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离斑驳的古文明一印度纪行

高山流水

<h3>2018年11月6日,我们一行平均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团开始了印度遊。悠久的文明史、辉煌的文化古迹、但到处髒乱差,厕所革命刚刚开始……种种見闻斑驳陆离,让我们这些己遍走欧美大陆,見识了那么多人文胜景、美丽风光的老人们,带着忐忑的心情上路了。</h3> <h3>美丽的飞行小姐吸引着我按下了手机按纽。印度人五覌的组合凹凸有致,宽额髙鼻大眼,个个漂亮,掩盖了皮肤的暗黑。这成了我们后來一路捕捉的景观。</h3> <h3>经过八个小时的飞行抵达印度首府徳里机场。仰望机场大厅,优雅的佛手向客人召唤,浓郁的宗教气息扑面而來。</h3> <h3>五星级宾馆与国内外同级宾馆比毫不逊色。西式早餐也都满足了我们这些走南闯北的老饕们的须求。要知道,这顿早餐就是评判接待水准的标准啊!</h3> <h3>但紧接着赴景点的路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街景:简陋的粗布搭建起來的穷人的棲身之所,比比皆是。但人们安贫乐道,随遇而安。</h3> <h3>本团的旅游线路除了流行的印度北部金三角,即展示公元十 二三世纪伊斯兰教文明的徳里、阿格拉、斋蒲尔线路之外,增加了东部公元前五世纪诞生的佛教胜地。有些寻根祭祖的意味吧,毕竟佛教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h3><h3>乘坐一个半小时的飞机后再乘大巴走一百公里抵达王舍城,公元前五世纪释加牟尼悟道传道的佛教圣地。</h3><h3>这是佛佗的纪念神像,象他本人倡导的风格:简洁、质朴、肃穆。</h3> <h3>释迦牟尼与西方的耶酥基督一样,用自身的受苦受难体悟了人生的真谛,寻找到了人类的心理依归和道德規范,同样是人类最伟大的先哲。</h3><h3>在这样一位先哲悟道的圣地拜上一拜,不虚印度之行!</h3> <h3><br></h3><h3>佛教虽产生于印度,但墙里开花墙外香,只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孔雀王朝辉煌了几百年,至今早己成为印度的非主流 宗教。只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仍被尊崇为国教。</h3><h3>这是佛佗当年讲道并生活过的竹林精舍,仅剩下了关于圣人的传说。</h3><h3>佛教在印度的兴衰也决定了当年遗迹大都消失破败。</h3> <h3>回程路上,看到洗衣工人在河边洗衣,方式原始,台阶就是甩干机。</h3><h3>印度人的安贫乐道或是缘起于它独有的种性制度吧。考古发现:印度曾在五千年前诞生过成熟的城邦文明,但同人类很多古文明一样神秘消失。直至三千多年前从欧洲乌拉尔河南部及中亚遊弋过来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定居于此,他们盛行婆罗门教即后来的印度教,其内核就是种姓制度,用以优化稳固雅利安人的种族优势地位。</h3><h3>佛教即是提倡众生平等才从印度教中分离出来,但印度教的强大贯性终究削弱了佛教的影响。</h3> <h3>第二天,参覌历史悠久的那烂陀学院。这座建于公元五世纪的佛学院是在这座阿育王塔的基础上扩建的。阿育王是公元前三世纪第一个统一印度的孔雀王朝的国王,他文治武功,扩大孔雀王朝的版图,宏扬佛教,彪炳印度历史,是类似中国秦皇汉武式的人物。</h3> <h3>那烂佗学院存续数百年,于公元十二世纪被伊斯兰入侵者烧毁。英国人十九世纪发现遗址,参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详细记录才证实了学院的真伪。可以说是西方人的探险精神加上中国人的实证考据功力才催生了这个伟大的考古发现。它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学院規模宏大,曾同时吸收上万名各国的学生学习佛学以及其他科学知识,并收藏有以百万册计的佛教经典。它当时引领着整个亚洲包括中国的文化潮流绝不是虚言。汉唐尊佛教为国教,北魏时期的石雕壁画艺术(敦煌 龙门石窟 云岗石窟)占据世界艺术潮头,都源于印度佛教的传入。</h3><h3>根据玄奖的大唐西域记改编的西游记更是滋育了几十代人直至我辈。孙悟空的天馬行空上天入地直捣天庭的精神绝非产生于我大中华端正方值的文化之中。孙悟空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现代意识的形象,这得益于多种族文化的交融,</h3> <h3>这是学院的寺院遗址,学院里建有大量寺庙,一边培养学生,一边著经立说。当初玄奘从这里带回并释注了大量佛教经典。</h3> <h3>宗师讲学的广场,极一时之盛。比较古代中国,没有宗教传统,所有的教育都局限在私塾里,学习更为了实用,缺乏了大学里建立科学信仰的氛围和气场。</h3> <h3>中国政府在王舍城建立的玄奘纪念堂。玄奘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除了他个人天赋异禀,博学多才,他身前身后成千上万的学子遊学西天取经,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开放兼容的大唐盛世。</h3> <h3>纪念馆正面墙上的装饰画,勾画了玄奘的一生,制作极其精良。</h3> <h3>下午坐缆车上灵鹫山寻访释伽牟尼的踪迹。简陋的车体让人心惊肉跳。</h3> <h3>半山腰上据传是佛佗悟道的地方。</h3> <h3>下山的路上几只猴子在安静的覌望,这是印度特色,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不惊不咋。</h3> <h3>今天是在菩提伽倻参覌摩诃菩提寺,菩提伽倻因为二千多年前一位圣人在菩提树下顿悟得道,从而得名并成为佛教胜地。</h3><h3>菩提寺不象印度教的寺庙叠式造型,它锥顶,高达五十多米。它也迥异于中国佛教寺庙宏阔的型制,外壁上它没有印度教寺庙雕琢了那样繁多的神象,只有少量的佛像,应是佛佗和他的弟子。但是布局巧妙的凹凸几何图型使寺庙更具立体感,据说这些几何图形是仿照庙宇的门而设计。</h3><h3>寺庙建于阿育王时代,几经损毁,几经重建。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时,评价它留有公元五六百年以来修复的痕迹。它是佛教界公认的佛佗第一圣 地。</h3> <h3>塔内的空间很小,佛佗像据说是被藏传佛教徒包裹上了金色。</h3> <h3>在千古圣人面前留下宝贵的合影。</h3> <h3>这是那棵佛佗经历苦难的修行终于得道的菩提树,在树下虔诚地拜一拜,也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信仰的人。</h3><h3>历经两千多年,这棵树 应是移栽复制而來。它象佛佗一样,己经是当代人无法企及的神话。</h3> <h3>在庄严崇高的佛塔下放松一下身心吧。</h3> <h3>念经拜佛的僧众数以千百计,但这一片红色最为耀眼。他们大部分是跟着达頼在印度定居的嗽嘛教信徒及其追随者,几十年归不了家,这里是他们的寄托吧。</h3> <h3>寺庙周围五体投地的男女信徒或许要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朝拜吧。</h3> <h3>围绕菩提寺,各国佛教徒修建了几十座寺庙,其中一座最大最雄伟的中华大觉寺即是达赖修建的。看來达赖亡命天涯,仍不忘中华之大。</h3><h3>至此,完成了在印度探访佛教的寻根之旅。比之后來在东部金三角地区看到的印度教、伊斯兰教的富丽、华美、浪漫,佛教遗址呈现的是质朴 、静谧、出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