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名思教研,品味智慧课堂

海妃

<h3>编辑:陈焕、黎海妃</h3> <h3>  走进名家大师的极富灵性的课堂,取百家之长,走创新之路。11月29日上午,我们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聚焦中低段统编教材,探索课程化统整视野”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整个上午,两节不同的课型、不同的风格,但相同的理念,书香沁心,余音绕梁,让我们聆听了一场语文的饕餮盛宴。</h3> <h3>  第一节课是由名师丁卫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精彩展示《搭船的鸟》。丁老师由美的话题引入,美的词语、美的说话、美的句子,再引出本单元主题:观察,设计精巧,水到渠成。从生字引读到拟声词“沙拉”“哦”等朗读, 两种对比让学生读出课文语言包涵的轻快、惊喜之情。</h3><h3> 接着通过图画找出缺少景物,让学生找出翠鸟、船夫、母亲和“我”,并找出课文的理由,不知不觉让学生熟悉了文本,还理解课文内容,做到润物细无声。</h3><h3> 然后由辨认翠鸟到层层设计朗读,教育孩子细致认真地观察。</h3><h3> 最后想像翠鸟捕鱼的情景,学生观察到:冲和飞的区别。在丁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把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带进了课堂。</h3><h3> 观察源于生活,源于好奇,课外的看图说话,学生畅所欲言。课堂上老师语言活泼有趣,学生学得不亦乐乎。</h3><h3><br></h3> <h3>  紧接着出场的是我们非常崇拜的赵志祥老师。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享受着赵老师带给我们的精神盛宴。赵老师就像一位有艺术的演说家。他的古诗词教学讲座就像一顿美味的营养大餐,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生动有趣。他的原则个性非常鲜明,他的技巧艺术让人眼前一亮,也感到了精巧的艺术语言可以让人身心舒畅。</h3> <h3>  第二节是赵志祥老师亲自执教的《敕勒川》,整节课大家都沉醉于他的课堂。这节课依然是赵老师的一贯风格,注重动态过程,生成性强,驾驭课堂机制幽默,师生互动灵活多彩。下面就《敕勒川》这节课谈谈几点感受:</h3> <h3>1.学高为师。听了赵老师的课,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大师的课就是大:高大,大气、大手笔、大容量。这节课无处不表现出赵老师知识的厚度和广度,用“博古通今”亦不为过。从吟诵到后面知识的拓展,让学习有难度,但又不失梯度。正是因为赵老师深厚的文学造诣,才能恰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才能使每一个环节丝丝入扣,一直紧紧抓着孩子的心一步一步向前。我深深的感到,做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语文功底这个词还力不从心,要有厚重的文学底蕴才无愧于师。</h3> <h3>2.以学定教。赵老师的课堂非常注重生成性教学,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就理解诗意这一块,他让孩子们根据课文注释和看插图很快就理解了诗意,而重点突破古诗的诵读,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生活。这样课堂的节奏也就明快了,轻重缓急也就明显了。正如看一篇文章,有轻有重,有详有略,这样的文章,这样的课堂才吸引。</h3> <h3>3.雁过无痕。很明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并熟读成诵。我们比较常见的是填空式背诵,这节课的背诵更具浓浓语文味儿。差不多80分钟的大课,给人的感觉是在不断的诵读,而且每一次诵读都有一个新的拔高。赵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步步指导,一步步引导。这个班的孩子朗读的声音是非常洪亮的,齐读也是非常有力的。但恰恰诗词的诵读却不是这样的。赵教师适当的诵读的技巧指导:“两个绝招——嘴角微微上扬,音调稍微低些,最后一个拖长一些”效果极好,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感觉。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赵老师对诵读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有一个小问题也要指出来,指导之细,让人汗颜。赵老师也教给孩子们一种新的朗读方法,叫打手法,孩子们就在这样,读通顺、不重复、正确断句,读出韵味的这些过程当中,一遍又一遍兴趣盎然的读。诵读还在继续——由横排版变成了竖排版,古文的味道更浓了;接着,又有有标点的竖排版,变成无标点的竖排版,目的更明确了,为什么只有在非常熟练的诵读的基础上,才能够在没有标点的竖排版的古文中正确断句;有没有标点的竖排版古文变成了篆书。看着形状,大概只能猜出那么几个字,要想读出来,那只能是已经背会了。其实这就是一个变了形的填空模式,本节课的重点——背诵古诗水到渠成。这样的背诵指导雁过无痕。</h3> <h3>4.不吝赞美。一节课结束,学生硬是从一开始的铿镪有力到最后的韵味十足。我们都知道,习惯性的东西很难改变,通常我们借班上课遇到这类全体习惯性的情况,往往是不了了之,但是赵老师做到了。不得不说,鼓励起到了莫大的作用。即使错了,也要肯定——赵老师这样夸:“你是最勇敢的”。赵老师不仅夸学生,还夸学生的老师,这是心理上的认同,这样孩子更愿意听他的指导。他不仅自己夸,他还拽着在场的听课老师一起夸。一句句真切的激励语言,就像一个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大拇指握着一个大拇指,孩子们就是踏着这样的阶梯,一步一步向前的。</h3><h3>5. 贴近学生。走近学生,和学生没有距离感,是上好一节课的情感基础。赵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巧妙设置学习内容。开课时首先是轻松愉快的谈话引出诗人郭茂倩的图片,孩子们不认识,老师就给出一个又一个的提示,让孩子们猜,这样的形式变让人紧张的提问为轻松愉快的猜谜,孩子们就这样乐呵呵地跟着老师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直到最后环节老师才真正揭晓诗人郭茂倩,并推荐了他的《乐府诗集》这本书。其中一个环节是赵老师与孩子们进行吟诵比赛,这里打心底佩服赵老师,高超的语言的引导,孩子们热情高涨,并且乐在其中。这些过程关键是孩子们主动地、欣然地接受了。都说教无定法,但是“无定法”,是有要求的,这需要要教师有足够的底气。大师的课学不来,却可以给我们启示,给我们思考。赵老师的课通过他自己诠释了语文的美好,孩子们焉能不爱熏陶?不受感染?</h3> <h3>  一个上午,我们近距离地接触了两位名师,聆听了两节优质课,领略到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源头不竭的活水。因此,今后我们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让书籍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不断学习并内化于心于行。</h3><h3> 不忘初心,静听花开!</h3>

赵老师

学生

孩子

老师

课堂

诵读

排版

语文

美的

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