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西班牙·葡萄牙之一(塞戈维亚-托莱多)

老张

<h3>2018年10月11-23日随国旅“世遗古城之约”团开始西班牙+葡萄牙走马观花游。因10月12日是西班牙国庆日马德里皇宫不开放,我们行程改为先去塞戈维亚和托莱多两城。照片是去塞戈维亚路上的风景。</h3> <h3>塞哥维亚的罗马大渡槽约建于公元53年,被完好地保存下来。曾是塞哥维亚城的框架。大渡槽的两层拱门别具特色。这里还有约建于11世纪的城堡和16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塞哥维亚坐落在卡斯蒂利亚省中部,马德里西北方大约100公里的地方。它是个古老雅致的小城镇,一半是山,一半是平原。由于它的许多独特魅力,城镇里狭隘而蜿蜒的街道上几乎总是挤满了游客。塞哥维亚旧城和输水道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 <h3>罗马大渡槽建于古罗马图拉真大帝(公元53-117年)时代,至今完好。渡槽用土黄色花岗岩干砌(不用灰浆)而成,坚固异常。渡槽全长813米,分上下两层,由148个拱组成,高出地面30.25米,气势非凡。最初罗马人建造这座渡槽的目的,是将18公里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饮用。为此,古罗马工程师开通了平均坡度为1%的运河。按他们的方式,唯一的天然障碍就是如何跨越克拉莫尔河。为了跨过这一天堑,到达城市坐落的坚固岩层,他们不得不采用大块的砖石,分四部分建成。输水道是由被128根柱子支撑着的双层拱洞构成。输水道顶端是水渠,到现在还在引导流水,起初断面标准是30X30cm。后来15世纪末,主教命令将其修整,之后一直维修利用至今。1929-1930年,顶部改建为水泥槽,原物遭到很大破坏。近年在水道石柱地基出土的文物似乎证实了塞哥维亚输水道修建于公元50年前后。这座令人惊叹的双拱建筑镶嵌在壮丽的古城之中,成为塞哥维亚骄傲的象征。</h3> <h3>塞哥维亚圣马丁广场是塞哥维亚最有魅力的小型广场之一,广场上有一座14世纪的塔式建筑,还有圣马丁教堂。</h3> <h3>圣马丁教堂</h3> <h3>广场上立有一尊雕像,是胡安。布拉沃的雕像,他是1520年和1521年在光复运动中的一支叛乱者武装的领袖。</h3> <h3>塞戈维亚城市景色</h3> <h3>古老的大门</h3> <h3>古老的路标</h3> <h3>塞戈维亚大教堂(Catedral de Segovia)有“大教堂中的贵妇”的美誉,是西班牙修建的最后一座哥特式建筑。教堂中一座名为“慈悲”的祭坛雕塑由胡安•德•胡尼在1571年制作。</h3> <h3>塞戈维亚大教堂,1985年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塞戈维亚大教堂外观</h3> <h3>塞戈维亚街景</h3> <h3><p>塞戈维亚马约尔广场</p><p>这里曾经是伊莎贝拉一世加冕为拉斯蒂利亚女王的地方。广场周边还有1610年建造的塞哥维亚市政厅和建于1917年的胡安•布拉沃剧院。<br></p></h3> <h3>圣弥额尔教堂</h3> <h3>塞哥维亚城堡位于塞哥维亚城西端,城堡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当时西班牙北部城市卡斯提尔(Castile)的要冲上,临崖而建的塞哥维亚城堡(Alcazar de Segovia),因战略考虑,拥有绝佳的视野,入口还有10多公尺深的护城河,以防范敌人攻入城中。这座城堡始建于12 世纪,但15世纪初才有比较积极的建筑动作,完工时间约在1455年,不过,这里曾在1862年发生火灾,因此目前所见大部分为19世纪的重建结果。由于古堡的独特地理位置所以在西班牙不同的历史时期,城堡总是各种势力争相抢夺的对象。</h3> <h3>蓝色的屋顶是城堡的特色之一,采用下方河流里一种称为“ fisara”的片岩为材料,这种岩石会在光线底下产生金属般的光泽。只是,看见这座城堡的人不知是否觉得眼熟。据说当年迪士尼就是以它为蓝图,设计出白雪公主的城堡。无论如何,城堡居高临下的地势,提供游客饱览塞哥维亚城内和附近平原风光最佳的位置。城堡之外则被茂密的植被包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西班牙皇家城堡,塞哥维亚城堡始建于12世纪,在14世纪上半叶经过了大规模的扩建。在城堡中,摩尔文化的痕迹处处可见,在许多房间都常常可以看到以明丽的颜色在石膏的背景上绘制的摩尔文化中常见的繁复的装饰。经过了几个世纪的不断改建,现在整座城堡已经成为一个融宫殿建筑和军事防御建筑为一体的古典建筑。</h3> <h3>城堡上古老的兵器。</h3> <h3>入口还有10多公尺深的护城河,以防范敌人攻入城中。</h3> <h3>塞哥维亚城堡前广场上的雕塑。</h3> <h3>塞哥维亚城堡前广场上的雕塑。</h3> <h3>古堡外的景色,路右边有一个小教堂,路左边是修道院。</h3> <h3>塞哥维亚城堡前看大教堂。</h3> <h3>母狼雕塑</h3><h3>罗马的居民把象征凶残的狼作为这座文明城市的城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公元前8世纪时,当时特洛伊城被希腊人攻陷后,特洛伊王子埃内亚漂洋过海,逃到意大利,以后就在那里生活,不料他的后代发生了内乱,阿穆留斯篡夺了哥哥侬多米尔的王位,并把侬多米尔赶走,杀死侄儿,强迫侄女西尔维亚充当女祭司.女祭司是不准结婚的,但西尔维亚却偷偷得和战神玛尔斯结婚,生了一对孪生子.阿穆留斯知道这事后,杀死西尔维亚,将孩子装入箩筐里,丢进台伯河.</h3><h3>幸好这时河水水位下降,箩筐被搁浅在浅滩上,两个婴儿没有被淹死.婴儿的啼哭声引来了一只母狼,母狼不仅没有吃掉孩子,反而把他们衔回山洞,用自己的乳汁细心哺养.后来,一位牧羊人发现了这对婴儿,便把他两带回家去,起名叫罗慕洛和勒莫斯.罗慕洛和勒莫斯长大后,练就一身武艺,杀死了阿穆留斯,把王位交还给外公侬多米尔.以后他两来到台伯河边早先获救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新城就用罗慕洛的名字命名,叫做罗马."罗马"由"罗慕洛"的音演变而来.传说命名日在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古罗马人就把这一天作为开国纪念日.</h3><h3>以后人们为了表达对古罗马历史的深厚感情,在公元前6世纪用青铜雕塑了一尊母狼像.到了公元16世纪,人们又做了两个正在吮奶的婴儿的雕像放在母狼的的腹下.艺术家赋予这只母狼很多的人情味和母爱的天性,这不仅是一个具有民族历史意味的纪念碑雕塑,也是一件珍贵的古代艺术杰作.</h3><h3><br></h3> <h3>下午乘车来到托莱多古城,路边停车拍照古城全貌,据说是最佳拍照地点。</h3> <h3>托莱多古城位于西班牙卡斯蒂亚•拉•曼查的自治区的托莱多省,英文名称:Historic City of Toledo ,于198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它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几种文明荟萃之地,因此被誉为“三文化”名城。</h3> <h3>托莱多城保存着一系列十五六世纪西班牙黄金时期的重要建筑,其中包括托莱多大教堂。托莱多大教堂是西班牙著名的教堂,位于马德里以南70千米处的托莱多城内。这是一座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风貌的古建筑,是当时西班牙基督教会的第一大教堂。它于1247年动工,采用了当时在西班牙教堂中很少用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形式,1493年完工。教堂有主座堂及周围的小教堂、唱诗班席位、半圆形后殿、珍宝馆、绘画馆、钟楼等几部分。主座堂及周围的22座小教堂是整座教堂中装饰最豪华的部分。尤其是主座堂大祭坛及祭坛顶部的圆形穹隆更具特色。</h3> <h3><p>托莱多老城鸟瞰图(卫星图片)</p><p>托莱多古城地势险峻,建筑在山崖上的城区被泰加斯河三面环绕,由三座古桥通入城区。老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所有风景在步行范围之内。</p></h3> <h3>托莱多古城堡气势雄伟,坐落在托莱多的制高点上,16世纪中叶时是查理五世国王的王宫。城堡呈正方形,四角有四个方形尖顶塔楼,登塔楼极目四望,远近景物一览无余。数百年来,这座城堡刻划着西班牙民族盛衰史的各种印记。1936年爆发的历时三年的内战,这里也曾是重要的战场之一,城堡四周的累累弹痕,至今依稀可辨。<br></h3> <h3>托莱多城堡鸟瞰图(卫星图片)</h3> <h3>托莱多的圣马丁桥 (puente de San Martín) 建于十三世纪,桥头矗立两座防卫塔,属哥特风格。</h3> <h3>山坡上深色的房子是圣诺望皇家修道院。</h3> <h3>圣莱奥卡迪亚教堂</h3> <h3>教堂入口</h3> <h3>教堂前广场上雕塑</h3> <h3>圣多美教堂是14世纪住在托莱多的阿拉伯人所建的穆德哈尔风格的建筑。其名声主要来自珍藏在此的格列柯的名画――“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这是格列柯的代表作,被认为是世界名画之一。此画是1586年圣多美教堂的神父托格列柯所画,以纪念已死去200年、曾为各教堂奉献大笔资财的托莱多贵族奥尔加斯伯爵。该画明显分成上下两部分,下喻人间,把当时最显赫的贵族、教士及社会名流均列在其内,作者的儿子也在其中。画面上,16世纪的人居然出现在14世纪死者的葬礼中等一些令人费解的笔触,显示了作者的绘画绝技。</h3> <h3>“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这是格列柯的代表作,被认为是世界名画之一。(网上照片)</h3> <h3>教堂入口</h3> <h3>耶稣会教堂(圣伊尔德文索)</h3> <h3>耶稣会教堂的拱顶。</h3> <h3>耶稣会教堂边的古老建筑,像是展览馆。</h3> <h3>耶稣会教堂边的古老建筑,像是展览馆。</h3> <h3>托莱多大教堂建于1227年至1493年,内部装饰完成于18世纪,主体为哥特式建筑,内部装潢吸收了穆德哈尔等其他风格,可以说是一座各种建筑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庞大建筑群,是西班牙最大教堂之一,也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住地。教堂正站左侧钟楼高90米,上挂一口17515公斤重的大钟(铸于1735年)。主堂长112米,宽56米,高45米,由88根大石柱支撑。主堂周围有22个祠堂。大教堂的唱诗室位于主堂中央,唱诗班的两排座椅为西班牙木雕艺术之珍宝,下排为哥特式,上排为文艺复兴式,两种艺术风格水乳交融。下排座椅上方刻有54幅连环画,生动地记载了光复战争中收复格拉纳达的历史场面。</h3> <h3>托莱多大教堂鸟瞰图(卫星图片)</h3> <h3><br></h3> <h3>托莱多市政厅</h3> <h3>托莱多市政厅</h3> <h3>市政厅前有一个长方形水池,透过水可以看见下面的现代美术作品。</h3> <h3>商店里的工艺品,遗憾没有买个回来留作纪念。</h3> <h3>古城内小巷街景</h3> <h3>站在扶梯上看古老的城市。</h3> <h3>十三世纪保留下来的古城墙。</h3> <h3>十三世纪保留下来的古城墙。</h3> <p class="ql-block">因时间有限托莱多古城还有几处景点没去,发个照片了却心愿。</p><p class="ql-block">比萨格拉门是托莱多城的正门,建于16世纪中叶。门上刻有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王徽,前后门之间为兵器院,院内竖有卡洛斯一世塑像,墙上刻有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给托莱多城的题辞:"西班牙之荣耀,西班牙城市之光。</p> <h3>太阳门是托莱多观光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它建于13世纪,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高大,宏伟,挺拔。之所以叫太阳门,有两种说法:一是称门上有太阳、月亮的图案;二是称阿方索十世时代星象测量结果,此门位居子午线零度上,从日出到日落,日光总照着此门。</h3> <h3>圣诺望修道院始建于1477年,完成于1504年,考虑到托莱多的绝佳地理位置,和当初西哥特王国故都的地位,才被兴建于此。而当初之所以要兴建这个修道院,则是为了庆祝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儿子胡安王子出生,以及在1476年决定性的托罗战役中战胜葡萄牙军队。该修道院几经损坏和修复,于1954年重归方济各会。这座哥特式建筑在托莱多深受旅游者的欢迎,修道院中的连廊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是别有一番美丽。(网上照片)</h3> <h3>圣诺望修道院内庭院。(网上照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