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把握特点 实现内涵发展”——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第七届教学节(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JING

<h3>  2018年11月27日,气温骤降,屋外寒风瑟瑟,小雨淋漓。而在滨海第九小学西海岸校区的阶梯教室内,却是高朋满座,暖意融融,热闹非凡。今天我们欣喜地迎来了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第七届“崛起杯”教学节活动暨潘华莉卓越校长工作室活动。</h3> <h3>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有:潘华莉校长,吴清锴副校长,程达莲主任,周萍副主任。</h3> <h3> 担任本次教学节活动的评委是:唐惠慧副主任(海南省特级教师,原海口市教培院教科研部副主任)、王妍妍副校长(海南省骨干教师,海口市五源河学校副校长)、莫壮宏老师(海南省骨干教师)。</h3> <h3>  先拔头筹的是莫俊静老师和一(11)班的孩子。莫老师的教学主张是“精教,实学,活练”,课题是《连加,连减》。莫老师用幽默、平和的语言,和课前小游戏缓解了孩子们紧张的氛围。整节课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最后以“砸金蛋”的小游戏结束本课。莫老师正是这样把游戏融入枯燥乏味的计算中,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了新的知识。</h3><h3> </h3> <h3>  陈一萍老师和五(7)班孩子给我们展示的《解方程》。陈老师把自己“以真理教书,以真情育人”的教学主张融入课堂之中。她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导入,把天平和方程建立联系,并借助怎样保持天平平衡的操作去理解掌握解方程的步骤方法。陈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设计环环相扣,课堂气氛活跃,真的耐人回味!</h3> <h3>  蔡佳楠老师和三(12)班孩子带来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有用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有趣的数学,让孩子们玩得快乐。”这是蔡老师的教学主张,也是蔡老师想在这节课中努力让孩子获得的体验。蔡老师通过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让孩子把这种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来,真正发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蔡老师非常重视孩子对算理的理解,并把算理融入算法之中去表达,使孩子准确理解并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为以后的计算打好了坚实的基础。</h3><h3> </h3> <h3>  曹萌老师和四(5)班的孩子,展示的是《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一课。曹萌老师的课堂真正联系孩子的生活,她从孩子们最喜欢的学校的图书漂流吧入手去改编例题,并借助小棒演示让孩子理解算理,把小棒和除法竖式结合起来,使学生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曹萌老师正是利用数形结合,使枯燥的除法竖式和分小棒有机结合,让孩子学得扎实高效,真正把自己“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学有用的数学”一点教学主张体验在课堂之中。</h3> <h3>  林欢老师的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阿凡提故事导入,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利用不同的学具,让学生尝试动手用绕绳法、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在推导计算圆周长的公式时,启发学生观察、猜想,分小组研究验证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通过对圆周率研究的史实,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练习题的设计又回归到开课的故事,环环相扣,首尾相应,整节课充满了趣味性、操作性和浓浓的数学味。</h3> <h3> 罗丁转老师以有趣的“小猴的故事”引出“复习篇→例题篇→练习篇→实践篇→拓展篇→游戏篇→测试篇”七个教学环节,和一(12)班的孩子们完整地展示了计算课《9加几》。教态亲和自然,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用童化语境激活学生思维,把抽象的算法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中,根据圈一圈的练习引出算法的多样性,由小猴搬砖情节实现算法优化,拓展总结9加几的规律,让枯燥的计算课变得趣味十足。</h3> <h3> 可爱大方的蔡老师带领二《1》班的孩子上了《7的乘法口诀》一课。蔡老师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知识处理方面,能够用“刷牙”、“猜猜老师今年几岁?”、观察七星瓢虫以及找出《西游记》歌词的数字中隐藏的乘法口诀等趣味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h3> <h3>  夏禹琳老师本着“以生为本、把握特点、实现内涵发展”的教学节主旨,该课充分把课堂还给二(15)班的学生,逐步引领学生共同发现,从发现中探究,从探究中得出口诀,让学生亲身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加深学生理解对应的乘法算式和其表示意义。在探究新知部分,本节课设置了四个探究活动,利用探究学习单自主探究,9的乘法口诀相对其他口诀规律较多,数值较大,&nbsp;尽量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记忆口诀,&nbsp;为此进行了必要的奥秘寻找,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应用,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发现和体会。通过砸金蛋记口诀、口诀对应的乘除法以及限时计算三个练习加以巩固新知,通过“9元超市”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引发数学学习兴趣,从会做题到会思考、会编题的质的飞跃。</h3> <h3> 平易近人的俞素琴老师带领四(6)班的孩子们上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一课。俞老师在本次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抛出问题:八分之一加八分之二到底等于多少?引发学生自己去深入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借助画图,边涂、边想、边算,经历了一番操作和探索之后,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更能激发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表象。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h3> <h3>  和蔼可亲的肖德会老师带领五(4)班的孩子们上了《解方程》一课。为了让孩子们更理解抽象的方程,肖老师创设了分蛋糕的情境,利用天平直观地演示分蛋糕的过程。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同时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 </h3> <h3>  温柔大方的李颖老师带领四(6)班的孩子们上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一课。李老师首先通过复习旧知开始新课,学生们在老师的激励声中唤醒了已有的笔算除法基础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接着借助圈小棒和摆小棒的活动,初步感受算理,自主探索环节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算理。最后以除法歌诀的学唱为结尾,使学生兴趣盎然,也加深了学生对整体知识点的把握。 <br></h3> <h3>台上精彩不断,智慧的火花迸发四射,台下的老师也是奋笔疾书,笔耕不辍,记录着每一个精彩瞬间。</h3> <h3> 瞧,老师们的听课记录多详细认真!</h3> <h3>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正因为有缺憾,我们才会不断思考和探索,而我们的课堂教学艺术也会在正思考和探索中得到提升,我们的教育思想也会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得升华。教学节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下思维碰撞的舞台,相信未来的滨海九小,精彩将会轮番上演,连绵不断!<br></h3> <h3>图片:许义丹 符芳莉 王菁菁</h3><h3>编辑:王庄志 肖德会 王菁菁</h3><h3>审核:周萍</h3>

老师

学生

孩子

教学

除法

口诀

笔算

数学

理解

解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