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上一篇给我大家介绍了江阴中山公园的桐梓堂和江苏学政衙署,只是介绍了中山公园名称的由来,它的历史沿革和古今的变化,今天我再带大家在中山公园里走一走,按照从东到西的顺序来对中山公园的几个重要景点进行一番比较详细的介绍。</h1> <h1> 这里是中山公园原大门。中山公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北宋初年,这里曾是孙氏的私家花园,名叫“万春园”,范围比现在大得多。到了明代嘉靖年间,江阴人季科辞官养母,在孙氏花园旧址修筑了一个园林,取名“清和园”,当时已初具规模,有“屋里山藏靠古寺,洞中泉绕万峰云”的说法,在江南一带有较高的知名度。明万历四十二年,江苏学政移至江阴,“清和园”便成为学政衙署的后花园。科举制度废除后,公园改名为寿山公园,1925年改为中山公园。在2002年的公园改、扩建时,中山公园的原大门被保留下来了,成为公园一景。</h1><h3><br></h3> <h1> 这是公园原大门朝北 (朝公园)的一面。</h1> <h1> 进入大门就是一棚千年古紫藤。这棚古紫藤环绕着小土丘上的“忠邦亭”,生长繁茂,郁郁葱葱,是公园一景。</h1> <h1> 向上看六角形的“忠邦亭”英姿。</h1> <h1> 忠邦六角亭,是为纪念明末江阴典史阎应元而建。阎应元 ,字丽亨,汉族,直隶通州人(今北京通州),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江阴抗清三公(另两人是陈明遇和冯厚敦)之一。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任江阴典史(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科级的公安局长吧?)期间,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这个是否符合史实有待考证),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终英勇就义。清道光年间,江苏学政姚文田手书"忠义之邦"四字,嵌于南城门上。1937年,遭侵华日军炮击,只剩下"忠、邦"两字,被移置六角亭中。现将留存的"忠、邦"两字建成碑状,既成了一景,又保存了文物。"忠义之邦"是对江阴明末81天抗清史实的评价,江阴当时不过是座只有10余万人的小城,在清军铁骑长驱直入,各大城市沦陷之际相继,江阴6万义民力拒24万清军于城下,孤城血战81天,是非常了不起的。据说城破之时,阎应元端坐于东城敌楼之上,要了一支笔,在城门上题道:“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成为他的绝命诗。关于阎应元的故事,以后或许会另用篇幅细细叙述。</h1> <h1> 碑上的“忠、邦”二字(清道光年间,江苏学政姚文田手书)。“忠义之邦”是江阴人民引以为豪的精神体现。</h1> <h1> 讲过忠邦亭,我们再来讲讲一棚古老的紫藤。前面已经提到过,进入中山公园原大门,就是围绕忠邦亭的一棚千年紫藤。</h1> <h1> 紫藤是江阴中山公园引人注目的活文物,粗大的枝干苍劲有力,势如盘龙虬曲,缠绕在钢架之间。这紫藤一共是7株,其中有两棵相传是宋代所植,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故亦可称"寿藤",它比苏州拙政园内明代文征明手植紫藤早了将近五百年,因此更显得珍贵。</h1><h1> 江阴人十分崇拜紫藤,来看紫藤的人常年络绎不绝。开花的3-4月份可见到别样的千年紫藤,它的根枝遒劲,紫藤的根已经如磐石一般,虽经千年风雨却仍生命力旺盛,开出的淡紫和白色的花朵,牵扯出满枝芳馨,因传说为僧人所栽,有人称它在"倾吐隔世的梵语"。</h1> <h1> 从1982年起,古紫藤就是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了。</h1> <h1> 其中有一棵是开白花的,比较少见,尤显珍贵。</h1> <h1> 紫藤开花时繁花满棚。</h1> <h1> 紫藤萝的西南角上,原来是美术照相馆。中山公园的照相馆是二十年代江阴城中最早私人开设的照相馆。 1925年初爆发的直(以孙传芳、吴佩孚为首)奉(以张作霖为首)战争,是北洋军阀为了争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家领导权进行的战争。<br> 直奉战争中的第二次齐卢战争江阴是战场,军阀齐燮元的部队退守江阴城中,卢永祥部队的白俄炮手占据黄山,向城中用大炮轰击,围城七天,真是惨不忍睹。当时江阴的美术照相的摄影师毅然充当起了战地记者角色,他把拍摄到的照片寄到了上海,并在媒体上报道发表,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迫使齐、卢相互让步,对平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改建的照相馆只是保持了门墙的原有风格,供游人缅怀历史,照相馆是没有了,这幢建筑的其他部分则成了“左岸紫藤花园”成为了一家茶座,甚是可惜。</h1><h3><br></h3> <h1> 美术照相馆外貌。</h1> <h1> 现在我们还是从原来的大门出来,往东面去就可以看到有一小小池塘,周围树木葱茏,池中碧水映着树木和亭台。这里就是公园的热闹去处二侯祠书场了。</h1> <h1> 美丽的池沼秋景。</h1> <h1> 碧波荡漾。</h1> <h1> 池沼虽小,却是孩子们划船游玩的好去处。</h1> <h1> 池沼中有一三角形的亭子,名为“柳风亭”。</h1> <h1> 走过柳风亭便是二侯祠书场了。二侯祠书场不光是书场,它的辅助建筑也是茶室和游客们休憩的地方这里是生态休憩区和游乐活动区结合的地方。</h1> <h1> 这就是位于公园东端的是二侯祠书场。它很好运用了“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造园理论。二侯祠书场是双层硬山顶仿古建筑,体量宏伟,全木结构。书场四周回廊环绕,有侧门、角楼和水榭相互掩映,倒影水中,似长画卷,似抒情诗,如今已是老百姓绝佳的休闲娱乐、听书说唱的好地方。 要说到二侯祠书场的来历,可溯源至明嘉靖年间。这里原有“二侯祠”,是为奉祀明代开国大将吴良、吴祯兄弟的。据地方志记载,吴氏兄弟二人是安徽定远人,性刚毅、有胆略。元朝末年,投朱无璋军中,屡立战功,擒获张士诚,因此被封为江阴侯、靖海侯。 清同治年间,高蒲生创办二侯祠书场,茶馆设在二侯祠享堂前靠东庑屋,可容400听客,江阴文人称之为“是我庐”。苏州评弹是流行江浙沪的曲种,是传统曲艺中的江南明珠。江阴人素爱听说书,有“华东第一书码头”之誉。如此豪华高档的新建书场设施,是全国绝无仅有的。</h1><h1><br></h1> <h1> 长长的回廊。</h1> <h1> 二侯祠书场的主体,是双层硬山顶仿古建筑。</h1> <h1> 这块碑告诉我们:“学署西侧原有二侯祠,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是奉祀明代开国元勋吴良、吴祯兄弟的专祠。”时间过了几百年,现在二侯祠已经无法寻找到了,只是在这里留下一个二侯祠算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点纪念。</h1> <h1> 书场北侧名为“寄园弈林”的一幢建筑,说是“弈林,”实际上是个茶馆。</h1> <h1> 二侯祠书场,建筑颇有气势。</h1> <h1> 离开二侯祠书场,我们继续往西,在中山公园原大门东侧有一小小院落和二侯祠书场相通。这里面便是艺园,“墨华榭碑刻”就在里面。</h1> <h1> 艺园的大门。</h1> <h1> 墨华榭在一个精致的院落里,里面的风景不比任何一座苏州园林差。</h1> <h1> 这里回廊水榭假山池沼锦鲤名贵树木,一样都不少。在这里行走,移步换景,处处如同在画中游走,处处吸引人们的眼球。</h1> <h1> 而这里最出名的是“墨华榭碑刻”。话说光绪十一年,长沙籍人王先谦到江阴任学政,大修后花园。他亲自挖掘出数十块前任学政诗文碑记,包括骆骎曾、李因培等学政所题诗文。骆骎曾是第二任学政,他在江阴呆了三年,对江阴这块土地有了感情,眼看即将离任,便作诗刻石留念。此后学政每届换人的时候,往往都留有诗文,且都按照骆骎曾的韵而写,因此叫“步原韵”。为保护这批文物碑记,王先谦将石刻重新嵌砌在墙壁间,供人瞻仰,称之为“墨华榭”碑廊。</h1> <h1> 下面就带大家去看看嵌满碑石的墨华榭碑廊。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两块碑是甲申年(2004年)江阴籍书法大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的两首诗。</h1> <h1> 墨华榭碑刻嵌满墙壁,来不及一一细看。。</h1> <h1> 我在墨华榭众多的碑刻中找到了第二任学政骆骎曾的诗碑,上面的诗文字迹也是骆骎曾的亲笔吧?</h1> <h1> 这一块碑是长沙人王先谦到任江苏学政后重新修葺后花园后写的。根据记载,他应该是第一个步骆骎曾诗韵的学政。</h1> <h1> 这块碑上的诗是光绪癸卯年夏季大同人李殿林步骆骎曾原韵而和的。</h1> <h1> 此为学政李因培诗碑。</h1> <h1> 这块诗碑是北海籍学政亓玮在崇祯巳卯春日写下的。</h1> <h1> 这块诗碑在开头部分我们可以很分明地看着写道“初莅暨阳岁自雪亭和骆使君韵”的语句。落款是汉中张凤翮。</h1> <h1> 这块碑上写的是“桐城张廷璐题”。题头上写着“雍正癸丑春独坐列岫亭和骆沆瀣原韵”的句子。</h1> <h1> 从上面我列举的几块诗碑来看,墨华榭的这些诗碑,都是宝贵的历史文物。</h1> <h1> 在墨华榭还看到一块有“永慕庐”字样的碑,是听说这里有永慕庐,可是不知道在哪里。</h1> <h1> 墨华榭所在艺园风景。</h1> <h1> 艺园里有假山、小桥、流水。</h1> <h1> 墨华榭碑廊对面是赐闲堂和妙高阁。</h1> <h1> 面对池沼的平房是“赐闲堂”,这里不大开放。</h1> <h1> 赐闲堂北面,精致的中式门窗。</h1> <h1> 赐闲堂后面隔一个天井便是妙高阁。这是一幢五开间两层木结构小楼,这里经常会举行一些书画展和兰花展,是一个雅致的所在。</h1> <h1> 这是艺园通往外面公园紫藤长廊的小门,因为门外中山公园大门的部分现在在修缮,故这里不能通行。</h1> <h1> 现在我们从赐闲堂东边的小门进入另一个院子,这里便是可以称为中山公园镇园之宝的心经碑殿了。</h1> <h1> </h1> <h1> 心经碑殿外面墙上有一牌子,上面赫然写着“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心经碑”字样。</h1> <h1> 心经碑殿不是每天都开放的,只有每周三、五和周六才开放。如果碰上天气湿度大,也是不开放的。</h1> <h1> 话说人文荟萃的江阴有"三奇":千古奇人徐霞客、海内奇木红豆树和旷世奇碑心经碑。"游圣"徐霞客的"奇"在于他传奇的一生和那本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几乎所有领域的奇书——《徐霞客游记》;江阴顾山的红豆树"奇"在它是中国纬度最北的一株千年红豆树,"奇"在其它"生南国"的红豆树都是常绿乔木,而惟独它是冬季落叶乔木,"奇"在它被作为独科分支列入《世界植物大辞典》。奇人和奇树的"奇"通过资料就可以体会到,而心经碑的"奇"只有到了现场、站在它面前才能感受得到。<br> 心经碑,传说为唐代异僧道松所书,碑原嵌砌在乾明广福禅寺弥勒殿大铁佛神龛后墙壁间,于明万历年间毁于大火。宋志称"观音大士木榻下,有草书心经满壁。"今碑为清嘉庆三年(1798)照摹本重刻。心经碑嵌砌在中山公园铁佛寺壁间,由6块长方形大青石拼组而成,通高2.87米,宽5.12米,上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计279字,分13行竖刻,字体为狂草,笔走龙蛇,气势恢宏,结构严谨,字形多变。其中"多"字一撇长2.07米;"声"字径横宽达55厘米,最细一笔宽仅1厘米,粗笔宽达7厘米;全文有6字一笔长度均超过2米。各字上下左右大小斜正,相互呼应,一气呵成,书写刚劲有力,字体雄健古怪,而又婉转流畅;初看似反写,实为正书,奇妙异常。该碑不仅书法艺术高超,而且镌刻技法精湛,在光线折射下阴刻碑文却让人感受有浮雕立体之感,堪称中国现存古代碑刻之最,为我国古代书法和镌刻艺术之珍品。</h1><h3><br></h3> <h1> 上面所说的心经碑的“奇”是不是确切,还请大家细细端详,用心体会。</h1> <h1> 这一块碑上记载了与广福禅寺和心经碑有关的内容,字数太多,似乎没有拍全,以后有机会去要再重新补拍一下。</h1> <h1> 上面那块碑大概就是“广福寺重建观音殿记碑”?还需要去考证一下。</h1> <h1> 心经碑殿旁边的小园子,里面也有一个亭子,这个亭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博雅亭”。从这里出去就是公园里的寿山了。</h1> <h1> 换一个角度,可以看到红枫掩映着博雅亭。</h1> <h1> 在对中山公园东面部分的介绍即将结束的时候,还要提一下墨华榭里的几棵古树。2000年春江阴旅泰爱国华侨高培芝先生在中山公园“艺园”内捐赠种植了三棵百年桂花、两棵百年黄杨和一棵百年石榴、一棵百年木瓜海棠等。我们现在去看看这几棵珍贵的百年老树吧。</h1> <h1> 三棵百年桂花树。</h1> <h1> 已经倾斜地倒向池沼的百年黄杨树。</h1> <h1> 这一棵黄杨树比较粗壮,长势不错。</h1> <h1> 池塘边的那棵有百年历史的木瓜海棠。叶子还没有落完,黄中透红的颜色,倒影在水中非常好看。</h1> <h1> 木瓜海棠在池中的美丽倒影。</h1> <h1> 一棵百年石榴长在心经碑殿东南面的墙角边,旁边有几棵碧绿的芭蕉树。</h1> <h1> 这棵石榴树的树干上满是一个个凸起的疙瘩,可见年代的久远。</h1> <h1> 现在我已经给大家粗略介绍了中山公园东面部分,我们江阴中山公园历史悠久,还是很有故事的吧?下一篇我将带大家去看看公园西面和北面部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