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漳溪河

翁毅

<h3>一河一桥一扁舟,一杖长竿一寸钩。 一壶老酒一袋烟,一人独占一江秋。 &nbsp;<br></h3> <h3>板凳桥,又称人字桥,位于婺源县思口镇,是当年古徽州重要的官道之一,横跨在美丽的漳溪河上,见证着漳村数百年的沧桑。 千古徽商往来,行走桥上,留下无数脚印。水来水往,潮涨潮落,板凳桥就像一幅山水画卷,书写下青山的心驰,碧水的神往,讲述着沧桑岁月的故事。 漳村和顺楼民宿的老板王叔和自小在河边长大,他家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知晓板凳桥已有近千年历史。 桥由36个大板凳相继拼接,每个板凳长5米,每个板凳由10根原木捆绑捆扎而成。人字而立的板凳腿做为桥桩支撑桥面,全桥总长约180米,横跨整条漳溪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长板凳桥”。 桥建于南宋末年清代时期,是婺源、休宁、黄山等地徽商往来的重要商道。板凳桥在每年五、六月份逢漳溪河汛期时,都会被水冲毁。十年前,当地政府在漳溪河上游建造了一条石桥,但每逢在汛期后,漳村的百姓依旧重新搭建板凳桥,方便村民进山耕作。年年周而复始的“搭建—冲毁—搭建”,不仅让漳村板凳桥有了生命轮回之意义,也成为漳村最为有名的旅游形象符号,屡屡在国内摄影大赛上获奖。<br></h3> <h3>漳村村民王利保,今年51岁,是漳村第四村民小组长。8年前,静卧千余年的漳村板凳桥,迎来一拨又一拨的各地游客。小船渔舟,撒网捕鱼,成为摄影家热捧,也成为商机热点。王利保也带上斗笠、穿上蓑衣、撑上鱼舟,成了各地游客和专业摄影者镜头里的漳村渔翁。 相传之间,来找王利保拍摄影作品的摄影者越来越多,眉眼里全是笑意的王利保絮叨:日子比过去强太多了,坐在家就有电话找上门谈生意。 若有出镜任务,凌晨三四时王利保就会起床,仔细洗头洗脸,修剪整齐那一把小胡子,最后带上道具斗笠、蓑衣和烟斗等着,怕误了人家的拍照。 村民成了摄影模特,一干就是七八年,对光线、角度、动作、表情,甚至气势、眼神等等都很有认识和讲究。但王利保说,我还是兼职啊,村民小组还有我的正事要做啊! 农民兼演员的生活,将原本宁静的乡野生活涂抹上一层鲜丽的色彩,在耕耘与造型间,生活变得更加美滋滋的。 桥在河上过,人在画中走。 走在板凳桥上,仿佛走进田园牧歌。远处青山,近前碧水,一河、一桥、一人,皆成美景。河面平静如镜,瑰丽轻抹,由浅至深,渐成湛蓝。 夕照下,芳草凄凄,和美静谧,像是步入梦中。 这一刻感觉到,世间的美,有千万种。 内心至美,才是大美。&nbsp;&nbsp;<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