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最美是书香 人生最美是阅读

傅巧玲(于玲)

<h3> 朱永新先生说:对教育,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对社会,阅读是一种消弭不公的改良工具。对个体,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为让阅读成为校园生活的常态,我校不断探索书香校园建设之路。本周星期五,我校几位行政和语文组组长早晨4点多就从邵阳出发,披星戴月8点多就赶到长沙。上午参加燕山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经验分享活动,下午参加育英小学的阅读活动。感谢燕山小学、育英小学给我们给供一个高大上的学习平台。感谢一群好学、甘于吃累、有教育情怀的同仁。</h3><h3> 阅读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但同时也是一种可以相互影响的行为。搭建平台,关注每一个阅读者的感受,让阅读能够发声、让读书者可以找到共鸣、让不能坚持者可以看到坚持的魅力,引领教师、学生、家长养成阅读习惯,让阅读更有品质,燕山小学这样实践着: 吾道不孤”,教师、父母、学生学堂同步前行。 1、教师学堂:寸铁在手,引领和帮助找到属于孩子的阅读方法和经典书籍。一方面,阅读再先,进行分年段品质阅读指导的探索与交流。学校形成了低年级关注兴趣、中年级倡导习惯、高年级注重引领的阅读教学策略。各年级围绕关键词开展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主题性阅读等研究与实践,使得孩子们阅读有目标、有保障、有评价。!另一方面,海量淘宝,为孩子们送上适合的分年度阶梯悦读手册。 2、学生学堂:兴趣为先 阅读与分享同步齐飞。呵护孩子阅读的成就感,强化阅读的仪式感,注重阅读的分享与交流。这是学生学堂的目标所在。为此学校设立了名家进校园、学生讲坛、古诗词小达人、经典图书展示会、我的阅读书签卡征集等活动,各年级更是常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阅读分享会。让阅读分享有时间、有平台、有成就。 3、父母学堂:亲子相伴,阅读与生活相依相伴。父母是孩子生活的中引领和榜样,孩子阅读70%的时间是在校外。为提升父母的阅读素养,学校借助第二书房开展的父母学堂的微信学习群,成为了家长们的聚集地,每周二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的大咖与专家在线上与家长们分享阅读、育儿心得,让优秀的灵魂得到引领和聚集。每天的清晨的童诗推荐,用美好开启一天忙碌的日子。线下同时开启的绘本故事爸爸妈妈、亲子阅读打卡、父母职业课堂等活动,让父母的阅读与生活经历也有展示与共享的舞台。 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积淀。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这是在《朗读者》播出之后,大家对董卿和嘉宾们的评价。让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也能拥有这份美丽与从容,既是我们的愿望,更需要我们对阅读的坚持与前行。前行的方向有三:</h3><h3> 一是培养领读者。就像马拉松的领跑人,他不是想自己去拿冠军,他用匀速度带领着大家往前走,助力运动员有更好的成绩。而阅读,也要培养这样的领读者。这个领读者可以是单个人(校长、老师、学生、家长均可)、也可以是一群人或一个团队。这样需要我们去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引进资源、搭建平台。一个学校,这样的领读者越多,师生的气质就会越好。 二是建立共读群。只有共同的阅读,才可以避免成为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教师、师生、生生、亲子、好友等共读群的创建与推动是我们要坚持和努力的方向。我们相信,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这样的共读群在我们的学校、家庭,乃至社会中会越来越多。 三是引领读无字之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三国时期的马谡曾深得诸葛亮的器重,可谓“饱读兵书”,被公认是“知识丰富”、“足智多谋”的将领,但由于他缺乏实战经验,这些死的知识救不活将士们,结果酿成了街亭失守的悲剧。这就说明,有了知识并不等同于有了与之相应的能力,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打开知识与自然的链接、与生活的链接、与社会链接,让学生带着读有字之书的知识与底蕴,去认识自然、了解生活、适应社会。 让师生和家长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时时阅读、终身阅读,是关乎生命品质、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系统工程,也是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教育人永远的追求。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