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记唐中西校区“首都带首府,名师共成长”教学教研培训活动

胡雪鸥

<h3>  《诗经·卫风·淇奥》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共同探究与学习。2018年11月28日,在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西校区多功能厅中开展了“首都带首府,名师共成长”教学教研培训活动,并邀请了“中国最爱讲语文的老师”——清华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老师进行课堂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从教心得。参与此次活动人员有京银教育合作中学集团化办学相关学校,银川市三区两县的18所孵化学校的领导与语文教研组长,市直初中学校,宁东教育局代表以及前来观摩的各校语文老师,还有银川市杨晓梅名师工作室,林树青名师工作室的全体学员等。五百余位老师齐聚一堂,共同学习,关注课堂独特的教法,感受语言的魅力,以此改变、提升自己。</h3> <h3> 本次活动由刘孝群教学校长主持,在简练不失亲切的开场之中,伴着铮铮琴声,似有落英缤纷,《桃花源记》缓缓浮现在眼前。</h3> “桃源”断想 <h3>“ 什么是芳华?芳就是香香滴,华就是美美滴 ”这样的释意令在场诸生捧腹而笑。赵老师简练明了的导入,幽默风趣的评价,循循善诱的引导,字字珠玑,引人入胜。</h3> <h3>  这堂语文课打破了各学科的界限,将语文、政治、历史与班会融合在了一起,实现了学科之间的完美嫁接。自然而然的过渡,层层递进的引导,旁征博引,带领学生在诗的轨迹中思悟桃花源,一起去寻梦,在星辉斑斓的诗意之中放歌。</h3> <h3>  微文写作,课堂的延伸,挖掘学生的潜能,以精诚、精炼、精彩的文字留下自己的“桃源梦”。</h3> 绿色文言,学习导航 <h3>  “咬定育人不放松,立根原在文本中”。语文的千推万敲,始终要落在教材之中,抓住教材,读懂教材。</h3> <h3>  朱子云:“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赵老师以此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文言教学方法——“熟读”、“精思”、“微写”。将文言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让阅读与心灵挂钩。</h3> 红色导航之教师观 <h3>  让语文永远伴随人生、让人生永远离不开语文。</h3><h3> “教师教的是有素养的学生,而不是没素养的考生……决胜人生比金榜题名更重要”赵老师提出了“绿色语文”的教学理念。绿色语文就是诗意的语文,以“绿色作文”、“绿色鉴赏”和“绿色文言”为基本建构。这是对语文学科“语文”与“人文”统一的本真属性的回归,对急功近利、唯考是图的“灰色语文”的叛逆和挑战。</h3> 乐教不疲之事业观 <h3>  年逾古稀的赵老师提到语文之于自己——可以“痴情”一词蔽之。“精神快乐源于给予,源于创造与自我实现,”作为一个语文人,他的精神快乐源于绿色语文的教育理念: “悦读乐写,因课施教,日积月累,素养自成”,走在时代的前沿,将语文核心素养贯彻于自己的教学之中。</h3> 花絮 <h3> 杨校长:眼中有光——期待与展望</h3> <h3>见贤思齐,从他人宝贵的经验中寻求更深的学问</h3> <h3>  笔墨纸间,书写教育之光。</h3> 作者后记 <h3>  一堂绿色文言,让我对古诗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将更多的目光投放于题海之中,甚至连学生也已把“自我”遗忘在了某个角落。似乎无论怎么“走”,都有一堵无形的墙将我们困于其中。一直以来,我都是迷茫的。<br></h3><h3> 我想,我们在教育之中,也许恰恰需要这样一种生态化的绿色教学模式,寻找教育中的“乌托邦”,不忘初心,去唤醒生命,发现生命,探索生命。赵老师的“大语文观”,吾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h3><h3> 从芳华之春至耄耋之秋,愿多年后的自己仍然能够不忘来时路,心怀“桃源梦”。</h3><h3><br></h3><h3> </h3> 特别鸣谢 <h3>摄影 于淑萍老师 马潇潇老师 文雯老师</h3> <h3>资料提供 杨彦军老师 王思思老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