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里,今天已是通衢大道。可仅仅在7年之前,还是另外一番模样。这次,“小站故事多”就来到仓津桥旁,寻找一个“隐士”般的小火车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小小的“我”</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有着一个大大的雄心</h3><h3><br></h3><h3></h3><h3> 康复路与黄山中路的交汇处,曾经有过一个平交铁路道口。在道口的南面,曾经有过一个规模不大的火车站。翻看一下这座火车站的历史,给人有点“无厘头”的感觉。它原来只是一个供市区铁路职工上下班的乘降所。当时,芜湖西站、塔桥站、湾里站工作的铁路职工,往返市区与工作地点,由于路途比较远,加上当时的交通也不方便,所以铁路上便在康复路建了一处乘降所供职工使用,此时的康复路乘降所,实际上就是一个为内部职工上下班提供方便的火车站。</h3> <h3> 康复路火车站开启客运业务,始于1966年。当时,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市区铁路客运业务陡然增加,位于江边的芜湖西站的运力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作为应急措施,铁路部门于是将康复路乘降所改建成一处临时客运火车站,以增加运力。谁知当初的这个权宜之计,一用就是14个年头。</h3><h3> 今年81岁的王权,就一直居住在离康复路火车站不远的东外街。他亲眼见证了这里从乘降所到火车站转变。他告诉记者,在乘降所时,这里很冷清,几乎没什么人。自从成为火车站后,完全就不一样了,人来人往非常热闹。颇有商业头脑的王权,偷偷在火车边东外街的平交道口附近卖小零食,收入还挺不错的。王权说,当时这里每天有六趟客运列车停靠,旅客在等火车时会在月台上溜达,常常来到他的小摊前买点零食。渐渐地他跟火车站里的人混熟了,被默许在月台上售卖,生意就更好了。所以,王权对康复路的月台有很深的感情,他说前几年月台拆除时,还特意跑来陪了一下午,直到月台全部被拆除才离开的。</h3> <h3> 康复路火车站能够成为一个火车站,本是个例外。铁路部门本来打算这个临时火车站用过一阵后就停用。但后来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康复路火车站尽管规模很小,但地处城市东郊,四周比较开阔,相对当时芜湖西站逼仄的场地,康复路火车站周围还是比较开阔,很利于旅客的疏散。再加上,它也是芜湖铁道线通往皖南和江西的必经之地,所以火车站就被保留了下来,这又是一个例外。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铁路部门对康复路火车站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扩建,增加了候车室的面积,并拆除原来碎石月台,改建成水泥月台,长度约150米左右。此时的火车站比原先略有扩大,站区规模北到康复路平交道口,南到东外街平交道口。即使如此,康复路火车站在市区所有火车站中,还是规模最小的一个。其实,当时康复路火车站名曰火车站,只有一名职工,所有配置与之前的乘降所无异。火车站不售票,所有旅客均是先上车后买票。</h3> <h3>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火车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却承担了非常大的客运量。根据1995年版《芜湖市志》记载,该站在1966年承担客运的第一年,年发运量仅为4.59万人次,次年就增加到7.66万人次,此后的年客运量也是呈不断上涨的趋势,而且幅度非常大。到1976年已达60.81万人次,跟同期的芜湖西站73.98万人次相比,已经相差无几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这个小小的火车站此后像开了挂一样,客运量“蹭蹭蹭”往上涨,逐渐反超芜湖西站。1977年康复路火车站的年运客量为84.23万人次,是芜湖西站将近两倍,还大体相当于芜湖其它所有火车站年运量的总和。到1980年,康复路站118.39万人次,已经超过芜湖其它火车站的客运旅客发运量了。</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有故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是市民回忆中的“常客”</h3><h3><br></h3><h3> 如果仅从存在的时间来看,在所有芜湖火车站中,康复路火车站是寿命最短的一个。但它深深地嵌在几代芜湖人的脑海深处。四十岁年纪以上的芜湖市民,几乎没有不知道这座车站的。</h3><h3> 说起康复路火车站,首先还得讲到两条在芜湖近现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城市格局都曾产生重大影响的铁路——江南铁路和皖赣铁路。这两条铁路的规划,都无一例外地包含了康复路站前这段路基。百余年前,与芜湖西站同时呈现在设计图纸之上的,就有康复路这段线路,江南铁路在市区青弋江南岸,唯有黄山中路原北塘小学至大铁桥这段,它的铁路“身份”却一直没有改变,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h3> <h3> 1985年后,康复路火车站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铁路的走向并无一丝一毫的改变,每天轰鸣的火车穿行在低矮的平房中间,看得人心惊肉跳。由于火车道两侧的平房都是百姓自建的,大多为砖木混建,火车一来,整个楼房都在颤抖,更别说那震耳欲聋的汽笛声了。</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站,康复一直是个关键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说到康复路火车站,有个有趣的现象,它的得名,与康复有关;它的出名,也与康复有关。</h3><h3> 先说得名。康复路火车站紧邻着市区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康复路。1951年6月,皖南军区直属医院迁址于这条道路上,当时收治了许多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伤员,后得名安徽省第五康复医院,于是这条路也就改名为康复路。同样,当年火车站也就借用了“康复”二字来命名。这是这个火车站首次与“康复”二字结缘。</h3><h3> 再说出名。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震中受伤伤员被分散到全国许多地方接受康复治疗。其中一部分伤员被送到了芜湖,这些伤员当时从唐山辗转到芜湖,踏上芜湖这片土地的第一步,就是康复路火车站。然后再从这里被运送到市里各家医院的。当时通过新闻图片和报道,康复路火车站一瞬间在全国都有了名声。而当年那些伤员,对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火车站也都刻骨铭心,这是“康复”再次与这座火车站连在一起。</h3> <h3>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因老芜湖火车站(陶沟火车站)和康复路升降所不能适应客流量增多的需要,新火车客运站(现火车站的前身)应运而生。1980年,陶沟火车站、康复路火车站停办客运业务。</h3> <h3> 2011年4月1日,随着横跨青弋江的大铁桥及其南北两岸铁轨的拆除,康复路火车站也走到它的历史尽头,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但康复路火车站旧址所在地,却依然发挥着沟通南北交通的重任。据《芜湖年鉴》(2012)载:“(沧津桥)工程于(2011年)11月19日开工建设,计划于2013年6月底建成通车。北起康复路,南至丫山路,横跨青弋江,位于宁安城际铁路之间两侧,全长1.8千米,主桥全长约1.2千米,为双幅式设计,双辆6车道。施工单位是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12月6日,宁安城际铁路正式通车。</h3><h3> 沧津桥畔人流如织,是否有人会想起这里曾经的那座小小火车站,它得名于康复,它出名于康复。其实,在它短短14年的时光里,一直与康复相伴——康复着一段又一段游子回家的乡愁。 郭青 文/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