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主题:</p><p class="ql-block">篆帛内容</p><p class="ql-block">:篆帛的概念:</p><p class="ql-block">篆书是从秦以前称为大篆,大篆的范围有甲骨、金文、石鼓文、籀文通称为大篆;秦统一文字后称为小篆。</p><p class="ql-block">马王堆帛书大都用墨抄写在生丝织成的黄褐色的细绢上,这种细绢就简称为帛。</p><p class="ql-block">细绢后人称为丝绸,帛书是丝绸上的文字,缯帛是丝绸的总称,百姓称之为绫罗绸缎,丝绸上的文字叫帛书。</p><p class="ql-block">帛书与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被发现,在博物馆封存了十多年,90年代才流行与世间。</p><p class="ql-block">书法家李增先发现后如获至宝,从那时开始如饥似渴地研究它。</p><p class="ql-block">帛书有三种境界,</p><p class="ql-block">第一种是篆帛:</p><p class="ql-block">以篆书的结构和笔法写的书体,保留了大量的篆书文字结构,其用笔出现了帛变的痕迹,就是其构型趋势由长变方,有时有横向的趋向,主要代表有《篆书阴阳五行》、《阴阳五行甲篇》和《五十二方》。</p><p class="ql-block">第二是古帛:</p><p class="ql-block">鉴于篆和帛之间的秦帛,这种秦帛在先天上方圆共用、粗细相间、章法上其斜正侧、参差错落,具有古朴灵动、刚劲妩媚的特殊艺术效果。这种帛书以《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等为代表。</p><p class="ql-block">第三种是帛隶:</p><p class="ql-block">稍有隶书味道写的帛书,字形比较规范正方或扁方,笔画以方折为主,字句和行距间规整有序,是一种较为严谨、成熟和定型的秦汉间字体,这种帛书以《老子乙本》、《相马经》、《周易》为代表。</p><p class="ql-block">笔者主要以《老子乙本》为核心,以《战国纵横家书》辅助,写出自己的帛书风格。后又与金文中的大篆《散氏盘》结合变成了篆书的笔画,帛书的字体,形成独特的篆帛书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