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1月24日早上9点,走在江宁路桥南面的引桥下。今天是来还心愿的,继上次从外白渡桥开始往上游数苏州河上的桥,至今已有一年半了。上次是4月中的春天,一路伴着晚樱数过昌化路桥,在梦清园里遥望江宁路桥,那时就想着秋天伴着红枫、银杏走过江宁路桥,接着数,直到北新泾的中环真北路桥。今天终于成行!✌️</h3> <h3>民国18年,戈登路(今江宁路)底苏州河北岸的中央造币厂,因水上运输不便,上海市工务局决定就近建5孔木桥,名造币厂桥,俗称洋钿(银元)厂桥。民国38年4月,因木桥年久失修,于老桥西首约20米处重建木质排架简支梁桥,改名江宁路桥,翌年拆除旧桥。1953年,因木桥无人行道,人车混杂难以保证安全,于是在木桥的一侧加宽2.13米作人行道,并对木桥进行了加固修理。1968年,为了适应日益繁忙的交通运输需要,上海市市政建造了钢筋混凝土桥梁。1969年4月竣工后,拆去木桥。</h3> <h3>运行了40余年的江宁路桥,早在2002年就被检测认定为危桥,但考虑到其在周边交通中的重要作用,市政部门每年对其进行加固维修,并在周边造桥以减轻其压力。世博期间,更是采取安装龙门架、电子警察、公交改道、禁止货车通行等交通管理措施和局部加固维修,来暂时确保桥梁的运行安全。2011年12月2日23点起江宁路桥封闭了交通,实施改建。2012年12月全线结构贯通,12月22日上午9时恢复通车。</h3><h3>照片是一年半前在梦清园拍的</h3> <h3>新改建的江宁路桥北起光复西路(上海造币厂保护性建筑处),南至江宁路、澳门路路口,全长约588米,其中桥梁总长约318米。主桥桥宽22米,比之前的老桥宽了3米,车道由原来双向两根固定车道再增加一条可变车道,以调节上、下班高峰期间的潮汐式车流。</h3> <h3>南引桥的东、西两侧还分别增设了4至6米的人行道和辅道,实行人车分离,确保交通顺畅。</h3><h3>这是引桥一侧的阶梯。</h3> <h3>为符合使用百年以上的设计要求,新江宁路桥桥面摊铺高粘度、高弹性新型沥青,具有能吸附噪声的功能,雨天可防溅水、防雾气。桥面上布设电子称重仪,定期监测超重超载违法车辆。</h3> <h3>江宁路桥上拍摄的苏州河上游</h3> <h3>下江宁路桥,沿着光复西路走,今天大部分是走苏州河的北面。</h3> <h3>江宁路桥下、苏州河北岸拍摄的苏州河下游</h3> <h3>江宁路桥下、苏州河北面的上海造币厂,建于1920年,现称为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位于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大造币厂之首(其余三家为沈阳造币厂、南京造币厂和深圳国宝造币厂)。</h3> <h3>苏州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在南岸留下了半岛花园(PENINSULA GARDEN)。</h3> <h3></h3><h3>隔岸看半岛花园延苏州河的长廊和一丛丛柳树,非常整洁漂亮!</h3> <h3>苏州河上的巡逻艇飞驶而过</h3> <h3>苏州河两岸,高楼耸立、绿树成荫,太赏心悦目了。</h3> <h3>苏州河北岸的休闲步道</h3> <h3>与半岛花园隔河相望的泰欣嘉园</h3> <h3>华丽丽的西康路桥</h3> <h3>1981年建成的西康路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人行桥,长48米、宽4.4米,一跨过河。这里原先有摆渡站,来回两岸费时费力又很不安全。建成后的西康路桥,南接西康路,北通光复西路。</h3> <h3>镇坪路桥于2007年开始兴建,2009年7月竣工通车。建成后的镇坪路桥南岸直通常德路,北岸与镇坪路相连,主要解决了苏州河两岸的过河交通压力(2002年江宁路桥被认定为危桥、2011年至2012年江宁路桥封桥改建),同时也增加了市中心西部地区苏州河上的桥梁密度。镇坪路桥全长660米,其中桥梁长度200米,一跨过河。桥宽25.6米,设双向4车道。南北引桥东侧各设置一座人行梯道。</h3> <h3>这一段的苏州河弯道特别多,普陀区有名的棚户区三湾一弄(潘家湾、潭子湾、朱家湾和药水弄),说的就是这一块。如今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h3> <h3>苏州河的一个大转弯,造就了南岸风景靓丽的大上海城市花园和北岸的新湖明珠城,但新湖明珠城与苏州河之间隔着光复西路。</h3> <h3>上苏州河亲水平台,看大上海城市花园。</h3> <h3>亲水平台上,黄色的是银杏,红色的是叶子由绿转红的樱花树。</h3> <h3>环境好👍心情好😊</h3> <h3>新湖明珠城占地面积庞大,北岸是一长溜的新湖明珠城,但对岸已经是仓751创意时尚产业园区和绿洲城市花园了。</h3> <h3>我影响中破烂、拥挤的光复西路,已一去不复返了!</h3> <h3>看见这个上海纺织(苏州河南岸、宝成桥东边),不由得使人想起以前这里众多的纺织厂……</h3> <h3>宝成桥又名叶家宅路桥,建于1931年,当时主要是供苏州河北岸崇信纱厂工人上下班用的。1937年“八一三”时被炸毁,1938年修复。1971年,木桥改建拓宽成钢筋混凝土桩基,成为了苏州河上唯一的一座双曲拱梁人行桥,桥长45米,宽5.1米,自行车可上下推行。</h3><h3>宝成桥南接叶家宅路通长寿路,北与光复西路相连,之所以叫宝成桥是因为现在的叶家宅路以前叫宝成弄。</h3> <h3>2009年,为了迎接世博会的召开,普陀区对桥身进行了景观改造,桥身整体采用宫廷黄色,人行桥踏步采用了红色大理石进行装饰,桥体墙面上采用了不规则块面的画面,并配以凹凸感的粉砂岩喷涂,桥的两头增添了四根希腊古典式艺术灯柱,显得十分华丽;土豪金亮眼,成为了人们视觉中的焦点。</h3> <h3>宝成桥与苏州河南岸的苏堤春晓名苑</h3> <h3>武宁路桥边的家乐福</h3><h3>法国家乐福集团(Carrefour,是法文“十字路口”的意思)成立于1959年,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总部位于法国的布洛涅——比扬古,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家乐福位列68位。1989年,家乐福大卖场首次在亚洲开业(中国台湾)。1995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首开大卖场。</h3> <h3>武宁路桥南至长寿路、北通光新路。始建于1954年,1956年竣工,一跨过河,跨径47米,桥宽14米。与武宁路桥同时竣工通车的还有武宁路(从中山西路到长寿路)。</h3><h3>1966年结合武宁路的南北延伸,对武宁路桥的两侧进行加宽工程,桥面拓宽至25米,桥身为三孔,跨河一孔47米,两边跨道路孔各为19米,1967年竣工。</h3><h3>2000年利用老的桥墩再次进行拓宽,仍为三孔,跨河一孔47米,两边孔距增加到28米,宽度增加到39米,设6快2慢共8车道及人行道。</h3> <h3>2008年为配合世博会,武宁路桥的整个桥体又进行“中西合璧”的景观改造工程,2009年7月1日竣工。</h3><h3>作为上海的西大门,改造后的武宁路桥,桥头两边4座采用艾奥尼克式的立柱,高达27米的桥头堡顶部竖有用铜浇注、表面贴金的雕塑,使整座桥梁从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十分壮观!突出了武宁路桥的地标作用!这也更像法国塞纳河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了😏</h3> <h3>桥上的双雀报喜图、花花草草的装饰浮雕、侧面精美的大花纹,使得整座桥梁充满了魅力!满是欧式雕花的武宁路桥,成为城市一道风景线!</h3> <h3>苏州河在武宁路桥处拐了弯,由原先的东西向拐成了南北向。这是苏州河东边的上海知音苑。</h3><h3>沿苏州河走,一溜烟的亲水平台、景观步道都建设的非常漂亮!养眼!<br></h3> <h3>苏州河西边的上海绿地普陀智选假日酒店</h3> <h3>曹杨路桥在苏州河上呈南北向,南跨过万航渡路与江苏北路相接,北跨过光复西路通曹杨路。</h3><h3>早在清代晚期此处就是木摆渡船的渡口,名曹家渡。1928年,由民间人士发起倡议并捐资,在此处建了一座长42.7米、宽6.81米的五孔木桥,这是该地区最早建成的车行桥。当时的桥南西侧有座名为“三官堂”的道观,故桥命为“三官堂桥”,又因为架桥前此处渡口名“曹家渡”,故又称“曹家渡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该桥被日军炸毁,随后修复。1949年3月,桥西侧另建一座木桩木面5孔临时木桥,称“曹家渡西桥”,原桥遂称“东桥”,并改为人行桥。</h3> <h3>1964年9月因东桥损坏严重而被拆除,1973年春节,又拆除已呈危险的西桥,架设临时钢桥以通行。1976年,市路政局在东桥位置建造了市区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型连续梁桥,1980年竣工通车。曹杨路桥一跨过河,主跨46米,桥长323.8米,桥宽20米,以桥北曹杨路命名为“曹杨路桥”。1985年进行过大修,重建钢筋混凝土栏杆及平钢板伸缩缝,更换并铺砌人行道石板,以确保行人及车辆行驶安全。</h3> <h3>位于曹杨路东面的上海印钞有限公司和西面的绿地世纪城锦绿新城</h3> <h3>曹阳路桥最大的变化就是周边的环境,曾经的上海重要的农副产品集贸市场(且以活禽交易为主)、排污严重的江南造纸厂和那些破旧不堪的老屋等都得以搬迁或改造,取而代之的是河岸绿地、亲水平台步道和成群的商务、住宅高楼。</h3> <h3>苏州河经曹杨路桥之后就进入盘形大转弯,这一地段就称为盘湾。 这是网上下载的图片(注意:上南下北、左东右西)</h3> <h3>走过了水岸豪庭白玉路后,沿苏州河边的亲水平台步道结束了。</h3><h3>我们走进了盘湾、走在了光复西路上,这里人少安静,散步刚刚好。</h3> <h3>光复西路上,拍双子塔建筑——上海环球港。上海环球港(Global Harbor)是目前上海最大的商场,总面积48万平方米,并拥有上海最大的屋顶花园(3万平方米),同时也是配置停车位最多的购物中心(2200个)。2013年7月5日上午10点开幕,由月星集团斥资打造。</h3> <h3>光复西路东北面的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h3> <h3>华东政法大学的沿河建筑,它们可都有一百多年历史了。</h3> <h3>华政桥,它连接了华东政法大学苏州河两岸的校区。1934年在苏州河上建造了一座方便学校师生两岸来往的木桥,定名为“校园桥”,俗称“学堂桥”。1967年木桥破损不堪,影响通行安全,不得不拆除。文革期间,无人顾及校园桥的事,两岸人员不得不依靠摆渡船(回到1934年前的状态)或绕道铁路桥(现为凯旋路桥)通行。</h3> <h3>文革后恢复了髙考,重建校园桥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1980年8月,在原木桥上游约200米处建造了钢筋混凝土人行桥,宽4.3米,长44米,一跨过河。2009年,改名“华政桥”,并对桥进行了综合整治(包括灯光等等),使华政桥焕然一新。</h3> <h3>华政桥上拍苏州河下游</h3> <h3>华政桥上看苏州河上游,最醒目的还是“环球港”。</h3> <h3>华东政法大学的前身是圣约翰大学。</h3><h3>圣约翰大学创建于1879年,原名是圣约翰学院,是美国圣公会上海施约瑟主教于1877年筹建(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而成),在沪西极斯菲尔路(后改为梵皇渡路、现为万航渡路)购地兴办的中国第一所现代教会高等学府。办学初期设西学、国学和神学三门。1896年形成文、理、医、神学的髙等学府。1906年在美国注册,正式称圣约翰大学。</h3> <h3>1952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社会系合并组建华东政法学院,校址就是原来的圣约翰大学。2007年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h3><h3>这是华东政法大学南大门进口的林荫大道</h3> <h3>I❤️ECUPL(华东政法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s Science and Law)</h3> <h3>原圣约翰大学的主要校舍得到了保护和按原样修缮</h3> <h3>一百多年前的圣约翰大学,如今大部分建筑都维持原样。</h3> <h3>华东政法大学沿苏州河的步道</h3> <h3>校园安静一隅</h3> <h3>从华东政法大学的南门出来走在万航渡路上,我们已经是从原来的苏州河北岸走到了苏州河的南岸了。</h3><h3>这是苏州河北岸的华府樟园和中山润园<br></h3> <h3>1915年,沪杭铁路在此建跨越苏州河的钢结构桥,称为“铁路桥”,全称为“沪杭铁路二号桥”。铁路桥建成后,不少周边百姓就把它当作过河的桥梁了。人在火车轨道上行走,危险性很大,于是1918年,在轨道的东侧加设了窄窄的简易的人行便道。火车开过此处就会减速,人和火车一起走。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被炸毁,1950年修复通车过人。我以前下班时也走过几次,还有骑自行车的扛着就走。第一次有点害怕,二、三次后,也就这样了。</h3> <h3>1997年,根据城市规划,沪杭铁路线迁往西边的外围,此处建设了上海第一条轨道髙架线——明珠3号线(现通地铁3、4号线),同时在其东边新建了一座贯通凯旋路和凯旋北路的桥梁,定名为凯旋路桥。2000年竣工。</h3><h3>2009年世博会前对两桥进行了综合整治。</h3> <h3>凯旋路桥与轨道交通桥两桥中间也能看见凯旋路桥铭牌</h3> <h3>中山西路三号桥南接中山西路,北连中山北路,中间的上方是内环高架桥。最早的中山西路三号桥建于1930年,是一座木结构车行桥,桥长49米。1937年“八·一三”时被炸毁,日伪当局又在原址修建了一座军用桥、在西侧另建了一座人行桥,形成平行双桥。1946年,因两桥都损坏严重,逐进行了大修和加固。1949年解放前夕,二桥再次受到狂轰烂炸,同年年底修复。</h3><h3>1958年,中山环路拓宽改造时,拆除了老桥,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桥。1960年建成。1985年市路政局对桥进行整修加固。</h3> <h3>1993年,上海启动内环线一期工程。因内环线高架路基本上是建造在中山环路上方的,所以内环线苏州河桥也就与中山西路3号桥在同一处跨河了,中山西路3号桥也同时进行全新改造,重建的中山西路3号桥分为东、西二桥。内环高架路桥与中山路3号桥东、西二桥共三桥于1994年同时竣工通车。</h3><h3>目前的中山西路三号桥已不单是一座桥了,而是三座既并行又各自独立的桥。中间一座为内环线高架路桥,高于二边的中山西路三号桥。</h3> <h3>强家角原是个村名,村庄在苏州河南岸。1827年,为方便农民到对岸耕作和两岸居民来往,村里设了义渡性质的渡口。1928年,由市公用局招标,建渡船和修码头,成为公共轮渡站。1937年,抗战期间轮渡站停航,直至1945年复航。</h3><h3>1997年12月16日,强家角桥竣工,最后一班轮渡从南岸驶往北岸,宣告苏州河最后一个渡口结束历史使命。</h3><h3>2009年世博会前强家角桥也进行了综合整治。</h3> <h3>强家角桥是座人行桥,桥宽5.5米,长51米,一跨过河。桥的南面上下于万航渡路,北面上下于光复西路。由于造的晚(是苏州河上的最后一个渡口),还是蛮干净漂亮的。</h3> <h3>走过强家角桥,我们沿着苏州河南岸走进了上海花城的沿河步道。DOHO创意园区、高大的胡柚树、市民健身场所、休闲观景台……然后是虹桥河滨花园、虹桥河滨公园……</h3> <h3>苏州河在这里转了个90°的弯,所以虹桥河滨公园的北面和西面都临苏州河,沿河步道长了,风景线也拉长了。 虹桥河滨公园对岸的整齐划一的宋家滩小区、漂亮的不锈钢波浪形护栏、古北路桥两边沿长宁路的高档楼盘,还有风景美丽的长风壹号绿地。</h3> <h3>虹桥河滨公园内休闲、锻炼、玩耍的人们</h3> <h3>对岸长风壹号绿地里,矗立着红十字爱心💗雕塑 右边的高层为上海新发展亚太JW万豪酒店(JW MARRIOTT)</h3> <h3>出了虹桥河滨公园、转至长宁路,国营上棉廿十一厂的纪念雕塑,跟真人一样大。一路上的陌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这一带混了有十几年),总算找回点记忆了。</h3> <h3>原先的苏州河,在中山西路桥和北新泾桥这5公里左右的路程之间,没有其它桥梁,只有渡口,而这一段河道的两岸有众多的工厂(我工作了十几年的上海塑料制品七厂在北岸,我刚工作时,周家桥渡口还在,记得单程一分钱),来回十分不便。所以1985年在周家桥渡口的下游、南岸的古北路尽头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一跨式人行桥,与北岸的光复西路相接,可推行自行车,桥长44米,桥宽4.7米,定名为大渡河路桥。</h3> <h3>本世纪初上海已建成了内、外环高架路,并且正在规划兴建中环高架路等骨干道路,为了加快车辆进出上海的速度,迫切需要在骨干道路之间建设几条次干道路,而大渡河桥的改建,正是规划中的罗干条次干道路中的首个项目。2004年起对大渡河路人行桥实施拆除,动迁南北两岸的居民住房和工厂等,着手改建工程。</h3><h3>2007年4月桥梁提前3个月竣工通车,并正式定名为古北路桥。</h3> <h3>长宁路引桥上看苏州河北岸,那里有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上海塑料制品七厂,数苏州河上的桥,有一半是为了它。而南岸的长宁路,过去的影子是一点儿也找不到了。</h3> <h3>古北路桥南跨长宁路直通古北路天山支路口,向北穿过长风生态园绿地和光复西路直通大渡河路。古北路桥全长735米,主桥70米,一跨过河,是目前苏州河上跨径最大的桥梁。宽度为东西双幅桥,中间间隔1米,每幅桥宽16米,共设4条机动车道、2条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宽度为3.5米,并在中间铺设了盲道。桥的两侧各设人行天桥,与地面人行道直接相连。</h3><h3>站在桥上宽敞的人行道上眺望四周,一路走来的疲惫一扫而空。</h3> <h3>桥上看苏州河上游,一路上的苏州河都是如此的干净👍</h3> <h3>这一片留下烙印的只有这高耸的烟囱(上海试剂总厂)和桥东边的大型壁画(上海火柴厂),壁画的图案为原大中华火柴公司使用过的“龙游”火花图案,非常有气势。</h3> <h3>过桥,我们又回到了苏州河的北面。</h3><h3>上海游艇会建在长风2号河滨绿地里,古北路桥的西边,也就是过去的上海试剂总厂。</h3> <h3>保留的上海试剂总厂数幢一层和两层的老厂房,现改建成了上海长风游艇游船馆和上海游艇会会所等。很复古的小洋房👍</h3> <h3>在老渡口新码头,回望下游的古北路桥。</h3><h3>古北路桥简洁、明快、大气、美观。</h3> <h3>上海试剂总厂近70米高的巨型烟囱仍保存在长风2号河滨绿地中,烟囱漆成了白色很醒目,成了这一片的地标。</h3> <h3>沿着绿地的苏州河步道走,也没找到以前的影子(塑七厂以前的消防大门就在光复西路、苏州河边)。97年3月离开后,200?年(忘了)特地来看过,那时厂房已拆掉了很多但新造的办公楼还在、古北路桥还未通车、隔壁的化工研究院还未拆……</h3> <h3>光复西路、中江路路口,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看到中江路,塑七厂是彻底消失了……</h3> <h3>回身拍一张绿地里的雕塑,这一堆的正方体里,总有一个是代表上海塑料制品七厂的吧!</h3> <h3>上海化工研究院,跨了光复西路的二边,越变越大,越来越漂亮了!</h3> <h3>泸定路桥,南通威宁路天山路口,北通泸定路云岭东路口,2010年2月竣工通车。桥长491米,主跨57米一跨过苏州河。桥宽27.1米,设双向二车道,两侧各一条非机动车道和一条人行道。</h3> <h3>走在泸定路桥上,新建的桥都比较人性化,桥上人行道也铺有盲人砖。看桥的下方二边,高楼耸立,它们都建在原天原化工厂的地界上。</h3> <h3>泸定路桥上看苏州河上游,左边是天山怡景苑和元丰天山花园(威宁路的西边),远处越过苏州河一直延伸过来的是在建的北横通道。</h3><h3>苏州河两岸的工地都是在建的北横通道。</h3> <h3>走过泸定路桥,在南岸的长宁路上拍对岸的长风4号滨河绿地和在建的北横通道。</h3><h3>上海北横通道是指上海东西走向的第二条大动脉,起于北翟路长宁路,止于周家嘴路越江隧道,采用地面、地下及少量高架的组合形式,全长19.1公里。</h3> <h3>北岸的大好风光,长风4号滨河绿地。</h3><h3>拉近看:上海苏州河游览码头,码头后面是丹巴路西面的苏宁·天御国际广场和上海苏宁环球万怡酒店。</h3> <h3>中环真北路桥的四周都是在建工地,根本没法拍到真北路桥的真身,只能看看苏州河的上游和北岸的在建工地。</h3> <h3>放大一张看看:前面高一点的是中环立交桥,蓝色的低一点的是真北路桥。</h3> <h3>真北路桥、中环路立交桥、加上在建的高架桥,好复杂。</h3><h3>这是在蒲松北路上拍的中环路立交桥</h3> <h3>今天就数到这里了,全程走了18公路、24685步,上上下下13层楼,与上次差不多啦。再选一天我们开车去数最后二座——祁连山南路桥和中环真北路桥。</h3><h3><br></h3><h3>时隔20天,雨后的第一个多云天,我们开车从天山西路上到中环立交桥。桥下是北横通道的在建工地不能拍,我们桥上拍😊<br></h3> <h3>早在1932年,这里就有一条过苏州河的木桥,名北新泾桥。1964年拆除木桥,修建了一条长80米,宽10米(2车道)的钢筋混凝土桥,仍以北新泾桥命名。1992年结合北新泾地区的排水工程,对真北路和北新泾桥进行改建,并改名为真北路桥。 中环立交桥驶上真北路桥,前面蓝色的弓形就是真北路桥。</h3> <h3>2000年,上海开始建设中环线(路),真北路桥结合中环路的建造,也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造。东西二座中环立交桥,中间夹着4车道的真北路桥,三桥一起跨过苏州河,非常壮观!取名中环真北路桥。中环真北路桥于2004年底竣工通车。</h3> <h3>祁连山南路桥,是为了在外环与中环高架路两条城市骨干道之间,增加一条起分流作用的次干道、也是为了适应虹桥交通枢纽的配套需要而建设的新型桥梁。2007年9月开工,南跨北翟路通淞虹路,北接祁连山南路。桥全长1306米,一跨过河,跨径70米,桥宽39米,为双幅桥,共设6快2慢8车道,两旁各有3米宽的铺有盲道砖的人行道。2008年10月竣工通车。<br></h3> <h3>祁连山南路桥的上、下游</h3> <h3>外环吴淞江桥是为外环高速公路跨越苏州河而建的,它与外环线一期工程同时于1997年7月开工,1998年6月竣工,10月通车。外环吴淞江桥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中间一跨过河,跨径65米,南北两跨各40米。桥为双幅桥,每幅宽度为17米。</h3><h3>外环吴淞江桥与之前数过的桥不同,它只通行机动车,无非机动车道,更无人行道。</h3><h3>我们行驶在外环吴淞江桥上</h3> <h3>为了拍外环吴淞江桥桥身,我们绕到广顺北路。</h3> <h3>广顺北路、苏州河边上拍外环吴淞江桥,蓝色的拱梁与外环吴淞江桥并无关系,它只是管道过河。</h3> <h3>外环吴淞江桥的苏州河上、下游,看上去还相当冷清。</h3> <h3>苏州河有“天然桥梁博物馆”之美誉,河流上鳞次栉比的各色桥梁是上海城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h3><h3>上篇从外白渡桥至江宁路桥,共数了16座桥(北横通道和梦清园桥不计),这次从江宁路桥开始到外环真北路桥结束,共计15座(不含江宁路桥、北横通道),苏州河全程31座桥。</h3><h3>数桥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享受的过程,漫步苏州河两岸,看上海城市的千变万化,真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