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 老 酒 析

缘起性空

<h3> 吃 老 酒 析 </h3><h3> </h3><h3> 一 、</h3><h3> 说外地人不懂绍兴方言的含义,大家都不会有意见,但如果我说有些方言,恐怕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不懂,这一点不知你会不会有意见。</h3><h3> 不信?</h3><h3> 举个例子吧,“吃老酒”这句绍兴土话,你懂吗? 仔细推敲一下,这三个字中,有二个字是有问题的。 </h3><h3> 第一个“吃”字。 《辞海》对“吃”与“喝”的解释是不同的。 “吃”是指把食物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的动作。而“喝”是指吸进液体或气体的动作。 酒是液体,所以一般都说“喝酒”,但绍兴人却偏要说“吃酒”。 要晓得绍兴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既是“状元之乡”,又是贺知章、陆游、王阳明、徐渭、鲁迅、蔡元培等许多历史名人的家乡。也就是说绍兴的历代先辈们是有文化的,他们话不会乱讲,但为什么偏要说“酒”可以“吃”呢? </h3><h3> 第二个“老”字。 绍兴黄酒是声誉斐然,闻名于世的。但绍兴人又偏偏将“黄”字隐去,改为“老”字。而粗粗一看,这个“老”字有点不伦不类,用颜色分,酒可分黄酒、白酒、红酒等;用产地分,酒可分绍兴黄酒、茅台白酒、法国波尔多葡萄酒等,难道“酒”还有老嫩之分,看来我们的先辈们,词语表达是不是成问题了? </h3><h3> 缘友们,你们个个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又是喝酒的高手,有的已经喝了几十年,喝过的酒可以用船装了,“吃老酒哉”也叫了几十年,就是现在缘友碰面,也是“无酒不成席,聚会必有酒。” 但是你们懂得老一辈流传下来“吃老酒”的意思吗?看来,还是我这个不会喝酒的绍兴人来给你们解析一下吧。 </h3><h3><br></h3><h3> 二 、</h3><h3> 先说为什么绍兴人说“吃酒”而不说“喝酒”呢?这里实际上透露出了二个信息。一是外地人都叫绍兴人是“师爷”,师爷的脾气就是说话往往不直接了当,喜欢弯弯绕,“打暗切头”。二是古时候真正欢喜吃酒的绍兴人不多。所以这里的“吃”,不是指“酒”,而是指“过酒胚”。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菜也”。古时候,一般老百姓能维持温饱也是比较难的,所以能吃到好的“过酒胚”,吸引力远远大于酒的本身。如果真的遇到了有美食佳肴的喝酒机会,知情者就会向不知情者“打暗切头”,将“喝”改成“吃”,暗示这次“过酒胚”不错,通知对方千万不要错失良机。久而久之,就流传下了“吃酒”的口头语。有一个笑话,很说明这个问题。一天,有个人问绍兴朋友:“你喜欢吃酒吗?”,那个绍兴人说:“我有三不吃的脾气。”那人又问:“哪三不吃?”绍兴人说:“自己的酒不吃,过酒胚不好不吃,人不高兴不吃。” </h3><h3> 至于真正喜欢喝酒的绍兴人,是既不叫“吃酒”,也不叫“喝酒”的,而是叫“咪酒”。绍兴不是有句老话吗?“做人,老酒咪咪,螺蛳啜啜,介真档惬意煞哉”。“吃酒”之意在“过酒胚”,而“喝酒”速度又太快,只有“咪酒”才能真正表达喜欢酒的人能长时间享受酒的乐趣。</h3><h3> 七十多年来,我遇到过好几个喜欢喝酒的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绍兴农药厂工作时的一名精简工人,大家叫他“大老丁”。个子不高,有点瘦,特别脸很黑,而且黑中带暗,有人说是酒精中毒的一种表现。他很喜欢喝酒,甚至可以说,已经喝酒上瘾。那时物质缺乏,一切都要凭票购买。记得有一阶段他没有酒喝了,化验室人员用分析纯酒精兑蒸馏水给他配成酒精含量为50%的白酒,他也“咪”得津津有味。 当时他是一名陶土烘房的司炉工。每天上班,他除了烧炉外,就是坐在门口一条矮长凳上,手拿二两装的小瓶白酒,慢慢地放到嘴唇上“咪”上一口,有时还伸出舌苔在嘴唇上舔一下,然后用另一只手去拿放在矮长凳另一头的“过酒胚”,也是稍微吃一些。每天上班,这二两白酒他几乎可以足足享受三四个小时,这难道还能用“吃”和“喝”来表达吗? </h3><h3><br></h3><h3> 三 、</h3><h3> 再说说绍兴人为什么不叫“黄酒”,而叫“老酒”呢?这里更有多层含义了。绍兴除了做“黄酒”外,在农村,每逢过年过节基本上家家都要自己酿酒,酿的酒,时间短,酒色泛白,一般叫新酒。为了与“新酒”有别,所以叫“黄酒”为“老酒”了,更重要的是“老”字是一种身份的体现。黄酒历史源远流长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一条投醪河就是明证,至少2500多年前绍兴已会酿酒了。再往上推,据考古发现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期,就发现了有关酒的文物了。同时黄酒不但酿造时间长,而且酒龄越长、越陈,越珍贵,一坛“女儿红”要整整埋藏十多年,记得我在弹力丝厂工作时,有一次去黄酒集团开会,吃过一小杯真正的五十年黄酒。那酒,颜色不亮,犹如飘落的黄叶,是一种沉淀着岁月的颜色,有点陈年的幽香,喝的感觉有点淡淡的酒味。我所以说是真正的50年陈酒,因为它没有用其他黄酒沟兑过的。而现在市面上的所谓年份酒都是沟兑后的酒,还不知到底沟兑了多少比例。今年春节,我去一家直销商店买三年陈的“古越龙山”黄酒准备送人,只见同一品种,二种不同的外包装,重量和瓶数均相同,价格却相差拾元一箱,我问为什么?女营业员说,里面三年陈的沟兑比例不同。我又问,相差多少?她说,不知道。这就是市面上的所谓年份酒。 所以这个“老”字。真是用得妙极了。既包含了“黄酒”是本地“老底子”传下来的酒,是最古老的酒,又包含了“黄酒”以陈年为上品,还顺便与“新酒”分隔了。“老”字,很微妙,很丰富,很厚重,也许再也找不出其他的字能代替了。 </h3><h3><br></h3><h3> 四 、</h3><h3> 说到这里,大家就能明白了,“吃老酒”这三个字反映了我们绍兴先人的一种文化,体现了我们绍兴先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北方白酒,性烈,喝一口,从口中到胃,火烧一般,瞬时血气上冲,醉得快,醉得分明。而多年的黄酒,淡淡的酒味,嗒后味还有点甜,醉意来得慢。不管会喝不会喝,吃老酒是一种悠然,一种闲适,一种经历过后的淡然。 退休了,不知不觉地有足够的时间了。有时我真想找几个谈得来的,一起吃吃老酒,因为慢慢聊,缓缓醉,在酒杯前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重温遥远的往事。聊聊人生的悲欢离合,聊聊生活的酸甜苦辣。 这就是“吃老酒”三个字的真谛,也是先人们要告诉后人的生活智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