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1)</h3><h3>前段时间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名字叫《25岁的你,想要哪一种人生》,这个答案显而易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使我记忆犹新:年轻的本意,不就是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性?奋不顾身过的大哭、大笑,做着不切实际的美梦;憧憬无与伦比的爱情;把挫折和跌倒,当作生命的赠与;把成长和强大,当作岁月的祝福。</h3> <h3><font color="#010101">看着这样一段文字,我沉默了片刻,想着身边与自己年级相差不大的同龄人,突然间就萌发出各种感慨,作为早已二十岁出头的我们,又想拥有哪样一种人生?</font></h3> <h3>在多年以前,在我们还处于特别纯真的那个年代,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无恼无怨,过着简单而又快乐的时光,上学放学,嬉笑打闹,拿着为数不多的生活费,三两个伙伴也能凑合起来玩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那时的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盼、遐想与未知,把一切美好与希望,寄托于成长的旅途,把未来的生活与梦想,寄托于弥红的街巷,寄托于繁华的都市生活之中;那个时候的我们对一切未知都充满了各种好奇,爱情、初恋好像都会在那个阶段萌发,爱与被爱,喜欢与被喜欢,在那时的情感是最纯粹的,没有任何的杂念与阻碍,就是单纯的在一起,就是如此的简单,而越简单的东西却越是美好,越是值得回忆。</h3> <h3>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心握无限,刹那便是永恒。在我所接触的人与事物中,答案依旧是如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数人再回想起曾今的那个阶段都会感叹青春的短暂与美好;都会感叹时光飞速的流逝,看不见、摸不着,再回头的那一刹那之间,那些最值得我们回忆的美好却已经成为了过往。</h3><div><br></div> <h3>而也有人再回想起曾经的那个时段也会感触生活的诸多心酸与不易,也会对未来充满绝望、失去信心。或许本该是人生中成长的最佳阶段,本该是青春中最值得怀念的时光,缺因为生活、家庭的种种,经历着各种与自身年纪不符的经历,承受着与自身年纪不符的压力,为了生存,尝尽世间百态,为了能够让自己存活下去,时常穿梭在各行各业与来往匆匆的人群之中。对于他们而言,或好或坏,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从艰难困苦之中走出来的,他们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但又始终坚持心中的信仰、方向,一次又一次的从失败中站了起来,成为了生活的强者,成为了曾经所嘲笑他们不知好歹的偶像。</h3> <h3> (2)</h3><h3>记得小时候上学时,时长写一些开放式作文,多数人当时的理想就是长大之后要做一名科学家,包括我也是如此,那个时候的自己对科学家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就以为他们会生活在独特的地方,可能会各种技能,会研发出各式各样出人意料的武器,会像好莱坞大片中的救世主一般去拯救地球;后来渐渐长大了,稍微懂了一点事,似乎对科学家完全没有概念,就是想当个有钱的富者就好,过得衣食无忧,能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为自己想为;等到真正成年之后,进入社会,进入到一片新的天地之间,每天都在不断地经历,每天都会不断地重复着昨日的往昔,生活的压力也会诧然之间从四面八方迎面扑来,抵挡不住,也躲避不去,有人想放弃,有人在坚持,有人在退步,有人却从不愿服输,这时的我们脑子里已经没有了科学家、富者的概念,有的只是在这偌大的都市,能够养活自己就好。</h3> <h3>于我而言,其实每次写这些东西,更多的是在写我自己,写自己的经历,写自己的过往,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有生活的感悟,有阅读所带来的体会,有成长中方方面面对自己的启示。其实我是一个随性的人,说白了也就是多数人所说的性情中人,我不会要求别人对我怎么怎么样,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那就形同陌路、随遇而安。我对生活的理解就是做自己,做好自己,不给他人带来麻烦,不给自己制造弊端。</h3> <h3> (3)</h3><h3>人生的过程真的是一场特殊的旅行,你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更不知道明天会遇见谁,或者和谁在一起,又和谁分离。有时候看见许许多多的同龄人能够无忧无虑大哭、大闹、大喊、大笑,有时真的感觉是一件特别难得的情怀,或曾现在的你我或许拌嘴、或许抵触,相信在多年以后,如果彼此之间还存在联络,在闲暇的时光还能一起坐着喝喝茶、聊聊曾经的无知与过往又该是一件多么难忘的回忆。</h3> <h3>我是一个不怎么懂得享受生活的人,确切的说是不怎么懂得享受当前的生活,装着一颗杞人忧天的心,总是喜欢胡思乱想,想着遥远而又不怎么实际的东西,但有时静下心来想想也的确是那么回事。在伴随年纪的增长,岁月的流逝,此时的自己早已不再是曾今的自己,不在天真、不在纯粹,在城市的压挤之中渐渐懂得了生活的真谛,渐渐明白了做人的原则。每天来往于两点一线之间,居住在巴掌大的屋檐之下,菜米油盐,葱姜蒜醋,油水气电,话费、网费、房租费、物业费等等,最基本的开销都已叫人气喘吁吁,丝毫不敢铺张浪费。</h3> <h3>在这一刻,我,包括与我一样的奔走在城市道路中的同龄人,也或许只有这一刻才会知道父母的不易,才会懂得换位思考,才会明白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那个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父母为了我们真的是付出的太多,但对于他们而言感觉都是值得的,这便是爱的力量,这便是家的温暖。我时常一周都会按时同家里通电话,老爸还是和以前一样,会絮絮叨叨给我讲许多人生的道理,做人的原则和底线,给我讲他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和所见所闻;而在老妈眼里,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一个毛小子变成了一个小大人,很多事知道不知道都会问问我的主意、意见,父母一生都是为了子女,他们所付出的真的太多太多,所需要的只是我们一个电话的问候或者更多的陪伴,而以后的你我也会为人父、为人母,想想今后的今后,家庭、子女、父母,肩膀山的责任不仅大,而且还很重。</h3> (4)<div>说实话这些年我所经历的还是蛮多的,很多事也就渐渐看的开了起来,做人的最高境界不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曾这一生都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iv><h3><br></h3> <h3>之前有个北京的战友说想到成都看看,便约了这边的还有一个朋友,梁与张都是我在部队结实的好友,梁是成都人,我们一起带张去了欢乐谷、去了玉林路、还去了宽扎巷子,那天玩到了很晚,打车都等了半小时左右,梁累的直接坐在了马路牙子上,看着川流的车辆,来往的路人,看着四周的高楼大厦与霓虹的灯光,似乎勾起了他的感触,梁说他看到此时此刻的场景特别想哭,突然之间很想家,我能够理解梁的想法,因为当初的我也有过与梁一样的想法。那种对生活的不可预测,前路的无知、迷惘,就像迷失在原始森林,找不到前行的方向。</h3><div><br></div> <h3>梁问我和张是喜欢大城生活还是小城世界,我和张都选择了大城生活,虽然知道大城生活的压力、竞争都很大,但至少机会会相对多一些;梁说他就喜欢小城世界,在哪里或许没有都市里的车流、灯光,没有高楼大厦、甚至没有过多的收入,但梁就是喜欢,喜欢小城的宁静、安详,喜欢那种原始生态的美,其实没有谁不喜欢小城世界,但也就是为了生活,却不得不过着自己不那么喜欢的生活方式。梁的人生与故事他自己还在一步一步的坚守,而我们也在走着属于你我各自的人生故事。</h3><div><br></div> <h3>20岁以后的你,是否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是否还在坚守自己曾经的理想,是否不甘平凡,走在了拼搏的道路;又或许每天碌碌无为,随遇而安,得过且过;70后还在发挥自身的余热给后辈创造更多的价值;80后还在向终点奔跑、冲刺;00后已经整装待发;而90后的我们早已上车,想要走高速还是国道,想要走乡村还是山林,想要一推一动还是止步不前都与每个人的选择有关,而不同的选择也就决定了不同的方向与高度。</h3> <h3>你,是否有过迷茫、有过气馁、有过失落、有过放弃、有过拼搏、有过不愿将就。</h3><div><br></div><div>你,是否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奔向终点。</div><div><br></div><div>20岁以后的你,是否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加油吧!少年!</div><div><br></div><div>2018.11.29 靳轲/笔名</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