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长征〞路

中流击水(金森)

<h3>难忘“长征”路</h3><div>(中流击水)</div><div>往事如烟,岁月的流水会带走许许多多记忆;但往事又不如烟,人生中总有些沉甸甸的东西会积淀在我们的脑海深处,永不磨灭。50年前的那次“长征”,时间虽然短暂,却令我终生难忘。</div><div>1966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红卫兵不怕远征难”的社论,拉开了全国步行串联的帷幕。我们南平一中(文革称南平红卫中学)的学生向来都是紧跟形势,闻讯而动。高一(3)班的十几位同学雷厉风行,迅速投入了“长征”前的准备工作,我们有的定制队旗,有的到地区革委会打介绍信(林学院速度最快,我们次之),有的去领取补贴经费和黄色的棉衣。经过一周的认真准备,1966年11月2日,一支高举着“福建省南平红卫中学长征队”大旗的队伍意气风发地从山城出发,踏上了“长征”的征途,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穿着清一色的黄棉衣,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章,左臂上戴着红卫兵袖标,怀揣“红宝书”,展现出新时代的热血青年誓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精神风貌。</div><div>我们这支“长征队”有9男3女共12个同学,女同学是:李杏兰、王路凤、张伯玲;男同学有:毛子林、许金森、张恩来、张明耀、林东生、周晋明、陈居清、黄勤统、原明。除了原明同学来自高三(2)班,其他均为高一(3)班同学。</div><div>(以下抄自日记两篇)</div><div>11月2日 晴 </div><div>今天是“长征”的第一天,我们在黎明前的黑暗出发。别了,红卫中学!别了,延城!您的学生、您的儿女要投身到革命的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您等着我们凯旋归来吧!</div><div>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大家感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那么新奇那么美好。我们在沙溪口的一个工地上吃午饭,工人们都非常支持我们的革命行动,这也给我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div><div>今天我们走了80里路,住宿在沙县高砂公社管前大队,大家都累得抬不起双腿,一位有经验的公社干部告诉我们,先用热水泡脚,睡觉时再把双脚垫高,让血液循环。由于太疲劳的缘故,一躺下人人都进入梦乡。</div><div><br></div><div><br></div><div>11月4日 晴 </div><div>三明大众旅社里的同志对我们“长征”队满腔热忱,接待工作做得很周到,这种对革命工作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使我久久难以忘怀。</div><div> </div><div>“长征”路上,万事开头难,最困难的是第一周。由于贫困加上物质匮乏,大家都是穿草鞋行军,一双草鞋八毛钱,走两、三天就破了,有时候能买到细藤编织的草鞋,那就比较耐磨,能多穿几天,虽然贵一点,但物有所值。大家都没有长途跋涉的经验,从第二天起,陆续有人脚上打泡,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疼得钻心,肩膀也被背包带勒得又红又肿。接待站的同志教我们一个办法∶拔一根头发,穿入针眼,然后用针穿透脚泡,把头发的一半留在泡里,另一半留在泡外,这样泡就不会再鼓胀起来,而且很快会变成茧子。半个多月后,大家的脚板都磨出了老茧,走多少路也不怕了。</div><div> “长征”路上,为了省时省力,我们经常不走盘山大道而走捷径小路,但我们鄙视弄虚作假,从不搭顺风车。在整个“长征”途中,除个别女同学因生病坐过一小段路程的汽车之外,绝大多数同学都可以拍着胸脯自豪地说,我在历时98天、行程约4000里的征途中,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南平走到遵义。一路上经常会遇到好心的司机,他们见到夜幕降临,会主动把汽车停在我们面前,想学习雷锋捎带一程,但每次都被我们婉言谢绝。因为大家都认为“坐车可耻,步行光荣”。</div><div>“长征”路上,我和张恩来经常打前站,即两人先走十几二十分钟,路上再稍微快一点,比大部队提前到达目的地,为了让大家能及时吃上饭菜,并联系好宿营地。</div><div> “长征”路上,我们一天中步行最远的是从江西省的于都县到赣州市,行程达130里,从清晨走到晚上九点。</div><div> “长征”路上,我们有过一次重大的意见分岐。那是队伍到达湖南长沙的时候,有人主张沿京广线北上,目的地——北京。这条路好走,沿途城市很多。但多数人主张向西走,沿着红军长征的道路,目的地——延安。大多数人认为步行串联不是来游山玩水,而是来吃苦锻炼的,必要时也去经历雪山草地,只有经过磨练,才能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大无畏精神和光荣传统。</div><div>最后,还是少数服从多数,队伍一路向西,再向西,直达遵义。</div><div>“长征”路上,我们走的都是红军当年经过的几个穷山僻壤的省份,这里的生活比其他地方更加艰苦,我们经常忍饥挨冻,在很多接待站里,买大米饭都用老秤杆来称重量,幸好当年我们年轻体健,凭着一股“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的顽强斗志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豪情壮志坚持不懈。</div><div> “长征”路上,我们经常喊的口号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经常唱的歌曲是毛主席语录歌。</div><div>“长征”路上,我们进行了以下活动:</div><div>1、沿途印发传单(主要是毛主席语录),行军时常唱革命歌曲。</div><div>2、参观了瑞金、井冈山、韶山、遵义等革命圣地以及长汀、沙洲坝、茨坪、黄洋界、茅坪、三湾、古城等很多革命遗址,作了大量的参观记录。</div><div>3、听老红军报告,认真作笔记。和社员一块参加水库工地劳动,访贫问苦,向老区人民学习。</div><div>4、了解各地文化大革命的情况和少数民族的状况。</div><div>(以下是“长征”队伍的宿营地,共有61处)</div><div>(福建省,11处) 沙县高砂公社管前大队</div><div>沙县招待所 三明大众旅社</div><div>永安县旅社 永安县贡川公社</div><div>永安县水碓公社 清流县沙芜公社</div><div>清流县赖坊公社 连城县北团(山下)公社</div><div>长汀县罗坑大队 长汀县第一招待所</div><div>(江西省,15处) 瑞金县接待站</div><div>小密公社水库工地 黄龙公社</div><div>于都县委党校(过赣江) 赣州交际处</div><div>沙地公社 遂川县</div><div>黄坳公社 井冈山(茨坪)</div><div>茅坪 宁岗(龙市)</div><div>三湾公社 莲花县中学</div><div>坊楼公社 矿溪公社(访甘祖昌)</div><div>(湖南省,24处) 醴陵市</div><div>株州市 湘潭市(过湘江)</div><div>韶山 湘潭市(重返)</div><div>长沙市 坪山公社长城大队(雷锋故乡)</div><div>宁乡县 双凫铺区</div><div>五里碓公社 沩山区公所(巷子口)</div><div>清墰区公所 梅城区</div><div>山溪公社 俄溪公社</div><div>鼓楼坪公社 烟溪区</div><div>观音阁公社 潊浦县</div><div>江西界公社 吕家坪公社</div><div>麻阳县 凤凰县</div><div>阿拉公社</div><div>(贵州省,11处) 铜仁县</div><div>长坪卫生院 罗江公社</div><div>石固公社 石阡县</div><div>白砂公社 本庄区(过乌江)</div><div>大都公社 湄潭县</div><div>新浦区 遵义市</div><div>1967年2月初,我们接到中央停止步行串联的通知, 8日,在遵义度过大年三十,记得年夜饭是两个馒头和薄薄的几片肥肉,虽然寒碜,但我们还是吃得有滋有味。9日,我们离开遵义乘火车去重庆,由于约3米5长的旗杆无法带上火车,只好忍痛把它留在当地。至此,高高飘扬了三个月多的“长征”大旗终于降了下来,象征着难忘的“长征”任务顺利结束。</div><div><br></div><div>在重庆,我们参观了红岩村、白公馆和渣宰洞。于2月14日返回延城。</div><div>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们年轻幼稚,狂热崇拜,用满腔的政治热情和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敢闯劲投入到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如今忖量,我们真的青春无悔吗?</div><div>我们这一代人,总是忍辱负重,命运多舛,心灵中有太多的历史阴影和精神负担,但也因此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出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从容面对。</div><div>弹指一挥间,人生届古稀。</div><div>祝愿“长征”路上的老同学和南平一中“老三届”的校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div><div><br></div><div>——(许金森)</div><div>(附照片6张)</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