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游记

刘荣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游记(一)</h3><h3>5月17日凌晨,开启了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之行。</h3><h3>首站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机场中转,前往摩国的卡萨布兰卡。</h3><h3>从高空俯瞰卡塔尔,的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沙漠)。海水清澈,飞机降落时,可以清晰看到海中的植物。沙漠荒凉,看到一点绿色都会觉得奢侈。沙漠直接深入海中,城市沿海而建。卡塔尔的石油美元丰厚,建设投入很大。我们乘的卡航的飞机就比我以前乘的土耳其航空、俄罗斯航空要高大上的多。多哈机场也建得很现代,规模大,工艺精,给人很亲民的感觉。</h3><h3>人们了解卡塔尔,都会从半岛电视台,石油开始。最近卡塔尔有些麻烦,与周边国家的外交遇到问题,但这样一小国,能够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巳属不易。</h3><h3>中转后,飞向北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沿途天高云淡,北非大地呈现眼前,虽已初夏,棕色大地上,多见点点雪峰,远非大家的想象。</h3><h3>从多哈到卡萨布兰卡,飞了8小时多。到达后过关入境花了近两个多小时,效率够低。出关后参观了第一个景点,哈桑二世大清真寺。</h3> <h3>卡塔尔国际机场侯机大厅。</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nbsp;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游记(二)<br></h3><h3>看完哈桑二世大清真寺,吃过晚餐,入住紧靠大西洋的酒店。17日是伊斯兰的斋月的第一天,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下的这段时间里,穆斯林禁食禁水,店铺基本不营业,所以街头行人不多。我们入住的这里是一片度假区,叫迈阿密海滨大道,是所谓富人区,几乎所有靠海的地方都被大小不一的酒店占住,游客找不到靠近大海的位置,只能通过酒店才能到海边散步看海。<br></h3><h3>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的第一大城市,5百万人口,占摩洛哥人口的六分之一。我们心中的卡萨布兰卡是电影中的北非谍城,洋气、神秘,充满挑战。</h3><h3>漫步在圣人街。圣人街是法国人修的,为了隔离殖民者和当地人,皇室的行宫也修在这里。从法院旁下车,中国与摩洛哥一带一路协议这是签定。沿着哈布斯老城散步,长街两边书店以及活泼可爱的学生,使得这座名城有了厚厚的的书倦气。各种小店分布在小巷内,以服装、皮具、纪念品为主,价格比中国相当。摩洛哥以农业立国,近一半人口从事农业,涉及农业的都免税,农产品价格不高尤以面包价格为低,保证了人民的基本生活,社会结构稳定。</h3><h3>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拉巴特距卡萨布兰卡不远,80余公里,人口二百多万。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乌达亚堡、王宫、哈桑五世陵墓、哈桑塔。摩洛哥人对皇室非常尊敬,哈桑二世经历了殖民与独立,为摩洛哥立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孙子穆罕穆德六世的爱情故事,对摩洛哥步入现代社会作出了贡献,在阿拉伯世界中摩洛哥是比较开放和世俗的,社会环境稳定,被称为欧洲的后花园。在首都停留时间不长,经过三小时车程,赶到了著名的菲斯城,入住在新城区。</h3> <h3>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游记(三)</h3><h3>今天重点是游览菲斯古城,这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城汽车禁行,交通工具毛驴。</h3><h3>昨天到新城入住,感觉到新城干净整洁,比卡萨布兰卡和首都都现代。</h3><h3>菲斯古城占地很大,内住居民16万。菲斯建于11世纪,13世纪建成,是当时古摩洛哥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是摩洛哥艺术的发源地,即使是现在,传统工艺的工匠也主要来自于菲斯。</h3><h3>菲斯古城内小巷纵横,近万条小巷犹同迷宫,古城按照产品相对地分成不同的区域,有香料、皮革、织物、铜工艺品、陶瓷、食品等等。古城中巷小门窄,但进入后却往往别有洞天,有些豪宅看门户不起眼,但里面天井、花园、回廊,几进几出,十分富丽。有的住宅却要弯腰低头通过不足米的窄道进入方寸陋屋。</h3><h3>菲斯古城中参观的主要景点有:大染坊,古兰经学院,菲斯古城建造者伊德里斯二世陵墓,号称世界第一所大学的卡拉维因大学等。大染坊是摄影师所炒热的,曾经有一组在世界影展获奖的照片,震惊摄影界。卡拉维因号称全球第一所大学很有争议,湖南大学延革于岳麓书院始于东晋,立于北宋,历史不会短于它,恐怕称之为伊斯兰第一所大学更准确。</h3><h3>从菲斯古城出来,我们前往舍夫沙万,中途在古都梅克内斯停留,参观曼索尔城门和皇家马厩。摩洛哥四大古都,除了南方的马拉喀什没去外,另三座卡萨布兰卡、菲斯、梅克内斯我们都巳经过。</h3> <h3>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游记(四)</h3><h3>舍夫沙万,蓝色小镇,深蓝灰与浅蓝灰的组合,使整个小镇充满浪漫。小镇曾是二战期间犹太人的避难所,欧洲各地的犹太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摩洛哥,躲进深山中舍夫沙万。蓝色是犹太人梦中天堂的色彩,所以犹太人把住宅刷成蓝的基色,就有了舍夫沙万蓝色小镇。二战结束后,犹太人走了,小镇蓝色风格保留下来,有了美丽迷人的舍夫沙万。</h3><h3>漫步舍夫沙万,沿山腰方向大约有四条平行路,山腰下部有一城堡和小集市;往上是家庭旅馆之类,;再往上又是各种旅游小商品一条街,往往是厂店一体,这是最有风情的一条路;再往上大约是居民住宅。整个小镇建筑,下部蓝色墙壁浅蓝,门窗框深蓝,三四层以上又是棕黄色。静静地走在小路上,沉浸在蓝色的天堂梦中,</h3><h3><br></h3> <h3>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游记(五)</h3><h3>丹吉尔,北非最靠近欧洲的地方,也是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分界点。从丹吉尔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只有一小时的船程。第一次乘船跨过洲际,从非洲到欧洲。也曾在伊斯坦布尔坐车跨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从欧洲到过亚洲,从亚洲跨过欧洲。还曾站在苏伊士运河旁,从非洲眺望亚洲。最不经意的是坐着飞机从欧亚往返,坐着飞机跨过太平洋往还于亚美,往返于亚洲大洋州。世界太小了!</h3><h3>丹吉尔是非洲离欧洲最近之处,优越的地理位置,没有带来幸福,却带来无穷的灾难。曾经被多个欧洲国家反复殖民,港口曾被30多个国家共管。这里曾是大麻膏最大的交易市场,是全世界最混乱、最危险的区域,英语“危险”的单词的读音就是“丹吉尔”。我们从丹吉尔古城走过,被混乱、纠缠烦扰,只得赶紧退出来,与新城的现代、干净形成鲜明对比。丹吉尔正在建设国际大港,中国也有一片开发区,过不了几年新丹吉尔会给摩洛哥带来新的飞跃。要离开摩洛哥了,摩洛哥改变了我对非洲的印象,我衷心的祝福这里的人民!</h3><h3><br></h3><h3><br></h3> <h3>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游记(六)</h3><h3>船接近西班牙塔里法码头,船首左面灯塔,右面一尊圣像的雕塑,迎接我们登上欧洲大陆,从这里我们转去米哈斯。</h3><h3>米哈斯小镇。清一色白色建筑,阿拉伯风格的旅游小镇。阿拉伯马拉的马车,载着游客在小镇游览,阿拉伯马姿态优美,跳跃式步伐让你感受到尊贵。你也可乘小毛驴车在镇里转悠,感受闲人的自由。毛驴是这里的特色,一尊毛驴铜塑,让你想到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唐吉诃徳仆人桑丘屁股下的那头倔驴。小镇里有座藏在山洞里的教堂,里面飘着的百合花香,线条粗犷的铜椅供人祷告,把阿拉伯文明与天主教信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h3><h3>从米哈斯出发前往山区的龙达小镇。小镇多雨,古代的军事重镇。这里也是现代斗牛比赛的发源地,斗牛是阿拉伯野牛与当地斗牛的杂交,更加好斗,不死不息。安东尼奥父子一改传统的骑马斗牛的传统,单人斗牛,使这项活动更具挑战和观赏性。具传安东尼奥曾斗死六千多头牛。龙达老镇是建立在百米陡峭的悬崖旁,易守难攻,一座努埃博古桥与山涧边的城区相连,风光十分绮丽。 </h3><h3>我们夜宿在格拉纳拉市,这是西班牙人最后攻克和征服摩尔人的城市。摩尔人是来自北非的阿拉伯人,所以这里的文化和建筑都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著名的弗拉明戈舞,就是阿拉伯节奏融合印度和拜占庭舞蹈的结合。“弗拉明戈”阿拉伯语“逃亡的农民”的意思,弗拉明戈舞是吉普赛人的专利。我们观看的弗拉明戈舞的舞场是在一个长形的窑洞内,宽不足三米,长十余米,门口是小乐队,观众沿壁而坐,几乎和舞者融在了一起,强烈的节奏,拍手、捻指和激动的“哈烈奥”叫喊,加上一板一式的舞姿,叫人难忘。</h3> <h3>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游记(七)</h3><h3>格拉纳达的古城阿尔罕布拉宫是摩尔人的皇城,公元七世纪至公元十五世纪,这里被阿拉伯的摩尔人统治独立建国,是欧洲大陆最后一个伊斯兰国家,被西班牙人征服后这里成了伊斯兰、犹太、天主教文化的聚集地。格拉纳达西班牙语“石榴”的意思,体现了包容与宽恕,由于有这种胸怀,使得不同文化得以保存。</h3><h3>阿尔罕布拉宫建在山顶上,地势险峻,由防卫要塞发展而来,分成四部分:行政场所、仪式活动场所、皇家居所和要塞。最精华的部分是皇家居所,以狮子中庭周围的建筑最华丽,以桃金娘中庭最为气派,引人注目。(桃金娘是一种植物)</h3><h3>驱车三小时到达西班牙第四大城市塞维利亚。塞维利亚的主城大教堂气派,尖塔林立,门庭高大。钟塔是伊斯兰风格,由原来清真寺的宣礼塔改建而成。</h3><h3>西班牙广场,每个西班牙城市都有西班牙广场。而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最为壮观漂亮。西班牙广场位于玛利亚路易莎公园的边缘,最初是为了1929年的伊比利亚美洲展览由塞维利亚建筑师Aníbal González设计建造的,是一个直径为200米由三座建筑物所形成的半圆形广场,连续不断的建筑环绕着广场边缘,可通过有许多美丽桥梁的护城河到达,广场中心是一个大喷泉。广场的墙壁上有许多壁龛,每个代表了西班牙的不同省份。游客可以取走代表各省份的照片。在广场上也可以看到西班牙不同的建筑风格,包括哥特风格,摩尔风格以及银匠风格。可惜的是今天去那里时广场正在维护,广场中央正在搭建巨大临时房子,破坏了我们的心情。</h3><h3><br></h3><h3><br></h3><h3><br></h3> <h3>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游记(八)</h3><h3>西班牙和葡萄牙中间只隔着一个栏杆,记录着来往车辆的数据,申根国家通行,比国内高速跨省还方便。</h3><h3>葡萄牙给我们的印象,主要来自澳门。不远万里来中国赖上一处地方,一占就是5百年,说还给你也简单,不象英国赖赖叽叽的,不愿放下那点体面。就也反映出葡人的风格。一个弹丸之地,开创了欧洲殖民的先河,把海盗特性发挥到极致,葡萄牙语现在还是非洲和南美的大语种。我们的祖先要是多一点这种作风,世界格局不知会变成怎样。所以,自然界是公平的。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就把你封闭在稳定的地理环境中,压制了你扩张的欲望;给一个痛苦的环境,逼着你向外发展,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给你最适宜的环境,就会有一群虎视耽耽的邻居,让你不得安宁。</h3><h3>游览联合国文化遗产的小城埃维拉。看看世界仅存的人骨教堂,十三世纪黑死病,夺去欧洲一半人口的生命,让这些人离天堂更近些,把他们的殖骨存于教堂,这种天主教思维东方人难以理解。碰巧,我们到达古城时,巨大的日晕奇观浮于天空,俯瞰着教堂,驱散瘟疫恶魔,引导故去的生命步入天堂。站在埃维拉旧罗马遗迹旁,马上在脑海中浮现两个可能,这是罗马人到达的最西边,罗马神庙可能是这个区城的仅存;这是阿拉伯人没有占领的地方,阿拉伯人来了,这神庙遗址将不复存在。主座教堂安静耸立在罗马遗迹旁,优扬的钟声,传遍埃维拉白墙黄瓦的城区。</h3><h3>从埃维拉到里斯本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从4月25日大桥到凯博达洛卡海角(罗卡角)40分钟车程。葡萄牙人说,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的确,这里是欧亚大陆的最西端。站在此,面对大西洋,想想葡萄牙人闯海的勇气,我们中国人再也不能只到最危机的时候,才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h3> <h3>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遊記(九)</h3><h3>里斯本是山城,淅瀝瀝的小雨,微微的海风,漫步老城区,经过步行街两旁的食品小店,前往黑马广场。1775年的大地震加上随之而来的海啸,几乎把里斯本全部毁去,殖民帝国从此走向下坡,葡萄牙由盛转衰。大地震也成了现代地震学研究的开端,也为神学与自然科学的争论划上休止符。站在特茹河边,大地震只留下贝伦塔和热罗尼莫斯修道院,连皇宫都变成遗址。距修道院6百米的发现者纪念碑,紧靠特茹河河口北岸,航海者王子恩里克5百年前从这出发,发现了印度航线,开创了大航海时代。纪念碑雕塑站在船头的王子,带领他的随从手捧葡萄牙模型,面朝大海,坚定前行。广场的世界地图,标记出葡萄牙的航海辉煌。</h3><h3>里斯本气候宜人,冬天不冻,夏日清凉。自由大道中高大树木中间,留下宽阔的人行道,两旁商铺林立,是葡萄牙的香榭丽大道。</h3> <h3>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遊記(十)</h3><h3>游西葡,感受最深的是城堡。以前游西欧、北欧,看宫爆鸡丁(宫一一皇宫、堡一一城堡、基一一教堂、厅一一市政厅),看城堡较少,印象也只有德国的白天鹅堡,其他很淡。这次游西葡,看了不少城堡。有龙达古城、小埃维拉古城、托莱多古城、塞格维亚古城,虽然城与堡有些不同,有些城中有堡,但都反映了摩尔文化(伊斯兰)、罗马文化(基督教)、犹太文化的融合。今天,我们参观的两个托莱多,塞格维亚最具有代表性,是西班牙历史上有特殊意义的城堡。</h3><h3>托莱多古城,筑在险要的山颠,塔霍河三面绕城而过,易守难攻。有西班牙最大的教堂,是红衣主教的驻锡之地,七世纪至十世纪阿拉伯人占据,允许各种文化相处,不同的民族同居于此。西班牙人占领后,宗教信仰变了,但文化特征还是得以保存。站在高处远眺托莱多,高耸的钟塔,高大的市政厅,临崖的修道院,依坡彼邻的黄色石头房子,三迭流经的河流,景色迷人。</h3><h3>塞格维亚三处景观必看,一是水桥,公元初年罗马人修建,完全由石块垒成二层圆拱六十米高、七百米长的渡槽,把水引入古城,十分壮观,二千年的历史沧桑,几经地震、战火的洗礼,高耸入云,仍在使用,的确不凡。二是塞格维亚大教堂,西班牙人修建的最后一座哥特式教堂,有教堂贵妇之称。三是阿尔卡萨城堡,俗称白雪公主堡,迪士尼的原型,白天鹅堡的前缘。</h3><h3>我观察,西葡的城堡修建对环境有三大要求,一是险。城堡的前身多是要塞,修在山脊,易守难攻;二是水。城堡必靠近河流,虽然这里的河流不能通航,但无水不成城;三是道。交通要道,或山入平原之路,或集散之地。古代欧洲的城邦,以堡为核,小而独立,形成了公民文化,逐渐演变成议会民主制度。古代中国的城镇多在水路附近的平缓之处,通航方便,筑墙而围城,以关隘而护城,城大且人口集中,便于控制,形成皇民文化,中央集权。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产生不同的政治形态,走上不同的社会道路,在没有充分融合的背景下,不会有所谓的普世价值。非洲西亚繁荣的奴隶社会没有普世,中国鼎盛的封建社会没普世,西方高度发达的资本社会也没法普世。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一步进步都使相同的文明追求扩大,而趋向形成共同的社会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反映了这种追求,是中国的贡献。</h3> <h3>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遊記(十一)</h3><h3>今天在马德里。三个广场,一个皇宫,一个球场。三个广场:西班牙广场,塞万提斯的雕塑下树着唐吉诃德和桑丘的铜像。太阳门广场,西班牙的第一广场,西班牙公路零公里处,卡洛斯三世的铜像耸立中央,广场上十个路口通向四面八方,每个新年的狂欢之夜,人们涌向广场,聆听新年钟声。马约尔广场,四周为楼房围成正方形,宗教裁判所所在之处,每当裁决后,在这里实行火刑。这里也是皇家仪式和斗牛的场所。一个球场,圣地亚哥伯纳乌球场,皇马的主场。今晚有皇马对利物浦欧冠赛,下午这里就是当地皇马球迷狂欢,旗帜飘扬,喇叭声声,外国球迷是真球迷。</h3><h3>最振奋人心的是西班牙皇宫,欧洲第三大皇宫,规模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奥地利的维也纳宫,但豪华不亚于维也纳宫。最引人注目的中国殿,也是最精美、奢华的。以中国瓷器,绣品为装饰,房顶图案为八仙过海的西班牙版。皇宫的豪华,记录了西班牙曾经的辉煌,也算是西葡行最值之处。,</h3> <h3>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遊記(十二)</h3><h3>清晨出发,行车三百多公里,由马徳里赶往萨拉戈萨。萨拉戈萨是西班牙第五大城市,曾经的阿尔贡王朝的都城。至此,我们已经过了西班牙的几个古都:格拉纳达、塞维利亚,托莱多、塞格维亚、马德里,加上还要到的萨拉戈萨,以及巴塞罗那,共七个。 由南向北,摩尔人的影响越小,天主教的影响越深。</h3><h3>皮拉圣母大教堂是萨拉戈萨的标志性建筑,11个圆顶和4座高塔组成的教堂极为巍峨。传说公元40年,圣母玛利亚在此向圣地亚哥(即圣雅各)显圣,并交给他一根柱子(Pilar),要他以此建造一座教堂,即皮拉圣母教堂。每年10月上旬会举办盛大的祭典,举行舞蹈和斗牛等活动。</h3><h3>昨晚,皇马对阵利物浦争夺欧洲冠军联賽的冠军,3:1皇马获胜,整个西班牙狂欢,半夜还听到欢呼声。中午我们到萨拉戈萨的时候,走过埃布罗河上的古桥,见到满地的矿泉水瓶和酒瓶,可见狂欢之夜的盛况。</h3><h3>今天是星期天,正逢礼拜。中午12点,教堂钟声敲响,圣母大教堂礼拜开始。在教堂中央,主祭在高声宣示什么,下面的信众齐声应和后,旁边的唱诗班高吭清沏的声音在整个教堂回响,可以感受到宗教的力量。</h3><h3>星期天,萨拉戈萨大街很多人,街边的餐厅和咖啡厅都是人,但大街上的商店几乎都不营业,只有一些与饮食有关的店子和小礼品店开门,见到一家华人的服装店在营业。</h3><h3><br></h3> <h3>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遊記(十三)</h3><h3>欧洲袖珍小国有不少,我游览过的有梵蒂冈、摩纳哥,这两个国是在一国的境内,今天我们去安道尔,它在西班牙与法国的交界处,人口八万多,面积468平方公里。安道尔旅游业当家,是避税天堂之一。五月底安道尔的气候比较凉爽,街上人不多,尽管满街修路,但仍旧干净整洁有序。安道尔的主座教堂修在半山腰,规模不大,适合袖珍小国的需要,教堂外观简朴,比起西班牙几大城市的主座教堂,可称陋舍。新老市政厅在一起,离教堂不远,规模也不大。安道尔十分安静,若不是修路机械有点响声,整个城市都只会听到大落差的瓦利拉河湍激的咆啸声。</h3><h3>从安道尔到巴塞罗那近三小时车程。到巴塞罗那后游览了奥林匹亚港、巴塞罗那奥运会旧址、哥伦布广场、兰布拉大街等。巴塞罗那是新老城合一,新城区占了90%以上,新老城区结合得恰到好处,整个巴塞罗那是欧洲最漂亮的城市之一。今天是的行程完成后,我们基本上结束了摩、葡、西三国游的主要项目,除了明天还要两处景点外,只剩下购物了,但愿明天天气好。</h3><h3><br></h3> <h3>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遊記(十四)</h3><h3>明天就要离开巴塞罗那,乘飞机回国了。今天是行程安排的自由活动时间,从上午十一点到下午四点半,从加泰罗尼亚广场对面的大英购物中心到对角线大街,游荡在巴塞罗那的格拉西亚大道(感恩大街)。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的上海,是购物的天堂,各种奢侈名品商店林林总总,沿着格拉西亚大道两口旁比肩而邻。西班牙退税较多,商品价格相对便宜,加上种类齐全,吸引大批游客购物,特别是当地的产品皮具、鞋子、葡萄酒更有竞争力。</h3><h3>行程的最后两个景点是巴塞罗那的奎尔公园和圣家族大教堂,这两处景点要预约,预约的时间很好,是下午的5点,不影响自由活动和购物。这两处景点都是西班牙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高迪的作品。在巴塞罗那,高迪有很多伟大的设计,其中有八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奎尔公园原是高迪作为富人别墅设计的,造型大胆奇异,尤其是别具匠心的雨廊和百柱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圣家族教堂始建于1882年,地下部分完成后原来的设计师退出,1883年交由高迪主持,直至1926年高迪逝去基本完成地上部分的设计,是高迪毕生的心血筑建。整个教堂有十八个尖顶塔,最高的169米象征基督,三座大门上各个尖塔,代表12圣徒,围绕最高尖塔的五个尖塔分别代表玛利亚和圣经四福音的作者。圣家族大教堂共有三个立面:面向东方的“诞生立面”、面向西方的“受难立面”和面向南方还未完工的“荣耀立面”。工程预计2026年完工,以纪念高迪逝世一百周年。整个建筑十分壮观,内部光影西面的冷调,东面的暖色非常独特,令人叹为观止,绝对值得一看,也为我们的这次旅行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h3><h3>明天乘机回国,遊记也就此止笔。</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