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品尝浙江

汉汉

<h3>  提起浙江,那真是江南的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境内大江大河,秀美青山,浙东平原,蜿蜒海岸,千岛群湖,可以想见,当然是物产丰富,美食多多,令人神往之地。</h3> <h3>  一说起浙江,就不得不提杭州了,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一个集区域大成之地,美食遍地。</h3><h3> 杭州菜历史悠久,它与宁波、绍兴两地的菜肴共同构成浙江菜系,成为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而且是浙菜的代表菜色。杭帮有“迷宗菜”之称,它吸收了粤、川等全国八大菜系中其他七大菜系和浙菜中温州、绍兴等地的长处,溶入西湖特有的清醇灵秀之风,可以说是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杭帮菜因此而成为新八大菜系之一,并以它独特的“味道”风靡全国。</h3><h3> 杭菜分为“湖上帮”和“城里帮”两派。“湖上派”用料以鱼虾和禽类为主,擅长生炒、清炖、嫩熘等技法,讲究清、鲜、脆、嫩的口味,注重保留原味。“城派”用料以肉类居多,烹调方法以蒸、烩、氽、烧为主,讲究轻油、轻浆、清淡鲜嫩的口味,注重鲜咸合一。南宋建都杭州,北方大批名厨云集杭城,使杭菜和浙江菜系从萌芽状态进入发展状态,浙菜从此立于全国菜系之列。至今八百多年的南宋名菜蟹酿橙、鳖蒸羊、东坡脯、南炒鳝、群仙羹、两色腰子等,至今仍是高档筵席上的名菜。</h3><h3> 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旅行者,不讲究每到一地就要去那里的高档食肆,喜欢随意,体会一下当地的普通人是咋个味觉的。其实说白了,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喜好和习惯这东西是没办法用语言说清楚的,得嘞,开吃吧!</h3> <h3>  看得我眼都晕了,真有点儿手足无措了。</h3> <h3>  其实这个位于河坊街地界儿的按照现行流行的形式就是一个所谓美食城,挂出了杭州老字号状元馆的牌匾儿,里边一个一个摊位排列,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热闹的不要不要的。人们简单的坐在不讲究的座位上一个个吃的美滋滋的。</h3> <h3> 不过,定睛看看,还真是挺诱人,可能也是饿了的缘故吧。</h3> <h3>  这些个太一般啦,不太感兴趣,直接飘过啦。</h3> <h3>我们停留在了这里,价格也不贵。</h3> <h3> 我们也不知道这东西是不是地道杭州美食,反正生意红火,销量很大,一个大个儿的长茄子,刨开置于热铁板上,加上蔬菜,肉末,粉丝反复煸烤,加上各种调料儿,挺好吃。也吃饱了。后来我发现,杭州是个吃饭的地界儿就有这一道吃食。</h3> <h3> 随便闲逛到了晚餐时间,路边一家餐馆儿高朋满座,于是一脚踏进去,服务员问您吃点儿啥?我心想:啥!?吃啥?!在杭州当然要吃杭州名菜啦!可是第一道菜上来的是店家推荐的雪菜炒鲜笋。别看不起眼儿,确实还不错,笋十分鲜嫩,雪菜很提味儿。不错不错。</h3> <h3> 西湖醋鱼!嗯?不对呀?西湖醋鱼怎么会是炸的酥脆的呢?四下看看,几乎每桌都有人点,听听几乎所有人都说着叽哩哇啦的杭州话,瞬间明白了,固然楼外楼,杭州酒家等处的杭州名菜自诩正宗,但是杭州大街小巷各色餐馆里的杭州名菜各有各的做法,而且普通杭州人屡吃不爽,这就行!这就够味道!这就是正宗!</h3> <h3>  叫化鸡!提起叫化鸡,一说是出于江苏常熟,一说是出于浙江杭州,不管出自于哪里,反正是过去一些穷苦难民即“叫化子”或偷或讨来的鸡,经过烧热的土焗熟而成,本是不登大雅之堂街头菜。</h3><h3> 没去过常熟,不知道叫化鸡在那里地位如何,但是在杭州,已经被封为著名美食了。</h3><h3> 敲去泥土,打开荷叶,上桌!一股烤制的香味儿扑将过来,外酥里嫩,咸香可口,食之回味悠长,正合我意,趁着济公不在,赶紧全部吃光。这一餐吃的挺带劲儿,由于过了些日子才写了这点文字,那餐馆叫啥名儿我是记不起来了,但是地址我记住了,杭州宝淑路2 号附近,不起眼儿的地界儿,但是食客很多,比较火。你如果现在让我给你带路那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一准儿能找到,只要您肯出路费就行。</h3><h3><br></h3><h3><br></h3> <h3> 这地界儿叫仁记粥铺,是不是连锁店我也不知道,反正是二十四小时营业,就在我们下榻处的旁边,方便。</h3> <h3> 我们一般在这里吃早餐,就餐者绝大多数是杭州市民,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觉得舒服实惠。</h3> <h3> 小菜儿十多种,你可以随便拼盘,当然不是白送,每盘儿五块钱儿。</h3> <h3> 粥有好几种,是精品?不是,很一般的那种,但是喝着挺舒服。</h3> <h3> 杭州蟹黄儿小笼包儿,皮儿薄,馅儿不小,有汤汁儿。还不错。</h3> <h3>看这价儿,还可以。</h3> <h3> 这一天忽然想吃一碗儿阳春面了,于是问问杭州人,有没有很好吃的面条儿?‘有啊!慧娟面馆儿啊!好吃!’言者眉飞色舞,听者不禁好奇,于是,骑上共享单车,在人们指引下前来寻味儿。瞧瞧!就是这个地界儿!</h3> <h3>  结果我们受到了不平等待遇。为啥?因为正式的大厅爆满!根本没有地方,只好屈就在旁边的小屋儿了。拿到单子一看,好么!第482号!我的天!想想也就释然了。来呀!来一碗儿你们这里卖的最好的面!结果就是这个东西端上来了。汤是用鸭子熬制,味道很鲜,配有鸭肉,金华火腿,鲜笋等等,这东西最大限度的发挥了食材的特色,确实好吃。至于想吃阳春面的念头早就抛之脑后去了。</h3> <h3>这个我觉得没啥,但是就是爽口儿。</h3> <h3>  这个有点儿特点,味道轻柔独特,就是有点儿少。</h3> <h3>  要说跑到这里干嘛来了?那还用问?吃东坡肉儿啊!</h3> <h3>  提起这东坡肉儿,那得好好说道说道。</h3><h3>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啦。</h3><h3> 有点儿说远啦,看,这肉,皮儿真薄啊!颤悠悠的,往嘴里一送,滋溜儿~~下去了!那叫一个酥烂,入口即化!坏了!这时我才想起来,我是不吃肥肉的!!唉!算啦!下不为例吧~~</h3> <h3> 听说过知味观吗?啥?知味观都没听说过?那你是杭州人吗?问得好。</h3> <h3>看看看看!这么多杭州人!这大队排的,天天如此啊。</h3> <h3> “知味停车,闻香下马 。欲知我味,观料便知。”是中华老字号杭州知味观的写照,由孙翼斋先生于1913 年创建。</h3><h3> 1913年,孙翼斋与义阿二两人出资在湖滨仁和路开设知味馆,次年在生意清淡的情况下,孙翼斋想着自己的点心不比别人差,就写“欲知我味,观料便知”八个大字,贴在门楣上,迎来顾客的好奇,生意日渐兴隆。知味馆以经营各式名点为主,辅以杭州名菜的经营,“幸福双”、“猫耳朵”、“西施舌”等成为菜馆的传统名点。1956年公私合营,文革期间改名东风馆,1979年恢复原名。</h3> <h3>  围着外边转了又转,那叫一个热闹,我们也买了好多种,如,杭州大包子,杭州熏鱼,秘制鸭掌,秘制排骨等等拿走准备随时吃。不过只是采购一点那可不过瘾,于是跑进店内坐下,开吃!</h3> <h3>看!这叫片儿川!</h3> <h3>看!这叫鲜虾馄饨!</h3> <h3>来!这叫炒螺丝!</h3> <h3>看!各式面点!那个粉红色的叫幸福双。</h3> <h3>看!这叫猫耳朵!</h3> <h3>好吃!好吃!</h3> <h3>看!这叫肉粽!各位,不像北方人认为的难吃,一点儿不腻。</h3> <h3>看!这叫大馄饨!</h3> <h3>看!杭州豆腐!</h3> <h3>看!炸舟山小黄鱼!</h3> <h3>看!大家可能都认识,不过味道很独特。</h3> <h3>看!黄米糕!</h3> <h3>来过好几次了,每次不重样,吃吧!吃吧!</h3> <h3>整天熙熙攘攘,知味观里吃货多。</h3> <h3>  外婆家,全国各地哪哪都有这个店,游览西湖肚子饿了,于是就进来了,一看,霍?还有杭帮菜?那就吃吧。</h3><h3> 这带鱼,挺宽,外皮酥脆,肉很嫩,很细,味道鲜。</h3> <h3>这是外焦里嫩型儿的肥肠儿,甜咸口,不腻。</h3> <h3>红烧肉,也不错,只是又忘了不吃肥肉了。</h3> <h3>臭豆腐,味道挺窜,外皮儿翠,吃着香。</h3> <h3>  西塘,很热闹,游客多多,各种吃的五花八门,遍地都是,我们找了个比较偏僻清净处,随便吃吃。</h3> <h3>忙活中的店家</h3> <h3>西塘粽子。</h3> <h3>  剥开粽皮儿,观之轻盈透亮,糯米香气飘渺,个头儿不大,里边包着蜜枣,糯糯的,甜甜的,香香滴。</h3> <h3>  雪菜腌制的咸菜,说是咸菜,其实不太咸,很清香。</h3> <h3>  老豆腐,与北方的不同,卤子颜色淡淡的,但是豆腐滑细,卤子鲜美。</h3> <h3>鳝鱼丝儿,西塘鳝鱼风味独特,料足味美。</h3> <h3>  西塘人的习惯很多菜都是清蒸的。我本是个吃啥都可以的人,开始觉得清蒸的菜品味道淡。但从我来到西塘,很喜欢清蒸的菜,特别是鱼类的,清蒸的真的很鲜美,能吃出鱼的本来应有的味道。</h3><h3>  西塘作为景点,白水鱼也是道不可或缺的美食,因为白水鱼的确是这里的特产。很多商铺食肆都以其为招牌菜,是来西塘必点的菜之一,白鱼通体银白,肉质鲜嫩,最能反映这种江南水乡清丽脱俗的情调。</h3> <h3>  看见没有?这叫西塘老酒!</h3><h3> 西塘人喜爱弄墨舞笔,习惯在水边、桥边摆个小桌子,顺手往小河里捞几把螺蛳,姜葱炒了,再置上花生米,倒上陈年黄酒,悠闲小酌,西塘又实在是文人墨客的“休憩岛”了。</h3><h3> 嘉善作者云云写的散文,以及她对西塘古镇那种特有的闲适的生活的描述,给人们留下了擦不去的印象。古风犹存的西塘,对于文人雅士来说,真正吸引人的是这里温和的黄酒和适宜于饮酒的幽雅环境。</h3> <h3>  这叫啥鱼给忘记了,但是个头儿不小,价格不贵。</h3> <h3>看这鱼肉!多细腻,非常鲜。</h3> <h3>西塘陆氏馄饨,特亲民,老百姓的吃食。</h3> <h3>看这这么简单,但是又不太简单。</h3> <h3> 等端上来一尝,不简单,透亮,味美,怪不得干了这么多年,在西塘尽人皆知呢!</h3> <h3> 江山清漾家常菜,藕片酥脆,菜甜咸口,我不停的伸筷子。</h3> <h3>江山家常菜,肉片炒青豆,青豆绵软,肉鲜。吃了个光盘儿。</h3> <h3>  廿八都,精英宾馆,其实不是宾馆,是客栈,老板娘亲自主厨,手艺好。看这盘子里边,有竹笋,有鱼肉干儿,还有红烧肉,火候很好,肉不腻,竹笋香,鱼干一点儿也不柴,还很鲜。</h3> <h3>这个在廿八都叫番薯,味道甜。</h3> <h3>  廿八都红烧枫溪鱼,枫溪,穿镇而过,就地取材,这种鱼只有枫溪里才有,不是吹的,其他地方还真没见过,鱼鳞细小,不用去除,肉质细腻,经过精英宾馆客栈老板娘烹制,只能说我们很有口福啦。</h3> <h3>  我给起的菜名儿叫廿八都炖豆腐,太入味儿了,看似很一般,您了要是吃过肯定觉得不错。</h3> <h3> 大馄饨,热乎乎的,皮儿薄馅足,汤鲜美,很有家庭味道。</h3> <h3>  廿八都土火锅,火炉儿,锅都是陶土制作,烧炭,食材都是当地家常,食之回味难忘也。</h3><h3> 花了几天,走了一圈,浙江大了去了,美食海了去了,肯定吃不过来,品不过来。</h3><h3> 其实饮食也是一种文化,而且博大精深,个中历史深奥无比。我这只是浮皮潦草儿。得嘞,写累了,就此搁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