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年追秋,由北至南。</h3><h3><br></h3><h3>婺源的乡村确实很美,春天的油菜花,秋天一点红叶,加之环山或依山而建的村庄,基本上每天都会云雾缭绕,如果太阳公公高兴的话,洒点朝霞在上面,那会让你兴奋不已。</h3><h3><br></h3><h3>因此,每年有几十万的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满山遍野到处都是。就为拍一张你有我有他也有的照片。我也是其中一分子,但大多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去,毕竟老天爷的事谁也管不了。</h3><h3><br></h3><h3>其实,有得拍就拍,随其自然,随遇而安。再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菜淆,看一下陌生的城市,悠悠然,何乐而不为。</h3><h3><br></h3><h3>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土人情,中国各地的文化大同小异,关键是你用什么样心态和你的情趣来心赏。</h3><h3><br></h3><h3>吳冠中老先生说过:看和见是不一样的。这句话很深刻,看到了,没见到是很遗憾的事。</h3><h3><br></h3><h3>我以为,最好的旅行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见到久违的感动。</h3> <h1> 思溪延村</h1><h3>思溪延村分思溪村和延村,思溪村的古宅和廊桥保护得比较好,延村是拍“聊斋”电视剧的地方。如捡一早上小雨天去,晨雾缭绕,晨雨将黑石板路打得湿漉漉的,油亮。粉墙黛瓦,烟雨长廊,古街深弄,像一幅幽远的画、一首诗……。行于轻烟淡水之中,细细品味她的一切。</h3> <h1> 江岭</h1><h3>淅淅沥沥的雨下了一夜,早上五点出发,到了地点俱然不下了。渐渐,晨曦中,风卷云雾起,变化无常,只一会,便去得所剩无几。这张照片就叫《风卷残云》吧。</h3> <h1> 篁岭</h1><h3>篁岭晒秋是出了名的,也是婺源的名片之一。原住民的来由和晒秋的习惯,网上很多,在这里我就不说了。</h3><h3><br></h3><h3>值得一提的是,篁岭管理得不错。一公司投资建了索道,将原住民迁出,另盖房屋让他们居住,再回聘做公司员工。有些老宅招商,让一些人经营有当地特色的商品。虽商业化,倒也方便了游客。</h3><h3><br></h3><h3>这样,游客不仅可进入老宅浏览徽派建筑,也可依窗心赏晒秋的风景。</h3> <h3>一阵悠扬的笛声飘来,随眼望去,一老者在窗前吹笛子。寻声而去,是一家“查记”醪糟店,老者让我品尝,很是不错,有苗族米酒的味道,十元一矿泉水瓶,买了。逐问与金镛家族有何关系,其笑而不答。</h3> <h1> 牵牛</h1><h3>这牵牛村民,一天至少收入四、五百元钱,旺季八百以上,每个摄影团交一百元,个人游客没有好机位,发现会被驱逐。这头牛被养得“心宽体胖”的,村民说,它是挣钱工具,哪敢慢怠了啊。我给这张照片起名《牵牛“百”拍》。</h3> <h1> 龙池汰</h1><h3>龙池汰的汰,原偏旁是“土”,意为太土,现字典都没这个字。是婺源最值得去的地方,现还没被完全开发,不收费。</h3><h3><br></h3> <h1> 石城</h1><h3>一大早在山坡上等了两个小时,美丽的石城还是灰朦朦的一片,这天运气不好哦。</h3> <h1> 龙尾村</h1><h3>村民在竹排上撒网表演,供百人拍摄。只听撒网之人对拍摄者说:准备好了吗?要连拍哦。哈哈,他也知道的。看,网形撒得多好,听,快门声“啪啪啪”响成一片,那个爽啊。</h3><h3>和月亮弯一样,假得不能再假了。这就是所谓摄影爱好者的需要,更是经济的需要!</h3> <h1> 樟村</h1><h3>樟村的早晨是梦幻的。</h3><h3>穿樟村,一浅河现于眼前。是时,晨雾朦胧,随轻风时浓时淡,对岸小丘树竹时隐时现,一板凳桥跨于河上,伸向雾中。我疑是否是“渡生”之处。</h3><h3>樟村人已弃田,也是撒网摆拍。一大群人围着,不断地喊:再来一遍。</h3><h3>我避之,找我想要的,我喜欢的去拍。</h3> <h3> 《你从哪里来》</h3> <h3> 《又到哪里去》</h3> <h3>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h3> <h3> 《“渡生”之桥》</h3> <h3>在婺源,去了十几个地方,拍了很多,就这些片还能看,其他属到此一游。留点遗憾等有机会再补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