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align="center"><b>吐鲁番-苏公塔-火焰山-葡萄沟-乌鲁木齐(350公里)</b><br></h1><h3 align="right"> <br>2017.09.26<br>吐鲁番 晴 14~25℃</h3><p align="left"> 离开交河故城,我们来到吐鲁番市东郊2公里处的苏公塔。</p> <h3> 苏公塔,是一座造型别致的伊斯兰教建筑,为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古塔。建成于1778年,迄今已有230 多年的历史,它是清朝时期维吾尔族著名爱国人士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为了恭报清王朝的恩遇,表达自己对真主的虔诚,并使自己一生的业绩流芳后世而建造的,故苏公塔又名额敏塔。因该塔由额敏郡主的儿子苏莱曼建造完成,人们称其为苏公塔,它是吐鲁番郡王家族王权与宗教权的象征。</h3> <h3> 额敏和卓(1694年~1777年),世居鲁克沁地方。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西征准噶尔部,进军至吐鲁番,额敏和卓脱离准噶尔部,率众归顺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为了躲避准噶尔部的报复,他率众东迁甘肃。乾隆二十年(1755年),随清军西征准噶尔后,又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随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由于立功极多,被册封为郡王,成为吐鲁番地区的统治者。<br></h3> <h3></h3><h3> 额敏和卓一生忠于清王朝,为维护祖国统一屡建功劳,晚年安居在家,时时缅怀朝廷的恩德。他深知自己一生高官厚禄、主政一方,都有赖于清朝皇帝的恩赐和祖国的统一,于是带着次子苏莱曼花费7000两白银修建塔寺,以表示自己万世不渝的信念。</h3><h3>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额敏和卓病故,其次子苏莱曼子承父业,承袭了吐鲁番郡王爵,成为第二位吐鲁番郡王,并于次年完成了塔寺的建造。</h3> <h3> 整个建筑群由古塔和清真寺两大部分组成的,相传为清代维吾尔建筑大师伊不拉音等人所设计建造。</h3> <h3><p> 苏公塔,高44米,塔基直径为10米,塔身下大上小,呈圆锥形,全部用灰砖建成。塔内有螺旋形台阶72级通往顶部。塔身周围不同方向和高度,设有14个窗口。</p></h3> <h3></h3><h3> 高耸的砖塔,自底到顶,一色灰黄,平淡的土砖本会使人感到多沉闷、单调,但聪明的维吾尔匠师们别具匠心,用一块块土砖分层砌叠出三角纹、四瓣花纹、水波纹、菱格纹等十几种几何图案,顿时让塔身活泛起来。立身塔下,抬头仰视,就如置身一幅复杂而漂亮的装饰画前。</h3> <h3> 塔的内部结构更为巧妙,不用一根木料,用砖砌出72级螺旋式阶梯当作塔的中心柱体,既支撑加固了塔身,又可作梯攀登通达塔顶,还解决了吐鲁番地区木材奇缺的困难。苏公塔,真不愧为维吾尔族建筑大师们创造的一座艺术珍品!</h3> <h3> 进入塔内,入口处立有两通阴刻石碑,一为维吾尔文,一为汉文,字迹已经有些模糊。这是额敏和卓父子修塔建寺时立的《额敏和卓修塔碑》,关导说,碑文表达了对清王朝恩遇的恭报,对真主的虔诚,并使自己一生的业绩流芳后世,“以垂永远,可为名教”而建塔寺之目的。</h3> <h3> 塔下是一个大型清真寺,有可容千人以上的礼拜大厅,还有穹形的拱顶、造型美观的马蹄形券顶、众多的壁龛和幽暗的布道小室,处处都显示着伊斯兰建筑的风格和浓烈的宗教气息。</h3> <h3><br></h3> <h3><h3> 以额敏和卓为始祖的吐鲁番郡王家族王爵“世袭罔替”,从额敏和卓受封为郡王到清末,152年传位6代9人。</h3><h3> 塔寺的南侧和后侧是郡王家族庞大的墓地,估计有数百座墓穴。</h3> <h3> 与塔寺建筑一样,这些墓穴也是由阴干的生土坯砌成。<br></h3> <h3> 不过,这些黄灰色墓穴的形状各不相同,多边形的是男人,圆形的是妇女,三角形的是少儿。</h3> <h3> 清真寺后面正对苏公塔的,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的墓。</h3> <h3> 面向南的是吐鲁番第二代郡王苏莱曼的墓,显得比他父亲的墓还要高大,也许苏莱曼觉得自己功绩比父亲还要大吧。</h3><h3> 苏莱曼青年时期,随其父从军,东征西讨、求援兵、保供给、捐军马、锤刀镰,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父额敏和卓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病故后,他承袭了吐鲁番郡王,不知是否得意忘形了,两年后就因“科敛银两、挑选美女”获罪,被乾隆帝革去郡王爵,降为贝勒,郡王由其弟弟伊斯堪达尔继位。</h3><h3> 伊斯堪达尔干的不错,乾隆五十三年(1788)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1793年2月任协办大臣,加恩赏戴三眼花翎,先后三次去北京朝觐,乾隆、嘉庆皇帝分别赐宴款待,优礼有加,享获殊荣。1811年病故。</h3> <h3><br></h3> <h3> 今天,我们要去的第四个景点是吐鲁番最著名的火焰山。</h3> <h3> 火焰山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经过之地,特别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对火焰山的传神描述,以及孙悟空智盗芭蕉扇,力战牛魔王、铁扇公主的故事,更使火焰山在我们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h3> <h3> “快看,火焰山!”当赤色的山体在窗外出现时,一车人都叫了起来。<br></h3> <h3> 火焰山,《山海经》中将其称之为“炎火之山”,维吾尔语叫“克孜尔塔克”,意为红山,隋唐时期曾叫它为“赤石山”。横亘于吐鲁番盆地中北部的火焰山,系古丝绸之路北道。背斜结构的一列低山,呈东西走向,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当盛夏,红日当空,红色和青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h3> <h3> 火焰山形成于7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成因主要是地壳由横向皱褶运动而隆起,岩层主要由白垩纪、侏罗纪时期的沙砾岩及红泥岩构成。</h3><h3> 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年平均降水16.6毫米,蒸发可达3000毫米,夏季由于太阳长时间的照射,地表温度平均可达70℃,最高可达89℃,沙窝里可烤熟鸡蛋,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热极”。<br></h3> <h3><br></h3> <h3> 走进火焰山景区大门,就能感受到西游文化和火焰山的热情!</h3><h3> 看到这如来佛手掌心里的孙悟空了吗?<br></h3> <h3> 火焰山景区分为地下景观和地面景观两部分。地下景观区的核心是地宫,进入地宫的通道,就是“西游文化长廊”。长廊长50米、宽6米,两壁有24幅取材《西游记》的浮雕,生动的再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艰辛,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h3><p> 其实有关火焰山,维吾尔族人有自己的故事。据民间传说,天山深处有一恶龙,专吃童男童女。当地最高统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恶龙。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恶龙在吐鲁番东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所杀。恶龙带伤西走,鲜血染红了整座山。因此,维吾尔人把这座山叫做红山,也就是我们所在的火焰山。</p> <h3> 长廊尽头,是一座圆形地宫,地宫又分为内外两圈,外圈里有火焰山国家地质公园陈列馆、高昌名人厅、国家领导人留影展厅及酒吧、休闲购物中心等。地质公园陈列馆用火焰山微缩沙盘展示了火焰山的地形地貌,四周墙面用壁画、浮雕、文字系统地介绍了吐鲁番地区的风土人情及地理文化。<br></h3> <h3>火焰山微缩沙盘<br></h3> <h3> 地宫里的墙柱及浮雕,极富吐鲁番地区文化特色,</h3> <h3><h3> 地质陈列馆的北面,是高昌名人厅,里面展示有14尊人物雕塑,他们都对高昌做出过历史贡献。特选取几尊雕塑和简介拍下,以便记住他们的功绩!</h3><h3> 左像:鲁明善 (生辰不详),名铁柱,字明善,生于吐鲁番回鹘王国。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熟练掌握汉语和畏兀儿语。鲁明善是元朝畏兀儿著名的农学家,以农业著作《农桑衣食撮要》一书享誉中原。《农桑衣食撮要》是古代吐鲁番维吾尔人对中国农业撰述的一大贡献,汇集了各族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对促进农业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h3><h3> 右像:麹伯雅(生辰不详),高昌国国王。公元590年,突厥大军压境,夺取高昌四座城池。麹宝茂死后,麹伯雅继位,第二年麹伯雅去见隋炀帝,并且为儿子麹文泰娶了隋朝宗室宇文氏的女儿玉波为妻,即华容公主。麹伯雅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子孙,临行前告诉隋炀帝杨广,回国后他将下令恢复汉族衣冠,以此表示效忠杨广。麹伯雅是高昌王国历代国王中,对统一与割据、团结与分裂认识最清楚的国王。</h3> <h3><p> 左像:僧古萨里(生辰不详),是吐鲁番回鹘王国时期有影响的佛教翻译家和学者,而当时新疆南部的喀拉汗王朝正在大规模推行伊斯兰教,于是吐鲁番火焰山地区的佛教文化就与由南疆而来的伊斯兰教文化形成对峙之势,他正是这个时候翻译佛经弘扬佛法的文化名人。</p><p> 右像:玄奘(公元602一公元644)俗名唐僧,姓陈,名袆,洛阳堠氏人,出身于显赫望族,儒学世家。玄奘幼年遭遇不幸,家道中落,便随兄出家,游学于洛阳及江南各地,执经问难,博学多才,被誉为“佛门千里驹”。因玄奘钻研愈深疑问愈多,志满乾坤的他于是发愿西行“以问所惑”。玄奘是违背唐王朝的禁令,私自西行的,因此处处受阻,路途艰难,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一直向前,后人称其为佛教文化的传播者。<br></p></h3> <h3><p> 左像:王延德(公元938一公元1006),北宋名人、旅游家。北宋初年,王延德任宋太宗殿前承旨,继任供奉官,派他为使回访西域。这次出使,从981年~985年,一去就是5年。回到开封后写成《西州使程记》。《西州使程记》是研究高昌王国及从中原至吐鲁番火焰山沿途的经历及历史情况的宝贵资料。</p><p> 右像:林则徐(公元1785一公元1850),1845年因禁烟受贬,流放新疆,先后四次在土鲁番停留,对吐鲁番火焰山坎尔井的拓展及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林则徐是清代在新疆最具影响力的汉人,这多一半是因为流传至今的林公井,由此可见维吾尔人对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和人都是十分敬仰的。<br></p></h3> <h3><h3> 左像:陈诚 (公元1363一公元1458), 字子鲁,名朴斋,号竹山,江西吉水人,中国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明洪武~永乐年间,曾五次出使西域,行万里路,费尽周折走遍西域19国,不仅推行了明朝政府对周边怀柔的和平政策,还撰写完成《西域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两书,向中原人民介绍了西域的历史地理、社会情况,密切了与西域诸国及边疆的联系,也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商业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他不仅在《西域番国志》中详细的记录了吐鲁番盆地的地貌物产,也留下了不少有关吐鲁番火焰山的诗句。</h3><h3> 右像:岑参(公元714一公元770),出生于江陵,少时生活在河南南阳,自幼勤学苦读,聪明过人。20岁到长安献诗朝中,渴望进阶,但多受冷落。他怀有忧国忧民之心,求报国安边之途,因而于天宝八年随唐朝将军高仙芝来到西域,在北庭和西州生活36年,经常来往天山南北,写下了十多首有关吐鲁番火焰山的诗篇,这些诗篇不光是诗歌杰作,也大大弥补了历史、地理、民族等史书记载之不足,被后人称为边塞诗人。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于天宝八年(749年)来到西域,在北庭和西州(高昌)生活期间,写下了十多首有关吐鲁番火焰山的诗篇。<br></h3> <h3><p> 该厅还介绍了一些出自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古画复制品,均为被到过高昌(吐鲁番)的外国人,借科学考察和考古发掘之名窃掠走的历史文物。看了,既为吐鲁番民族的文化瑰宝而惊叹,又为当时国之衰弱,被人掠夺而气愤!</p><p> 其中这幅公元9世纪的“龙腾图”,出自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图中描绘群山密林中有一池碧水,烟波浩渺,游龙腾跃,显示出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艺,可惜当年被掠,现存德国柏林。</p></h3> <h3>多面明王像(公元9~10世纪) <br> 这些女神用她们的许多手分别拿着法器、刀、骷髅头、金刚杵和法绳,她们每个人都站在或坐在一个坐骑上,坐骑中有9个奇怪的鱼,3个是臆造的兽类, <br> ——出自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第9窟,现存在印度德里中亚博物馆。<br></h3> <h3><p>回鹘王供养像(公元9~10世纪) <br> 图中头戴金冠,身穿红色长袍,袖手持花,神情威严肃穆者乃回鹘王。</p><p> ——出自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现存德国柏林。<br></p></h3> <h3>奏乐婆罗门图 ( 高昌回鹘时期)</h3><h3> 本图所绘乐器有琵琶、桡、鼓等,婆罗门听说佛涅磐后欢欣庆贺的场面。</h3><h3> ——出自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第31窟左壁局部,现存印度德里中亚博物馆。<br></h3> <h3><p>供养画 (高昌回鹘时期) </p><p> 左图中间绘立佛,两侧自上之绘金刚、菩萨、婆罗门、比丘、身后绘木屋,还有托供盘的婆罗门:右图中间绘佛立于小舟之上,侧边自上而下绘菩萨、比丘,两手合掌人物,托供盘跪坐,驮供物的驴和骆驼。 <br> ——出自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第31窟,现存在印度德里中亚博物馆。<br></p></h3> <h3> 地宫内圈是个露天小广场,广场中心高高伫立着一根巨大的温度计,这根落成于2004年8月16日的立体造型温度计,不用问就知道其名叫“金箍棒”,曾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h3> <h3>好得意的齐天大圣!</h3> <h3> 此时(9月26日15:45),温度计显示在47.5℃位置。</h3> <h3> 小广场周边的墙上,都是西游记故事的一幅幅浮雕画面。<br></h3> <h3> 刚才在地宫里,有空调,不感到炎热。可从地宫一走上地面,顿时感觉深陷火炉,周身犹如炙烤,真正领教到火焰山的威力!<br></h3> <h3> 景区在地宫外的地面上建了3座锻铜雕塑,其中主雕《三借芭蕉扇》高8米,人物形象逼真生动。另两座铁扇公主和牛魔王塑像也同样栩栩如生,但周边围满了游客,没法拍摄。<br></h3> <h3><br></h3> <h3> 抬眼望去,眼前这座赭红色的山就是火焰山的主峰——海拔851米的胜金峰。</h3> <h3> 火焰山景区所处的这段山体,在整个火焰山山脉中最为壮观和雄奇。</h3> <h3> 赤峰秃岭在烈日下红光闪烁,如腾腾燃烧的火焰,山体上沟壑万道,山顶如斧劈刀削,坡面上岩穴似水倾泻,其景致极为壮观。<br></h3> <h3>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摘自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经火山》<br></h3> <h3><p>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疑未开,千里飞鸟不敢来。”——摘自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火山云歌送别》</p></h3> <h3><br></h3> <h3> 火焰山,峰峦迭嶂,绵延百里。</h3> <h3> 虽然火焰山寸草不生,但地下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著名的吐哈油田就在火焰山南北一带。从火焰山景区到葡萄沟的路上,看到戈壁上的一台台磕头机(游梁式抽油机)正在不知疲倦地忙碌着......</h3> <h3> 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区东北11公里处,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沟内有布依鲁克河流过,主要水源为高山融雪,因盛产葡萄而得名, 2007年5月8日,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h3> <h3>鹰嘴崖</h3> <h3> 葡萄长廊,绿叶蔽日。</h3> <h3> 说是来葡萄沟看风景,其实大家都是想来吃葡萄的,可惜这里的葡萄已经全部收完,好生遗憾!<br></h3> <h3>百年古葡萄树</h3> <h3> 这里最有名的葡萄品种是“无核白”与“玻璃翠”,特别好吃,尤其是“玻璃翠”,个头不大,甜脆至极,昨日有团友买了一些给大家品尝,个个赞不绝口!满心想给爱吃葡萄的老爸买一些,落空了!</h3><h3> 卖葡萄的姑娘指着摊上的葡萄说:就这些“无核白”,还是从其他地方拉来的,卖完就没了!</h3><h3> 毫不犹豫,15元/公斤,不还价,大家都论盒子买,反正明天我们就要踏上归途了!<br></h3> <h3> 因今晚要赶赴乌鲁木齐,5点多钟,大家赶紧上车向西行。一天下来,走了五个景点,眼花缭乱,脑子里的信息满满,都带到车上慢慢咀嚼回味吧!<br></h3> <h3> 又见戈壁滩上的风力发电机干</h3> <h3> 再走连霍高速公路,新疆交建集团正在进行小乌段的扩建工程。<br></h3> <h3> 天边被夕阳染上了桃红色,黄褐色的草甸显得十分温柔。</h3> <h3> 高速公路,缩短了广袤的新疆地域之间的距离。</h3> <h3><br></h3> <h3> 途径达坂城,让我们想起了王洛宾的著名歌曲——“达坂城的姑娘”!</h3> <h3>夕阳依山尽</h3> <h3 align="right"><b>(待续)</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