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如果蜘蛛开店,会开什么店呢?如果上《蜘蛛开店》这节课,会怎么上呢?</h3> 我们在研讨 <h3> 我们跟岗团队里的姚素琴老师正在准备一节课——《蜘蛛开店》。</h3> <h3> 《蜘蛛开店》 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也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蜘蛛因为寂寞、无聊而想到开店的法子,本来纺织是它的特长,它开纺织店能发挥长处,但是它却害怕困难而选择了逃避,因此,它开了三次店,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蜘蛛的“网红店”就此倒闭。</h3> <h3> “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力量大,为了更好地打磨这节课,我们发挥团队精神,针对这节课进行课例研讨,了解文本——蜘蛛“网红”店的起始、发展与消亡过程,分析姚老师《蜘蛛开店》的教学设计。</h3> <h3> 一大早姚老师便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发上微信交流群,让我们先熟悉课文内容和教案,这时我们已经即兴地进行了一次网络研讨。</h3> <h3> 随后我们在办公室进行集中研讨,姚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她的教学设计思路。</h3> <h3> 听完之后成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成员想到了更有趣的导入,有的成员针对提问的语言是否简洁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成员为教学环节的过渡设计了巧妙的过渡语,有的成员反复推敲教学内容是否能完成教学目标……</h3> <h3> 众人拾柴火焰高,思维的火花就是在这样的交流和碰撞中产生。文中蜘蛛的“网红”店开不成,但是姚老师的《蜘蛛开店》却在众人的帮助下成功“开张”!</h3> 我们在练字 <h3> “网红”店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有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的高颜值装修,我们也不甘示弱,身为老师需要练就一手“高颜值”的粉笔字,以此来吸引“粉丝”——学生。</h3> 我们在反思