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8月26日徐州出发骑行22天于9月16日到达成都。<br></h3><h3> 短暂休整后,9月18日清早成都出发,终于踏上期待很久的G318川藏线――骑车到拉萨。</h3> <h3>成都一拉萨―2117公里</h3> <h3></h3><h3> 世上的道路有千万条,却只有这一条让人听到就砰然心动、心潮澎湃。这是连结成都和拉萨之间的一条天路,横断山脉的海拔落差特殊气候带来了地貌的多样性和植被物种的极大丰富,使得在这条道路上行路虽然艰险,风光却美到极致。</h3><h3> 在众多旅行者的眼中,它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很多人也曾说:如果你没走过川藏线,就别说了解西藏。</h3> <h3> 从海拔512米的成都到海拔3658米的拉萨,2117公里,翻越10座超过4000米的雪山,2座超过5000米的雪山。走过的不只是一条公路,而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朝圣。</h3><h3> 它的沿途风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行走其中,可以体验“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妙感觉。</h3><h3> 它又被公认为是中国路况最险峻、通行难度最大的公路,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将把这里的一切铭记一生。你只有走过,才能感受到!</h3><h3><br></h3> <h3> 成都距离雅安155公里,因坡小路况好许多骑友把这段路当做热身赛,毫无悬念的完成任务。</h3><h3> 出雅安沿青衣江逆流而上骑行80多公里抵达新沟镇,留宿新沟。夜里下起雨,清早还在下,快9点钟雨小了些,冒雨出发了。</h3><h3> 到二郎山隧道雨渐停,停车拍照。出了隧道豁然开朗,别有洞天,阳光明媚,真是应了“隔山不同天,一天分四季”那句话。骑行7个多小时下午4点钟来到泸定县城。</h3> <h3> 泸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在战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0元钱的门票让你体验红军的威风。<br></h3> <h3> 走在摇摇晃晃泸定桥的木板上,看着下面奔流的大渡河。顿时领悟到红军在那坚苦卓绝战火纷飞的年代,以不怕困难、不怕流血牺生、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h3><h3><br></h3> <h3> 康定,因一首给人无限遐想的《康定歌》而扬名世界,吸引着各地的旅游爱好者。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草原上纵马驰骋,还能感受康巴豪情。</h3> <h3>小天都</h3> <h3> 这山叫折多还真不是徒有虚名,一个弯接个弯,站在特定的地方看过去,可以看到一个像“多”字形状盘山路。折多山是川藏线上的第一座高山,垭口处的海拔4298米。</h3><h3>好多人感慨的说:折多山,折磨人的山。</h3><h3><br></h3> <h3> 站在折多山垭口,回头看看就是从这弯延、坡陡的盘山路上骑过来的,内心有点征服的快感。</h3> <h3> 折多山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山既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h3><h3> 骑行折多山海拔上升接近4000米的时候,身体感觉不舒服了:咳嗽、头晕、头疼、胸闷、心跳急速、想呕吐、四肢酸软无力。马上意识到这可能就是高寒缺氧引起的“高反”,赶紧下车停靠路边休息。推一会,骑一会,休息一会。反复推推骑骑有二公里,心里那个急呀,要是第一座山都过不去那么这一路山高路远怎么到拉萨?静静地思索一会,让身心放松,心里默默的想:绝不能失败,绝不放弃,绝不能认怂,要坚持、要挺住!</h3><h3> 调整好呼吸,翻身上车双脚有力的踩着脚踏,有节奏、有规律的深呼吸着、车轮不停的往前滚动着、滚动着、滚动着……</h3><h3> 从折多山下来,便是被美誉为摄影家天堂的新都桥,去诊所看了医生。医生询问完征状说:不是高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造成了身体不适,吃点止咳药就可以了。听了医生的诊断分析,心里非常高兴,一颗忐忑的心终于放下了。</h3><h3> 吃了药,不咳了,后来再没有发生这种现象。</h3><h3> 医生还说:在高寒缺氧的高原地区旅行,一定不能感冒,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的。看来川藏线的确不是什么人说来就能来的地方。</h3><h3><br></h3> <h3>新都桥</h3> <h3>卡子拉山,海拔4718米,位于高城理塘的背后。是318国道川西段上翻越最高的山。因为海拔高,树木稀少,常年高寒缺氧。即便是酷热六月,云雾一遮,随之而来的就是冰雹夹鹅毛大雪,顷刻间就成冰封世界。在卡子拉山一天之内历经睛朗、雨天、飞雪、冰雹四种天气不算新鲜!</h3> <h3>站在4000多米的卡子拉山上放眼望去,群山被白云笼罩,形成一片洁白的云海。</h3> <h3> 过雅江来到观景台再次见到“天路十八弯”的剪子弯山,从半山腰俯瞰(海拔4187米)曲折的胳膊肘弯,有一种震撼的曲线美!</h3> <h3>卡子拉山</h3> <h3>卡子拉山</h3> <h3> 理塘,海拔4100米,被称作“世界第一高城”</h3><h3> </h3><h3> 理塘东域门</h3> <h3>理塘</h3> <h3>理塘西城门</h3> <h3></h3><h3> 八点钟理塘整装出发,出城便是一望无际的毛垭大草原,低矮泛黄的草地绵延到远处的高山,洁白的云团从头顶飘过,仿佛在天际骑行。我们目的地是禾泥乡,行程只有57km。听司机师傅说:去禾泥乡最好中午前赶到,下午经常会有逆风且风很大。所以路上没有太多的停留。一是怕逆风,再者为了是明天一早翻越4000多米的海子山。</h3><h3> 在禾泥乡游玩了整个下午,景色很美、很诱人。晚上住在藏民家里,给我们煮了地道的酥油茶,炖了一大盆牦牛肉配土豆。酥油茶,牦牛肉味道真的好,回味无穷。</h3><h3>这位可爱的藏族小女孩放学刚回到家,欢快的跑过来和我们互动玩耍。</h3> <h3>骑友老代哥与藏族小女孩</h3> <h3>禾泥乡</h3> <h3>毛垭大草原</h3> <h3>毛垭大草原</h3> <h3>毛垭大草原上的牦牛</h3> <h3>毛垭大草原</h3> <h3> 对于海子山,有人喜其“蛮荒”,下了车便不舍离去,而有人则厌其“苍凉”匆匆离开。</h3><h3> 海子山气候异常,天气说变就变,果不其然,几分钟前的海子山还是篮天白云,几分钟后乌云便把太阳遮盖了。</h3><h3> 看这阵势大雨要来了,立刻下车穿防护雨衣,车包还没解开狂风裹着冷雨冰雹就砸下来了,倾刻间衣服淋湿了,手脚冻的麻木,身体瑟瑟发抖。</h3><h3> 好在下了十多分钟雨停了,不然,要被冻成冰棍了。</h3><h3><br></h3><h3>海子山</h3> <h3>海子山</h3> <h3> 惊艳的海子山姊妹湖相互依偎,传说是天上仙女掉落下的两滴眼泪。</h3> <h3>姊妹湖</h3> <h3> 不管你有没有走过318川藏线,</h3><h3>这张图片里的这个地方你一定很熟悉。</h3><h3>然而,现在的大桥成了这样,这下进藏的318国道断了!</h3><h3> 有一句话叫:去西藏,跨过金沙江大桥,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狱。<br></h3><h3> 因为金沙江大桥是西藏和四川的分界线,以桥心为界,一边四川一边西藏,过了这座桥就进藏了,许多游人在桥上记下名字或写下重要的话。</h3><h3> “很多人的进藏梦,就是从这座桥开始的”。虽然只是一座桥,但对于一直挂念川藏线的人来说,意义非同寻常。</h3> <h3> 10月初从金沙江大桥骑车过来进入西藏的,谁曾想,一个月后……</h3><h3> 新闻联播里说:正在抢修,大约年底可以通车。<br></h3><h3> (这个图片转自网络)</h3> <h3></h3><h3> 宗拉山是我们进入西藏后的第一座山,我们要从海拔2000米的金沙江边开始一路上坡到达宗拉山顶,足足63公里的爬坡路段一点也不含糊。关键的是这63公里路段路况极其糟糕,落石塌方不断相当的危险。</h3><h3><br></h3><h3><br></h3> <h3>烂路</h3> <h3>滑坡路段</h3> <h3>塌方路段</h3> <h3> 我们翻越了一座不起眼小山,说是小山,其实是海拔4150米的宗拉山,翻越垭口,明显发现周围的苍凉的大山都变成了红色,与村庄田园的绿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h3> <h3>巴塘一芒康</h3> <h3>巴塘一芒康</h3> <h3>巴塘一芒康</h3> <h3>巴塘一芒康</h3> <h3>巴塘一芒康</h3> <h3> 出芒康,盘山路崎岖向上,就进入澜沧江大峡谷,大峡谷的相对落差超过1000米,江水在深谷中湍急涌动,318国道在险峭的陡崖上崎岖而行,这里也开始让我们领略了318高海拔落差和艰险的一面,好在路面宽度还是非常充分,但得小心谨慎地骑行。</h3><h3><br></h3> <h3><br></h3><h3> 从芒康出来约16km,这里山高谷深,急流汹涌。在翻越拉乌山(海拔4376米)、觉巴山(海拔3911米)后又翻越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蓝天、白云、草甸、秋林,山坡上散落着牛马,还有藏民收割着青稞,随意一拍都是美图。而曲折迂回的天路,一会高入云端,一会跌入谷底,让人惊心动魄!在最险的觉巴山顶远眺,仿佛自己就在半空中。</h3><h3><br></h3><h3><br></h3> <h3>澜沧江</h3> <h3>澜沧江</h3> <h3>澜沧江</h3> <h3> 觉巴山又叫绝命山。觉巴山的险是出了名的,公路全部挨着山崖修的,稍微不注意掉进山沟里就是几百米深的悬崖。在登顶后你可以看到你骑上来的全部路段,就像巨龙一样盘旋在云端,这里就是川藏线的公路奇迹之——觉巴山天险。</h3> <h3>觉巴山</h3> <h3>觉巴山</h3> <h3>觉巴山</h3> <h3>觉巴山</h3> <h3>觉巴山</h3> <h3>东达山</h3> <h3> 业拉山从4120米的邦达镇过了垭口之后,便是著名的“怒江72拐”,又称“九十九道拐”。这些拐又急又陡不说,大多都是U型弯。每个拐都堆有积雪,稍微不注意怒江就在下面等着你,令人望而生畏。</h3><h3>再下去是怒江桥,穿过没多久,就是山下海拔3260米的八宿县了。</h3><h3><br></h3><h3>从成都到拉萨,这是一条朝圣的路,条件有些艰苦但风景绝美。</h3><h3></h3><h3>一路上尽是美丽风光与虔诚信仰,不知不觉,心灵已被净化,烦恼全都烟消云散。但是,那天在翻越业拉山垭口所经历的不平常的一天却让我始终难忘……</h3> <h3> 那天10月3日,在翻越业拉山垭口时遭遇了极端恶劣天气。</h3><h3>上午11点多,距离垭口有二公里多,天空忽然变暗并且飘起雪花。转过一个急弯后,天空更暗了灰蒙蒙地,乌云很快压过来好像天要塌了似的。紧接着刮起疾风随之而来的是鹅毛大雪,倾刻间大地变的混沌,像宠罩在浓浓的雾里,周围模模糊糊了。</h3><h3> 内地冬天也会下雪甚至暴雪,内地下雪,飘落的很轻柔,即便舞剧“白毛女”歌词中也是“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而业拉山上下的雪不是飘,是密集的、急速的呼呼往下坠,雪花落在身上像雨点。说是冰雹却又不是,的确是雪,这种下雪场景平生第一次见到。</h3><h3> 温度骤然下降,浑身冻的僵硬不停的打寒颤,带的衣服全穿到身上手脚还是似乎失去知觉。到达垭口,雪下的更大、更猛了,能见度只有十几米。</h3><h3> 从垭口下去就是川藏线上著名景观七十二拐了,惊心动魄的怒江七十二拐,十分危险(山体滑坡、个别路基塌陷、飞石危险),44公里陡峻的盘山路直下落差近2000米的怒江峡谷,这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考验。就如有句话说的一样“意外和明天不知道那个会先来”,在川藏线也是如此,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由于山高谷深与它的险,所以吸引了很多人来挑战。</h3><h3> 即便是晴好天气骑行七十二拐也需小心翼翼,况且路边没有护栏,稍微大意就会掉入汹涌怒江里。因此,这里也是是川藏线上出了名的发生伤亡事故最多的地方。</h3><h3> 不知道是下坡顶风还是逆风,雪花直往脸上打,一小会便把眼镜片遮盖了,只能看见二、三米远,这对有800多度高度近视的我来说是非常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h3><h3> 一起下山的骑友都骑到前面了,唯我落在后头。荒凉的垭口好像只我一人,心里有些发毛、发怵、头皮发炸,感觉很恐怖。没退路,只有冒险往下冲。一只手紧紧的握住车把和刹车,另只手不停的擦眼镜上的雪花,双眼紧盯路面,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狂风刮的车子揺摇晃晃,加上路面湿滑惊险不断,险象环生。过急弯、陡坡几次险些摔车……</h3><h3> 下到半山腰,骑友老代哥在一个小村子等我。村旁有家餐馆,急忙下车速请老板做了二大碗热面,我俩大口大口吞下肚。手脚慢慢有了知觉,身体渐渐暖和了。雪停转为中雨,在餐馆待了一会,看看雨小了急忙赶路要抢在天黑前到达目的地。因为高度近视是不适合骑夜路的,何况是在没有路灯且陡峭的险路上骑车。</h3><h3> 经过10多小时艰难骑行,晚上7点多钟终于到达八宿县城。</h3><h3> 这是骑行川藏线最悲催的一天,记忆最深刻的一天,最难忘的一天!</h3><h3><br></h3><h3><br></h3><h3>业拉山</h3> <h3>业拉山</h3> <h3> 骑行怒江七十二拐遇上雨雪天,能见度极差,没有拍照片。</h3><h3>这个图片是一位骑友发给我的,他比我早了一天,赶上好天气拍的。<br></h3> <h3> 川藏线是很多摄影爱好者的向往之地,一路上相机根本停不下来,但是川藏线上的这座桥不能随便拍照,否则你会被围堵起来。</h3><h3> 这座桥便是怒江大桥,是八宿县境内的一座横跨怒江的大桥,这座桥被称为川藏线的咽喉,它是国家常年战备的军事通道。而怒江大桥是318国道川藏线上唯一能够过大型车辆的桥,所以必须重点保护,附近禁止拍照和无故停车,主要是为防止敌特破坏。</h3><h3> 怒江大桥有武警二十四小时看守,桥上守卫的士兵眼睛死死盯着车内,过桥的人连大气都不敢出,更别提拍照了。<br></h3><h3> 这个照片距离怒江大桥几百米,不在禁止拍照范围。</h3> <h3>怒江</h3> <h3>怒江</h3> <h3>。</h3> <h3>吉达乡</h3> <h3> 然乌沟是川藏线上的咽喉,也被称作“死亡之沟”。<br></h3><h3><br></h3><h3>然乌沟</h3> <h3>然乌沟防落石長廊</h3> <h3> 然乌镇的景色很美,许多游客来到然乌先住下来,必去然乌湖、来古冰川游玩,然后到小镇上逛一逛。</h3><h3> 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我俩和其他骑友8人包车去了30多公里外的来古冰川,车子只能开到距离冰川3公里的地方,下面这段路需要步行过去。说是3公里足足走了有7公里,因为根本就没有路,像是看不到头的茫茫草甸,走在上面如走沼泽地,越往里走越荒凉,心里一惊一乍的。小溪多如水网,纵横交错,绕来绕去,走了2个小时才到达冰川。</h3><h3> 来古冰川带给我的是震撼、感叹与神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我敬畏!让我们共同爱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吧!</h3> <h3>然乌来古冰川</h3> <h3>然乌来古冰川</h3> <h3>然乌来古冰川</h3> <h3>然乌湖</h3> <h3>然乌湖</h3> <h3>然乌湖</h3> <h3> 坐这辆面包车来冰川的,车子过河的时候我们都下来了。</h3> <h3>然乌一鲁朗</h3> <h3>然乌一鲁朗</h3> <h3>然乌一鲁朗</h3> <h3>被美誉为“西藏江南”、“东方瑞士”圣洁宁静小城――鲁朗</h3> <h3> 鲁朗素有“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库”之美称、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不叫人想家”的地方</h3> <h3> 鲁朗距离八一镇只有70多公里路程不算远,关键要翻过海拔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傍晚刮起了大风,早早的睡了。清早起来发现鲁朗一夜之间变成银装素裹的冰封世界了。吃过早饭雪下的小了,看看路上没有积雪按计划出发。</h3><h3> 鲁朗到色季拉山垭口24公里,海拔从3300米上升到4720米,骑行难度相当大。当中一段路正在维修,路面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又因下了一夜的雨雪,路上积水严重,车辆一过泥水四溅。</h3><h3> 雪一直在下,我们一直在路上。本来色季拉山的景色很美,因为天气,能见度极差,什么也看不清,一片模糊,心里有些遗憾!</h3><h3> 4个多小时的骑行终于到了垭口,四处找标志牌想拍照留念也没有找到,后来听骑友说色季拉山是川藏线上唯一没有标志牌子的垭口。</h3><h3> 要问骑车什么时候最爽?骑友们会异口同声的说:自行车下坡最爽。三十多公里的放坡到林芝镇,真的是一个――爽。長时间握把及刹车双手已麻木和酸痛,看看时间尚早,下车休息一会,接着直奔林芝首府――八一镇。<br></h3> <h3>西藏迄今为止颜值最高的公路――林拉公路</h3> <h3>林芝市八一镇</h3> <h3>工布江达</h3> <h3> 米拉山垭口,海拨5013米,是川藏线上仅次于东达山海拔5030米的第二个最高点,也是川藏线上最后一座雪山,每一个到达这里的人都无法掩盖内心的激动,因为过了这个垭口,离拉萨只有100多公里了而且还是一路下坡,许多年轻骑友一路狂奔,当天晚上或者夜里就赶到拉萨了。</h3><h3> 我们没有往前赶,而是下榻在距离拉萨70多公里的墨竹工卡县。</h3><h3></h3> <h3>墨竹工卡县――松赞干布出生地</h3> <h3> 第二天起个大早,吃过饭,直向拉萨奔去。</h3><h3> 今天的天气很好,有蓝天白云为伴,沿着碧绿清澈的拉萨河顺流而下,沿途风光秀丽,景色怡人,一路顺风顺水的快到中午十分终于到达梦中天堂――拉萨。</h3> <h3>拉萨的母亲河――拉萨河</h3> <h3> 西藏,可以说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也可以说是永远拍不完的风景。那神圣的雪山,五彩的经幡,古老的文明……都是很多人向往的理由。</h3> <h3> 布达拉宫作为西藏的象征,是所有朝圣者心中的圣地。</h3> <h3> 来布达拉宫,不仅可以观赏宫内收藏的大量历史文物,欣赏藏民族精彩的建筑艺术,更可以在那种圣洁的氛围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h3> <h3>拉萨八廓街</h3> <h3>拉萨八廓街</h3> <h3>转经筒</h3> <h3> 大昭寺为拉萨真正的中心,也是信徒们朝拜的圣地。</h3><h3><br></h3><h3>虔诚的朝拜者</h3> <h3></h3><h3> 人生不能重来,我的意思是:那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在等什么?骑行对我来说,没有更现实的用处,也没有更深邃的意义,就是喜欢。</h3><h3> 喜欢骑行打破生活惯性,让我可以在生活细微处看见、感知到隐藏在深处的幸福。</h3><h3> 有些事只能亲身经历,有些道理需要自己去感悟。那片遥远的雪域高原,多少人把故事留在这里,多少人带着故事朝圣这片土地。</h3><h3> 于我,有生之年骑行4000多公里,历时55天,经历了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事,见到了以前从未见到过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感觉意义非凡。</h3><h3> 想做的事去做了,心里就有一种通透感,时而还有点成就感。</h3><h3> 骑行川藏线的几十个日日夜夜里,我和骑友老代哥共同经历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美好时光,值得一生去珍惜和回忆。</h3><h3> 一起经受雨雪冰霜、风和日丽。</h3><h3> 一路同行、相互帮助、同甘共苦、同吃同宿。</h3><h3> 山高、水長、路远,有困难、有艰辛、有快乐、有幸福!</h3><h3> 长我二岁的老代兄,一路上对我关心入微,视为兄弟,非常感动。借此机会,让我真诚地谢谢!</h3><h3> 川藏线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牢固。我会铭记于心,好好珍惜!</h3><h3> 如今,一切尘埃落地,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状态。</h3><h3> 纵有太多的不舍,也要踏上回家的路,可是在我内心深处仍暗流涌动,从未平静,途中经历的一幕幕,时常在脑海里浮现!</h3><h3> 是的,走过川藏线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值得一生去回味!去惦记!去珍惜!</h3><h3> 最后,我用微信里看到的一段话来结束这趟旅行吧:</h3><h3> 人这一辈子,要去看两样风景:一个是大海,一个是西藏。</h3><h3> 未曾抵达过西藏,就不算朝圣过天堂。只因为,这个离天很近的地方,在无数人的心头萦绕。</h3><h3> 拉萨,这座“日光之城”,它总有一种说不完道不尽的美丽,让你一去再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