚌埠午餐,感谢这次返乡活动的组织者朱勤,感谢热心公益的小伙于涛,让我们圆满地了却了自己的心愿,有机会,我们再叙友情!</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