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往事(73)武江波 / 落叶归处是故乡

黄河韵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落叶归处是故乡 /</i></b><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i> 武江波</i></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重阳节,江天辽阔,秋高气爽。</p><p class="ql-block"> 黄土高原上的秋天到了,硕果飘香,落叶缤纷,金秋灿烂。</p><p class="ql-block"> 一年四季,人们最赞赏春风秋月,常常踏春赏秋,显示着对春时生命成长的惊喜和秋季作物成熟的欣赏,当然有着对不冷不热的气候的喜爱。然而季节好景不常在,过后便是酷暑和严寒,春秋韶光短暂,引得不少人发惜春追春、叹秋咏秋之感慨。</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秋天的确很短,霜降百草枯,十月底树木就开始落叶飘零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秋不一样了,你观察一下,树上的叶子落得晚了,很晚,甚至十一月底了,过立冬许久了,许多叶子仍然坚挺不落,仍然在延伸着绿色。现在的秋不一定说是漫漫秋深似海,但可以说让人对秋有着更长久、更深刻的印象和体验。</p><p class="ql-block"> 有人把人生的老年比作秋天,那么现在人的寿命延长了,现在的人六十多岁相当于过去的五十多。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八十多了还硬朗着身子,甚至可以去“壮游天下”,一位老同志过了百岁了,还昂首参加全国的大会……我身边才华出众的老朋友就写了几句脍炙人口的散曲:“说老,不老,俺身板还俏。只拎着一件小箱包,来看江南貌”!岂止江南?我知道他是满世界跑!跑过几大洲,还专门去看过那大洋交汇处风光独特的好望角,说那里浩瀚海洋交汇带来的风很大,得侧着身子猫着腰行走。人生秋光无限美,最美不过夕阳红,生命的火还旺盛着,很像那秋叶之绿色不褪,叶子坚挺不落。</p><p class="ql-block"> 单位组织老同志们重阳节观光,七十多岁的人很多,八十多岁的也不少,而且还很硬朗,许多人确确实实还是那样身板毕挺,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根本不像那么大年龄的人。</p><p class="ql-block"> 大家坐在大巴车上,热闹非凡。有位南方上海口音的老同志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我记得过去时曾经问过他,南方好还是北方好?当时他说南方当然好了,那里是锦绣江南,烟雨濛濛,说我们这里太干燥,黄土高原土地裸露,还不能老吃大米,言外之意他适应南方。现在的他对窗外景色啧啧赞叹不已,对许多事物如数家珍,北方的元宵、面食、小米、红枣都成为自己家的事情了。我身边还坐着河北口音的老同志,他年轻时候从部队转业。说起河北故乡,一望无际的麦浪让人气爽,说这里吹口气都被山挡了回来。现在他们都住在这里,而且都几世同堂了,他们已把这黄土高原当作了自己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还有东北口音的,天津口音的。朋友中还有云南人,云南人生长在这里,他的后辈回云南就不适应了,说起那里,白天太阳暴晒,一场大雨又淋得浑身湿透,晚上高原风寒,还湿冷难受。就像那些新疆建设兵团的战士,他们的后辈已熟悉适应了西北边疆的生活,不愿离开那里了。现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这些朋友,都适应了本地的生活,无论南北方人,都说这里好:四季分明,该冷时冷,该热时热,而且冬天不算太冷,夏天不算太热,空气不潮湿,也不算太干燥,是我们生活的好地方。地球上有着许多好地方,但是其它地方我只是去旅游,因为那是他乡,最后还是要回到这块我生活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满车的老同志,来自四面八方,许多都不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人。他们有的是部队转业,转战南北,组织上安排至此,有的是学校毕业,按需要分配到此。还有的是随父辈随家迁来此,还有的是祖上逃荒来到这里的,但是大家都把这里当作故乡了。因为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有了家,和这里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大家都是本地人了,都深深地热爱着这里的土地,虽然并不一定是自己的祖籍,也不一定是自己的出生之地。那位嘶哑着嗓子歌唱的歌手腾格尔不是把草园唱作天堂吗?</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是大自然之子,来自大自然,到一定时候就需要回归大自然。怎样回归,回归哪?就像落叶飘飘,飘落大地上去。落大地哪?随风而去。有人书写着悲壮: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有人泣血明志:零落成泥碾过尘,只有香如故;有人愿意:化作春泥更护花。许多的人有了共识:落叶归处是故乡。像那落叶飘飘,回归大地就行了,不必计较飘向了清澈的河流还是山沟,成为大自然的泥尘就可以了,我们豪爽的前辈人,不是已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了祖国的江河湖海中?回归祖国大地,胸怀广阔,意境高远。 </p><p class="ql-block"> 这是多么豁达的人生观!人是大自然之子,随风而来,御风而去,只要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真情挚爱地生活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8.11.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