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守寒窑等你归

刘彦秾

<h3>这里是内蒙古察右中旗黄羊城镇的老圏村。</h3> <h3>剩下的不多几户也多为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h3> <h3>今天68岁的姚桃柱,身患半身不遂已有20多年。一辈子没有结婚,独自住在40多年的石砌老窑里。</h3> <h3>这老窑是40多年前兄弟几个加上村里人帮忙的砌的。</h3> <h3>他说需要先要用石头把土堆砌起在里面,然后再把土掏出去,这种方法延续了几千年。</h3> <h3>享受着五保户的待遇的姚桃柱说自己已经很满足了。</h3> <h3>说起老姚家也是曾经的大户人家,清朝末年从山西来此开地的五个大姓之一。</h3> <h3>很小没了父母,那些年月穷啊,年轻的时候一心一意帮助哥哥弟弟成家立业,把自己耽误了,40多又得了病,更找不上了。</h3> <h3>老姚说自己十五岁就是大队里的活跃人物。</h3> <h3>负责过几个村子多年的计划生育工作,那个时候上面盯得紧,在基层抓超生,苦口婆心登门动员育龄妇女做绝育手术,真是没少挨骂,净得罪人。笔记本里保留着几张80年代旗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的合影。</h3> <h3>作为基干民兵多年负责维护国防设施,一本发黄的检查登记本留下自己青春傲娇的回忆。</h3> <h3>说到民兵的经历,老姚眼睛是亮的。做过民兵连长和军事业务教员,手里的各种武器都能弹无虚发,远近有名的好枪法。</h3> <h3>反复说得几句话是,当队干部那么多年没害过人,没整过人,没有占过集体的一点便宜。</h3> <h3>市里图书馆的扶贫工作队得知老姚腿脚不便,把乌兰牧骑回顾图片展摆在了他的家门口。</h3> <h3>这个上午老姚过的很开心,那个年月的乌兰牧骑他亲身经历过参与过,太熟悉了。</h3> <h3>根据他的条件,村里多次建议他搬进幸福院,他没有同意。</h3> <h3>他说呼市有个兄弟在扫马路,60多了,老伴也没了。兄弟也快干不动了,他要在这里等着兄弟,让兄弟知道这里有他的家。</h3> <h3>老姚天天都会蹒跚步子挪过空荡的村落,坐在石墙下的碌碡上,看着远方,仿佛下一个瞬间,兄弟的身影就会出现斜阳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