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围屋!

都付笑谈中

<p>赣南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如今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p><p>  赣南,史称“南抚百越,北望中洲,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故秦汉时便建有县治,至汉末已设有府一级的行政机构。唐末五代时,中原衰乱,赣南因地广人稀,相对偏僻安静,因此,成为避乱者的理想栖身之所,大量中原难民拥入赣南,到北宋初年人口剧增十倍,外来移民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土著居民,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居民的成分和文化传统结构,于是,在此特定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个新的特殊民系——客家。</p> <p>在千百年的岁月中,耸立在赣南土地上的无数客家围屋,用自己坚固、严密的身躯,给了一个个远离故乡的家族以安全生活的空间,延续血脉香火的环境。因为有了这样的围屋,一个个漂泊不定的生命才得到安顿,一个个原本动荡不安的心灵,才有了皈依的温暖家园。“客居千年不是客”,因为有了这样的围屋,一代代客家后人在走出赣南,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时,才会深情地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故乡,虔诚地将赣南当作自己人生的基点。</p><p>赣南的围屋,是融于青山碧水间的人文景观,更是长久温暖客家人的心灵家园。以上展现给大家的是全南县龙源垻雅溪围屋也是我当年上山下乡生活劳动过的生产队现在己经开发成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p> <p>赣南围屋是古代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鲜名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具有坚固的防御功能和宗族群居的亲和性,方围四周都是简单的围屋,一般都有是两三层,也有多至四层者,为悬挑外廊结构。较大围子内部还建有祖厅;更大的则是多层的套围。围子外墙多是河石、麻石、青石、青砖构筑的坚固墙体,厚度甚有达两米者。内部粮仓、水井、排污道等等一应俱全。这种易守难攻的围楼简直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一座小小的城池。围屋外墙厚1米(燕翼围墙厚1.45米),高三四层,四角构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样的碉堡。为消灭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悬挑单体小碉堡。围屋顶层设置排排枪眼炮孔。门墙特别加厚,门框皆用巨石制成,厚实的板门还包钉铁皮。板门后多有设闸门,闸门后还设重便门。门顶还设漏以防火攻。除少数大围外,一般只设一孔围门。围屋顶屋多为战备用,并取墙内侧2/3墙体作环形夹墙走廊贯通一气,方便占时人员机动。围屋内掘有水井,多辟有粮草贮藏间,有的还用蕨分,或用糯米粉、红糖、蛋清拌和粉刷墙壁,久困缺粮,可剥下充饥。赣南围屋绝大多数是方形,四角(少数在对称两角)都构筑强固的碉楼。外墙为坚实的封闭体,遍布枪炮眼口,外形森严冷峻,给人固若金汤的感觉。</p> <h3>摄影/编辑:都付笑谈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