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長:129mm,寬:129mm,高:43mm。盒面刻銘篆書"鹿鳴"底銘:"泉成"</h3><h3> 刻銅的文房用具以刻銅墨盒為代表,還有刻銅鎭尺、硯屏、筆筒、水盂、水注等。刻銅文房用具是指在銅制的各式用具上施以鎸刻,使之成為完美的文具。一般的制作過程是先制作好素面的銅文具,由書畫家在上面行書作畫,然後經刻銅家镌刻而成。</h3> <h3>刻銅墨盒、鎭尺等器物誕生於淸代中晚期的北京城。它們是最晚出現的中國文房用具,消失於20世紀50年代,綿延百余年。因此享有"文房絕唱"、"最後的古董"之美譽!</h3> <h3> 刻銅文具,尤其是刻銅墨盒創制以來,經由書畫藝術加上镌刻技藝的渲染,使之具備了濃郁的書卷氣、金石味。刻銅文具匯聚詩、書、畫、印、成一器,集陰刻陽文刻、陰雕陽刻,雙鈎線刻,並在工藝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技法,融雕、鏤、刻、鑲、磨、等複雜工藝于一身,視銅如紙,以刀代筆,或留青技法,或走刀若游絲或入木三分不一而足。當時的晉京學子、文人墨客莫不以擁有一件名家制作的刻銅墨盒、文具為榮。</h3> <h3> 刻銅名家以同治年開設萬豐齋的秀才陳寅生,民國初年同古堂的張樾丞為傑出代表。當年陳寅生的刻銅與陳曼生的紫砂茶壺齊名。張樾丞曾為宣統皇帝治過八枚玉璽,新中國的開國大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亦由他鎸刻。當時在京的幾乎所有書畫名家均參與了刻銅文具的制作。使得刻銅文具成為富含高度藝術價值,工藝價值及歷史價值的刻銅藝術品。</h3> <h3><br></h3><h3> 張鹿鳴,生卒年不詳。民國時期在西琉璃廠開設張鹿鳴墨盒鋪以镌刻精細青銅器圖案聞名,作品上有手刻篆書"鹿鳴"印章。</h3><h3> 傳聞道光皇帝晚年,曾設"鹿鳴宴"款待中舉后為朝廷服務一個甲子的老人,而賞賜的禮物便是鎸有青銅器圖案的銅墨盒。"悠悠鹿鳴,食野之苹"為《詩經.小雅》句首。古時學子鄉舉試畢,州縣長官設宴款待新中舉人及主考執事人員,稱之為"鹿鳴宴"。張鹿鳴是否與此"鹿鳴宴"有何關聯尚待考證。</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長:109mm,寬:109mm,高:35mm。盒面刻銘篆書"榮寶摹古""鹿鳴"及"火熖紋"。底銘:榮寶、上、上、工。刻銅文房用具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品類,它與紙上的書畫可謂是各有千秋,沒有誰高誰低之分。由於銅文具普遍採用的白銅,具有細膩質地堅固卻不失柔韌易刻的特點,無論是書法上的散鋒渴筆,還是繪畫中的皴擦塗抹,均能在這種材質上被刻刀表現的淋漓盡致,較竹、木、牙、角、石、瓷、紫砂等材質優勝一籌。</h3> <h3> 縱觀近年出版的有關刻銅文房用具的書籍林林種種約十幾本,展示了為數眾多的,令人嘆為觀止的刻銅文房珍品。尤其是在民國時期以京城書畫名家為代表,加之社會名流,軍政要員,文人學者等紛紛深入地參與到一種文房品類的制作,賞玩,評鑒和使用的現象是空前的,刻銅文具隨著國人書寫方式的改變而成為絶響。</h3> <h3>上圖是上海一位刻銅文具藏家的"鹿鳴"款墨盒。</h3><h3> "鹿鳴"款的刻銅墨盒僅見約十數件出現在已出版的圖籍上,均是經使用過而品相優劣不一。我所藏這二件"鹿鳴"款墨盒均保存良好品相甚佳,得自同一位值得尊敬的老者。一件尺吋碩大而書法精妙。尤其是這件全新而未經使用的更為難得,在眾多的刻銅墨盒家屬中視為鳳毛麟角,乃是精品中的珍品!</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