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垦区公安局宝泉岭分局,有这样一位民警,他没有豪迈激壮的誓言,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始终怀着一颗爱民之心,默默播撒着爱心和真情,他二十六年如一日照顾老艺人王君秋祖孙二人,成为当地的美谈,<b>他就是江滨派出所社区民警周爱宁</b>。</h3> <h3> 1991年,周爱宁在走访入户时,结识了王君秋老人。当时老人的儿子和媳妇离了婚,将尚在襁褓中的孙子留给老人抚养便外出打工,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周爱宁决定帮助这对祖孙,这一帮就帮了26年。</h3> <h3> “小周有心啊,比我亲儿子还尽心。”如果不是照顾王君秋老人的事情被农场的新闻干事报道,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大概只有周爱宁身边的几个人,就连妻子也是两三年之后才知道的。</h3> <h3> 27年前,片警周爱宁在走访入户时,结识了王君秋老人。当时,老人离异,儿子和媳妇也离了婚,并在将尚在襁褓中的孙子留给老人抚养后相继离家外出打工。周爱宁了解祖孙二人的情况后,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位不幸的老人度过难关。这之后,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就连照顾和教导小孙子的责任都一同承担着。</h3> <h3> 春季帮助翻种菜园,夏天帮助修缮房屋,秋天为老人备好过冬用的秋白菜、取暖煤,掏火墙、扒火炕;冬天则帮助劈柴、封堵门窗、打扫积雪。逢年过节,他就领着妻子和女儿,拎着老人和孩子爱吃的食品到其家中一块过节,使老人和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h3> <h3> 为了彻底改善老人的住房条件,周爱宁曾用2个多月的时间,为老人全面翻新了100余平方米的住房和仓房。为了省钱,他能干的就自己干,为老人安装了暖气,夹上了栅栏,使他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那一年老人的孙子考上了高中,和妻子商量先拿出500元解老人的燃眉之急。半年后的一天,老周去看望老人时,发现孩子也在家,原来孩子觉得爷爷身体不好,供他上学太苦了,便打算今后不再上学了。第二天他便为孩子准备了一个月的伙食费,再一次将他送到学校。</h3> <h3> 2008年的一个夏天,王君秋的孙子王瑜因交通事故“左臂”骨折,周爱宁作为当时的接处警民警现场处理完毕后,立即跑到医院帮助王君秋老人解决了大部分医疗费。并在事故发生后,对王瑜进行了深刻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对于老人祖孙二人来说,周爱宁可以说既是儿子也是父亲。二十几年来,他对王君秋老人尽到了儿子的义务;对于王瑜,他不光在生活上给予关照,在学习和思想上也向父亲一样谆谆教导他,使其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h3> <h3> 2014年开春,老周帮老人张罗着买了75平方米的楼房,经过一段时间的备料、装修,老人如愿以偿的住进了楼房,今后再也不用为过“冬”而犯愁了。2014年秋天,老人的孙子在外地找了个对象要结婚,需外出一周,周爱宁得之后,便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像照顾自己亲人一样照顾老人吃住。老人对外人总是笑着说:“我就愿意来小周家住,他对我好,就像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一样。”在老人的孙子结婚那天还特意将周爱宁请到宴会大厅做证婚人。</h3> <h3> 还有一次,老人突发脑血栓,老人的孙子立马打电话给周爱宁请求帮忙,周爱宁立即赶到现场,把老人背去了医院。白天上班没有时间照顾老人,晚上下班后便赶去医院陪护,像“儿子”一样照顾着老人。</h3> <h3> 2017年2月中旬,老人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老周寸步不离守在医院照顾老人,可是最终老人还是离开了人世,周爱宁为老人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为老人穿好寿衣,送走了老人。</h3> <h3> 32年,老周从正直青春少壮的热血民警蜕变为年富力强的“老”干警,用青春和汗水演绎了一名普通龙江警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展示了北大荒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形象,与辖区内居民建立了深厚的警民鱼水情。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