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林中鸟鸣迎新曲,初冬申城最有情。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带上满心的欢喜,我们又开启了上海徐汇第二周跟岗学习之旅。<br></h3> <h3> 按照带教老师的安排,19日上午,我们将参加徐汇区教育学院课程教学研修部在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举行的中心研修活动,对待任何一次学习活动,我们都是认真的,乘地铁、坐公交、步行,上午8点,我和书贤就赶到了徐汇教院附中,这是一所从徐汇教育的谷底,发展为校风好、师资优、质量高、特色明的品牌学校,时任徐教院附中的校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徐汇区教育学院李文萱院长,这又让我对上午的活动多了一份期待。<br></h3> <h3> 上午8点50分,活动准时开始,首先是在徐教院附中二楼物理实验室聆听了陈浔颖老师执教的一节九年级物理公开课《串联电路》,徐老师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串联彩灯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引出串联电路概念;同时提出物理问题:串联小灯的亮暗差异的原因,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电路,实验探究,数据分享,分析谈论得出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电压关系、电阻关系,当学生在探究电压关系出现误差时,陈老师通过DIS演示实验形象地帮助学生进一步精确论证了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整堂课以问题为导向,以分组实验为形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感受到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与方法,让一堂普通的实验课具有了一定厚度。<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着,我们又在徐教院附中的五楼录播室聆听了陈旭老师执教的一节语文课《二十年后》,陈老师以人物语言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讨论、交流、总结等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揣摩人物的语言来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进而让学生思考造成人物命运迥异的重要原因,引导学生对文本作深层次的探讨。陈老师巧妙处理教材,深度解读文本,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心灵世界,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提升了思维品质。</span></h3> <h3> 这两位上课老师是教院新招的教研员,他们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学功底;进入真实课堂亲自“操刀”,给一线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原来教研员也是需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他们这种既研又教,研教结合的务实作风无疑是值得我学习的。</span><br></h3> <h3> 下午1:00,我在教研员闵晓立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徐汇区东二小学参加语文教研组的主题研修展示活动,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单元阅读评价设计”,来自全区的语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全体三年级语文老师及其它年级部分语文老师观摩了此次活动。<br></h3> <h3> 活动开始前教研员高永娟老师强调了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目的及相关要求,本次研修活动共分三个环节:首先由东二小学语文学科大组长开展“单元阅读评价设计”主题研修的整体情况,王组长从研究背景、研修路径、研修目标、研修成果等方面全面展示东二小学语文组主题研修的实施情况;接着由三年级语文备课组长以“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阅读评价目标”为例重点介绍了三年级语文老师开展单元阅读评价目标设计的研修过程;本次研修活动的重头戏在于分组研讨环节:全体语文老师依据年龄、学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分成四个小组,围饶三年级老师编制的一份《祖国的西藏》短文阅读试题进行研究,她们按照《单元阅读评价双向细目表》的要求,依据题目编制者的设计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题目的难易程度、题型的选择、材料的运用等方面对试题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适切性逐题细究。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或赞成,或反对,或修正,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悟所得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最后形成了共识:单元阅读试题编制要做到目的明确、选文合适、题干清晰、题型多样、难度适切、赋分合理。研讨结束时大组长还不忘给各位老师留下了一份家庭作业:根据短文《一座汉白玉雕像》编制一份试题,并要求上传到微信群,以便大家后续深入研讨。来自其它片区的语文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作了精彩点评,她们一致认为东二小学语文主题研修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过程扎实,依据“实践――反思――跟进”的原则将教、研、修有机结合,在全面提高单元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均衡发展。</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后教研员闵老师的总结发言为本次主题研修</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闵老师高度肯定了东二小学语文组主题研修活动聚焦问题明确集中,研讨过程扎实有效;同时她也指出:研究无等级,研修无止境,主题研修活动需传承创新,持续深入。东二小学的主题研修活动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初次领略了徐汇教研的风采。</span><br></h3> <h3> 21日下午1:00,我又在教研员刘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走进了六年级语文课堂,观摩了两节青年教师的语文课,第一节是张舒老师执教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童年》,张老师从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入手,以分析人物形象为核心,通过“(1)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2)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3)在阿廖沙的成长中,他遇到了哪些人?(4)这些人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这四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走进小说中的人物,启发学生通过关注关键情节、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了解人物关系。活动任务单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运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比较积极兴奋的状态。张老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不仅仅是带领学生认识了几个人物,更主要是教会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张老师不是让学生简单地从一个点或一个侧面来感知人物,而是启发学生前后联系地分析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物的性格特点,从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关注人物形象的发展性和多面性,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变得真实而丰满;在主旨理解上,张老师预设了两个这样的问题:你认为作者想通过阿廖沙的成长经历和其他人物命运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当生活在苦难中,当我们面对黑暗和丑事时,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它,该如何面对成长中他人对自己的影响)你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时,不仅仅是读故事,更要看看别人“不一样的人生”,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汲取成长的养料。</h3> <h3> 第二节我们观摩了新入职的徐老师执教的一节阅读课《穷人》,徐老师虽入职才几个月,但课堂把控成熟稳重,通过问题追问和师生对话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聚焦环境描写和文本细节,感知人物形象。两位老师的课虽有高下之别,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课堂已不是教师独白,学生独听的局面,而是师生间、生生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的成果,热情给予鼓励,积极引导,拓展文本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多种答案,尽管认识有高下之分,但这些答案都融入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他们思维活跃,情趣盎然地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产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释放了情感,升华了认识。这样的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好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h3> <h3> 在我看来,徐老师这么年轻,课堂能够如此收放自如已实属不易;张老师课堂把控娴熟,有序推进,水到渠成;她们都应该得到教研员刘老师的点赞或认可吧。令我没想到的是在课后点评环节,刘老师在肯定两位老师优点的同时,还是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她们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到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教案的撰写,小至问题的设计、语言的表达、评价的运用,刘老师都给予了悉心点拔。两位年青老师更是认真地听,细细地记,并及时地向刘老师求教。原来精致高效的课堂就是这样细细打磨出来的,他们对课堂教学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得不让人折服!</h3> <h3> 余文森教授认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徐汇教育人真正做到了教、研、修的有机融合,才铸就了徐汇教育的高地,让我们携手行走在教、研、修的大道上,一路同行一路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