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约一个半月前,孩子兴奋地回来说,同学们捡了一只小奶猫,偷偷地养在五楼的空教室里。为了这只奶猫,他们可没有少花功夫,买猫粮、奶粉、猫盆、猫砂,甚至还有排班表,轮着班去喂养。从此以后,孩子经常跟我分享一些他们的养猫经历,既怕班主任发现,又怕被其他班同学带走,几个孩子成了这只小猫的忠诚卫士,喂养的同时还做着超级保密及保卫工作。一天孩子说这只班级猫有四个超级奶爸,夏子一、张京阳、沈子健和他,四个大小伙子侍弄着这个小生命,我从心里赞叹孩子们的爱心和骨子里透出的善良,也经常被孩子的描述笑得前仰后俯。笑归笑,赞扬归赞扬,现实的问题终于来了~猫儿一天天长大,教室里再也满足不了它的好奇心,开始探索着往外跑,于是被发现的风险越来越大,还要面临寒假,以后谁来喂的问题?于是小叶同学开始回来跟我旁敲侧击,每次无一例外都从分享小猫趣事开始,绕着弯儿的回归到以后的喂养问题上。</h3><h3> 每次为娘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打个岔绕开这个话题。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谈不上有洁癖,但是对家庭环境卫生的要求,自认为是非常高的,怎能容忍家里有一只猫呢?何况这是一条小生命,如果有缘来到我们家,就得负责到底。再说也没有喂养猫的经验,万一养不好怎么办?脑海里闪出的一万条理由,就是拒绝它。</h3><h3> 日子一晃到了周二,叶同学晚上回来郑重地对我说,他已经向同学们承诺了,一定会把这只猫带回家,请我做好准备。什么?你凭什么做了这个主啊?我忍不住大声质问出来,妈妈没有同意,你怎能给同学们这样承诺!这叫先斩后奏吗?小叶笑了,目光里透出一丝狡黠~凭我对你的了解啊,你不会对它不闻不问的,再说以前我们养过乌龟、金鱼,养过小鸡、小鸭和仓鼠,属于有喂养经验的家庭。同学们觉得,我们家收养最合适,交给其他人,大家不放心。天呐,这是在给为娘挖坑吗?不行,绝对不行,就是妈妈同意了,爸爸也不会允许的(关键时候,把爸爸抬出来唬唬人还是可以的)。哦,爸爸那边,你就更不用担心啦,以前爸爸不是也不同意养仓鼠吗?结果后来坚持侍弄它们的就是爸爸呀,我觉得爸爸一定有这份爱心,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不是说医者仁心吗?要敬畏生命啊!你们都是医务工作者,再说猫病了也不怕,你们肯定能治好。这孩子,哪里来的勇气,振振有词,为娘一时语塞,想想哪里不对劲呢?我跟你爹是医务工作者,但是我们也不是兽医啊,医人和医动物,那能一样吗?</h3><h3> 一诺千金,原来同学们还是很信任我们的,既然儿子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也只好敬畏生命了。话说回来,我非常能理解孩子的心情,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小动物,盼望着能养些猫猫狗狗的,结果总被父母拒绝,只好把那份爱深深地藏在心底。现在既然天时地利,加上勉强人和,只能试试看了。</h3><h3> 12月2日,周日,天气~小雨</h3><h3>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正式接猫宝回家,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妹妹。</h3> <h3> 不放心它的身体状况,回家之前带到宠物医院做个全身检查。没想到,宠物医院居然如此正规😀,进门要挂号,填写病历首页,流程与三甲医院一样。姓名这一栏,怎么填?根本没想过叫啥,灵机一动,那就跟我们姓叶吧!叶多多的猫咪,当然就叫叶多咪,不到一分钟,你有名字了小姑娘~叶多咪,多好听。接下来是填品种,询问前台护士小姐姐,又不是名贵猫,土猫一只,如何填?答曰:就填中华田园猫。差点没笑喷,土狗叫中华田园犬,敢情我大中华出的品种都土啊。</h3> <h3>第一次放在出行包里外出,充满了好奇,到处张望</h3> <h3>医生姐姐开了驱虫处方,马上得去排队缴费</h3> <h3>全身体检,从耳朵看起</h3> <h3>看看身体有没有虫子</h3> <h3>第一次处方,有纪念意义</h3> <h3>一切无恙,回家啦。第一顿饭,吃得很狼狈,居然饭碗没有被哥哥带回来,将就着吃吧,一样津津有味的,看样子是饿了</h3> <h3>提前买的猫窝,居然是叶多咪最害怕的东西,还没有家和窝的概念,得慢慢培养</h3> <h3>这是一只极具探索能力的猫 。尽管带回来之前,小叶说彭新然跟他科普过:小猫回家,换了新环境会有短暂不适应,会跑到暗处躲着,不要打扰她,适应了就会好。可是这只叫叶多咪的猫,貌似没有任何不适应,探索一番后,大大方方的坐在那里,看着我们忙活</h3> <h3>有点大家闺秀的样子,挺端庄大气的</h3> <h3>和妈妈隔着取暖器,一人躺一边,惬意</h3> <h3>傻姑娘,睡着了(-_-) zzz,一点防备之心都没有</h3> <h3>跟哥哥一起进晚餐,吃得津津有味,都有菜有汤哦</h3> <h3>来个特写</h3> <h3>不知道这个能吃吗?妈妈为什么这么看着我</h3> <h3>不知道妈妈手里拿得是什么,她看得那么专注,还能放音乐,里面还可以看到我自己</h3> <h3>我不做声,我只是静静地看着</h3> <h3>妈妈折衣服,我就做个安静的小公主</h3> <h3> 职业毛病又来了,养猫就要做个合格的猫奴。</h3><h3> 今天特意查了一下文献,我国对猫最早的记载出自西周时代的《诗经·大雅·韩奕》,当中内容写到:“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其中的“猫”指的是家猫的祖先,还没有被人类驯化的各种野猫。家猫在中国普及最早不过三国曹操时,最晚不过北魏贾思勰时,大致在十六国的乱世期间。</h3><h3> 中国文坛里各种的猫奴的故事不胜枚举。比如钱钟书、杨绛养的猫,曾被评为“清华一霸”,名叫“花花儿”,善于争风打架,于是很快成了清华园里的霸王猫。钱钟书也不管,他有一阵,最大的乐趣就是跟着自家猫和别的猫打架。门边常备长竹竿一根,只要听见花花儿开打,钱钟书立马扛了长竹竿奔出去帮忙,最常对阵的“敌人”是隔壁邻居林徽因家的宝贝猫。</h3><h3> 不知到成长中的叶多咪会不会这样,反正欢迎你小姑娘,从今天开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啦<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