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讲课比赛终于落下帷幕,心情随着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一下轻松了许多。如今回首历经的过程,不禁太多感慨。</span></h1><h1>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到“人生三境界”,我觉得用来比喻参加讲课比赛的过程也非常恰当。</h1><h1>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如果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王国维先生用这一句来形容做学问的孤独的话,在我这里就是纯粹形容比赛初期的孤独与迷茫。</span></h1><h1> 从接到参赛的消息以来,心情就一直惴惴不安,心里暗暗希望比赛的日子越拖后越好,毕竟轻松一时算一时。待公布比赛的课题之后,面对那四个课题,每一个自己都有可能讲也可能不讲的时候,心里不停地纠结:准备还是不准备?准备,有可能以后抓到的不是这个课题,现在的努力纯属浪费精力;不准备,万一碰到的是这个课题,岂不是输在起跑线上?那是一种毫无目标的茫然与无奈。此时心里暗暗希望的不是比赛拖后而是赶紧抓阄确定课题吧!</h1><h1>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觉得用这一句词,来形容所有参赛备课的老师最恰当不过。</h1><h1> 从得知课题的那一刻起,我的大脑就开始了飞速运转,启动了几乎不眠不休、半梦半醒的疯狂模式。</h1><h1> 首先要确定宏观思路。从教参、从网上、从头脑中、搜肠刮肚,殚精竭虑。待终于定下基调后,便开始从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视频、图片资源。记得第一次试讲时所用的那个视频,是花了几乎两天两夜的时间,从浏览过的无数视频中下载下来的六集系列纪录片,然后又从这六集中一秒一秒的筛选,最后裁出五小段视频合成一个四分钟的成品,然后再根据视频,一句一句截屏记录下其中的语音解说,最后形成文字材料。就是这样一个自己觉得呕心沥血的作品,在试讲的时候发觉与设计的设问不能完美结合,在问题切入点上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段视频最终被否定。而这个开篇视频又对后面所有教学内容起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视频一换,后面所有内容必须相应改动。而此时距离讲课比赛还有一周的时间。一边是平日里正常的教学工作,一边是家庭,一边是参赛备课。在那一刻,焦虑、劳累、绝望交织在一起,让人有种崩溃的感觉。</h1><h1> 不是没想过放弃,当去抓阄面对那些那些青春靓丽,充满无限朝气而又高学历的年轻老师们的时候,不禁有“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感慨,和“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被拍在沙滩上”的那种危机感和自卑感。</h1><h1> 在一次次磨课修改的过程中,在一次次被否定重新寻找方向的时候,当绝望在心头涌起的时候,在被劳累击垮的时候,我在内心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这大概就是所谓: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h1><h1>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一次又一次推敲,一次次修改,经过试讲,当自己觉得一节课讲完,每个问题都是那种水到渠成,行云流水感觉的时候,那是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是历尽千帆之后的获得感与踏实感。 </h1><h1> 而在此时,心头所有的明了是与以往的积累息息相关的。</h1><h1> 就我本次参加市优质课评选而言,一是得益于上次省里送课支教的活动和市里的高一研讨会,通过这些平台,通过那些老师们的课,让我了解到新的教学动态,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认识,了解了议题式教学、活动型课程等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这对我设计教学思路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性。二是傅老师在教研群转发的一位参赛老师写的“磨课”经历。当我在备课过程中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篇文章,她让我意识到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战斗,这是所有参赛老师都在经历也必须经历的过程,没有委屈可言。另外还有那片文章末尾转发的“写给参赛选手的信”里的一句话:“每一位参赛选手背后团队的实力不一样,付出的多少也不一样,最终胜出的一定是团队最强、最努力、运气最好的选手。”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没有我的同事们的一次次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去听课评课讨论建议,没有他们在我参赛时给予的支持与鼓励,我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绩。</h1><h1>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知道自己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但我想努力让自己成为最努力的那一个。无论在何种情形下,竞技都是提升自我的机会。讲课比赛更是一个让老师迅速成长的舞台:在这里锻炼的是你的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灵活的课堂掌控力和平和的竞技心态。</h1><h1> 如今,当所有的汗水与泪水已成往事的时候,那段紧张与焦虑、迷惘与困惑、劳累与困乏、失望与期待的时光都已变得云淡风轻。</h1><h1> 我们仍然在路上,一路前行,一路收获……</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