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

张其先

<h3>  时光如风,转瞬远去。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九年了,虽然他的身躯早已化为尘土,不复存在了,当年身着军装,青春芳华的我也变成了满头白发,历尽人间风雨。逝去了青春岁月,仍忘不了父亲那坚毅、正直、勤劳、能吃苦、肯帮人的品格以及爱家爱儿女的良好形象。他坎坷的一生,虽然不惊天动地,也没有十分突出的事迹,或者说他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普通农民。但在我看来,父亲确有许多与常人不同的经历和值得后代学习的地方,在他身上让我感觉到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也会有许多闪光点。<br>  我早就想写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无奈我才学浅薄,担心文不达意,不能把父亲的品性准确全面地展现出来,一直不敢动笔。为什么要写怀念父亲的文章,这不仅仅是为了怀念,主要是父亲一生的坎坷超出了一般常人,为了把我们兄妹抚养成人他吃了比常人更多的苦。他五十二岁早逝,当年我们九兄妹中只有三人长大成人,其她六人因年幼并不知道父亲为了这个家所承受的沉重负担和付出的努力。<br>  父亲生于一九二七年,当时的社会极度贫困和不公,局势动荡,加上父亲年幼丧母,祖父也因家庭变故,独自去了外地(后来年岁已高才回归故土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只好跟着曾祖父靠讨饭为生。长到七、八岁时帮有钱人放牛,做农活。十四、五岁时被一好心的刨烟师傅收留,并传授刨烟手艺。父亲也很感恩于师傅,珍惜这个好机会,他在学手艺的同时,也很勤快地帮师傅做事,搏得师傅的喜爱。父亲善良、勤劳、喜欢结交朋友,有空时也会帮助邻居或有困难的人,深受本村和邻近村上人的爱戴。<br> <br> </h3> <h3>父亲年幼丧母,讨饭、打长工、学徒,十几年中历尽苦难,吃不饱穿不暖,身体比较虚弱,他在讨饭过程中,曾祖父生病无能医治,亡故他乡,后被好心人运回故土,用草席卷着掩埋,悲惨之极。<br> 父亲过着这么苦的日子,但他一直认为人间有真情,他曾对我说讨饭时的情况,一般人家只会给点饭吃就很不错了,但有的人家在给饭的时候还会给些菜吃,这会让父亲很感动。他说,如果长时间吃不到咸味,人会感觉没力气,不想饭吃。父亲说这些的目的也是教育我记住别人的帮助,有能力时也要帮助别人。当年师傅收留他也是因为他人品好的原故。<br> 父亲手艺学成后,也已长大成人,后经本家老人出面介绍,与母亲结合。这是穷人与穷人的结合,母亲有两个姐姐己经出嫁,因为外婆未生育男孩,父亲成为上门女婿,说是招亲,其实外婆也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她们是与外婆娘家在一起过日子,外婆娘家有一栋破旧的瓦屋,几年后由于鄱阳湖发大水被冲垮了。父母结婚后面临的是这样一个贫穷的家,而且等我们出生后,家里的经济负担异常沉重,上有外公外婆和祖父三位老人,下有我们兄弟姐妹,家庭成员基本保持在十多人以上。父亲只有努力劳动,积极赚钱,才能养活一家人。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个不知疲倦、不怕劳累、日夜不停的干活的人,白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晚上在自已家里刨烟,为了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他永不停歇地在与时间赛跑。<br> 父亲如此劳累,而生活上却十分节俭,逢年过节,我们小孩会添置些新衣服,而他却没有。那时粮食不够吃,父亲总是让我们多吃白米饭,他自己却多吃红薯和南瓜。<br>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父亲的能干和辛劳,一九六四年盖起了一栋木置结构、约120平方米的瓦房。在那个贫困年代能盖房子,这在整个村上也是独一无二的。<br> 父亲乐于做好事,肯帮助别人。那时我们村每年的口粮只够吃半年的,另半年的吃饭问题要靠自己搞付业来解决,村上有许多农户爱种烟,但烟加工后却难销售变现。父亲虽然不是干部,但他看到这个情况也是急在心上,他善于结交朋友,便利用各种关系找烟的销售渠道,帮助大家把烟卖出去,解决了烟的销售变现问题,深受大家的好评。村里有的农户生活困难,他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要是听说那家年三十没有买肉,他会给人家送一大块肉去。因为父亲的善良、勤奋、肯帮助人,村里人对父亲的评价很高。父亲虽然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讲不出系统的大道理,但他会用最朴素的为人处事风格,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能吃亏,从不占便宜。村里人多次推荐他当队长。由于父亲家事繁忙而干不了。<br> 父亲心里装着的是家人,从不会想着自己,我参军后,姐姐也随即出嫁。就这样,我们长大后在体力劳动上帮不了父亲,所以父亲长期处在劳累之中,既使得知自己患上了血吸虫病也无法抽身去医治,造成病情越来越重。一九七五年我回家探亲,陪着父亲在血防医院治病,说来心酸,我之后每年探亲都是为父亲治病才来的。一九七七年父亲的病情比较严重,血吸虫病导致肝、脾肿大,因为不及时治疗,后来发展成肝、脾粘连,动手术都很困难,在我爱人叔叔的帮助下,由血防医院转到人民医院,找到当时最好的外科医师曾宪模,做了脾脏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后来父亲的身体恢复较好。<br> 父亲出院后仍闲不住,我们都劝他要好好休养一段时间,等身体强壮了可以适当做点较轻的劳动,但是,一大家子人要吃要喝,这么重的担子压在身上,他那能放得下来呢。我回部队后,第二年父亲又犯病了,我又为他治病请假回家。这次他的病更重了,经常疼痛难忍,在床上翻来复去,我真的很心疼,但我帮不了他,医院也无药可施。这时我爱人突发奇想,说找中医试试,她认识县城有名望的俞伦医师。我们找来板车,每天推着父亲去治病,奇迹出现了,父亲的疼痛在逐渐减轻,到后来不痛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我们每天都给父亲煎药,直到他病愈回家。按医嘱,父亲应该完全休息下来,因为保命要紧,我们也不止一次地对他说身体需要保养的重要性。可是他根本没有把自己的生命安危放在心上,而始终把这个家放在第一位。这一点是我最疼心的。<br> 一九七九年春,村支书推荐他当队长,他还真听话,就当了这个队长,依他的性格,劳动要处处走在前面,工作要做到最好,效益争取到最高,一心要把生产搞上去。可是他那里知道,就是因为当了这个队长,从此把自己推向了死亡的境地。结果到秋收秋种的农忙季节,父亲又累得犯了病。这次谁也救不了他,从起病到亡故仅一天的时间。而我因路途遥远,未能及时赶到家里办丧事,棺材是借来的,还是等我回到家买来木材加工还给别人。<br>  父亲,你走得如此匆忙,难道你忘了还有六个正在成长中需要继续抚养的儿女了吗!你留下的不仅是我们的不舍,还留下了我们永久的思念。<br>  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他没有留下一句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名言警句,但他的一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教育了我们,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严守信誉,以理行事,宁可亏己,不可欺人。<br>  回顾父亲的一生,他是为吃苦来的,他是为这个家做顶梁柱来的。他对上孝敬父母,对下爱护养育儿女,他唯独没有善待过自己,他是真正没有享过一天福的人。<br>  回顾父亲的一生,我们要学习父亲的良好品德,正直,善良,勤劳,孝敬父母长辈,关心关爱儿女的健康成长,树立团结互爱的良好家风,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积极向上。<br>  回顾父亲的一生,我们就要从父亲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中吸取教训,要明白保持健康的身体才是实现幸福人生的基本要求。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br> 最后祝愿好人一生平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