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汉字文化素养 助力学生言语发展 ——记南岸区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活动

美友2214875

<h1><b>聚焦汉字文化素养 助力学生言语发展<br>——记南岸区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活动</b></h1><h3></h3><h3></h3> <h3> 虽然窗外已是浅雨冬寒,但南坪四海小学多功能厅里却依然热闹非凡。2018年11月30日上午,来自南岸区各小学的近200位语文教师代表相聚在这里参加南岸区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汉字文化素养与学生言语发展”,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重庆市特级教师吴维山老师莅临现场指导,带领老师们品味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h3> <h1>  <b>  诗情画意,体悟文字意蕴</b></h1><h3></h3><h3>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对王维诗的最美评价。“诗佛”王维,善用寥寥言语描绘山水田园的瑰丽画卷,表达文人骚客的家国情怀。穿越千年,南坪四海小学的田文件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们走进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感受中华汉字的文化意蕴。 </h3><h3> “诗人送别朋友时为什么要选取‘朝雨’‘客舍’‘柳’这些景物呢?”“‘细雨’如丝,像剪不断的忧愁。”“古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柳’应该代表‘留下’吧!”……田老师循循善诱,同学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回味着客舍外的浓浓情意,也感叹着古人遣词炼字的精妙之处。 </h3><h3> “‘浥’是湿润,‘新’是清新,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孩子们如同置身于现场,踩在渭城那尘土不扬的驿道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观赏着苍翠欲滴的嫩柳。一切都那么美好舒适,似乎离别的伤痛也不那么明显了。</h3> <h3>  田老师继续引导同学们想象王维和元二依依惜别时的对话。“老友离别,再次举起酒杯,你会怎么劝?”镜头拉回,同学们仿佛已化身为两位即将分别的友人,叮嘱着漫漫征途的艰辛。他们在组内畅所欲言,教室成为他们表达的乐园。 </h3><h3> 再读全诗,孩子们沉浸在诗歌轻柔明快的语调里,沉浸在汉字背后的故事里,回味悠长。田老师把一首诗,上成了一幅画,上成了一首歌,上成了品析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味佳肴。</h3> <h1>  <b>  单元整合,妙入“精·灵”课堂</b></h1><h3></h3><h3> 如果说一堂课是老师和孩子相互成就,那么一堂讲座就是老师的自我修行。南坪四海小学的高谊主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参会老师传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单元整合教学的深刻内涵。 </h3><h3> “语文教学应该聚焦孩子听、说、读、写、思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拥有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高谊主任的引领和罗先芬主任的指导下,四海语文组老师们正迈步在“精·灵”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之路上。“精”即目标精准,环节精简,一课一得。“灵”则体现学生的智慧生长。“单元整合教学”是语文学科对“精·灵”课堂的实践。对于“单元整合教学”,高主任从涵义、特点、实施和教学流程等方面,为大家做了细致的解答。单元整体预习课、单元识字写字课、单元整体阅读课、单元朗读感悟课、单元拓展阅读课、单元习作课、单元复习课等七种课型和“1+X”“Y+1”“X+Y”“1+X+Y”等四种模式,为老师们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提供了发展语言、放飞思维的舞台。</h3><h3>最后,高主任也为所有的四海语文老师提出了殷切希望。四海语文团队是一股团结奋进、执着钻研,有着浓烈教学情怀的新生力量。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征途上,老师们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拥有了收获累累硕果时的如花笑靥。</h3> <h1>  <b>  专家引领,重识古诗教学</b></h1><h3></h3><h3> 南岸区进修学院教研员吴维山老师进行了深度的专业引领----“由炼字入手,拓展教师的文化视野”。他列举《送元二使安西》中 的“更”字,传授古诗文中的炼字技巧和赏析古诗的方式方法。他巧妙地穿插了苏东坡、黄山谷、苏小妹论诗的故事,让老师们通过实例分析,真正地掌握炼字的方法。他还给大家呈现了一种新的思路——在炼字中不光有“雅”还有“俗”,如《送元二使安西》中“元二”这个称呼,让好友之间深厚的友谊跃然纸上。两首经典的诗歌吟唱把现场的学习氛围推向高潮,与会老师们静静聆听,细细品味。汉字具有以声表达,以意表达,以形表达的特点。多元创意的活动展示了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厚重底蕴。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文化解读,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文学经典中感受到悠久历史文化脉搏和人文精神陶冶,这应该是我们小语人的责任。</h3> <h1><b>  头脑风暴,绽放智慧火花</b></h1><h3> 本次活动还专门创建了“汉字文化素养与学生言语发展”主题交流群,老师们在观课学习中各抒己见,分享感受与收获,为老师们将“1”个课例发挥至“N”种思想。“‘劝’的教学层层递进,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也随着理解的深入得到提升,课文教学与口语表达能力教学融为一体。”“师生在音乐中悟诗情,入诗境”……你一言我一语碰撞出新的火花。 </h3><h3> 交流群仅仅是老师们教学研究的开始。课程虽已结束,老师们仍然沉浸在田老师古色古香的诗境中,与会教师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所学所得。教师们在真实情境中体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在学习活动中升华,为这次课例活动获得圆满成功。</h3> <h3>正如诗歌,简短的语言却展现着多彩的画面,蕴含着丰富的意味。一个个汉字,寥寥几笔,却可以告诉我们一段往事、一个习俗、一份情感……静心品味,我们和孩子们学习的不仅是一个字、一个词语,更是字词背后的文化素养。新课程标准强调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没有自主的表达就没有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没有自主的表达就没有孩子主体地位的体现。引导孩子说,引导孩子主动说,引导孩子主动说好,是孩子语言素养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位老师和自己较真的必须课。在这堂必修课上,我们和孩子共成长。</h3><h3> 撰稿人:杨子谊 蒲中颖</h3>

老师

素养

单元

教学

孩子

汉字

南岸区

语文

炼字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