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怀念王明章老师</span></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艾洪滨 2018-12于山东师范大学</span></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明章老师于2017年12月仙逝,离开我们有1年的时间了。这1年来,我重读了他的一些著作,经常回忆他给我们上课时,以及我们高中毕业后我与他几次相见时的音容笑貌,感触颇多:王老师不仅是一位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一位知识渊博、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学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是1964年考入平度四中的(初中)。我们那个年级编号是13级,有4个班,我在13级2班。王明章老师任13级2班和13级4班的语文老师,并担任13级2班的副班主任(张洛均老师任班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老师,圆圆的脸,肤色偏黑,个头不高,但比较粗壮、结实。他的头发长得有特色,略有弯曲,呈轻微的波浪形。走起路来,给人以雄赳赳气昂昂的感觉。讲起话来,一口浓重的潍坊口音。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你很容易与他相处。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跟他开玩笑,笑话他的地方口音(其实,我们平度口音也不好听。我在北京上学时,许多人听不懂我讲的话),他笑眯眯地说:“我们潍坊比你们平度离北京更近啊。所以,要论说话的口音,我们潍坊人说话更接近普通话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老师讲语文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每一篇课文,他都是先讲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然后分析文章的层次、段落、重点,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层涵义,优美句子、语法结构等等。王老师讲课诙谐、幽默,有深度,深得同学们的好评。我上了大学后学习英语,自我感觉英语语法掌握得尚可,就是得益于王老师的语文教得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65年,毛主席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提出了“要准备打仗”“备战备荒”的要求,学校紧跟毛主席的战略部署,给学生增加了“拉练”、“旗语”等军事训练项目。王明章老师训练我们“旗语”。旗语本来是海军舰船上白天用的通讯方式,分挂旗旗语和手旗旗语。王老师教我们的是手旗旗语。其方法是:两手各执一面红白色对角的小旗,胳膊或上或下,或斜或平,摆出各种姿势,每一个姿势代表着一个拼音字母。根据拼音,想象出汉字来,再根据汉字的意思进行通讯。除了舰船上使用外,也可用于陆地上的通讯,视力所及的双方都可用手旗旗语来互相传达信息。那时候认为,一旦发生战争,战场上可以用得着。每个班选出部分学生进行这项训练,我是其中之一。校园里能够进行这项活动的场地有点小,王老师经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我们在四中后面的淄阳河河滩上进行训练。训练时分成甲、乙两个组,甲组看到乙组摆出一个姿势后,要迅速地反应出这是个什么字,然后根据对方发出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动作。我记得当时我对旗语的反应速度不是很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明章老师开展的“旗语通讯”活动,成为平度四中独有的特色项目。开阔了学生的思路,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到“文革”开始,这项独特的活动也就停止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老师还会表演节目。记得有一次文艺晚会上(可能是元旦晚会吧),王老师和刘智广老师(50多年前的事情,记不准确了,可能是刘智广老师)表演双簧,很有意思,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平度四中时,王老师应该算得上是个文艺活跃分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高中毕业后,我和王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记得我上大学期间,是1974年暑假的一天,我去青杨中学看望王老师(大概是1971年春,上级领导把王老师从平度四中调到了青杨高中任教)。我去的那天,他正在指导学生宣传队演练节目(那个年代正处在文革中,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员主要由学生组成,有文艺才能的老师做指导老师)。王老师很有意思,还让我给那里的学生示教怎样拉板胡。因为,在平度四中时,我在宣传队的乐器组里拉板胡(徐锡训、李申清拉二胡,陈占森吹笛子,李希高打小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7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山东师范大学(济南)生物系任教。1988年夏天,王老师去山东大学(济南)参加高考语文阅卷。阅卷结束后,我陪他游览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等名胜。在五龙潭公园,当时有书法家武中奇的书法展览,他一边欣赏一边感叹“啊呀,真好啊!”每到一个地方,他都感慨一番,我记得我俩走在趵突泉与黑虎泉的路上时,他感慨了一句:“济南真不愧是历史文化名城啊!”当时给我的感觉是,王老师是个有心人,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个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span></p> <h5>1988年7月12日,王老师和我在济南黑虎泉公园。背景那座阁楼是济南解放阁。</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革初期,王老师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曾受过不公正的批判。但他却豁达大度、不计前嫌,依然尽职尽责、孜孜不倦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王老师在青杨高中时,除了为教书育人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之外,还在平度文化界的文艺创作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高人一筹的优势。因此,1978年春又被调入平度一中任教,而且是教重点班,还兼任班主任。由于做出了大家公认的突出成绩,1987年他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能评上省级优秀教师,可是不简单噢!),1993年又被选为平度市人大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96年,王老师退休了。没想到他退休后,并没有安静下来,又走向了文学创作和史料研究之路,而且成绩斐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06年,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王老师的第一部著作《知暖集》。2008年3月,他寄给了我一本。并附一简信:“洪滨:把书寄给你,作茶余饭后消遣之物。若能提些具体意见,就太好了!祝你取得更大成绩!王明章2008年3月20日”。我收到后,利用业余时间浏览了其中的几篇;有时还上网进王老师的博客,阅读他的作品,收获颇丰。</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明章著《知暖集》封面</h5><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知暖集》封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是王老师给我寄书时顺便写的便条</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在大学里教的是“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动物比较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等课程,带着研究生搞的科学研究属于生理学、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为了指导好学生,多出科研成果,几乎全部精力都用于了专业教学和科研。很遗憾,由于我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未能仔细地品味王老师的作品。我知道,“作饭后茶余消遣之物”是王老师的谦虚之词。直到2016年我退休后,总算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才可以比较仔细地阅读、欣赏、学习王老师的文章了。</span></p> <h5>2007年4月6日,《知暖集》座谈会。上幅照片中的李振波同志,是当时的平度市文联主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09年,王老师在潍坊老家。</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4年的春节,我在北京女儿家过年。恰巧那年王明章老师也在北京过年(在他儿子家)。于是我们俩约好,2月10日(阴历正月11),我去王老师家看望他。期间,我俩交流了各自的收获。那个时候,王老师仍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span></p> <h5>这是2014年2月10日(阴历正月11日),我去王老师家(北京万科星园)看望他和师母时在他居住楼的楼顶留影。</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和王老师虽保持着联系,但也只是断断续续地通过书信或者email。由于他在平度,我在济南,见面次数还是很少(我回忆了一下,自我高中毕业后到他去世,一共见过6次面。想到这里,总觉得愧对于他)。再加上我和王老师从事的专业不同,对他的业绩了解得不是很多。曾任平度一中校长、平度市教体局局长的于元宝老师对王老师有深刻的了解,在他为王明章著《知暖集》写的序中,有几段评价王老师的话,我觉得评价得很全面、很到位,很中肯。为了使我们这些王明章老师的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王老师、纪念王老师、学习王老师,特摘录几段如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明章老师知识渊博,学养深厚,为人又极谦逊亲和,朴实厚道,是我所敬佩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老师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数十载勤勉于教育事业,可说业绩不凡。1987年,他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1993年又当选为平度市人大代表。他认真敬业,孜孜矻矻,提携后进,诲人不倦,深受师生爱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老师是一个多才多艺多方探索多方尝试的人。他积极参与县市许多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为平度的文化事业做了不少工作。他爱好广泛,学识渊博,历史、文学、曲艺、建筑、园林、宗教、书画……均有所涉猎,平度一中校史展室,就收藏有王老师的书法作品,娟秀飘逸,很有功力。他熟练于多种文体,诗歌、小说、杂文、随笔、文学批评、考据论文、序跋……都能轻松拈得起来。文革前后他曾带领学生演出队,写过小戏、歌曲和多种曲艺形式的节目供学生演出,还曾为学校校歌作过词谱过曲。新近就要出版的《知暖集》更是他文学、学术水平的集中展示。书中除小说、散文、论文等多种体裁的文章外,还有从他的篆刻作品中选出的30多方印章,分朱布白,方寸之间见功夫——他,即便是篆刻,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一个有思想的人,当他进入中年尤其是晚年之后,他面临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返朴归真——重返纯真的童年记忆之乡,重返童年的自然境界。’王老师幼时生活在潍坊农村,濡染于乡间野趣,山东半岛纯朴的民风民俗,深深地烙进了他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之中,及至今天,对这一切依然魂牵梦绕,成为一种不吐不快的情结。在回忆性散文《莼鲈之思》里,回忆儿时故乡食物的同时,也写出了旧时代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而小说《童年小友》、《蓝池小屋》,又是以童年视角写出了所见的人物和故事。有人说,童真无邪是人生的最高精神领域,乡风乡情是至真至纯的人文情怀。而正是这些丝丝缕缕至朴至纯的回忆,显示出王老师未泯的童心,我们读来仿佛也回到了童趣无穷的往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艺术性方面我说不出很多,据读过王老师这两篇小说的人说,文章如溪水般潺潺流淌,读起来感觉不紧不慢,从容淡静,很有老作家汪曾祺的味道。而历史小说《屏风》又是另一种风格的作品。小说用了一种亦庄亦谐的调侃笔调写来,人物刻画绘声绘影,是一篇很有意思也很有意蕴的佳作。总而言之,王老师的小说创作虽然刚起步,但并没有初学者的稚气,应该说起点是很高的,如果他把这条路子走得很长很远,甚至我们就可以把‘大器晚成’这四个字送给他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的确,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在退休后又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先后写出了近百万字内容丰富、涉猎面很广(小说、散文、评论、诗歌、考据、序跋等各类文章)的著作来,这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啊。他的作品记人记事,情真意切;对人物的描写,感情细腻,栩栩如生;对景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准确生动。有的令人忍俊不禁,有的则催人泪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7年12月9日,我的同学孙孔军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篇悼念王明章老师的好诗(作者是青岛诗人钧淇):</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痛悼王明章老师</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云暗天低白雪来,文星昨夜上仙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论诗犹忆春风暖,闻讯何堪冷月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难挽长风留断雁,惟将清泪祭高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愁词写罢无从寄,恸问先师何日回?</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读了这首诗之后,我也学着和了一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年逾花甲大器来,七卷诗书筑讲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恰值风华年正少,十年动乱终悲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历经坎坷多磨难,却为高人赠慧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幸有改开复高考,年年桃李寄心怀。</span></p><h5><br></h5><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注:王明章老师生于1936年7月。1966年文革时30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他从教30余年,桃李满天下。退休后,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出版了7部著作。可谓大器晚成也!</span></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明章老师虽然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热爱生活、执着追求、孜孜不倦、自强不息、严以律己、诚以待人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奋进!</span></p> <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说明:我在写这篇短文时,参考了于元宝老师、李树老师(平度一中退休教师,著有《平度史话》等著作)分别为《知暖集》写的“序”和“跋”。特此感谢于、李两位老师!也感谢孙孔军同学提供下列照片。</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5>这是2017年9月29日,我的同学孙松福、孙孔军去平度文丰居小区看望王老师。很明显,王老师瘦多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是王老师出版的部分著作</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