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潋滟荒原,旖旎山谷,厚实草甸,滂沱江河,迷幻山洞,可望不可及的世界级大峡谷,无数奇幻生灵的繁衍生息……它们源源流长,让人类恋恋不舍,迷茫、神奇和无限的遐想。遐想,探索,致敬,每一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h3> 探洞,一直是个梦想。此行目的地是两棚底鬼洞,提心吊胆的,谈谈不定的心情出发</h3><h3> 到达目的地后下车站定判断进洞方向,迅速来到入口处。因为有没带全的装备,又匆匆拿了一趟装备,装备全了,领队带领大家进入洞穴。</h3> <h3><font color="#39b54a"><b> 鬼斧神工之钟乳石</b></font></h3><h3> 一段进入洞口通往大厅的通道,没有下降和上升,虽是砂土路偶有凹凸,但路面还算宽敞。依稀可见透明水珠微微垂坠,在微弱头灯光线的掩映下,晶莹剔透,甚是好看。</h3> <h3>钟乳石大都长在岩洞的阴暗处,山液流下而形成,空中相通,有六到七寸长,像鹅翎管状,色多为白,略微有点红。乳水滴沥不停,一边滴落一边凝结。据说每一个钟乳石都开始于一滴载有矿物的水滴,水滴落下,会留下极薄的一点方解石圈。随后,接下来的水滴继续留下新的方解石圈。方解石圈形成很细的中空管子,由于碎片被堵住,水不得不从外面流过,沉淀出更多的方解石,形成锥形的钟乳石。而每一块钟乳石都要经历几万年的长期沉积,不断变迁而形成。</h3> <h3>钟乳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对人类世界的一种恩赐,为满足内心新奇欲望前来“探洞”已是一种打扰,不留下一根毛发,不带走一粒尘埃才是做人的本分。</h3> <h3>洞内岩壁上散居着各式各样的古老石块,可谓怪石嶙峋,有的仿若荆棘丛生的热带雨林,有的仿若一场血雨腥风后的革命战场,有的悄然走过,有的永远驻足。我无法辨析这些尘封着历史印迹的自然万物,只在心底陡增一丝丝敬仰。</h3> <h3><font color="#39b54a"><b> 鬼斧神工之“水晶”与地下河</b></font></h3><h3> 岩洞内顶壁或侧壁偶有泉水低落,靠近洞穴出口处温度偏低,长时间落下的水珠一部分凝固成冰,一部分渗进岩石,由于洞内恒温,冰层逐层堆积,洞内类似“水晶”的巨大冰珠依稀可见,死死地捍卫在垂直而下的岩壁上,头灯光线遇之反射,总让人有种发现五彩斑斓的大钻石的错觉和满足内心小虚荣的快感。</h3><h3> 岩洞底部与溪流的河床齐平,洪水的不断冲刷,也使洞穴不断扩大。最底部我们见到地下河。</h3> <h3><font color="#39b54a"><b> 鬼斧神工之蝙蝠</b></font></h3><h3> 蝙蝠洞为多层平洞,由竖井相连接,部分路段有水,洞穴厅堂宽敞。我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冬眠中的蝙蝠。</h3><h3> 后脚爪勾住岩壁,身体倒挂,头朝下,唇角微翘,酣睡的像个婴儿,美梦中荡着秋千。这,就是冬眠中的蝙蝠。冬眠,是自然动物生存斗争中对不良环境适应的一种生存方法,当气候苦寒、食物极其缺乏时,许多动物就进入冬眠,蝙蝠也不例外。有研究表明蝙蝠倒挂的睡姿,使它的身体不会碰到冰冷的岩壁从而保持身体的温暖,还能在遭遇危险时快速轻松起飞,不至于逃命时仓皇不堪。蝙蝠冬眠时它的新陈代谢的能力也会降低,呼吸和心跳降低到每分钟仅有几次,除此之外,血流减慢,而体温也会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持平。但蝙蝠冬眠不深,冬眠期有时还会排泄和进食。若冬眠的蝙蝠被惊醒,会瞬间满血复活,它的各项身体功能和指标会立即恢复正常。</h3><h3> 记得日本曾经有一则报道,研究者苦寻“失踪”的蝙蝠群,结果在日本四国岛山中的一处人造隧道中找到了约4000多只正在冬眠的蝙蝠。更为神奇的是,研究表明蝙蝠有“延迟受精”的现象。</h3> <h3> 此行虽没能见到群居蝙蝠冬眠的壮观景象,但能亲眼目睹蝙蝠倒挂式冬眠,心里实在是心满意足。看清雷达的原型启发――蝙蝠的耳朵和嘴巴,但因光线不足而不得。不便过多打扰,悄悄拍照后轻声离去。</h3> <h3><font color="#39b54a"><b> 鬼斧神工之重生洞</b></font></h3><h3> 连接洞口的是几十米低矮通道,通道先宽后窄,形似沙漏。下侧“玻璃罩”与山洞豪华大厅接壤,前进时需坐卧或跪膝爬行,如果你是标准的“九头身”,那么对不起,请收起你那令人艳羡的大长腿,做匍匐状,或蠕行。这个时候切忌不要乱翘屁股,因为你无法精准测算臀部翘起后与洞穴挂壁物的亲密程度,一不小心,真的有可能被洞穴挂壁物的亲吻搞得魂牵梦绕,裤子挂在那里,想走也走不了。</h3> <h3>爬出来异常艰难</h3> <h3><h3>真的有点费劲了</h3></h3> <h3> </h3> <h3> 我初来乍到的惊喜与刺激,无论你上肢怎么挖,下肢怎么刨,都无法找到受力点前进后,五分钟后恐慌便一股脑地席卷而来。若是十分钟你还不得挣脱,心里就开始没底的默念金刚经了。恨不得那一刻你就是被压了五百年的孙猴子,只等下一秒高富帅的唐长老揭开封印,破土而出,一展拳脚。</h3> <h3> 庆幸,体重不过百的我出来还算顺畅,若当成是一场拔萝卜比赛,我顶多也就是个细长的胡萝卜。胖了就痛苦了,费点劲了。</h3><h3> 一行人在狂笑中捂着因笑肌频繁收缩而略显疲倦的腮帮子走向下一步走了。</h3> <h3> 另外友情提示一下,体重过二百的君主们,此路不通,请默默绕行,除非你会缩骨功,不然卡在洞口这事传出去对谁都不好,你懂的。因为即使唐长老再高度近视加散光,也不可能把一头棕熊看成是猴子的,可能唯一你有盼望的结果就是等着被山涧里猎猎作响的冬日大风吹傻饿瘦,然后自己踽踽爬行而出。到时候你妈还认不认你,这事你要先问问你妈,心里也好做盘算不是。</h3><h3> 不过,如果此凡情形下200斤的你无需借助外力还能爬出来,我一定敬你长了一身假肉。</h3> <h3> 因为体力和时间关系并未探索完毕。但在类似于重生洞这样很多的艰险路段,同行的壮士们颇为辛劳,很多峭壁上搀扶、托举、指导,领队、……虽不能一一对应,但也着实在心里默默的千恩万谢过亿的N次方。谢谢你们,洞穴里的外来“矿工”。</h3> <h3><font color="#39b54a"><b> 鬼斧神工之真正的黑洞</b></font></h3><h3> 户外探洞,是一种挑战,洞况难测,意外情况也是甚多。比如突然的照明设备故障,那是致命的危险因素之一,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加之洞内结构极其复杂,别说寸步,寸之寸步都难行。</h3><h3> 仿佛患了一场幽闭恐惧症,我陷入了深思中。</h3> <h3> 其实,相对于对洞穴奇形怪状风光的探索与认识,对自己的认识才是更大的挑战。</h3><h3> 在探索的过程中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下一步会看见什么,会发现什么,会发生什么,能满足你无限的想象,就是不断探索。探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探索未知。</h3> <h3> 很多时候,生活就像一次次探洞。目标并不会像预期的那样伫立眼前。最终到达的终点是什么,下一刻的故事情节是什么?旅途的风景是什么?是雀跃欢欣的惊人发现或是同样让人震撼的艰难挑战?是欢天喜地或是垂头丧气?在洞穴里,你可能是岩壁第一个欣赏者,可能是一种怪异穴居动物的发现者,也有可能是第一个面对黑暗时无法拯救自己的遇险者。</h3><h3> 余光中老先生说: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h3><h3> 旅行,是一种沉淀,一种思考。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充满求知欲望,心怀敬畏,也要相信自己。在未知面前谦恭谨慎,在危险来临前学会应对,不盲从,在能力范围之内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努力就能登上峭壁,爬出洞穴。相信自己,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才能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面对生活。</h3> <h3> 在月色掩映下挥手告别。再见,山谷,再见,洞穴,再见,蝙蝠。再见,我们队友,我们的领队,祈愿您幸福,安康。</h3><h3> 菊 写于2018.11.25</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