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1月29日,我参加了中航工业304所离退休党总支组织的参观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活动。</h3><h3> 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燕山余脉歪坨山下。焦庄户村在战争年代隶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据地的必经之路。</h3><h3> 本美篇中使用了缪戎书记等人的照片,向他们表示感谢!</h3> <h3>我们一边听那里的讲解员讲解,一边仔细看展出的图片和实物。</h3><h3> 焦庄户地道,是焦庄户人民在与敌人斗争的战争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的。他们把初期简单的隐蔽单口洞连接起来,在地道内设计和安装了单人掩体、会议室、水缸存放处、陷阱、翻板、碾盘射击孔、地道射击孔、猪圈射击孔等生活设施和战斗设施,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形成了南到龙湾屯、唐洞、北到大北坞的长达23华里的地道网。</h3><h3> 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为后人留下一处永恒的、宝贵的历史财富。在展馆内收藏了许多革命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的各种工具、民兵使用过的各种步枪、手枪、地雷、手雷、土枪、土炮、红缨枪、钩杆子、大刀;当年群众支前使用过的纺车、鼓风机、织布机、水缸及各种农具;卫生所使用的药箱、部队首长使用的文件袋、照相机等。</h3><h3> </h3> <h3>挖地道的原因</h3> <h3>焦庄户百姓在挖地道</h3> <h3>在地道内开会</h3> <h3>焦庄户民兵的地道歌</h3> <h3>驴槽内的地道出入口</h3> <h3> 焦庄户村长马福和村民一起挖地道</h3><h3> 1943年,抗日战争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冀东抗日根据地有了新的发展。4月,焦庄户公开建立了村政权,马福担任村长。7月,成立了平三蓟联合县,焦庄户一代属于第四区。</h3><h3> 一天平三蓟联合县第四区区委书记王田对马福说:“眼下你们村来人这么多,得想个办法保证安全啊!”“那倒是。”马福搔了搔头皮,说:“有一次鬼子清乡,老百姓就把一个干部藏在白薯窖里,把敌人糊弄走了。”</h3><h3> 王田听了,眼睛一亮,和马福商道:“你还别说,这也是个办法。我看你们干脆多挖几个洞,遇到紧急情况,也可暂避一时。”</h3><h3> 马福一听有理,就找干部们商量,白天选好房旮旯、墙背后等不显眼的地址,夜里就悄悄地动手挖起来。第一个洞挖在韩义家,第二个洞挖在焦克敏家的羊圈里,第三个洞挖在马文藻家的猪圈中……这种洞上口小,底下大,下去一个人往里一蹲正合适。在洞口横上一根棍,再蓬上一些碎柴禾,什么也看不出来。这年冬天,敌人突然包围了村子,马福没跑出去,就钻了隐蔽洞,还真躲过了敌人的搜捕。事后他还真有点后怕。心想:人蹲在洞眼里,就像只蛤蟆,要是被敌人发现了,动不能</h3><h3>动,打没法打,还不象小鸡子一样被人家抓住。想到这里,他又找到王田商量说:“我想把洞再挖深点,挖长点,就跟煤窑的巷道似的。敌人发现了,就往里钻;他要敢下来,就跟他拼。这样不就保险了吗?”“对!”王田一听马福的主意,非常高兴,跟着补充说:“还可以多开几个洞口,敌人从这个口进来,还可以从另一个口跑!”</h3><h3> “行,就这么办!”马福告别了王田,回到村里,就一边找人设计方案,一边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一户一户的动员。</h3><h3> 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他们制定了出工付酬的办法,同时合理组织劳动力,民兵派出</h3><h3>小分队,经常到据点骚扰敌人,掩护群众挖地道;儿童团在村口站岗放哨,不让生人进村;</h3><h3> 青壮年下地道挖土,老人妇女在地面装筐运土。一场开挖地道的人民战争打响了。</h3><h3> 地道挖进半里多地的时候,里面的灯灭了,掏土的人也感到呼吸困难。他们就发动大家</h3><h3>想办法,挖了通气孔,解决了问题。经过一冬天的奋战,地道从村里掏到了村外,顺着土坡、坟墓等有利地形开了洞口,还修了暗堡,村里的地道和各家的隐蔽洞相连,村外的地道往南通到了唐洞,地道工程基本完工。</h3><h3> 1944年4月,地道刚修好,日伪军就来扫荡,民兵们利用地道打得敌人大败而逃。后来</h3><h3> 敌人发现了洞口,往里熏烟、灌水,虽没造成什么损失,可也想起来叫人后怕。</h3><h3> 1944年冬天,三通顺联合县教育科长徐进来到焦庄户村,在他的指导下,党支部发动全</h3><h3>村群众,先设计,后施工,开始了改造地道的艰巨工程。大家齐心协力,很快修好了地道,</h3><h3>在地道内安装了翻板、掏了瞭望孔、射击孔,建成“能藏、能走、能防、能打”的“四能”地道。</h3><h3> 地道完工以后,县里领导进行了验收。不久,分区司令员曾雍雅召集各县武装部长,在</h3><h3>焦庄户召开了现场会,并进行了各种演示,什么问题也没有。曾司令员很满意,号召各县向焦庄户学习,还指示焦庄户再挖几个大洞,敌人来了,连牲口也要下地道,让敌人空手而来,扫兴而归。</h3><h3> 各县武装部的领导一致称赞:这真是一座“地下长城”啊!</h3> <h3> 村长马福小传</h3><h3> 马福 人称“老统一”,焦庄户村人,1895年生。早年闯过关东。1939年入党,是村里的第一位共产党员。1942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43年被选为村长。1979年去世。</h3><h3> 1943年冬,焦庄户村外的马家坟地,又多了一个坟头,但这是个假坟。几天后,日伪军进村,说是要缉拿一个叫马福的人。乡亲们说:马福最近暴病死了,不信到他坟上去看。敌人半信半疑,气急败坏之下,把马福的母亲打了一顿,扬长而去,临走时放言:捉到马福上秤称,有一斤分量给一斤钞票。这个造假坟、鬼子恨的马福就是本文主人公,焦庄户抗日老村长。</h3><h3> 日伪入侵建炮楼 残杀百姓民愤大</h3><h3> 焦庄户位于顺义东北部,原为800多口人的村庄,村后是燕山余脉歪坨山,村前是潮白河支流金鸡河。村里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然而,这份平静被卢沟桥事变后的枪炮声打破了。</h3><h3> 1938年冬,日伪军入侵焦庄户。这一年,日军在顺义制造了“冯家营惨案”和“焦各庄惨案”,残杀老百姓70人以上。焦庄户处于冀东与平北的连接点上,战略地位重要。对此,无论是八路军,还是日伪军都很关注。日本鬼子为了加强对这一带的控制,严防八路军及其游击队的活动,就在村外二里地的龙湾屯修了炮楼,设立据点。</h3><h3> 当年15岁就参加村里民兵队的焦俊芳,在2005年曾回忆说:“他们五天一‘清乡’,十天一‘扫荡’,实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闹得‘无村不戴孝,遍地是哭声’。村里的一部分人不堪忍受鬼子的祸害,走的走,逃的逃,只剩下不足200人,青壮男人也就五六十人。”</h3><h3> 抗日武装起风云 组建民兵打鬼子</h3><h3> 1938年夏,冀东抗日大暴动的浪潮波及焦庄户一带,群众性的抗日武装闻风而起。1939年夏,八路军邓(华)宋(时轮)纵队第三支队成员来到焦庄户,宣传抗日救国,组织青救会、妇救会、民兵自卫队、儿童团等。这个时候,40岁出头的村民马福秘密入党,成为村里的第一名共产党员。</h3><h3> 提起马福,在焦庄户也算是阅历丰富的人。他是个苦出身,闯过关东,耳闻很多关于日本人在关内外烧杀抢掠的事,还目睹了国民党兵见了鬼子望风而逃。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来了,马福逐渐明白了,只有团结抗日才是唯一出路。于是,他主动提出入党的请求。</h3><h3> 随着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焦庄户成为解放区的“老四区”。马福按照区委指示,卓有成效地工作着:发动群众,夺取武器,成立民兵队伍,消灭伪村政。1942年4月,村党支部秘密建立,马福任支部书记。1943年4月,公开村政权(同时宣布废除伪村政),马福被选为村长,化名“老统一”,成为全村对敌斗争的带头人。</h3><h3> 白薯窖里设暗道 敌人偷袭急转移</h3><h3> 在村长马福的带领下,焦庄户民兵经常到敌占区袭扰、破坏,闹得敌人日夜不宁,有力配合了我军的作战。</h3><h3> 1943年秋,马福、马文藻等带人蹲守,利用地雷炸翻日军的一辆汽车,缴获电台一部,子弹500多发。冬天,又冒着大雪,连夜破坏敌人电话线十多公里,砍电线杆40多根。敌人视马福为眼中钉、肉中刺,高价悬赏缉拿。马福也想跑到歪坨山躲一躲,但村里的抗日工作实在离不开。无奈之下,就演出一场假死的闹剧,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h3><h3> 和中国北方许多农村一样,焦庄户也把白薯(地瓜)当成重要的农作物,为了储存白薯,家家都有地窖。有一次,敌人来了,马福来不及向村外撤,就机警地跳进白薯窖,顺手将两捆山柴堵在了窖口,人下去了,但心里特别不踏实。 因为一旦被敌人发现,结果就是束手就擒。事后一想,还挺后怕。</h3><h3> 这次偶然的逃生经历,使他想起早年在关外打工时的一件往事:东家在住屋的后墙挖了条暗道,房后不远是条沟,顺沟就到山脚下。当时,心细的马福明白,这是东家用来防身的。而今,这件事启发他:把各家的白薯窖连接成暗道,最终实现地下出村。</h3><h3> 马福找来村里的抗日骨干合计,大家都觉得挖地洞的办法好,毕竟老“跑反”不是长久之计。况且,冬天也没啥农活儿。于是,一边找人设计方案,一边做发动群众的工作。不久,一场开挖地道的人民战争打响了。</h3><h3> 但是,要防止挖地道的消息走漏,又要防止敌人来偷袭,还要解决土方的运输放置,加上挖洞本身是重体力劳动,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精神,焦庄户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严守秘密,经过一个冬天的奋战,完成了预想的地道工程。</h3><h3> 学习冀中地道战 攻克炮楼抓俘虏</h3><h3> 1944年4月,日伪军又来“扫荡”,民兵利用地道打得敌人大败而逃。不久,叛徒带着敌人进村。全村人闻讯下了地道,从村外的出口冲出包围圈,让敌人扑了个空。这时,马福也发现了问题:敌人找到洞口,点着柴火往里扔,用烟熏,还往地道里灌水。恰好,三(河)通(县)顺(义)联合县武装部长杨崇德带人推广冀中地道战的经验,县教育科长徐进到焦庄户蹲点指导。</h3><h3> 马福知道他是个文化人,点子多,就请他给出主意。徐进根据保定冉庄(后来拍摄电影《地道战》的地方)的经验,借助汉字“凹”字,讲解了地道设计以及利用翻板防水、防烟、防毒气的原理。在徐进的指导下,全村老小齐上阵,开始了改造地道的工程。另外,按区委要求,南边的唐洞村、北边的大北坞村也都挖地道。由此建成了连接三村的地下长城。经过多次改造的地道,不仅能藏、能走,还能防、能打。有了“四能地道”,焦庄户的抗日形势扭转了。</h3><h3> 1944年5月,上级决定端掉龙湾屯的日伪炮楼。马福利用内线消息,里应外合。为攻打炮楼,他和焦俊芳率领民兵把地道挖到离炮楼四五百米远的地方。打下这个炮楼,俘虏伪军(原来的日军都已被抽调到前线)40多人,缴获大枪37支,还有很多军用物资。由此,焦庄户一带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好转。</h3><h3> 焦庄户成了冀东抗日根据地安全可靠的堡垒。于是,冀热辽14军分区卫生处第二所搬到这里,附近的伤病员也到这里来疗养,村里经常住着几十个伤员。一有敌情,大伙就把伤员抬进地道。</h3><h3> 马福就像一把火,照亮着焦庄户人民革命斗争的道路。而千千万万个像马福这样的党员,凝聚着敌后人民坚持抗日的力量,使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h3><h3> 史迹寻踪</h3><h3> 为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1964年秋焦庄户村建立了“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1979年更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2005年纪念馆扩建,是北京市七家入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的一家。</h3><h3> 至今保留的指挥所、掩体、陷阱、暗堡等战斗设施,水缸、炕洞、锅台、猪圈、驴槽、碾盘等隐蔽的出入口,显示着战争中人民群众的智慧。</h3><h3> 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宋传信 </h3><h3> </h3> <h3>地道内存水的水缸</h3> <h3>地道内的小会议室</h3> <h3>焦庄户人民英勇反击日本鬼子、汉奸和国民党反动派</h3><h3> 焦庄户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利用地道、地雷同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从1943年到1948年共战斗150余次,击毙击伤敌人130多人,俘虏敌人100多人,击毁敌军车一辆 ,缴获武器100多支,子弹3500多发和敌电台一部。</h3> <h3>焦庄户民兵的地道歌</h3> <h3>焦庄户抗战老民兵合影</h3> <h3>1960年毛主席接見了全国民兵先进代表会议代表,其中有焦庄户的代表。</h3><h3><br></h3> <h3>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并留下了墨宝。张爱萍将军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亲笔题写馆名;聂荣臻元帅题写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吕正操将军题写了“地道战是人民的智慧,人民的创造,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强堡垒”,杨成武将军题写了“人民战争的伟力,战争史上的奇观”;国防部长迟浩田为纪念馆题写了“地道战大显神威,焦庄户永放光辉”。</h3> <h3> 现在供人们参观的地道遗址留着650多米。地道内有休息室和指挥所,有单人掩体、陷阱、碾盘和庙台暗堡等战争设施,还有水缸、炕洞、墙柜、锅台、猪圈、柴棚、驴槽等较隐蔽的出入口和瞭望楼。我们也从这里的地道走了一遍,体验一下地道里的环境。</h3> <h3>通过这次参观,深深感受到如聂荣臻元帅题写的“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这次参观活动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爱党教育。让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奋勇向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