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件景德镇所产珐华器大罐是孔雀绿釉,这在明代是一个杰作,孔雀绿釉以铜为着色剂,呈色温婉明丽,突破传统低温绿釉的深沉凝涩。该器物短颈,丰肩,鼓腹,气韵丰腴,着色明艳。它体型硕大,满身缠枝花卉,腹部所飾图案为高士图,高士仙风道骨,衣衫飘逸,置身于山林之间,有环云朵朵,草木青青,远离凡尘的喧嚣,正是人生憧憬的美妙去处。其纹饰合于天顺至成弘时期瓷绘样式,为明代中期景德镇瓷器精品。</p> <h3>沥粉工艺:沥是指液体的点滴,粉是指用粉调制成液体,将其一滴一滴的滴落在物面上,有时用特制的工具把沥的点滴加长,形成一种有规律的,人为的线,这种方法术语称之为:“沥粉”。 沥粉工艺的特殊之处在于高出物面,并在它的上面贴金、银箔、上色等。具有厚度、硬度及华贵的感觉,同时可增加立体感,有着低浮雕的效果。浮雕是雕刻纹饰与原材料是一体的,所以它们的颜色是一致的,有很强的整体性。沥粉整体感不强,沥粉与原体有色彩差别,这就是它们的区别。</h3> <h3>从唐、五代的三彩陶瓷,辽金的三彩陶瓷,宋代的南青北白,山西的珐华陶瓷,传承综合了各代的具象审美,突显独创了珐华彩釉陶瓷,它以北方文化为背景的粗犷、豪放,朴实的农耕文明、游牧文化,揉合的民族情结刻画在了陶瓷之上,形成了山西黄土高原独特的琉璃珐华文化。</h3> <h3>珐华器常见的纹饰有花鸟、云龙、人物等,色彩浓艳,可大致分为:立粉多彩缨络纹,山水、人物亭榭楼阁纹,动物植物花卉纹。明中期开始出现印纹、划刻纹,纹饰具有立体感。</h3> <h3>工艺手法是在修好的胎体上先雕刻花纹图案的轮廓浅条,再用毛笔蘸瓷浆在纹饰轮廓线中堆起凸起的线条,入高温烧成素胎,再在烧好的素胎上按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以蓝、白、黄、紫、绿、孔雀蓝等彩釉,二次入窑低温烧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