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长城上的舞者——旺泉峪—蝴蝶结—耷拉边野长城穿越</h3> <h3>明朝建立后,为防范元朝复辟及达旦、瓦剌、女真、吐蕃等族骚扰,在北方不断修筑长城。明长城从鸭绿江边的九连城到甘肃的嘉峪关,全长一万五千余里,其中山海关到北京周围的长城最为壮观。</h3> <h3>“北京结”向西,长城顺山势急转直下,进入擦石口长城段。擦石口长城,自明代万历年间建成以来,就是著名的险关要塞。在明代,这段长城隶属昌平镇管辖,除抵御外侵,还同时起到拱卫帝陵的作用,因此修得特别高大坚固。</h3> <h3>走在擦石口长城上,远远的就可以望见一段“半截子长城”,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因为走向自高而低,就像耷拉在山脊之上,因此当地人俗称“耷拉边”。</h3> <h3>让人感到费解的是,这段长城向东南方向仅延伸了1000米的距离,就戛然而止了。从地势上看,耷拉边兀自向长城防线之内延伸,也就是关内,似乎与抵御外侵的功能并不存在任何的关联。人们不禁疑问:长城已经沿外围构筑了一条完整的防线,还有必要甩出这么一段多余的部分吗?因此,这段长城又被冠以“错长城”、“修错边”的称谓。</h3> <h3>耷拉边长城还有“玉石楼”、“文字砖”两个鲜明的特点。1000米长的耷拉边长城上的敌楼,从建筑结构和设施上看,均是功能完善、地位重要的敌楼。其中有两座规模大小基本相同,但用材与绝大部分长城敌楼不同:楼基、拱门、箭窗、台阶都由白色大理石建成,因此当地人把第一座地势更高的敌楼形象地称之为“玉石楼”。</h3> <h3>在建筑形式上,大小基本相同的玉石楼和二号楼非常精巧:拱门最上方的3块石条雕刻着云纹,其余的二横二竖4块石条雕刻着水纹。敌楼的上下层之间,均各自设置了二扇圆形通风窗,与众不同的是,通风窗造型为镂空雕饰,这在其他长城的敌楼上绝无仅有。不仅如此,玉石楼的城墙还分设上下两部分。下面与券门相通的为供骡马运输的甬道;上面与敌楼相通的为供兵将行走的步道。</h3> <h3>耷拉边长城上的另一奇观,就是分布在箭孔、城墙上的文字砖。进入耷拉边的前三百米范围内,两边城墙上随处遍布着文字砖。经过四百余年的风雨洗礼,大部分戳印着“左部”、“中部验讫”等名号,清晰可辨。这些,都说明耷拉边长城是施工严谨的一段长城。</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那么,耷拉边长城真是修错了的长城吗?争论历来有之。当地人传说,万历年间修建这段长</span>城的时候,因为地形勘察有误,没修多远发现方向不对就停止了。山下沙峪村的村民相传,这段长城当年本来打算修往“北京结”所在的小火焰山上,但是修到这里,因为山高地险,发现无法再往上修,因此不得不改变线路。</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也有学者分析,耷拉边看上去十分完整,明显不像修错的长城,一旦外长城失守,这里作为内长城关键部分,将起到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作用。但是,这些观点都因为无从考证,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因此,耷拉边也就成为一个长城不解之谜。</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