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战友情缘——江心“大六九”青春岁月

祥富

<h3><b>  一九六九年,在新中国义务兵兵役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一九五四年以后,全国范围的征兵通常每年度一次,但那年的年初和年底,各征召了一次义务兵。当时,这两批人员军龄起算时间分別规定为一九六九年四月和一九七O年一月。八十年代,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联合发文规定: 军人参军时间从批准入伍之日起计算。为了便于区分这两批同为六九年参军的人员,不知是何时,也不知是哪位高人“发明”了一个在部分战友中流传的词汇:把该年年初和年底入伍的战友分别俗称为“大六九”和“小六九”。</b></h3><h3><b> 当年一月,从千年古城彭泽走出了三百三十名热血青年。其中,在全国著名的棉乡、首倡“站在家门口,望到天安门”的棉船公社江心大队(现为棉船镇江心村),就有十七人奔赴燕赵大地,成为北京军区空军所属部队的一员。其中十四人分到京东的空军遵化基地(后分別转隶〈调〉于空17师、空24师、空41师、炮5师、海军北海舰队等部队),三人分到北京西山的北空通信团。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那火热的军营中,这批战友在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在为保卫祖国领空领海而奋斗的征程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得到了成长,作出了贡献。十七人当中,有数十年从事航空装备研发工作的空军大校、航发专家;有我国第一艘战略核潜艇和第一款巨浪号导弹的水下发射参试人员;有在军地各类岗位辛勤工作、倾力奉献,作出各自贡献的战友;更有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机要岗位上英勇奋斗、为国捐躯的烈士。</b></h3><h3></h3><h3><b> 风雨半世纪,似乎弹指间。当年的毛头小伙,如今已近古稀之年。在入伍五十周年前夕,将战友们珍藏的从军初期的部分照片辑录于此,以致敬我们共同走过的军旅岁月,致敬我们的青春芳华!</b></h3><h3><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徐文发(法)战友的《入伍通知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江心大队一九六九年一月入伍的人员</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以姓氏笔画为序)</b></h3><h3><b>王光富 王忠勇 方石笃 方石银 方国民 方祥胜 许祥富 吴福信 汪三九 汪天泽 陈为华 陈发银 徐文法 钱叶满 陶运龙 陶应生 陶善文</b></h3><h3><b>(以入伍前户籍所在生产队序号排列,则为:</b></h3><h3><b></b><b>钱叶满 方祥胜 汪三九 王忠勇 许祥富 徐文法 陈为华 方石银 陶应生 吴福信 方石笃 汪天泽 陈发银 王光富 陶运龙 方国民 陶善文)</b></h3><h3><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以下照片排列不分先后)</b></h3> <h3>▽前排左起:赖荣兆(接兵连指导员)、许祥富</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后排左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陶善文、徐文法</span>(1969年)</h3> <h3>▽左起:吴福信、徐文法、赖荣兆(1969年)</h3> <h3>▽前排左起:汪天泽、欧阳的喜、赖荣兆 ;</h3><h3>二排左起:陈明泉(接兵连排长) 、徐文法、凌国华、钱立明</h3> <h3>▽前排左起:汪三九、 ;</h3><h3>后排左起:王忠勇、陈发银</h3> <h3>▽前排左起:吴福信、 ;</h3><h3>后排左起:钱叶满、汪天泽</h3> <h3>▽左起:钱叶满、钱立明 、徐文法</h3> <h3>▽左起:汪天泽、钱叶满、徐文法</h3> <h3>▽左起:王光富、钱叶满(1970年)</h3> <h3>左起:方石银、徐文法、陈发银</h3> <h3>▽前排左6:汪三九;</h3><h3>后排左6:王忠勇、左7:陈为华</h3> <h3>▽左起:许祥富、方志秀(1970年)</h3> <h3>▽前排左起:陈永流、钱立明、徐文法;</h3><h3>后排左起:陈发银、陶运龙、 、</h3> <h3>▽左起:陈为华、陈发银</h3> <h3>▽左起:许祥富、章登民、王增年</h3> <h3>▽左起:许祥富、陈发银</h3> <h3>▽后排左起:汪三九、王忠勇、</h3> <h3>当年经典红歌:《我为伟大祖国站岗》</h3><h3>作词:魏宝贵</h3><h3>作曲:钊 邦、铁 源</h3><h3>演唱:董振厚</h3> <h3>▽吴福信(1969年)</h3> <h3>▽徐文法(1969年)</h3> <h3>▽钱叶满(1969年)</h3> <h3>▽陶应生(1969年)</h3> <h3>▽许祥富(1969年)</h3> <h3>▽徐文法(1969年)</h3> <h3>▽方祥胜</h3> <h3>▽王光富(1969年)</h3> <h3>▽王忠勇</h3> <h3>▽陶运龙</h3> <h3>▽陈发银</h3> <h3>▽吴福信</h3> <h3>▽钱叶满(1969年)</h3> <h3>▽吴福信(1969年)</h3> <h3>▽陶应生(1969年)</h3> <h3>▽汪三九(1969年)</h3> <h3>▽徐文法</h3> <h3>▽王忠勇</h3> <h3>▽陶应生(1969年)</h3> <h3>▽许祥富</h3> <h3>▽吴福信</h3> <h3>▽许祥富</h3> <h3>▽陈发银</h3> <h3>▽徐文法(1970年)</h3> <h3>▽徐文法在所赠照片背面的附注</h3> <h3>▽许祥富</h3> <h3><b>  由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局势等原因,“大六九”的新兵训练也与其他多数年份相异。新兵2月初到达遵化,在新兵连集中训练不到一周,即被分配到遵化、唐山等空军基地的下属单位;再由各单位依不同岗位的要求,分別进行1~2个月的共同科目和专业技能训练后,即正式上岗工作。</b></h3><h3><b> 这是许祥富在接兵连分兵当天(1969年2月9日)的日记片断,记载了在遵化的十四位同村战友所分配的单位:</b></h3><h3><b> “今天,我们分到各个单位去了。我分到通讯(信)营。陶应生与我一起,也在通讯(信)营。徐文法、吴福信、钱叶满、汪天泽到机务一中队。王光付(富)到机务6(三)中队。方石读(笃)在油料科,方国民在常(场)务连,陶善文在(洞库)维护连,方石艮(银)、陈发艮(银)、方祥胜、陶运龙到唐山机务中队。临別时,很多人依依不舍……”</b></h3> <h3>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h3><h3>作词:阎肃</h3><h3>作曲:羊鸣</h3><h3>演出:空军战友</h3> <h3><b>  曾任空军遵化基地油料科油料化验员、后被选调为机要员并调往空军高炮五师工作的方石笃战友,在北京参加机要员培训期间,1971年11月26日夜在执行任务时英勇牺牲。陶善文、方国民、陈为华三位战友退役后,不幸病逝。在此,向方石笃烈士和病故的战友表示深切缅怀和崇高的敬意!</b></h3><h3><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方石笃烈士</b></h3> <h3>▽方国民(1969年)</h3> <h3>▽陈为华</h3> <h3>▽方国民(1969年)</h3> <h3>▽许(方)石笃烈士</h3> <p>电影原声:《怀念战友》</p><p>《冰山上的来客》插曲</p><p>词曲:雷振邦</p> <h3>注:</h3><h3>背景音乐 彭丽媛等:《我的士兵兄弟》</h3><h3>部分照片由战友翻拍提供。谨致谢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