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和幸福远行——赴湖师大培训学习小记

民间格格

<h3><font color="#010101">  早上9点,晚上7点,桂平,广州,长沙,在微寒的初冬颠簸10个小时辗转千里,很累!看着满满的学习研修安排,心里疑惑:这会是我期盼的教育盛宴吗?它能给已逐渐倦怠的我带来些什么?……讲座、听课、交流,在别人的故事里依稀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在平凡的课堂里感受到了诗意看到了背后的文化,在敢于批判富于情理充满幽默的讲座中颠覆了固有的思想。碰撞,反思,寻觅……四天下来,我确定,这是一次爱和幸福的远行,累,却值得!</font></h3> <h3>  26日上午8:30的开班仪式上,湖南师范大学谭吉华副院长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来唤醒所有的学员:教师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研室侯琼凤副主任说:“学习是个永恒的话题,学无止境。”开班致词极其简短,可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学无止境……”这些话语却萦绕在耳边一次次回响,沉重而有力地撞击那颗已倦怠的心!也许,当初选择教师这份工作只是为了生存,但慢慢地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是沉甸甸的责任,你的生存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别人的未来之上!倦怠就是误人子弟,就是践踏生命,良心未泯,故我不敢也不能!</h3><h3></h3> <h3>  喜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贾波老师讲座的开场白: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一线老师的讲座一定是精彩而实用的。”我如是想。两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后,我发现自己所想是对的。“教师专业成长之道”听起来多么枯燥无味的题目,却被贾波老师以鲜活的事例赋予了灵动,她以学校编外聘请的一位年轻体育老师对工作的执着、认真,以自己与学生之间关于教学关于爱的故事,以泰国宣传孝道的感人视频悄悄地告诉你,教师专业成长有三个境界:认识你的职业;了解你的学生;找到你的职业幸福。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从0到1,从1到∞”,只要你对工作执着,善于反思,有仁爱之心,在教育的途中,你一定会成长,一定会享受到幸福的芬芳!</h3><h3> 是的,幸福就在教育的途中。像贾波老师那样以灵活多样的数学实践引领孩子快乐学习是幸福的,像刘旭教授说的那样与学生沉醉于“口动、身动、心动”的互动课堂是幸福的,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然后学会静待花开是幸福的……在听贾老师和刘教授讲座的时候,慢慢回放我曾有过的画面也是幸福的!</h3> <h3>  11月27日,培训进入第二天。清晨,准时坐上专车前往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滨江学校进行观摩学习。一所与橘子洲头隔江相望,办学仅两年的九年一贯制新学校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途中,我望着江那边的橘子洲默默地想。走进校园,已准备上课,来不及多看几眼校园,大家分别奔向不同的教室听课。从教23年始终坚守语文课堂的我自然是奔向语文课堂。“名师大课堂”“前沿新课堂”“千课万人”,激情的,幽默的,朴实的,华丽的……这些年参加过各种培训,领略过风格各异的名师课堂,可是,敢于让学生读篆书小古文没见过,今天,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滨江学校,在年轻的陈狄老师的课堂,我见到了!在学生流利读出《司马光》篆体古文的那一刻,“惊喜”已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激动。“文化传承”常常从教育者的口中说出,但是,要做到真正的传承又谈何容易?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你传承的根是什么?传承的方式怎样?……也许,江滨学校,陈狄老师的课堂给了我启示。你敢相信,三年级的小学生40分钟能学五首诗写一首诗吗?老实说,在听张露露老师那节巜最后一行•诗》之前,我有些怀疑。可是,张老师的课堂真的做到了!“没有热闹的表演,没有过多的喧染,平淡而充满诗情,简约而充满人文是陈老师和张老师的语文课堂给我最深的印象。短短的一篇小古文——《司马光》,陈老师从现用的简体字到繁体字再到意义非凡的篆书让学生去读通读顺,巧妙的呈现,大胆的尝试无声演绎着“文化传承”的精彩。张老师以诗人的气质带领孩子们读诗品诗写诗,诗意的课堂让人陶醉让人感动。诗意传承的课堂,真好!”课后,我随即在听课本写下了感想。</h3> <h3>  周副校长的专题讲座《探索新时代合作办学的可行性路径》让我有点小惊讶。在江滨学校构建的“一体三维五柱”办学体系,倾力打造培养学生运动、阅读、艺术三大基本素养中竟然可以找到我们大表正课程体系的影子,当场忍不住把照片发给刘大村长,“很接近我们的想法,甚至于异曲同工,我们的表述能力要继续精进。”刘大村长也惊叹不已。走进一所学校找到了学习的榜样,真幸福!11点多,我们还有时间漫步这所美丽的学校,拍照,感叹……谁都被这所有雅景,有文化,有活力,有视野的新学校征服了!</h3> <h3> “教室里没有黑板,只有电子白板,这是对信息技术最大的误区……技术的价值,技术的魅力就是抓住学科教学,让眼光离开眼前的技术,去发现技术背后的美,利用一种技术实现孩子对语文之美的追求,实现对数学之美的追求,那才叫技术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再先进永远只能作教学的背景音乐……每天打开门的时候学生对你都是有期待的,你的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精彩的艺术作品……语文老师在课堂中沉醉于文学中,学生才会喜欢上文学……高贵的目标决定技术的价值……看微信五年,你的阅读力、深度思考力、专注力全都没了……”湖南师大教科院的张青博士在《新课程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教学过程设计》专题讲座中,以犀利批判又不失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们清晰看到当前课堂教学的四大问题:文化品味、教学创意、社会指向和信息素养严重缺失。小至我们的手机,喝水的杯子,大至知名的企业品牌和电视节目都是他深度剖析的案例。两个多小时的培训结束已经是晚上9:30,湖师大校园的路灯并不是那么明亮,迎面而来的夜风有些冷。我们顺着灯光往停车的路边走去,有的沉默,有的不断交流……</h3> <h3>  拿到研修安排,知道28日将要走进长沙市高新区东方红小学观摩学习,我有点暗喜,因为之前在一个教育网站上了解过这所新办的学校,了解过这所学校的校长——周大战。一个湖南省唯一一名入选教育部名校长领航班的小学校长,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来自农村学校的校长,朴实和睿智是他身上的标志。</h3><h3> 走进学校,首先吸引我的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呈现方式——简体字与篆书相结合,这又是一个无声的文化传承,佩服!再者就是校长的独具匠心——校门口不写校名,而把学校的办学理念雕刻于正中间。单凭这一点,足可以看出他的睿智——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的象征,校名的代言人!</h3> <h3>  年轻的何芳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语文课——《海滨小城》,干练的段连香老师上了一节数学课——《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语文课上老师没有用多媒体,几块黑板,几支粉笔,课堂教学以学生问题为抓手,一起读书,一起交流分享,听说读写的训练就这样悄然落实。数学课上,老师以学生编题--合作探究的形式,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在轻松而充满争辩的氛围中放飞迸发学生的思维。“思考是我们的习惯,合作是我们的生活”,校训在课堂都可以随时呈现。“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东方红小学思维课堂模式精彩诠释了美国学者布鲁巴克的教育理念。</h3> <h3>  趁着课间操的时间,我悄悄走进他们的教室,偶遇一个因为身体不舒服留在教室伏台休息的小男孩。见到我,很主动起来跟我打招呼,看到教室后面的两行篆体字,我饶有兴趣问他:“那两行字你懂读吗?”他笑了:“是我们的校训‘思考是我们的习惯,合作是我们的生活’。”他告诉我,刚才老师让他们在课堂上写诗了,还带我去看他们写在黑板上的诗。可爱的他让我忽然想起自己的学生,忍不住跟他来了个合照。</h3> <h3>  课后,刘清平副校长给我们做了《智慧育人 育智慧人》讲座,讲座中刘副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东方红小学的办学历程,周大战校长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以及思维课堂,校本课程等。刘副校长脱稿侃侃而谈,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工作能力及文化底蕴。是啊,一个业务副校长始终坚持带班,上研究课、公开课,一直站在一线去磨练审视自己,她能不厉害?一个暑假为自己买了一百多本书,精读了二十多本,一个坚持阅读的人能不优秀?她那句“真正的专家在民间,真正的幸福在课堂”在我的心海掀起了波澜!</h3> <h3>  下午,我们回到湖师大立德讲堂,聆听了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罗建国教授的专题讲座——《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构成与提升》专题罗教授从教育科研之于小学教师职业人生的意义;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构成要素的分析;小学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策略三方面展开细谈。</h3> <h3>  第四天的培训我是充满期待的,关于课堂与沟通的话题是我最迫切关注和提高的。</h3><h3> 上午,在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辛继湘教授的专题讲座《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原理与实施策略》中,她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要关注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改革实施策略既要整体拟定教学目标又要恰当整合各种课程资源,还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研究学生;课堂改革还得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h3> <h3>  下午,湖南师大附中黄雅芩老师的讲座——《有效沟通,成就教育的美好》尤为让我投入。她说,作为班主任你必须反思:有多少话是一厢情愿式的表白?有多少话是居高临下的单向输出?有多少话是真正对话式的,是愉悦生命,益于生命希望的?她以“小海的故事”“小宇的故事”“小丰的故事”“小今的故事”与我们共勉:看见彼此生命的存在,是有效沟通的第一步;悦纳接受一切美和不美,积极地发自内心的,充满喜悦的接受;放下权威,才能看见学生,释放自我,才能有关照生命的教育;以研究姿态去做教育,才有可能最大限度释放教育的价值;倾听、体察对方感受,明白感受背后,才能开展有意义的对话。她说:“假如不去刺伤他的心,那么他的心灵之火是不会熄灭的,只要心灵之火在燃烧,就是莫大的幸福,非暴力沟通才是爱的沟通。”<br></h3><h3> “爱与沟通”,会让孩子少遭罪,真的!</h3><h3><br></h3> <h3>  写下这些文字,不敢说自己有多热爱教师这份工作,当年,要不是因为家里贫穷,选择中师选择教师的可能性不大。可是,我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毋庸置疑的,我逼自己不断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拥有爱的资本,强大爱的力量,只有那样,我才有谈幸福的资格!为爱和幸福远行,值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